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再論哮喘必當活血通腑

      2015-02-20 20:12:37楊月娥韓新民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5年1期
      關鍵詞:表里通腑肺氣

      楊月娥,韓新民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南京210029)

      哮喘是一種兒科常見的肺系疾病。臨床以反復發(fā)作性的喘促氣急,喉間痰吼哮鳴,呼氣延長,嚴重者不能平臥、呼吸困難、張口抬肩、搖身擷肚、口唇青紫為特征[1]。哮喘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已成為一種嚴重威脅人類身心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小兒哮喘為兒科重癥,亦為兒科疑難雜癥[2]。導師韓新民教授在2003年就提出了“活血通腑法是治療哮喘發(fā)作期的重要法則”的觀點[3],近十多年來,筆者對此學術觀點進行了深入的研究?,F(xiàn)闡述如下。

      1 痰瘀互結是病根

      1.1 中醫(yī)理論 傳統(tǒng)中醫(yī)學認為,“痰”是哮喘的宿根,哮喘的反復發(fā)作主要責之于宿痰伏肺,致肺的宣降功能失調,治療多從化痰著手。但臨床所見“瘀”亦是哮喘的一個重要致病因素,也是哮喘難以治愈的一個重要原因。痰為有形之實邪,隨氣升降,無處不到,一旦形成,極易阻塞肺絡,肺絡之血流通不暢,形成瘀血;反之,瘀血阻絡,又使津液難行,聚為痰濁。正如《丹溪心法·咳嗽》所云:“肺脹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挾瘀血礙氣為病?!闭f明了痰是瘀的基礎,痰可釀生瘀,同時,瘀亦能致成痰,痰瘀互結,蘊結肺竅,形成哮喘之宿根,致使哮喘反復發(fā)作且不易緩解。其次肺臟是氣血交換的重要場所,外邪誘發(fā)哮喘,痰濁壅阻于氣道,影響肺氣的宣發(fā),氣機阻滯,血行不暢,肺絡瘀阻,阻塞氣道,使氣滯更甚,又加重瘀血。由此可見,痰既能直接阻滯血絡,致其血行不暢而成瘀;又可影響到氣機的調暢,由氣滯產(chǎn)生血瘀,最終形成痰瘀互結的致病因素。痰邪的致病特點為病情反復發(fā)作,纏綿難愈;瘀血的致病特點為固定不移。若痰瘀互結,可使痰邪難化,瘀血難除,固著于肺,致使哮喘反復發(fā)作,纏綿難愈。由此可見,痰瘀互結是哮喘反復發(fā)作的主要病理機制。

      1.2 現(xiàn)代研究 哮喘是多種細胞和細胞組分共同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以氣道變態(tài)性炎癥與氣道高反應性為主要病變機理。在炎性介質中,血小板激活因子可致氣道上皮損傷,血管通透性增加,黏膜瘀血水腫。臨床所見,急性哮喘發(fā)作和一些頑固性哮喘患兒常有顏面、口唇、肢末青紫等痰瘀氣阻之象,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環(huán)障礙,血液呈現(xiàn)濃、黏、聚的特點。對哮喘患兒的甲皺微循環(huán)檢查,也證實了多數(shù)哮喘患兒尤其是久哮或急性發(fā)作缺氧嚴重者,明顯存在血瘀現(xiàn)象。另外氣道高反應性患者不同程度的肺動脈高壓、全血黏度、紅細胞壓積及血小板黏附率增高等血液流變學改變[4],這從病理生理學也證實了哮喘有“瘀”的存在。因此,瘀血與哮喘的發(fā)生發(fā)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亦提示了活血化瘀法治療哮喘具有合理性和可能性。

      2 活血通腑治其標

      2.1 活血化瘀去病根 活血化瘀,即疏通血絡,保持血液運行流暢,有助于痰濁的消除,即活血祛瘀,痰濁可化;唐容川指出:“蓋人身氣道,不可有壅滯,內有瘀血,則阻礙氣道,不得升降……須知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但祛瘀血,則痰水自消”[5]。血活則氣滯得行,肺氣得暢,有利于肺氣宣肅功能的恢復,所以說活血化瘀去病根。正如《醫(yī)碥·氣之病證》所言:“氣本清,滯而痰凝、血瘀則濁矣。不治其瘀血,則氣不行”[6]。研究[7]表明,臨床治療哮喘常用活血化瘀藥物如丹參、當歸、虎杖、赤芍、桃仁等,可通過抑制血小板活性,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減少微血管滲漏,改善微循環(huán),增加肺臟的氣血交換,提高血氧飽和度,并且能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抑制炎性細胞脫顆粒作用,減輕炎癥反應,從而有利于細菌、病毒、痰液、瘀血等肺部病邪的祛除,恢復肺臟正常生理功能。

