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長干行》三個英譯本的對比解讀

      2015-02-20 11:13:44韓立釗
      西藏民族大學(xué)學(xué)報 2015年3期
      關(guān)鍵詞:龐德英譯本許淵沖

      韓立釗

      (西藏民族學(xué)院外語學(xué)院 陜西咸陽 712082)

      《長干行》三個英譯本的對比解讀

      韓立釗

      (西藏民族學(xué)院外語學(xué)院 陜西咸陽 712082)

      李白的《長干行》有多種英譯本,本文擬從譯本標(biāo)題蘊(yùn)含、人物意象刻畫和文化信息傳遞等方面對龐德、許淵沖和王玉書的三個英譯本進(jìn)行對比解讀,以期探討中文典籍英譯的原則和策略。

      《長干行》英譯本;龐德;許淵沖;王玉書;對比解讀

      一、引 言

      唐詩作為中國古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yùn)涵豐富,而由于讀者的個人經(jīng)歷、文化背景甚至心境的差異,對其理解難免各不相同,那么,不同的譯者翻譯同一首唐詩,也自然會各有千秋。

      詩仙李白的《長干行》有多種英譯本,其中美國詩人龐德譯為The River-Merchant'sWife:A let?ter[1](P125-126),中國著名翻譯家許淵沖教授譯為Bal?lad of a Trader’sWife[2](P23-24),王玉書先生則譯為A MerchantWife’s Complaint[3],這三個英譯本分別用韻味深長的遣詞和造句,傳神地塑造了異彩紛呈的女主人公形象。

      龐德譯本曾經(jīng)被西方評論家譽(yù)為“20世紀(jì)美國最美的詩歌”[4],近年來,圍繞龐德譯本展開了許多研究。謝輝從譯本的模糊美學(xué)出發(fā),認(rèn)為《長干行》龐德英譯本成功的關(guān)鍵在于再現(xiàn)了原文的整體模糊美,使得譯文讀者產(chǎn)生了相同的審美體驗[5];就意象風(fēng)格而言,龐德譯本采用舍音取意、舍音取神的獨特方法,從而更加突出詩中的意象[6];李莉從目的論的視角,探討了龐德譯本的翻譯目的及其為實現(xiàn)翻譯目的而采取的翻譯策略[7];丁彥婷探討了跨文化語境中龐德譯本被讀者接受并獲得肯定的原因[4];此外,還有學(xué)者從互文性理論[8]、圖式理論[9]、表情類文本的翻譯方法[10]以及語篇連貫的建構(gòu)[11]等視角分析了《長干行》龐德譯本。但是,對于許淵沖譯本和王玉書譯本則鮮有研究,而將這三個譯本進(jìn)行對比更是空白。本文擬從譯本標(biāo)題蘊(yùn)含、人物意象刻畫和文化信息傳遞等入手對《長干行》三個譯本進(jìn)行對比解讀。

      二、三個英譯本的語言對比

      無論是其英語標(biāo)題的選詞,還是對純情童趣的

      翻譯,抑或是對婚后誓言以及思念與感傷的英語傳遞,三個譯本均緊扣各自標(biāo)題的不同蘊(yùn)意,解讀和塑造了三個形象各異的女主人公。

      (一)譯本的基調(diào)句:韻味深長的標(biāo)題

      由于中國古詩的標(biāo)題意蘊(yùn)深厚,無法原汁原味地譯成外語,因此,往往基本上是對原詩標(biāo)題的改寫,“譯詩”即“易”詩。上述三個英譯本的標(biāo)題充分體現(xiàn)了譯者對原詩的不同解讀,譯本標(biāo)題蘊(yùn)意各異,各有側(cè)重,耐人尋味。

