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膠負壓吸引球預防剖宮產術后皮下積血積液的應用觀察
鮑淑峰侯麗云
(安徽省東至縣中醫(yī)院,247200 )
剖宮產術是婦產科解決難產的一種分娩方式,一部分患者因腹部脂肪層較厚,若術后引流不及時,易發(fā)生切口愈合不良和感染,嚴重影響產婦產后生活質量。本文對80例產婦均于下腹部正中作豎型切口,并使用一次性硅膠負壓吸引球引流,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有效方法。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婦產科收治的80例剖宮產產婦,年齡20~39歲,平均25.3歲;腹部皮下脂肪厚度20~50 mm,平均38.02 mm;所有產婦均有剖宮產手術指征(排除低蛋白血癥、肝腎功能異常者)。80例產婦隨機分為對照組40例(常規(guī)縫合術)、治療組40例(一次性硅膠負壓吸引球行皮下引流)。
器械材料
常規(guī)縫合組均采用4~0可吸收線皮內縫合;一次性硅膠負壓吸引球由球囊、導管、吸引管及塞頭組成。①導管吸引管,長97 cm,寬1 cm,管壁有多個直徑0.5 cm側孔,可根據(jù)需要(視切口長度)增減側孔;無側孔一端連接負壓球囊,不可拆卸,故應由切口處自外向內導入。②負壓球囊,吸引球囊容積為200 mL,呈橢圓形,排空氣體可產生6 kPa的負壓,一端與引流管連接,另一端為排氣孔。③塞頭:關閉此塞頭后球囊不漏氣,壓縮此球后可產生持續(xù)負壓。
治療方法
對照組產婦術后常規(guī)依次縫合子宮、腹膜、腹直肌前鞘、脂肪層、腹壁皮膚。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一次性硅膠負壓吸引球引流。具體方法為術者在剖宮產術中縫合子宮及反折腹膜切口后,常規(guī)縫合子宮、腹膜、腹直肌前鞘;待皮下脂肪層嚴密止血后,助手以一把中彎血管鉗自切口下端進入,距切口下端2 cm處穿透脂肪層,將皮膚頂起,于該處作一直徑約0.5 cm的切口,張開血管鉗夾持一次性多側孔硅膠引流管端拉至切口內,切口內引流管長度與切口長度一致,需使前段引流管側孔區(qū)域全部位于切口內,再予4~0可吸收線內縫皮膚層,皮下脂肪層不縫,消毒切口,蓋好敷料,并妥善固定引流管,排空球體內空氣,保持負壓吸引球負壓狀態(tài)。每日觀察引流情況,并及時排空負壓引流球內引流液。于術后48~72 h拔除,常規(guī)給予補液、縮宮及預防性抗菌藥物治療。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產婦術后切口有無皮下積血積液、有無脂肪液化、關腹時間及拆線時間。
脂肪液化判定標準:①術后 5~7 d,產婦自覺除切口有較多滲液外無其他癥狀。②常規(guī)檢查切口,敷料上有黃色滲液;或按壓切口,有較多的液體滲出。③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組織游離,滲液中可見漂浮的脂肪滴。④切口無紅腫及壓痛,切口邊緣及皮下組織無壞死現(xiàn)象。⑤鏡檢滲出液涂片可見大量脂肪滴[1]。
兩組產婦預后癥狀比較:對照組脂肪液化11例(27.5%),積血積液6例(15.0%),切口裂開、愈合不良等其他切口并發(fā)癥5例。治療組無脂肪液化、積血積液發(fā)生,1例切口并發(fā)癥,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兩組產婦關腹、拆線時間比較:治療組關腹、拆線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產婦關腹、拆線時間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
討論
剖宮產手術是產科常見且日趨成熟的手術,手術相對簡單。但一旦發(fā)生切口愈合不良,一方面增加產婦的痛苦,影響產婦的生活質量;另一方面延長產婦住院時間,增加患者經濟負擔。而臨床中常見引起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多是皮下積液、積血及脂肪液化等。有研究顯示,腹部切口皮下積液形成原因多種多樣[2]:有局部因素,也有全身因素及疾病因素及手術者操作等綜合因素。局部因素則以縫合、止血操作、局部污染等因素為主,全身原因包括糖尿病、肥胖、血小板減少等因素,常相互影響,相互作用。
