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盈璟
?
初中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的有效策略研究
◎施盈璟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認為:“語文學習的根本就是培養(yǎng)良好的讀書習慣,準確地說,應是培養(yǎng)課外閱讀的習慣,寫讀書筆記的習慣。沒有寬廣的閱讀的背景,語文是學不好的?!钡拇_,筆者也覺得語文成績的提高,并不能僅僅靠課堂上的閱讀和訓練,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拓寬學生的閱讀面,讓學生有興趣去閱讀,有感而發(fā)地寫作。
日常課堂中的閱讀教學十分重要,但是時間上、容量上都非常有限。所以,課堂中的閱讀教學應該是基礎,是示范,更是課外閱讀的指導。但目前,初中低年級學生因為缺乏閱讀面和閱讀興趣,導致在課堂教學中感覺枯燥,效率低下;缺乏有效的課外閱讀導致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得不到顯著提高。我國對于課外閱讀一直以來都是相當重視的,如2001年《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試驗稿)》中提出的:對于教師而言“主要是選擇有益的讀物,提示閱讀的方法,培養(yǎng)讀書的習慣,協(xié)助組織一些讀書活動”。所以,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不應忽視課外閱讀,教師在教學安排中要重視保證課外閱讀的量和質。有效的課外閱讀,在保證了量的同時,首先要考慮閱讀材料的選擇,其次就是閱讀方法,能提高寫作能力的閱讀,不僅僅是讀懂閱讀材料,還要有自己的思考。
所以,筆者認為,在目前初中低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中要特別重視閱讀方法的指導。因為他們學業(yè)負擔還不算太重,所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開展課外閱讀活動。通過教師有效的閱讀指導,讓學生充分體會閱讀的樂趣,培養(yǎng)閱讀興趣,從而切實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通過總結前人的經驗和不斷的實踐,筆者總結了以下一些有效的閱讀指導策略:
(一)教師重在方法的示范和指導
于漪老師說過:“讓學生進行一定數(shù)量不同類型范文的篇章結構的剖析,對培養(yǎng)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很有好處。”在平時的閱讀教學課上,老師要注意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在課堂上安靜地讀,仔細地分析,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理解,這樣,在課外閱讀中,學生就能獨立地運用課上學得的閱讀方法進行自主的理解和分析了。這種閱讀能力正是由課內慢慢生成,遷移到課外逐漸形成的。這樣,學生在獨立分析閱讀材料的過程中,會獲得一種成就感,閱讀會更深入,閱讀的能力自然會提升。教師要成為青少年的閱讀導師:持續(xù)默讀計劃的開發(fā)與實施。
(二)學生自主閱讀
學生素質的養(yǎng)成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建構,主要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在一個相對獨立的時空,靜讀慢念,沉思默想,才可能有自己的個性解讀。一個長期總是處在“組織”中的學習者,何時才能有自己的見解和思想呢?以為通過學生的“互動”就能解決學習中的所有問題,但這是空想。正如特級教師黃玉峰所說:“書要自己讀,別人是不能代替的。好的老師的作用在指導、點撥。”
(三)教師不應干擾學生的閱讀和思考
在課堂上,教師不應該打擾學生的閱讀過程。學生的活動應該是觀察、效仿、自主閱讀,而教師應該做的是“守護、期盼、耐心地等待”,“點撥和交流”,而這些都是“安靜”的?,F(xiàn)在看到的很多課堂很熱鬧,學生和教師一直在充分地交流,卻缺少了真正屬于學生默讀思考的時間,要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能靜下心來。
(一)要廣泛地閱讀
王富仁認為:“課外閱讀不能局限于語文一科的內容,所讀的內容不應過于單一,對于一個人言語素養(yǎng)的提高來說,保持閱讀興趣和擴展閱讀面是很重要的?!?/p>
的確,讀書興趣要好好保護,所以讀物的選擇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同時進行廣泛閱讀。當學生發(fā)現(xiàn)這片天地是自由的,就會更有閱讀的渴望。而一些低俗的無營養(yǎng)的讀物,在學生發(fā)現(xiàn)更好的讀物后,自然會將其丟棄選擇吸收更有營養(yǎng)的、格調更高的讀物。布魯納說過:“學習者的最大的樂趣是獲得知識的樂趣?!比绻荒塬@得知識,這種最大的樂趣自然會減少,當學生閱讀面更廣的時候更是如此。而且,在交流中,學生也會有意識地關注其他同學看的書,同齡人的選擇會幫助學生去挑選更好的讀物。讀物要“雜”中取“精”,雜中取“優(yōu)”。只有廣泛地閱讀,才能在“雜”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興趣,提升閱讀品味,擁有選擇讀物的眼光。所以,教師不用過分擔心讓學生去自主廣泛閱讀會導致他們選擇不良的讀物,要相信學生,相信他們的判斷力。因為,小苗兒總是會向著陽光的方向生長。
(二)要讀經典作品
林語堂說:“真正有益的讀書,便是引讀我們進到這個沉思境界的讀書,而不是單單去指導一些事情經過的書?!卞X理群說:“讀什么?較多地讀經典名作。”亞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提出:“若要增廣我們的精神領域,就必須研讀獨具創(chuàng)建的思想家所嘔心瀝血寫作成的充滿智慧火花的著作?!钡拇_,經典的作品是經過了時間考驗的人類智慧的結晶,是需要認真且反復閱讀的。錢鐘書說:“經典是安靜的,必須等到一個好的讀者才能復活?!痹趯W生成為一個“好的讀者”時,感受到經典著作“復活”的那一刻,肯定會帶給學生一種閱讀的“高峰體驗”,這種體驗不僅會讓他們受益良多,更會成為人生中的難忘體驗之一,會刺激他們更多地去尋找經典作品來再次獲得這樣的體驗。要多多讓學生接觸經典作品,讓他們用自己的努力去“啃”,去深入理解,獲得更大的收獲。這將使他們一生受益。
