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諺語是指民間流傳的固定用語,以簡單通俗的語言反映出深刻的生活道理。各種語言的諺語當中,英語諺語歷史悠久,既體現了英國文化的特色,也體現了英國人民的生活經驗和處世智慧。本文通過對英語諺語的特點分析,歸納并總結出了幾種英語諺語的翻譯方法,以期對讀者在今后關于英語諺語漢譯的翻譯中得到一些啟發(fā)。
關鍵詞:諺語;原則;重要性;翻譯方法
諺語是一種特殊的習慣用語,集中體現了世界各國人民的經驗和智慧,凝結著各個民族的文化底蘊,也對人們的生活產生著精神熏陶。諺語的哲理深入淺出,感染力強,作用大、用途廣,是祖先饋贈后人的一份非常寶貴的人類文化遺產。所以,高爾基說:“諺語和詩歌總是簡短的,然而在它們里面,卻包含著可以寫出整部書來的智慧。”[1]英語中的諺語是博大的英語文化中的瑰寶,它作為一種特殊的習慣用語,是經過千家萬戶的傳誦、錘煉和完善,形成的句式精短、語言簡練的固定的語句或固定的詞句,寓意深刻,內容也較為豐富。
一、英語諺語漢譯的原則
語言的互譯是文化交流的手段與方式,有利于各國間文化的交流,更有利于語言自身的發(fā)展。英語諺語作為文化底蘊深厚的語言表現形式,尤其顯得突出。在英譯漢的文章中,諺語翻譯的好壞,對譯文質量有直接的影響。所以,在英語諺語的漢譯過程中,需要從歷史背景、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寓言神話等方面綜合考慮影響諺語含義的因素,才能正確理解和翻譯諺語的深層含義,從而翻譯出英語諺語的文化特色,更加貼切地表現出原文的意思。[2]因此,英語諺語漢譯應該遵循以下兩個原則:第一,忠實:譯文要準確表達原文的意思、意義和文體風格。第二,通順:譯文語言要通順流暢,“力求其易解”。也就是說,在忠實原文意思的基礎上,還要譯文通順流暢,讀起來像母語作者寫出來的東西。因而,怎樣在譯文中表現出這些背景不同的內容,既保留異國文化風格,又能博得譯文讀者的認同,這是翻譯者在進行翻譯時所要堅持的總原則,也是衡量其翻譯水平的試金石。
二、英語諺語的翻譯方法
與通常的翻譯一樣,英語諺語的譯者在表達過程中,應當做到:如果可以,盡可能把內容與形式一同表達出來,如果不能兼顧,則優(yōu)先選擇表達語義內容,放棄形式。下面從翻譯方法和翻譯技巧兩方面來進行分析。
在英語和漢語的轉換過程中,有些諺語也許因為對自然的感悟相似,詞匯與語義都會出現相似的現象,可稱之為“詞義對應”。也有些諺語由于語言形式不同,但內涵和含義相似,可以棄其形而留其意。還有些諺語在轉換過程中,譯出其形并不能達意,還需要加以注釋,才可能讓讀者理解。因此,詞義對應時,可以形神兼?zhèn)涞霓D化為漢語諺語,詞義缺損時,一般求神棄形,保留語義。
1.套譯法:即用固有的漢語諺語翻譯英語諺語
雖然英漢兩種語言的表現有很大差異,但在英語和漢語的一些較為常見的諺語當中,仍然有一部分在形式或喻意上大致相同,有的甚至驚人一致。對于這類英語諺語,則應該翻譯成與之對應的漢語諺語。這樣既可以表達出原文含義,又可以使譯文自然生動。)
(1)意義、形象相同或者大致相同的諺語
例如:Example is better than precept. 身教重于言教
A good medicine tastes bitter. 良藥苦口
With time and patience the leaf of the mulberry becomes satin.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Great minds think alike. 英雄所見略同
(2)意義相同而形象不同的諺語
例如:Two dogs strive for a bone and a third runs away with it.
蚌鶴相爭,漁翁得利
Fine feathers make fine birds. 人靠衣裳馬靠鞍
Every cook praises his own broth. 王婆婆賣瓜自賣自夸
2.直接復制原文形象
這種方法具有能夠保持原文形象和色彩的優(yōu)勢,但由于采用直接復制翻譯,也容易影響讀者的理解。所以,使用這種方法必須力求譯文語言規(guī)范,以免引起讀者誤解和聯想,不可因為要保持形象而影響對思想內容的表達。
例如:A good fame is better than a good face. 美名勝于美貌
A good maxim is never out of season. 好的格言永遠不會過時
Barking dogs do not bite. 吠犬不咬人
We never know the worth of water till the well is dry.
井干方知水可貴
3.直譯加注解
增加注解是翻譯過程中的一個技巧,是指在譯文中增加原文讀者認為當然、而譯文讀者并不知曉的意思和內容。它是通過增添一些字面以外的解釋,從而來克服文化不同導致的語義不清,達到使譯文流暢、明晰的目的。有些英語字句若按照字面意思來翻譯意義是不完全的,不能被譯入語讀者所理解的,所以在翻譯時,必須要根據相關情況加上一些字眼來做補充和說明。
例如:There is no rose without a thorn.
