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凡 孫立嬌
(吉林大學文學院 吉林長春 130012)
·文學研究·
李靖神化的初步演變及其原因
沈文凡 孫立嬌
(吉林大學文學院 吉林長春 130012)
李靖為唐代著名將領,在后世其形象逐漸被神化。明清之際,人們了解的李靖是已經(jīng)被小說家們藝術化的托塔天王李靖。在唐代,李靖就開始被初步神化。李靖被初步神化的文獻記載可以分為筆記傳奇和史書兩部分。從筆記傳奇看,隨著時間的發(fā)展,李靖神化形象由虛到實,到唐末已固定為一名為國為民、法力非凡、頎長黑衣的壯年男子;從史書看,隨著李靖在國家祭祀和地方祭祀中政治地位的上升,其神化過程更進一步展開,成為一名有具體職責、可以降雨的仙人。最后,從隋末唐初的宗教背景、政治背景、李靖的兵書著作、軍事才能和個人性格等五個方面總結(jié)李靖在唐代被神化的原因。
唐代;李靖;神化表現(xiàn);演變;原因
李靖與關羽同為古代著名將領,研究關羽的文章不勝枚舉,但研究李靖的文章卻屈指可數(shù)。上海師范大學孫軼旻2005年的碩士學位論文《李靖形象流變研究》對李靖形象流變的研究較為全面,但其是介紹李靖被神化的整個過程,并沒有詳細論述李靖在唐代被神化的表現(xiàn)和原因,故本文在此基礎上,考察唐代的文獻,以文獻反映社會現(xiàn)狀,從而研究李靖被神化的初步演變及其原因。
李靖神化形象的形成和演變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其神化經(jīng)過了幾個重要的階段,本文試對李靖神化的初步演變進行探討。
李靖(南朝陳太建三年—貞觀二十三年,即571—649年),字藥師,雍州三原(今陜西三原縣東北)人,隋末唐初文武兼?zhèn)涞闹娛录遥蠓庑l(wèi)國公,世稱李衛(wèi)公。李靖善用兵,長謀略,原為隋將,后效力于李唐王朝,立下赫赫戰(zhàn)功,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死后謚景武,陪葬昭陵。《舊唐書》與《新唐書》中皆有傳。
《舊唐書·李靖列傳》:“少有文武材略,每謂所親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時,必當立功立事,以取富貴?!渚隧n擒虎,號為名將,每與論兵,未嘗不稱善,撫之曰:‘可與論孫、吳之術者,惟斯人矣?!盵1]2475可見其少時即表現(xiàn)出驚人的才能。王珪曾說“才兼文武,出將入相,臣不如李靖”[2]2529,意思是說李靖文才武略無一不精,文可相武可將。
李靖軍功顯赫,南平蕭銑、輔公祐,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南平蕭銑、輔公祐的事跡在《舊唐書》與《新唐書》中都有記載,如:“武德三年,從討王世充,以功授開府。時蕭銑據(jù)荊州,遣靖安輯之?!哪辏赣株愂咭詧D蕭銑。高祖從之,授靖行軍總管,兼攝孝恭行軍長史?!彩拐埥?,靖即入據(jù)其城,號令嚴肅,軍無私焉?!盵1]2476
李靖成名之戰(zhàn)即西北之戰(zhàn)。《舊唐書》載:(武德)“八年,突厥寇太原,以靖為行軍總管,統(tǒng)江淮兵一萬,與張瑾屯大谷。時諸軍不利,靖眾獨全。尋檢校安州大都督。高祖每云:‘李靖是蕭銑、輔公祏膏肓,古之名將韓、白、衛(wèi)、霍,豈能及也!’九年,突厥莫賀咄設寇邊,征靖為靈州道行軍總管。頡利可汗入涇陽,靖率兵倍道趨豳州,邀賊歸路,既而與虜和親而罷?!回手T部離叛,朝廷將圖進取,以靖為代州道行軍總管,率驍騎三千,自馬邑出其不意,直趨惡陽嶺以逼之?!哪?,靖進擊定襄,破之,獲隋齊王暕之子楊正道及煬帝蕭后,送于京師,可汗僅以身遁?!云贫ㄏ搴?,頡利可汗大懼,退保鐵山,遣使入朝謝罪,請舉國內(nèi)附。又以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往迎頡利”[1]2478。數(shù)筆描寫李靖率兵與突厥戰(zhàn)斗的全部過程,反映出李靖卓越的軍事才能。