      龐德譯本的題目是The River-Merchant's Wife:A letter[1],一方面沿用譯者本人對李白詩歌中“水”的鐘愛[12],增加了river一詞,或許有河水承載著思念這樣的獨特解讀,另一方面選用了一個中性名詞letter,使得整首詩以家信的形式敘事抒懷,女主人公的口氣清新、自然、溫馨;許淵沖先生譯本的題目是Ballad ofa Trader’sWife[2],其中ballad一詞凸顯了女主人公的浪漫情懷,雖然獨守家園,仍然寄情于遠(yuǎn)方的丈夫,往事點滴歷歷在目,哼著浪漫的曲調(diào)娓娓道來,在回首往昔中展望團(tuán)聚的那一天,好一個溫柔女子!而王玉書先生譯本的題目是AMerchantWife’s Complaint[3],其中complaint一詞充分顯示出女主人公的嗔怒之情,自古道“商人重利輕別離”!一去數(shù)載不復(fù)回,活脫脫一個怨婦形象躍然紙上。

      三個英譯本的標(biāo)題在措辭上各領(lǐng)風(fēng)騷,各自展現(xiàn)出了女主人公亦清新、亦溫柔、亦嗔怒的形象,這種種新、馨和辛,怎一個思念了得!這亦舒亦柔、亦嗔亦怨的傳神,怎一個妙字了得!

      (二)譯本的童趣句:異樣的兩小無猜

      三譯本對原詩中“兩小無嫌猜”句的解讀各異。龐德譯本為“Two small people,withoutdislike or suspicion”,其中的“Two small people”遣詞傳神又出奇,使得兩個可愛的小娃娃栩栩如生,而“with?out dislike or suspicion”的措辭更是準(zhǔn)確無誤,對“嫌”與“猜”解讀得絕不含糊。

      許淵沖教授譯本“Carefree and innocent,we children twain”強(qiáng)調(diào)的是情同手足、無憂無慮的童趣,那樣的情真和意切,造就了金童玉女的絕配,字里行間無不滲透著女主人公對其夫君的義切切、情深深。

      王玉書先生譯本“Two children,simple-mind?ed and carefree”解讀的是純真的童心,措辭在樸素中透著深意,在感懷昔日純情和無憂無慮的同時,凸顯出今朝的無奈與怨尤。

      (三)譯本的誓言句:風(fēng)格各異的情懷

      對原詩中“十五始展眉,愿同塵與灰。”這一誓言句,三個譯本更是緊扣各自標(biāo)題句的基調(diào),旨在以各異的誓言塑造不同的新婦形象,其翻譯頗具異曲同工之妙。

      龐德譯本“At fifteen I stopped scowling,Ide?siredmy dust to bemingled with yours”解讀的是女主人公作為紙婚一年的新婦經(jīng)過一年的磨合,終于愁眉不再,誓與夫君相守終老,其中“desire”一詞完全表述的是新婦的美好意愿和婚姻誓約,體現(xiàn)了女主人公抒發(fā)自己只愿做好自己,絕不不強(qiáng)求對方的立場,這個意愿乃清新自然的情懷抒發(fā)。

      許淵沖教授譯本“Iwas fifteen when I com?posed my brows,Tomimy dustwith yours weremy dear vows”對于原詩的忠實度更高,解讀的是一個展眉“composemy brows”的、不再羞怯的新婦,發(fā)自肺腑的相守至老的婚姻誓言,其中的“dear vows”更是栩栩如生地展示出宛如竊竊私語般的呢喃和溫柔,輕聲細(xì)語勝過豪言壯志,字里行間無不滲透著對夫君的依戀、愛慕和思念。

      王玉書先生譯本“Ididn’t feelatease till Iwas fifteen,And swore:Alive or dead,we would ne’er part”解讀的是一個多愁善感的新婦,經(jīng)過一年的婚姻,新婦才克服了新婚時的忐忑,一句“And swore:Alive or dead,wewould ne’er part”表述的是“我們”夫妻二人共同的詛咒誓言,更是為下文的怨尤和嗔怪埋下了伏筆。