      2.2 通腑祛邪折病勢 “肺與大腸相表里”理論源于《內經(jīng)》,并在眾多古代文獻中得到進一步的闡述和補充。正如:《靈樞·本輸篇》:“肺合大腸。大腸者,傳導之府?!薄夺t(yī)經(jīng)精義·臟腑之官》中云:“大腸之所以能傳導者,以其為肺之腑。肺氣下達,故能傳導?!狈螌倥K,大腸屬腑。肺居上,大腸居下。手太陰肺經(jīng)起于中焦,向下聯(lián)絡大腸;手陽明大腸之經(jīng)絡也聯(lián)絡肺臟,兩者通過經(jīng)絡相互絡屬,互為表里,上下相應。病理上,兩者相互影響。肺氣郁逆則大腸腑氣壅滯,反之亦然,若大腸積滯不通,也可影響肺氣之肅降而致喘咳胸滿,或使哮喘原有癥狀加劇,如《靈樞·四時氣》曰:“腹中常鳴,氣上沖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腸?!惫氏l(fā)作時,運用通腑法,瀉利大腸,可使壅阻于肺部的痰瘀等病理產(chǎn)物從下而去,邪熱從下而泄,郁閉肺臟的病邪得以解除,從而有利于肺氣宣發(fā)肅降功能的恢復,哮喘得以緩解。因此,通腑滌痰是控制哮喘發(fā)作不容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3 臨床病例顯其效

      田某,男,5歲,2013年4月12日就診。哮喘病史3年,每年冬春季易發(fā)病,經(jīng)西醫(yī)抗炎平喘等對癥治療后可緩解。3 d前因受涼后出現(xiàn)發(fā)熱、咳喘、喉中哮鳴,用抗生素、氨茶堿及地塞米松治療后癥狀緩解不著,遂攜患兒至我院兒科門診就診。刻下:患兒發(fā)熱,咳嗽氣喘,以喘為重,口唇輕度發(fā)紺,胸悶憋氣,喉間痰多,色黃質黏難咯,口干,小便量少色黃,大便干結,3 d未行。查體:體溫38.5℃,咽部充血,雙側扁桃體Ⅰ度腫大,三凹征(+),雙肺聽診滿布哮鳴音,兩肺底可聞及散在濕羅音,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WBC 10.27×109/L,N 64.1%,L 40%;全胸片示:兩肺紋理增多。中醫(yī)診斷:哮喘(熱哮);西醫(yī)診斷:支氣管哮喘。擬方:炙麻黃5 g,杏仁10 g,丹參10 g,虎杖10 g,桃仁10 g,瓜蔞皮 10 g,生大黃3 g(后下),魚腥草10 g,桑白皮10 g,葶藶子10 g,蘇子10 g,生甘草3 g。3 劑,1 劑/d,復煎混合取200 mL,分2~3次服。3劑藥后,大便偏稀,日行2次,熱退,咳喘均減輕。故原方去生大黃改為制大黃,續(xù)服7劑,諸癥悉愈,肺部聽診哮鳴音及濕羅音消失。

      按:本例為典型熱哮,臨床常見哮喘證型。病機為痰、熱、瘀聚結于肺,肺氣不利、腑氣不通所致。治以清肺泄熱、活血通腑。擬方:瀉肺平喘靈加減。方中虎杖、丹參、桃仁活血化瘀;大黃、葶藶子、瓜蔞皮、魚腥草通腑瀉肺熱;麻黃、杏仁、桑白皮、蘇子宣通肺氣,化痰止咳平喘;甘草調和諸藥。但本方只適用于哮喘發(fā)作期的短期治療,待癥狀控制或減輕后,仍需辨證調整方藥,以防通腑太甚,耗傷正氣。治療中需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排便情況,隨時調整大黃劑量。

      3 動物實驗究其理

      眾多學者采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并結合現(xiàn)代醫(yī)學理論對“肺與大腸相表里”理論進行了大量的實驗研究,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對該理論的科學內涵進行了闡釋,為該理論正確性提供了現(xiàn)代科學研究實驗依據(jù)。張小虎等[8]研究發(fā)現(xiàn),哮喘動物模型的小腸推進率明顯下降、小腸組織勻漿中血管活性腸肽(VIP)含量顯著升高,P物質(SP)含量明顯降低,SP神經(jīng)元及神經(jīng)纖維表達明顯減弱,VIP神經(jīng)元及神經(jīng)纖維表達明顯增強(P<0.05);宇克莉等[9]通過動物實驗得出結論:腸缺血再灌注后肺內巨噬細胞的NOS被激活,大量合成并釋放NO,其作用一方面可增強殺菌功能,另一方面導致肺組織損傷;尹曉林等[10]發(fā)現(xiàn)大鼠腸缺血再灌注后肺泡Ⅱ型上皮細胞凋亡率上升。倪新強等[11-13]開展“肺與大腸相表里”的實驗研究,采用通過體外直腸不全結扎法制成的“肺合大腸”動物模,結果顯示,瀉肺平喘靈及其拆方能不同程度減輕炎性程度,部分藥組之間呈協(xié)同的作用。能夠有效清除模型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白蛋白,從而減少磷脂的耗損,有效阻斷內毒素血癥對模型大鼠肺組織及功能的損傷;降低模型大鼠血清ET和TNF-α水平,從而保護肺組織,減輕肺部病變。