李靖與吐谷渾一役在《舊唐書》與《新唐書》中亦有詳細記載,本文不再贅述。其超凡的軍事才能,亦是其被神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經(jīng)后世數(shù)代口耳相傳,李靖逐漸被神化成了托塔天王即密教毗沙門天王,就是人們所熟知的《封神榜》中的托塔天王李靖。而在唐代,李靖被神化的過程已經(jīng)初步展開。
唐宋文獻中有很多關于李靖的筆記傳奇,在故事中塑造出的李靖與史實略有出入,但文學反映了當時的社會背景。隨著唐代道教的發(fā)展而逐步被神化的李靖,在筆記傳奇中的人物形象也逐漸地鮮明。
1.李靖形象由虛到實
《全唐文》卷194中收錄楊炯《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貞觀八年,詔特進代國公李靖為行軍大總管,登壇拜將,授鉞行師,開太一之三門,閉陰符之六甲,決勝于俎豆,然后折沖萬里,信賢如腹心,故能匡正八極?!盵3]楊炯出生于李靖去世次年(公元650年)。李靖在唐初已被神化至此,出征前已有吉兆,這與李靖被道教逐步神化密不可分。并且,此處亦反映出李靖本人或懂得道教法術,從而在后世被列入道教仙班。
《太平廣記·神六》載:“衛(wèi)公李靖,始困于貧賤,因過華山廟,訴于神,且請告以官位所至。辭色抗厲,觀者異之。佇立良久,乃出廟門百許步,聞后大聲曰:‘李仆射好去?!欀灰娙恕:缶怪炼宿?。”①劉餗為劉知幾之子,玄宗時人。距李靖去世僅約百年,李靖軼事始見于其筆記中。此記載從側(cè)面反映李靖被神化之始,因其異于常人,才會有華山神告知未來之事,從神話學的角度考量,李靖許是仙人下凡,從而受到華山神的告誡,也不無可能。
《資治通鑒》卷215載天寶四年(745年):“冬,十月,甲午,安祿山奏:‘臣討契丹至北平郡,夢先朝名將李靖、李勣從臣求食?!烀R。又奏薦奠之日,廟梁產(chǎn)芝?!盵4]此事在《安祿山事跡》中則如是記載:
臣昨討契丹,軍次北平郡,夢見先朝名將李績、李靖于臣求食。乃令立廟,兼伸禱祈,薦奠之日,神室梁生芝草,一本十莖,狀如珊瑚盤迭。臣當重寄,誓殄東夷,人神協(xié)從,靈芝瑞應。伏請宣付史館,以彰幽贊之功,從之。祿山恃恩寵,縱虛妄,以取媚于玄宗,皆此之類也。[5]
此兩處記載反映天寶年間,人們已普遍認為李靖是仙人,神仙托夢,視為吉兆,并為其立廟,認為李靖保衛(wèi)大唐江山,也因此安祿山才會借其名為己邀寵。立廟之后,民間祭祀活動也就慢慢展開。
《太平廣記·李衛(wèi)公》載唐大歷年間(766—779年),單尊師在船上遇見一位異人,聽其講述曾在山中遇見一老者,老者自稱“唐初衛(wèi)公李靖”,李靖為其治好惡疾,勸其“修行道術”,且得長生,約定二十年后再見的故事[6]。從時間來看,此時李靖早已去世。此記載反映隨著時間的發(fā)展變化,李靖的仙人形象已逐漸豐滿起來,被道教用來傳播道教思想,李靖成為了修道成仙之人。李靖從唐初只有出征吉兆,到后來成為可以托夢的仙人,到此時成為了點化凡人的仙人,其形象不斷具象,已成為了一名合格的道教神仙。
《全唐文》又載呂溫(771—811年)《李衛(wèi)公靖》云:“帝怒震發(fā),五星從太白,煥照參野:將有圣人,兵定天下。金精下射,猛毅感激。李公矯矯,從此奮跡。躍於中原,王者則獲?!柿x曠蕩,帝王之將?!盵7]
這是呂溫對凌煙閣二十四位功臣中李靖的評價,符合歷史。但呂溫用到“帝怒震發(fā),五星從太白”則是將李靖神化了,其認為李靖是天降奇兵,為李氏打天下,這同樣是受到道教思想的影響。在唐代李靖在文學作品中已頻繁出現(xiàn)。