      (四)譯本的點睛句:別樣的睹物傷情

      三個譯本對同一句“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譯出了不同程度的別樣傷情。龐德譯本“They hurtme.Igrow older”解讀的只是簡單的最自然不過的感傷之情,面對蝴蝶雙飛,結(jié)婚數(shù)年之后的女主人公憶起往昔,感慨歲月催人老,因感自己華年不再而傷心不已,沒有責(zé)難,沒有怪罪,只有平靜面對。許淵沖教授譯本“This sightwould break my heart and I’m afraid,Sitting alone,my rosy face

      would fade.”則飽含溫情,解讀的是觸“蝴蝶雙飛”之景,而生“悲痛傷心”之情,之所以感傷的唯一原因是“夫君遠(yuǎn)行,自己獨守家園”的sitting alone,表達(dá)了對遠(yuǎn)離家園的丈夫的思念,“戚戚然,獨愴然而淚下”,因為思念,昔日的紅顏逐漸失色,因為思念,日漸憔悴,多么凄美而動人的浪漫故事。王玉書先生譯本“My heartacheswhen on them Isetmy eyes,To think I’ll get old soonmakesme sadden.”解讀的是因思念而發(fā)的慍怒之氣,看著“蝴蝶雙飛”埋怨丈夫不重視夫妻情分,一去數(shù)載不回,憶往昔,觸景傷懷,不由得一味抱怨自己將老,把這自然之道全怪到了丈夫外出經(jīng)商長期未歸這個因素上,思念之間夾雜幽怨,徒然增添了幾許煩和愁。

      三、英譯本的文化剖析

      原詩中文化韻味深長,由于譯者對中國古典文化的認(rèn)知差異,難免會影響到詩歌翻譯過程中文化的解讀和傳遞。

      (一)“青梅竹馬”的解讀與傳遞

      “青梅竹馬”的文化解讀:青梅,青的梅子;竹馬,兒童以竹竿當(dāng)馬騎。形容小兒女天真無邪、玩耍游戲的樣子?,F(xiàn)指男女幼年時親密無間[14]。

      龐德顯然沒能解讀出“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的文化意蘊(yùn),翻譯成“You came by on bamboo stilts,playing horse,You walked about my seat,playingwith blue plums.”誤認(rèn)為是男主人公踩著高蹺“on bamboo stilts”、追逐跑馬“playing horse”,這一令我們中國讀者感到可笑的誤譯,卻讓英語讀者頗感驚奇與新鮮,感嘆中國古代的少男少女竟如此的浪漫![1](P128)真可謂弄拙成巧,無意間成為妙筆。

      許淵沖教授譯本“On hobby horse you came up?on the scene,Around the wellwe played with plums stillgreen.”用旋轉(zhuǎn)木馬“hobby horse”這一常見的兒時游戲工具巧妙地替換了原詩中的“竹馬”,使得英語讀者能夠根據(jù)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輕松領(lǐng)略原詩中男女孩童天真游戲的真意,既保留了原詩的真正意圖,同時也讓英語讀者易于理解,表面看似不忠實于原詩,實際上是以異化的手法,傳神地解讀了這一中國古典文化。此外,把原詩中的“繞床”譯成“Around thewell”,更是出神入化,生動地描繪出男女孩童在庭院內(nèi)、水井旁追逐嬉戲的快樂場景。

      王玉書先生譯本“You came riding bamboo in a horse’s steed.Round the bed we played green plums,quite elate.”直接譯出竹馬“bamboo in a horse’s steed”和繞床“Round the bed”,無論是語言措辭還是文化意蘊(yùn)都完全忠實于原詩,使中國讀者更為喜歡,但是對英語讀者而言卻稍顯費(fèi)解。而句尾增添快樂、得意的表述“quite elate”則為神來之筆,傳神展現(xiàn)出男女孩童天真爛漫、快樂無憂的玩耍游戲。