現(xiàn)代社會,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大多數(shù)孕婦營養(yǎng)較好,體型偏胖,腹部皮下脂肪肥厚,易出現(xiàn)脂肪液化、滲液積聚,繼而發(fā)生無菌性炎癥,甚至感染,出現(xiàn)膿性滲液,多影響切口愈合;另一方面妊娠合并糖尿病、貧血、羊水糞染、胎膜早破及陰道試產時間長等均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切口愈合不良最初的癥狀即是紅腫滲液,不管是脂肪液化還是滲出的血液均是細菌的培養(yǎng)基,增加細菌的感染幾率。大量的脂肪液化,油性物質及血液集聚,會使切口上下無法對接愈合,最終沖破皮緣使切口裂開,導致愈合不良。通過引流可以及時將切口處滲血、滲液引流排出,減少局部組織壓力和過度的炎性反應;炎性反應的減少,可使脂肪液化減輕并使液化的脂肪能及時引流出,進而促進切口的愈合[2]。因此,對剖宮產產婦切口術中積極引流,有利于促進切口甲級愈合,減少產婦痛苦,提高產婦生活質量。
由觀察結果提示,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產婦預后癥狀及關腹、拆線時間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正確使用引流,可防止感染或感染擴散,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引流物為異物,在能達到引流的前提下,應盡量選擇表面光滑、刺激性較小的引流物。本文使用的引流材料為硅膠管,質軟、表面光滑、組織反應輕,無其他引流管引起出血等并發(fā)癥;管壁有多個直徑0.5 cm側孔,可根據(jù)需要(視切口長度需要)增減側孔,從而有利于切口內的分泌物、血液、滲出物等從各個方向吸入吸引管而后進入球囊,減少引流時間;引流球排空空氣后產生的持續(xù)性負壓,可使切口內產生一定的負壓,一方面使得切口兩側緊貼,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切口兩側分離而形成的腔隙,利于切口的對接愈合;另一方面可防止引流液的逆流,故無逆行感染之憂慮。此外,皮下留置負壓引流球,避免患者每天傷口換藥,術后切口護理簡化,節(jié)約人力;傷口敷料清潔干燥,膠管質地較軟,放置后患者在靜息或活動時無明顯不適感,且下床活動時可放置在衣服口袋中,攜帶方便。
使用一次性硅膠負壓吸引球需注意:腹膜縫合應在較好麻醉配合下保持良好的腹壁松弛度;縫合筋膜時保證全層縫合,避免留有死腔,應選擇在切口下端約2 cm處穿出皮下組織及皮膚,既有利于引流通暢,又不影響皮膚對合。皮內縫合前需徹底止血,避免形成凝血塊阻塞管道;囑患者術后多運動,一般術后2~3 d可拔除引流管(引流液小于5 mL即可拔出),如引流液較多,可適當延長引流時間 。
綜上所述,剖宮產患者手術切口皮下留置引流管是預防切口愈合不良的有效措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術并發(fā)癥,提高手術成功率;也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同時可明顯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節(jié)約住院費用,減輕患者的經濟壓力。剖宮產術后應用一次性硅膠負壓吸引球引流效果顯著,可預防和減少皮下積血、積液、切口裂開等并發(fā)癥,促進傷口愈合,是臨床產科值得推廣應用的一種簡便效廉技術。
參考文獻
[1]李敏.一次性單向閥硅膠負壓吸引球在剖宮產術中的應用[J].白求恩軍醫(yī)學院學報,2013,11(3):263-264.
[2]何多祥.腹部手術切口下積液拆開引流延期愈合25例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1,27:83-84.
收稿日期(201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