《太平廣記·張惟清》載唐寶歷中(825—827年),單于都護張惟清因修繕李衛(wèi)公廟而得天賜之碑石,以刻其政績于上②。這個故事后世似無傳說,按時間來看,其并不是最早將李靖形象神化仙化的故事,但卻是第一次出現(xiàn)了可能為李靖之神仙顯靈的形象。且此文中出現(xiàn)的李靖已非山中老者,而是中年男子,其形象更加具體。文中載李靖“頎長黑衣”,亦有了具體的身形衣著的描寫,李靖的形象具體化,至此李靖形象基本固定,以后的文獻中多以此為基礎而描述。
2.具體職責——呼風喚雨
中國古代人們的信仰觀念很淡薄,求仙拜神帶有極強功利性和目的性,求財拜財神,求子拜觀音,以期得到神仙幫助,即使沒有實現(xiàn)愿望,也給人們以心理安慰。李靖祠廟的民間祭祀同樣具有實用的功能,其中主要的功能是關于天氣、蟲害和疾病。
唐代李復言的《續(xù)玄怪錄》中《李靖》一文寫到李靖替龍行雨一事③,描寫李靖成為執(zhí)掌風雨之神的起始?!病独m(xù)玄怪錄》為李復言(生卒年均不詳,約公元831年前后在世)著,因續(xù)牛僧孺《玄怪錄》,作《續(xù)玄怪錄》五卷?!炒宋闹杏浭隼罹柑纨埿杏辏昂眯霓k了錯事”,龍母送其二奴,“一奴從東廊出,儀貌和悅,怡怡然。一奴從西廊出,憤氣勃然,拗怒而立”,李靖只取武奴,“其后竟以兵權靖寇難,功蓋天下。而終不及于相。豈非取奴之不得乎?世言關東出相,關西出將,豈東西喻邪?所以言奴者,亦下之象。向使二奴皆取,即極將相矣”。但《舊唐書·太宗紀下》中載:“甲寅,兵部尚書、代國公李靖為尚書右仆射?!盵8]唐代實行三省六部制,尚書令為虛職后,左右仆射實為宰相之職。文中為何說其未成為相,不得而知。而將李靖才華橫溢附會為龍母贈其一奴,也符合了天命思想,為李靖被神化打下了基礎,并使其有了具體的功能——降雨且在后世受到人們的祭祀。
《太平廣記》卷457《李林甫》一文記載《宣室志》(其作者生卒年約為835—882年)曾寫道:
李林甫宅,即李靖宅。有泓師者以道術聞于睿宗時,嘗與過其宅,謂人曰:“后之人有能居此者,貴不可言?!逼浜缶脽o居人。開元初,林甫官為奉御,遂從而居焉。人有告于泓師,曰:“異乎哉!吾言果驗。是十有九年居相位,稱豪貴于天下者,此人也。雖然,吾懼其易制中門,則禍且及矣。”林甫果相玄宗,恃權貴,為人觖望者久之。及末年,有人獻良馬,甚高,而其門稍庳,不可乘以過,遂易而制。既毀其檐,忽有蛇千萬數(shù),在屋瓦中。林甫惡之,即罷而不能毀焉。未幾,林甫竟籍沒。其始相至籍沒,果十九年矣。④
在此文中,描述李靖舊宅充滿神仙氛圍,這同樣反映出民眾已開始信仰李靖,古人有云“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李靖得道,他的宅院也或有神化功能。
在《長安志》中,又云李靖宅東北隅溝中有妖,“至夜每火光大起,見小兒持火出入。林甫惡之,奏分其宅,東南隅立為嘉猷觀”[9]。異人居異宅,異人身后顯靈,這些關于李靖的軼聞為李靖進入神仙系統(tǒng)打足了底氣。
《虬髯客傳》[10]為五代傳奇小說,魯迅所編《唐宋傳奇集》署杜光庭(850—933年,唐大中四年至后唐長興四年,為唐末五代道士)名。此傳記楊素家妓紅拂女識李靖于布衣時,相約遁去,途中逢虬髯客,虬髯客知其不凡,推資財,授兵法,令佐太宗興唐,而自率海賊入扶余國殺其主,自立為王云。后人稱三人為“風塵三俠”,篇中情節(jié)和主要人物紅拂女、虬髯客均屬虛構(gòu),此文主旨在表現(xiàn)李世民為真命天子,宣傳唐王朝統(tǒng)治的合理性。此文中,李靖的形象與正史中記載的不同,是不合歷史的虛構(gòu),基本可以判定其是假借李靖之名而寫他人之事。
而為什么假借李靖之名,則不難想象這是為了將其塑造成一名為國為民、深受統(tǒng)治者重視的官員,從而更加符合統(tǒng)治者的心意,也為道教將其神化做了比較合適的政治背書。文章最后說“或曰,衛(wèi)公之兵法,半是虬髯所傳也”。這同《續(xù)玄怪錄》載文同理,將李靖的才華附會為天命。“這個大英雄的創(chuàng)造確是就地取材,從李世民分身而來?!盵11]李小龍《唐太宗的胡子——從<虬髯客傳>談起》一文認為“虬髯客”代指唐太宗,這更加符合唐王朝的政治思想?!厄镑卓蛡鳌肥顷P于李靖的小說中流傳最廣的,這篇文章并沒有明顯神化李靖之處,但可以看出,《虬髯客傳》之所以將李靖塑造成一個為國為民、深受統(tǒng)治者重視的官員,許是因為當時李靖已經(jīng)被神化,而唐末統(tǒng)治者需要一些精神上的支持來鞏固政治上的統(tǒng)治,所以才會塑造一個這樣的李靖。