沒有不帶刺的玫瑰——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One cannot make a silk purse out of a sows ear.
誰也不能用一個豬耳朵做一個絲綢錢包——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The blind eats many a fly.
瞎子吃蒼蠅——眼不見為凈
4.意譯法
有些英語諺語,直譯起來較為困難,或讀者較難理解,此時我們就應該采用意譯的方法。意譯是指在翻譯中注重內涵和喻意,優(yōu)先選擇使譯文通順,而不惜損失一些原文形象的方法。而意譯法其中又包含多種不同的翻譯方法。
(1)詞義的理解,選擇與引申
由于諺語帶有語言、文化、社會、歷史等方面的烙印,給詞義的轉換與選擇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兩種語言之間不僅存在著詞義對應與詞義并行的現象,也存在著不少語義空缺的現象。而且,隨著語言的變化發(fā)展,詞義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往往會發(fā)生詞義的擴展、轉移和縮小的變化。由于詞義的變化性,在翻譯時應該根據語法功用、遣詞搭配和語境場合來選擇和確定具體詞義。詞義的選擇和確定在翻譯過程中很重要。因而在翻譯時,往往不可望文生義。
例如: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 不要班門弄斧
It takes two to make a quarrel. 一個巴掌拍不響
He who has a mind to beat his dog will easily find his stick.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2)詞義的引申
在翻譯英語諺語時,有時很難找到與原文語義對應的詞匯,或者對應的詞語不符合漢語的表述習慣,或無法表現喻意。這種情況就需要使用詞義引申這一技巧。詞義引申分為兩個方面:一是英語對詞語本義進行的調整或變動,這需要譯者自行理解;二是原文使用基本詞義,而譯文在翻譯時需要作一定的變動。
例如:Among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king.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
A good marksman may miss.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Happy is he who owes nothing. 無債一身輕
(3)詞類轉譯
在英語諺語漢譯過程中,一一對應的情況畢竟是少數。為了使譯文在符合漢語表述習慣的同時,更精準的反映原文的思想、內容和風格,翻譯者需要采用一定的翻譯技巧和方法,比如詞類轉譯。詞類轉譯是指不同詞性的詞語之間的相互轉換。英語中有些名詞、形容詞、副詞和介詞具有動作的含義,相當于漢語的動詞。翻譯時就可以直接轉譯成漢語的動詞。另外,當動詞、形容詞、副詞在句中用來表達動作的結果或在語法、詞法上有名詞的某些特點時,有必要把這些詞轉譯成名詞。
例如:For better or for worse. 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Few words, many deeds. 少說話,多做事
More haste, less speed. 欲速則不達
(4)漢譯的詞語省略
由于兩種不同民族語言的相互差異,在一種語言里慣常使用的一些詞語或詞匯,在另一種語言中則常常成為贅語,顯得多余。這些贅語對本族語讀者來說,往往不容易察覺到。但外族語讀者對語言表達中的贅語往往卻很敏感。因此,如果在翻譯工作中,直譯贅語常常會使譯文在它的讀者看來不夠精煉,顯得拖泥帶水,甚至覺得廢話連篇。不管原文還是譯文,文字總是以簡潔為上,所以我們在翻譯時,應充分適應目的語的語言習慣,可略則略。
例如:Dont put off till tomorrow what should be done today. 今日事,今日畢
He works best who knows his trade. 事怕行家
He who rides a tiger is afraid to dismount. 騎虎難下
A fair face may hide a foul heart. 口蜜腹劍
三、結語
英語諺語是英語國家民眾豐富智慧和普遍經驗的總結,恰當地在文章中使用英語諺語可使語言風趣活潑,增強文章的表現力。英語諺語的漢譯是相對比較困難,但是在文化的相互交流中又是不可避免和必須面對的。筆者認為,在諺語翻譯的實踐中很難保證既完全忠實于原文的比喻形式,又絕對符合民族語言文字的要求。因此,我們必須在實際翻譯中認真體會和把握,在進一步拓寬自己知識面的基礎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盡量將其翻譯妥當,使其盡量保持原有的風格和特色,又符合我國的文化習慣和語言習慣,容易被中國的讀者們接受。
注釋:
[1]高爾基.《高爾基論民間文學》[M].湖北人民出版社,1978.
[2]趙?;?淺談英語諺語的翻譯[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2012(05):194頁.
參考文獻:
[1]高爾基. 高爾基論民間文學[M].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78.
[2]趙?;? 淺談英語諺語的翻譯[J]. 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 2012(05): 194.
[3]李科. 英語諺語翻譯初探[J]. 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 2011(08): 77-79.
[4]董啟漢 馬駿. 英語常用諺語詞典[M].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2.
[5]李建軍. 新編英漢翻譯[M]. 東華大學出版社, 2003.
[6]郭富強. 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M].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04.
作者簡介:孫曉蕾(1982-),女,河北省唐山市人,中央電視臺外語頻道編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英語學院2013級英語語言文化方向在職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