(三)要讀時文
“作為一個社會人,不能脫離社會生活。人一旦脫離了社會生活,頭腦就會空虛,思想感情就會枯竭,語文能力也就喪失了生活的土壤,所以學生如果與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不相接觸,只是坐在教室里一味接受枯燥乏味的語文訓練,那么肯定收不到好的效果。”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多閱讀時文,不要讓學生的閱讀遠離時代的發(fā)展。
(四)適當讀課外“讀本”
有很多語文教育專家十分重視課外閱讀,編寫了一些質量非常好的課外讀本,有的分主題,有的分時代,入選的文章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學生可以讀一些這樣具有系統(tǒng)的讀本,也許比自己選擇的作品視野更寬廣些,品味也會更高些。
學生的課外閱讀不是隨隨便便地讀,而是具有一定質量的閱讀成果的記錄,因此必須教給學生一些閱讀方法,授之以閱讀之“漁”。這里要分專題介紹給學生一些閱讀的方法,可以先讓學生嘗試用此種方法閱讀,再讓學生在今后的閱讀中自主選擇適合的方法,這是閱讀指導的一種有效策略。
(一)遵循規(guī)律,靈活選擇
葉圣陶先生曾經提出把“提綱挈領,期其自得”作為核心的閱讀原則。的確,閱讀的核心是要“提綱挈領”,也就是通過整體閱讀首先把握住文章的結構和中心。葉圣陶還說:“講述讀書方法的書和文章,都應該看,懂得了方法,往往可以‘事半功倍’?!贝蠖鄶?shù)書的開始都有序文,序文有的介紹這本書的內容,有的介紹這本書的作者,有的指導這本書的讀法。在讀本文之前,先讀一遍序文,也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閱讀時,要遵循“提綱挈領”的原則,學會概括提煉作者的表達意義,在閱讀有序言的書籍中,可以先略讀下序言,把握整體,選擇閱讀方法。
閱讀的方法多種多樣,一般來說,按照一定的閱讀速度和閱讀程度,可以分為:精讀、略讀、朗讀、默讀、瀏覽、跳讀、回讀、選讀等。學生可以根據讀物的性質和閱讀的目的自行選擇。有些文章需要精讀,有些略讀、瀏覽、跳讀或選讀即可。而對于比較難以理解的部分,可以采用回讀的方法,回過去理理思路再往下讀。至于如何選擇,其實也是在閱讀過程中慢慢積淀而成的經驗,需要學生自主生成。
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爾斯?范多倫的暢銷書《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把閱讀分為“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四個層次。不同層次的閱讀,方法也不同,當然,不同種類的讀物也是有不同的方法的?!耙鲆粋€有自我要求的讀者”就要主動地去閱讀,要學會提出問題,通過讀書筆記把書變成自己的,然后概括大意、提煉主旨,評斷或表示贊同、反對。教師可以介紹學生去閱讀該書,對其掌握閱讀方法定大有裨益。
(二)質疑閱讀
宋代大學者張載說過:“讀書先要會疑。于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比绾巫鲆粋€善問者?經濟學家張五常的做法是問三個問題:A,“是什么”(What?);B,“怎樣辦”(How?);C,“為什么”(Why?)。學生在寫讀書筆記時,可以對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觀點、寫作手法、文句的表達、哲思等方面進行質疑,提出問題。這和在課內課文的學習中,筆者讓學生做預習作業(yè)中的第四題“質疑”是一樣的,學生要能將課內預習作業(yè)中的質疑遷移到課外閱讀材料,并要養(yǎng)成這樣的好習慣。
(三)交叉閱讀
王富仁認為“交叉閱讀”是一種好方法:讀自己感興趣的書,不能別人讀什么自己也讀什么。有交叉才有交流。全班四五十個同學這樣一穿插,學生的知識很快就豐富起來。他還要求學生盡量讀整本書、整篇文章。不要只想著在書中找對自己作文有用的句子,急于看故事的結局而忽略中間情節(jié),致使學生很少耐心地讀完一部書、一篇文章,其實對于寫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個整體感,要注意整體的結構和布局。只有一些好句子是成不了好文章的。讀書要有耐心、毅力、重視過程,慢慢地品出味道。這是一種值得提倡的高效益讀書法,如果一個班級經常進行讀書心得交流活動,對于學生閱讀視野的開闊,知識學養(yǎng)的豐富,精神胸襟的寬廣,勢必大有裨益。
(四)比較閱讀
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是要培養(yǎng)學生欣賞語言美的能力和對語言的駕馭能力。讓學生用心去體味語言的精妙,其中一個途徑是比較閱讀。正如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的:“任何東西,凡是我們拿來和別的東西比較時,顯得高出許多的,便是偉大?!?/p>
可以有多種比較方法,比如同一主題的不同作家的比較,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的比較,前人的觀點與今天的現(xiàn)實相比,比較不同的人對同樣問題的看法,同一個人的觀點前后不同時期的比較等等。比較對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非常重要,如果養(yǎng)成習慣,必將增強學生思考和質疑的能力。
(五)多元解釋
錢理群說:“怎么讀?不求甚解,多元解讀,常讀常新,囫圇吞棗,多種解釋?!蔽膶W作品是可以有多種解釋的,這正是發(fā)揮人想象力的地方,應當鼓勵學生做出多種解釋。