1.國家祭祀中
李靖在《舊唐書》、《新唐書》中皆有傳,從這兩部史書的記載中可以看出,李靖在統(tǒng)治者和道教的幫助下,不斷走上祭壇,被塑造成了一位道教的仙人。
《舊唐書》卷65載:
衛(wèi)國公靖,特進……或材推棟梁,謀猷經(jīng)遠,綢繆帷帳,經(jīng)綸霸圖;或?qū)W綜經(jīng)籍,德范光茂,隱犯同致,忠讜日聞;或竭力義旗,委質(zhì)藩邸,一心表節(jié),百戰(zhàn)標奇;或受脤廟堂,辟土方面,重氛載廓,王略遐宣。并契闊屯夷,劬勞師旅。贊景業(yè)于草昧,翼淳化于隆平。茂績殊勛,冠冕列辟;昌言直道,牢籠搢紳。宜酌故實,弘茲令典,可并圖畫于凌煙閣。庶念功之懷,無謝于前載;旌賢之義,永貽于后昆。[12]
李靖等人被畫入凌煙閣,是李靖第一次被國家級的機構(gòu)供奉。在《李靖列傳》中寫到李靖陪葬昭陵,指出太宗對李靖的重視,“二十三年,薨于家,年七十九。冊贈司徒、并州都督,給班劍四十人、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謚曰景武”[1]2475。統(tǒng)治者的重視讓李靖被神化的機會大大增加。
《新唐書》卷15載:
上元元年,尊太公為武成王,祭典與文宣王比,以歷代良將為十哲象坐侍。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丞相諸葛亮,尚書右仆射衛(wèi)國公李靖,司空英國公李績,列于左。漢太子少傅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將軍孫武,魏西河守吳起,燕昌國君樂毅,列于右,以良為配。[13]
將李靖同歷代良將作為“十哲象”,供奉進宗廟,同享國祭,亦可看出李靖備受統(tǒng)治者重視。
《舊唐書》卷26載:“天寶六年正月詔:……太宗室加長孫無忌、李靖、杜如晦……?!盵14]將李靖等人遷入唐朝太廟,陪伴太宗,接受后世子孫的供奉。在此政治背景下,李靖必然會被道教所利用,逐步被神化,成為道教的神仙。
2.地方祭祀中
除了國家祭祀的幫助外,地方上也出現(xiàn)了很多祭祀李靖的活動。李靖一生征戰(zhàn)無數(shù),去過的地方數(shù)不勝數(shù),打了很多勝仗,給當?shù)鼐用駧チ撕推剑十數(shù)鼐用駥⑵浞钊缟衩?,展開一系列活動為其祈福,而這些活動逐漸變成了祭祀活動。
《桂林風土記》,唐代莫休符著,是現(xiàn)存較早的桂林地情專著,也是桂林有史料記載的最早的地方志,其中記載衛(wèi)國公李靖:
李靖,字藥師,雍州三原人也。姿貌瑰偉,有文武才略。武德二年,同趙郡王孝恭至江陵,破蕭銑四十萬,擒銑赴京。承制度嶺,至桂州,分路招撫大首領馮盎、李光庭等,懷輯九十六州,六十萬戶。詔充嶺南道安撫大使、檢校桂州大總管。武德六年,征輔公祐于江淮,平之。又領兵出塞,屢顯大功。拜右仆射、平章事,封衛(wèi)國公。薨年七十九。桂州子城,自衛(wèi)國公所制,號曰始安郡城。[15]
廣西人民祭祀的“三十六神七十二相”中被稱為“土俗神”的即是衛(wèi)國公李靖,顧樂真《李靖及土俗神考析》明確指出,“令公,為廣西儺神之中的‘第一土俗神’,始自唐代中葉,至今仍在桂林一帶的民間有影響”[16]。此文認為道教在民間影響極大,從而導致李靖成為了土俗神。我們還可以肯定地說,李靖在唐代的地方祭祀中應受到了尊重,從而為他之后成仙打下了基礎。
唐代著名的將領很多,但為什么是李靖被神化,且后來成為家喻戶曉的托塔天王,究其原因到底是什么?
