貴州省安順市普定縣龍場鄉(xiāng)中心學?!↓徾?/p>
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的做法和經驗芻議
貴州省安順市普定縣龍場鄉(xiāng)中心學校龔勰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英語教學生活化的問題逐漸成為了一個相對熱點的話題。這是由于英語學科的應用性強,教學內容與生活息息相關所造成的。在本文中,筆者結合多位專家和學者的主張和自己的教學經驗,對生活化教學的本質和內涵發(fā)表了一些個人的見解,并就現(xiàn)階段小學英語的生活化教學所存在的誤區(qū)提出了一些可行的策略,希望今后的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能夠越來越合理、越來越高效。
關鍵詞:小學英語;英語教學;生活化教學;教學經驗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4-0194-01
所謂生活化教學就是圍繞著“生活”這一主題來開展教學活動,英語教學屬于語言教學的范疇,是人與人之間進行交流的一種媒介和工具,所以其教學本身在設置上就更貼近生活,它涉及到家庭、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筆者認為英語教學生活化的本質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帶領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感受生活、能夠用英語表達生活,最終使用英語去生活。所以我們在實施教學的時候就要重點注意以下這兩個方面:
一是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教學內容是教學之本,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從生活場景中選取教學所需要的素材,為學生們提供更為實用的知識,教他們生活中能夠真正用得上的句型和語法,以及俗語、流行語等。才能使孩學生倍感親切,學習起來才更加的自然、順理成章。
二是教學方法的生活化。教學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和體驗的雙邊活動,生活化的英語教學更是注重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因而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應隨著教學內容一起貼近生活且變化多端,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讓他們在動態(tài)的教學活動中的體驗、提升。
雖然英語教學的生活化改革已經進行有一段時間了,但是由于部分學校和教師對于“生活化教學”的理解存在偏差,或是片面追求成果,因而使得現(xiàn)階段的一些小學的英語教學陷入了形式主義、本末倒置的泥沼。根據筆者的多方調研和觀察主要歸納出了以下兩個較為明顯的誤區(qū):
(一)過于形式化的“生活化”
應試教育在我國長期居于領導地位,直到近幾年才漸漸有了被打破的趨勢,但是其所留下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以及“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卻并沒有從教師們的腦海中直接刪除,我國當前的英語教學也同樣如此。雖然接受了“生活化教學”的理念,但是如何去貫徹落實卻是一個難點,很多教師并沒有從傳統(tǒng)教學的桎梏中走出來。但是為了突出表現(xiàn)自己的“先進思想”,因而在教學中一味地向生活靠攏,不斷地讓學生進行表演、操練,弄出生機勃勃的陣仗,但卻放松了對詞匯、語法、發(fā)音等基礎知識的加固。英語課變成了表演課,結果可能是兩個極端,好的話就是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自主學習的能力越來越強,運用英語的實際能力也越來越強;而另一端,基礎差、性格內斂的學生害怕出錯因而排斥表演和互動,故參與課堂學習的情緒越來越低,與其他學生的差距就越拉越大。長此以往,班級內部的成績分化自然也就會變得更加嚴重,尤其是對于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來說,犧牲學生打基礎的時間來提升學生“用”英語的能力顯然是不夠明智的。
(二)將“生活化”等同于學生的生活世界
根據美國著名的教育學家杜威提出了的“教育即生活”理論,我們承認生活是教育的歸宿,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生活服務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的教學要始終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聯(lián)系起來,讓教學和生活完全沒有了界限。一些教師錯將自己的教學活動與學生的生活世界等同起來,不僅要教教材的內容,還要和學生用英語討論時事政治、社會環(huán)境,甚至是一些學生毫不了解的專業(yè)領域的知識。這大千世界每天有那么多的新聞、那么多的趣事,僅僅是掌握這些詞匯對于小學生來說負擔就過于沉重,無限擴充教學容量不僅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噩耗,對于教師來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課堂教學情景化
生活是由一個又一個的場景拼湊起來的,因而我們的生活化教學自然也就和情景分不開。教師要善于結合教材的內容和生活的內容,為學生們創(chuàng)設他們熟悉的場景和情節(jié)。這樣,一個個英語單詞和句型都因為有了情景的依托而變得具體起來,學生們在實際的體驗之中能夠更明確地知道他們的用法和意義,什么時候用、怎么用,都不再只是書本上定式的概念了,它們變得具體而且生動。比如在學習服裝(Clothes)的時候舉辦一場小小的T臺秀,讓學生在展示個人穿衣風格的同時也記住各種衣物的英語名稱;認識(Foodanddrinks)時辦美食節(jié),諸如此類。角色扮演也同樣有效,學生們三兩一組在教師規(guī)定的情景之下即興創(chuàng)造對話,不僅是對當堂課所學內容的一個快速復習,也更突顯了教學的生活化。
(二)作業(yè)偏向實踐性
作業(yè)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連接了課堂內外,是學生鞏固、拓展和教師檢查學生學習情況的一個有效途徑。那么在生活化的英語教學中,作業(yè)的設計也應該更加生活化,突出英語的實踐性。我們可以跳出書面作業(yè)的形式,把作業(yè)轉化成表演、演講等多種形式,為生活化的課堂的創(chuàng)建助一臂之力。以演講為例,學生可以選擇脫稿或者不脫稿,除了主題要與當時所學的章節(jié)內容有關以外,其他不予限制。學生可以談一談自己的經歷,也可以說新聞、講名人,做到言之有物,從而達到交際的目的,提升英語運用能力。
(三)用英語裝點生活
語言學習無處不在,教師如果能讓學生把英語學習變成一種習慣、甚至是生活方式的話,他們的英語成績就一定會突飛猛進,而且一點兒也不會感到乏味。讓英語教學融入生活的點滴,教師可以通過辦“英語角”、要求學生寫英語日記、在教室內放置英文讀物等方式來逐漸轉化。當學生習慣了這些形式在生活中的存在,并且樂于讓它們存在于自己的生活之中,英語的進步也就非常顯著了。
為響應“生活化教育”的熱烈號召,小學英語教師要能夠把生活中鮮活的事實引入課堂,同時也要善于將英語教學活動置于現(xiàn)實之中,讓學生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而也只有這樣,學生們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才會取得實際的提高,才達到了英語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朱勇弟,朱曉蘭.關于中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的幾點建議[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2(9).
[2]王小紅,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J].小學教學參考:綜合版,2012(2)
[3]王雪,用中學,學中用——淺析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J].《學周刊》,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