同一篇文章,嘗試用多種方法來解釋,是一種對閱讀能力進行鍛煉的閱讀方式。比如讀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就可以從人性的角度去讀,也可以從政治的角度去讀,還可以從文學欣賞的角度去讀。讀來意境會大不相同,所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是這個意思。數(shù)學家華羅庚發(fā)明了“猜讀法”,從猜謎的角度去讀書??戳藭笙乳]目靜思,猜想書中的結構與內容,然后再讀。如果作者寫的和自己猜的一樣,他就可以速讀。這不僅大大節(jié)約了時間,還培養(yǎng)了他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
(六)批判性地閱讀
曹文軒認為:要想有所發(fā)現(xiàn),便要去除習慣和陳見的蒙蔽。因此,語文教學從某種意義上說首先就是要使學生從遮蔽中解脫出來,告訴學生什么是陳見、陳言。每一點微不足道的發(fā)現(xiàn)都是值得稱羨的,都應該給予鼓勵。發(fā)現(xiàn)一次,精神生命就獲得一點自由;日積月累,心靈境界不斷擴大,言語生命也就逐漸強盛起來。小發(fā)現(xiàn),小自由;大發(fā)現(xiàn),大自由。重視閱讀的“初感”、直覺,抓住“不一樣”之處。
(七)循序漸進地閱讀
一次讀一本書,但不強求一氣呵成,過一段時間再讀,原來讀來無味的地方可能就讀出感覺了。美國依阿華大學的羅賓森提出一種SQ3R讀書法,強調循序漸進,它的全拼是Survey,Question,Read,Recite,Review,五個詞的第一個字母,分別代表“瀏覽、發(fā)問、閱讀、復述、復習”五個學習階段,說明閱讀是一個過程,由瀏覽到深入閱讀,加上“復述”這一環(huán)節(jié)來加深,最后復習。這樣的閱讀適合于一些經典作品,或者主題、表達比較深刻的作品,需要“反復讀”,“讀反復”。時間不充裕,理解不充分或讀一些“難啃”的大部頭時,不妨采取這種方法。
福建師范大學教授潘新和教授有一個觀點:語文教育“得益于課內,決勝于課外”。他認為課外自發(fā)的言語行為,是語文能力發(fā)展和語文信念形成的最重要途徑。希望通過以上這些閱讀指導策略,學生能在課外閱讀這塊“陣地”里“勇往直前”,找到閱讀的樂趣,尋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進一步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真正逐步學會閱讀、會學閱讀,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具有獨立獲取知識信息的能力,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培養(yǎng)自身具有良好的個性品質,有效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改變以前閱讀量少,讀書習慣差,讀寫結合能力不強的現(xiàn)象。如果這些美好體驗能讓學生養(yǎng)成終身閱讀的習慣,一生都能徜徉于書海,幸福地享受閱讀的快樂,這也許就是一名語文教師最大的理想和最高的成就吧!
參考文獻:
[1]陳日亮.我即語文[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2]何文宏.教師如何教學生閱讀[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賴瑞云.混沌閱讀[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4]劉衛(wèi)平.少教,才能多學[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3.
[5]潘新和.高等學校寫作三能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6]潘新和.語文:表現(xiàn)與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7]潘新和.語文:審視與前瞻——走近名家[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
[8]錢理群.錢理群語文教育新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9]錢理群.語文教學門外談[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10]錢理群.語文教學與文學[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6.
[11]商友敬.商友敬語文教育漫談[M].長春:長春出版社,2009.
[12]孫紹振.文學創(chuàng)作論-審美形象地創(chuàng)造[M].北京:海峽文藝出版社,2000.
[13]陶行知著,方明編.陶行知名篇精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14]夏丏尊,葉圣陶.文章講話[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
[15]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上、下)[M].北京: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編.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16]周益民.兒童的閱讀與為樂兒童的閱讀[M].長春:長春出版社,2009.
[17](英)艾登?錢伯斯.說來聽聽[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11.
[18](美)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實施[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19](美)加涅.學習的條件和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0](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爾斯?范多倫.如何閱讀一本書[M].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社,2004.
(施盈璟 上海市滬太路1000號上海市回民中學200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