首先,是由于隋末唐初的宗教背景。李靖出生于隋朝,隋朝重佛。李靖,字藥師,從其父輩給李靖和他哥哥李藥王取名中可以看出,其父輩應是好佛之人,藥師是佛教藥師琉璃光佛的簡稱。但后來因為唐太宗重道,李靖自身學問亦是偏道家,所以在后世民間祠堂的不斷崇拜過程中,難免會有不了解佛教的人將他與藥師佛混淆?!岸袊牡澜躺裣上到y(tǒng)本就是以混亂而著稱,恨不得將儒佛道三教的名人都收歸己用,所以這個弄混可能還并非是無心而是有意的?!盵17]
其次,是由于隋末唐初的政治背景。隋末年間流傳著李氏得天下的謠諺,《隋書》中記載:“大業(yè)中,童謠曰:‘桃李子,鴻鵠繞陽山,宛轉(zhuǎn)花林里。莫浪語,誰道許?!盵18]李淵猜忌可能與之爭江山的同姓,所以李靖在李淵統(tǒng)治時期一直不得志。但這個問題同樣反映出了李靖被神化的原因,因為他姓李?!缎绿茣份d:“隴中李姓定著四房,其一曰武陽房,二曰姑臧,三曰敦煌,四曰丹陽。宰相十人。武陽房有迥秀;姑臧大房有義琰、蔚、揆、逢吉;丹陽房有靖、昭德;又有道廣、元紘、晟。”[19]可以看出,李靖在李唐王朝的地位按姓氏來論是很高的,所以道教將他塑造成老子門下、道教神仙也就不足為奇了。
第三,是由于李靖的兵書著作?!杜f唐書》錄有李靖兵書《六軍鏡》三卷[20],《新唐書》錄有李靖兵書《陰符機》[21]1521、《六軍鏡》三卷[21]1551、《玉帳經(jīng)》一卷[21]1558、《霸國箴》[22]1617一卷。這幾本兵書是唐書中記載為李靖所作的兵書(托李靖之名所作之書甚多,但多存爭議,故本文不錄)。李靖對其所作之書的命名,一定有他自己的原因,但在后世其《陰符機》逐漸被道教借用。道教許多經(jīng)典都有“陰符”二字,亦有可能為托借李靖之名,從而更進一步將其神化。
第四,是由于李靖的軍事才能。李靖戰(zhàn)功顯赫,《新唐書》、《舊唐書》中均有記載,其南平蕭銑、輔公祐,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而其擊敗西北民族一事,與佛教毗沙門天王助唐軍戰(zhàn)于西北一事相混淆,因二人的軍事能力與西北戰(zhàn)功十分相似。柳澈《保唐寺毗沙門天王燈幢贊并序》云:“天王垂跡,肇興于闐;威靈旁洽,仰之鈴鍵。爰祚我唐,昭孚變現(xiàn);廓土開疆,□騰電蜒?!盵23]時人認為毗沙門天王在唐朝西北的國土開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道教將佛教的天王移植到道教的“天王”李靖身上,使其身上神化色彩更加濃郁。由此可見李靖被神化的初步過程,確實與佛教、道教有十分大的關聯(lián)。在不斷被道教神化的過程中,吸收了來自佛教的毗沙門天王,逐漸被人們意會成了毗沙門天王,發(fā)展成為了道教自有的托塔天王。
第五,是由于李靖的個人性格。李靖一生忠君愛國,為國效力,為唐朝平定四方立下了汗馬功勞,文可相武可將,死后備受人們的愛戴,同時被遷入太廟供奉,這些因素都會導致李靖被神化。
李靖的形象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地被神化。隨著唐傳奇的不斷成熟,李靖的神化形象也不斷地具體化。文學作品來源于現(xiàn)實,反映現(xiàn)實,從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李靖在唐代已經(jīng)深受人們的愛戴。也是因為這種愛戴,才使得李靖不斷地被神化,從而走進了道教的歷史,成為道教中著名的神仙,在歷史上被人們記住。
注釋:
① (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卷296《神六》,題“李靖”,末云“出《國史記》”。
② 《太平廣記》卷392《銘記二·張惟清》;又載《宣室志》122篇題《張惟清》。
③ (唐)李復言《續(xù)玄怪錄》卷4《李衛(wèi)公靖》,中華書局1982版,第188頁;又載《太平廣記》卷418 《龍一》,題“李靖”。
④ 《太平廣記》 卷457 《蛇二·李林甫》;又載《宣室志》第183篇 《李林甫(三)》。
[1] (后晉)劉昫,等撰.舊唐書·卷67·李靖列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5.