      研究[14]還表明,大黃等通里攻下藥能使腸道疏通,將瘀積上逆的糟粕穢氣蕩滌體外,具有改善腸道微循環(huán),抑制內毒素的吸收,調動體內抗病因素和免疫功能。進一步證實了“肺與大腸相表里”理論的科學性及正確性?!胺闻c大腸相表里”的關系是一種密切的動態(tài)平衡,在病理情況下,肺和大腸組織的氧化—抗氧化系統(tǒng)之間的平衡關系被打破,使兩者之間暫時失去了流暢平衡的表里關系。從而為肺病治腸、肺腸并治提供了基礎理論[15]。因此說“哮喘必當活血通腑”是哮喘急性發(fā)作期的重要治療法則,對于控制哮喘發(fā)作,提高臨床療效,降低發(fā)病率,減少病死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1]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中醫(yī)兒科常見病診療指南[S].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2:22-26.

      [2]程潔.中醫(yī)藥治療小兒哮喘臨床研究進展[J].河北中醫(yī),2009,31(11):1747-1749.

      [3]韓新民,李江全,任現(xiàn)志.活血通腑法是治療哮喘發(fā)作期的重要法則[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19(5):304-305.

      [4]梁瑛,姚夭樵,張蔚,等.哮喘與慢性支氣管炎氣道炎癥的臨床病理對比性研究[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1998,21(11):668-671.

      [5]唐容川.血證論[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6:134.

      [6]何夢瑤.醫(yī)碥[M].吳昌國,校.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9:44.

      [7]雷載權,張廷模.中華臨床中藥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891.

      [8]張小虎,古繼紅,區(qū)永欣,等.肺主肅降與“肺與大腸相表里”相關性的實驗研究及其應用探討[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08,26(9):2059-2062.

      [9]宇克莉,畢平,李會強,等.腸缺血再灌注對大鼠肺組織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影響[J].天津醫(yī)科大學學報,2000,6(2):165-167.

      [10]尹曉林,金麗娟.腸缺血再灌注時肺泡Ⅱ型上皮細胞凋亡與肺損傷[J].第一軍醫(yī)大學學報,2000,20(4):339-341.

      [11]倪新強,韓新民.瀉肺平喘靈及其拆方對“肺合大腸”模型大鼠肺腸形態(tài)學的影響[J].中成藥,2012,34(3):422-426.

      [12]倪新強,韓新民.瀉肺平喘靈及其拆方對大鼠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的影響[J].中醫(yī)雜志,2011,52(18):1593-1596.

      [13]倪新強,韓新民.瀉肺平喘靈及其拆方對“肺合大腸”模型大鼠血清內毒素及腫瘤壞死因子-α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14):136-139.

      [14]張少軍,童瑤.肺與大腸相表里的現(xiàn)代研究及評析[J].中醫(yī)函授通訊,2000,19(3):14-16.

      [15]哈木拉提·吾爾.李風森.“肺與大腸相表里”的科學性及其對哮喘治療的指導意義[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02,23(2):151-152.

      猜你喜歡
      表里通腑肺氣
      淺談喉咳肺氣虛證
      針刺配合印堂灸治療肺氣虛寒型過敏性鼻炎的臨床觀察
      山河“表里”——潼關,豈止是一個地理的“關”
      當代陜西(2020年21期)2020-12-14 08:14:24
      調暢氣機在咳嗽病中的應用
      經(jīng)二重組織表里經(jīng)遮蓋性不良的成因與對策
      對北洋政府新聞出版立法表里二重性的分析
      新聞傳播(2015年20期)2015-07-18 11:06:47
      通腑降氣湯治療腑氣郁滯型便秘60例
      淺議肺氣之概念及其相關問題
      反諷:基于表里內外語境的“佯裝”、“歪曲”:張力詩語探究之四
      通腑法的臨床應用
      大方县| 台东县| 镇赉县| 大竹县| 怀宁县| 英吉沙县| 九江县| 砚山县| 枣强县| 枝江市| 定日县| 江华| 屯昌县| 海伦市| 东莞市| 三穗县| 邛崃市| 蒲城县| 五台县| 淮北市| 长汀县| 台前县| 武穴市| 长沙市| 社旗县| 江永县| 乐昌市| 新泰市| 广州市| 黔江区| 天全县| 武穴市| 保定市| 深泽县| 化隆| 治多县| 正宁县| 衡阳县| 伊川县| 依安县| 黄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