      (二)典故“抱柱信、望夫臺”的解讀與傳遞

      詩句“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里有兩個典故。成語“抱柱之信”,語出《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薄妒酚洝ぬK秦列傳》:“信如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柱而死。”[15]“望夫臺”源自傳說望夫石,其主人公就是司馬遷在《史記·夏本紀(jì)》中所記載的“夏后帝啟,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盵16]民間流傳著這樣的傳說,禹娶了涂山氏女,婚后不久便離家治水去了,一別十三年不回家園。禹采用疏導(dǎo)的方法治水,他開渠排水、疏通河道,把洪水一路引向了黃海。為了疏通淮河,禹劈開荊、涂二山,從此這兩座山便夾淮河而對立了。而此時他的妻子涂山氏也生下了兒子啟,嬰兒正在哇哇地哭,禹從門外經(jīng)過,聽見哭聲,也狠下心沒進(jìn)去探望。“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千古佳話就此流傳。涂山氏女日夜向丈夫治水的方向遠(yuǎn)眺,但望穿秋水,也不見禹的歸來。她朝思暮想,最終精誠所至,化作一塊望夫石,端坐在涂山的東端。

      對于上述典故,龐德顯然不懂得其奧妙之所在,譯本中只好回避本句,將“十五始展眉,愿同塵與灰。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譯成“At fifteen I stopped scowling,I desired my dust to be mingled with yours.Why should I climb the look-out?At six?teen you departed,F(xiàn)orever and forever,and forever.”年方十五,我已不再愁眉苦臉/我只希望把我的遺骨埋于你的身旁/永遠(yuǎn)、永遠(yuǎn)、永遠(yuǎn)/為什么我還要左顧右望?[1](P128)用西方的思維模式解讀了相守百年的誓言,未必非得譯出“約會未成,癡心而死”才能傳神。另外,雖不解“望夫臺”的典故,卻也能解

      讀其文化韻味,譯成瞭望臺“the look-out”,同樣傳遞了登高遠(yuǎn)眺、盼夫還家之意。

      許淵沖教授譯本“Rather than break faith,you declared you’d die,Who knew I’d live alone in tow?erhigh?”立足于方便英語讀者理解,從西方的視角解讀了“抱柱信”的典故意蘊(yùn),將其譯成“Rather than break faith,you declared you’d die”,成功傳遞了“不背信到終老”的文化含義。而且深諳典故望夫臺的文化意蘊(yùn),為了便于英語讀者理解,巧妙地譯成獨居高塔“l(fā)ive alone in tower high”,既傳遞了夫君外出、自己獨守家園的意圖,又借用英語讀者熟悉的高塔烘托出“塔高人易寂、獨處更念夫”的意境,讀來更加令人感懷。

      王玉書先生譯本“You were hoped to be faithful as you’d been.But,alas,a lonely wife Ihad soon to start”旨在傳遞上述兩典故的精神,淋漓盡致地表述了對丈夫的思念和嗔怒之情。把“常存抱柱信”譯作“Youwere hoped tobe faithfulas you’d been”充分展示出典故的原貌,傳遞了誠實守信、忠于愛情的樸素之情,而把“豈上望夫臺”譯作哀怨憂嘆的“alas,a lonelywife Ihad soon to start”,雖然失了典故中“望夫還家、堅守恭候”的本意,卻與前文渾然一體,一個怨婦躍然紙上,直接嗔怪道“夫君哪,本希望你能守信如初,豈料一轉(zhuǎn)眼間,妾身獨守空房!”不失惟妙惟肖。

      四、結(jié) 論

      《長干行》語言凝練而傳神,文化意蘊(yùn)深長,不同的譯者根據(jù)自己不同的審美原則和表達(dá)方式對原作進(jìn)行獨特的解讀,各種譯本的文風(fēng)自然獨具特色、各領(lǐng)千秋。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既要忠實于原作,又不能完全忠實于原作,既要讓讀者明白,又不能過分迎合讀者,既要盡量保持原作的風(fēng)格,又不能使譯文生硬牽強(qiáng),既不能過分“歐化”,也不能過分“漢化”。分寸的掌握實際就是一種選擇,是在源語言與目的語的語文習(xí)慣和文化習(xí)慣之間選擇平衡點,選擇適中的表達(dá),從而使得譯文達(dá)到“和諧”[13](P130-131)。