[2] (后晉)劉昫,等撰.舊唐書·卷70·王珪列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5.
[3] 楊炯.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M]//(清)董誥,等編.全唐文·卷19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865.
[4] (北宋)司馬光,等撰.資治通鑒·卷215·唐紀三十一[M].北京:中華書局,1956:6868.
[5] (唐)姚汝能.安祿山事跡(卷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3.
[6] (宋)李昉,等.太平廣記·卷29·李衛(wèi)公[M]//四庫全書本.
[7] 呂溫.李衛(wèi)公靖[M]//(清)董誥,等編.全唐文·卷629·呂溫(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629.
[8] (后晉)劉昫,等撰.舊唐書·卷3·太宗本紀下[M].北京:中華書局,1975:40.
[9] (宋)宋敏求.長安志·卷8·次南平康坊[M]//四庫全書本.
[10] (宋)李昉,等.太平廣記·卷193·豪俠一·虬髯客[M]//四庫全書本.
[11] 李小龍.唐太宗的胡子——從《虬髯客傳》談起[J].文史知識,2013(1).
[12] (后晉)劉昫,等撰.舊唐書·卷65·長孫無忌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5:2452.
[13] (宋)歐陽修,等撰.新唐書·卷15·禮樂志[M].北京:中華書局,1975:377.
[14] (后晉)劉昫,等撰.舊唐書·卷26·禮儀志[M].北京:中華書局,1975:1011.
[15] (唐)莫休符.桂林風土記[M]//四庫全書本.
[16] 顧樂真.李靖及土俗神考析[J].民族藝術,1995(1).
[17] 王璐.從名將到天王——李靖的轉(zhuǎn)變[J].才智,2008(21).
[18] (唐)魏征,令狐德棻,等撰.隋書·卷22·五行志上[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73:639.
[19] (宋)歐陽修,等撰.新唐書·卷72上·宰相世系二上[M].北京:中華書局,1975:2473.
[20] (后晉)劉昫,等撰.舊唐書·卷47·經(jīng)籍志下[M].北京:中華書局,1975:2404.
[21] (宋)歐陽修,等撰.新唐書·卷59·志49·藝文三[M].北京:中華書局,1975.
[22] (宋)歐陽修,等撰.新唐書·卷60·志50·藝文四[M].北京:中華書局,1975.
[23] (唐)柳澈.保唐寺毗沙門天王燈幢贊并序[M]//(清)董誥,等編.全唐文·卷71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3265.
[責任編輯 燕朝西]
Apotheosis of Li Jing: Its Evolution and Causes
SHEN Wen-fan SUN Li-jiao
(SchoolofHumanities,JilinUniversity,Changchun,Jilin, 130012,China)
Li Jing is a famous general in Tang Dynasty. With the going on of time, he was deified.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people knew the Li Jing was a characterized as To Ta King by novelists. Li’s deification began from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 process has two versions, one in the form of written-note legend and the other in book of history. From the former version, he was a tall and strong man in black, a character that changed from virtual to real, being able to safeguard people with his omnipotence. And the deification fossilized in the late Tang Dynasty. From the latter version, his deification escalated into someone of political status, a god with the duty to ask the sky for rain. Finally, the paper analyzed his deification from the backgrounds of religion, politics, his art works, his military competence and personal character.
Tang Dynasty; Li Jing; deification; evolution; causes
2015-04-27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全唐詩》創(chuàng)作接受史文獻緝考”(編號:14BZW082);吉林大學2013年度本科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中國韻文學通變史”(編號:2013059)。
沈文凡(1960—),男,教授,文學博士,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唐宋文學。
K242
A
1672-8505(2015)05-002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