      龐德、許淵沖教授、王玉書先生三個英譯本中的語言措辭,無論是詩中純情的童趣,還是婚后的誓言以及思念的感傷,譯者都能緊扣各自標(biāo)題的蘊(yùn)意,對女主人公的解讀頗具異曲同工之妙。而對于原詩中的文化韻味以及典故的深刻解讀,也由于各自對中國古典文化的認(rèn)知差異,根據(jù)各譯本對女主人公不同形象的刻畫,在龐德的誤譯、許淵沖教授的妙譯和王玉書先生的巧譯中傳遞了原詩蘊(yùn)含的文化意義,各自為英語讀者展示了一個或清新自然、或溫柔浪漫、或嗔怨撒嬌的婦人形象。

      [1]吳其堯.龐德與中國文化:兼論外國文學(xué)在中國文化現(xiàn)代化中的作用[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2]許淵沖.唐詩三百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王玉書.王譯唐詩三百首[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4.

      [4]丁彥婷.從龐德譯《長干行》看譯本的接受[J].湖南科技學(xué)院學(xué)報,2012(3).

      [5]謝輝.從《長干行》三譯文看漢詩英譯中的模糊美再現(xiàn)[J].重慶郵電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3(4).

      [6]黨明虎.從《長干行》看龐德英譯漢詩的意象派風(fēng)格[J].外語教學(xué),2003(5).

      [7]李莉.目的論視閾下龐德翻譯觀探討——以《長干行》英譯本為例[J].雞西大學(xué)學(xué)報,2011(6).

      [8]邊立紅,李捷.從互文性理論看龐德英譯《長干行》[J].云南財經(jīng)大學(xué)學(xué)報,2011(5).

      [9]陳琳.從圖式理論看龐德英譯《華夏集》[J].湖北函授大學(xué)學(xué)報,2012(11).

      [10]張燦偉.談龐德對中國古詩《長干行》的翻譯[J].華章,2013(8).

      [11]陳水平,周維.中詩英譯中語篇連貫的重構(gòu)——以龐德之譯《長干行》為例[J].銅陵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2009(1).

      [12]祝朝偉.構(gòu)建與反思:龐德翻譯理論研究[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13]鄭海凌.譯理淺說[M].鄭州:文心出版社,2005.

      [14]http://chengyu.t086.com/cy7/7773.htm l

      [15]http://baike.baidu.com/view/160146.htm

      [16]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責(zé)任編輯 趙家紅]

      [校 對 康桂芳]

      H315.9:I046

      A

      1003-8388(2015)03-0138-04

      2014-05-26

      韓立釗(1971-),女,陜西藍(lán)田人,現(xiàn)為西藏民族學(xué)院外語學(xué)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少數(shù)民族英語教育、翻譯、專門用途英語。

      本文系國家民委科研項目“目的論視域中的西藏主要旅游景點導(dǎo)游詞英語翻譯研究”(項目號:14XZZ014)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龐德英譯本許淵沖
      《孫子兵法》羅志野英譯本研究
      英語世界(2023年12期)2023-12-28 03:36:38
      元 日
      Erasable/Inerasable L1 Transfer in Interlanguage Phonology: An Optimality Theory Analysis of /a?n/and Sentence Stress in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
      詩譯英法唯一人:許淵沖
      “走過同一塊地毯”:龐德與詹姆斯美學(xué)思想比較研究
      “第三屆許淵沖翻譯大賽”英譯漢原文
      功能對等理論下《醉翁亭記》英譯本的對比研究
      “我”與“你”的相遇——龐德、斯奈德所譯漢詩的主體間性管窺
      折桂令·客窗清明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淺析《紅樓夢》兩個全英譯本
      广西| 灵寿县| 封开县| 张家川| 南康市| 遂川县| 桓仁| 枞阳县| 仁寿县| 九江市| 富川| 闻喜县| 天峨县| 井陉县| 沅江市| 福贡县| 沁水县| 玉门市| 密云县| 乌兰浩特市| 汤阴县| 皋兰县| 论坛| 涿州市| 新巴尔虎左旗| 民和| 阜阳市| 双城市| 万全县| 和龙市| 阳原县| 孟连| 贵德县| 英吉沙县| 腾冲县| 周口市| 嘉定区| 高雄县| 韶山市| 卢龙县| 凭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