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業(yè)軍
(宜都市潘家灣民族中學 湖北宜都 443000)
不談詩意和遠方 只道點熱愛你熱愛
谷業(yè)軍
(宜都市潘家灣民族中學 湖北宜都 443000)
正在辦公室里批改作業(yè)的我,抬頭發(fā)現(xiàn)此時外面的陽光正好,藍天遇見白云,美好得渾然一體。于我,此時絕不是各色心靈雞湯里的“詩意”與“遠方”能治愈和平復我內(nèi)心的波瀾,相反,“踢幾腳球,賽幾趟跑”式的實際操作與體驗最能直抒胸臆。置身“自媒體”的當下,治愈系的“詩意”、“遠方”等高大上詞匯就如同被濫用的抗生素,在被反復復制和無限轉(zhuǎn)發(fā)后已經(jīng)失去它們最原初的語詞價值,你我的感官、心靈和想象力被它們刺激到麻木甚至冷漠的地步。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的我,盡量有節(jié)制地使用著這些容易產(chǎn)生集體催眠效應的詞匯,因為我不希望看到我的學生有朝一日淪為《皮囊》里的“天才文展”——眼中沒有現(xiàn)實,只有幻想出來的未來。因此,在這里,不談詩意和遠方,只道點“熱愛你熱愛”,透過幾個具體的案例來分享對于引導學生熱愛生活的些許感悟,濃縮為幾句話,送給學生和我自己,以此共勉。
第一句話:做個獨立自主的人,首先得熱愛思考。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有句名言:別讓自己的頭腦,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在課堂上怎樣讓學生獨立自主,最重要的是引導他們獨立思考并敢于在求知的過程中站出來,發(fā)出自己的聲音。比如學習巴金的《日》這篇短文,我感到欣慰,因為當絕大多數(shù)同學結(jié)合背景資料挖掘出與參考書上相似的觀點的時候,有一位女同學竟然勇敢地站起來,表達自己對“飛蛾撲火”和“夸父追日”的認識。她很可愛,她很平靜地說道:我覺得夸父沒必要逐日,因為太陽朝升日落,明天的光明一定會出現(xiàn),飛蛾和夸父自取滅亡有點不值,也有點不自量力。
請注意,這個環(huán)節(jié)本來就是在對文中衍生出來的成語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可以結(jié)合背景資料,也可以撇開時代背景。在這個層面上,這位女同學的觀點應該得到肯定,因為這兩個成語本來就包含著不同的感情色彩。她沒有因為自己的聲音勢單力薄就畏畏縮縮,也沒有因為自己的聲音與眾不同就自恃其才,她只是輕輕地站起來慢慢地告訴大家還有一種不同的聲音存在。有時候,我在想,無論哪個領域,無論是誰,不甘于“沉默的螺旋”也要發(fā)出自己的聲音,那么我們可以走的路便會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
第二句話:做個誠實守信的人,要學會聆聽自己內(nèi)心真實的聲音。人們常說的“誠實守信”,更多的是拋向?qū)λ藢ν饨绲模敲嫦蜃晕颐嫦騼?nèi)在的卻容易被忽略。事實卻是內(nèi)部的自省有利于外部關系的架構(gòu)。靜下心來,仔細聆聽自己內(nèi)心最真實的聲音,有助于自我剖析,明辨是非。在執(zhí)教《信客》公開課之際,說實話,此前也曾有人善意地提醒我,完全可以在預設的“大家發(fā)現(xiàn)兩代信客的命運歸宿有何不同,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問題處,掐準時機處理好“歸納與總結(jié)”。比如眼看離下課鈴響不到一分鐘,那趕緊地,別愣著啊,抓緊時間在此預設環(huán)節(jié)恰如其分地收束整堂課的教學,而且一定要以大義滅親的壯志豪情果決地截斷后面的尾巴。可是,臨近教學尾聲,我心底有個聲音在鼓勵我引導學生繼續(xù)探索“信客推脫”背后誠信與寬容文化日漸衰微的悲劇色彩,讓學生也能產(chǎn)生一種苦澀后的回味。于是,我的教學在當止的地方?jīng)]有緊急剎車,卻止于了“不當止”之處,不過,這又何妨呢?不是每節(jié)課都一定要迎合大團圓的陳式,未完待續(xù)的教學,更加真情實意,況且許多同學還在意猶未盡地期待著我們的下節(jié)課呢!更重要的,面對《信客》,面對每一篇文章,面對所面對的,我和學生們都能做到以誠相待,豈不足矣?
第三句話:做個有愛心的人,要能平等地對待每一個生命。千萬別把“愛”高高掛起,真正的“愛”應該落到實處。一個有愛心的老師,應當最大可能地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必須承認“最大可能”是我對現(xiàn)實最真實地觀照),曾經(jīng)有幸聆聽一位生物老師的復習課。她在課堂設置的問題比較多,基本上貫穿課堂始末,相對于發(fā)言非常積極的王姓同學,一個系著圍巾異常靦腆的小男生好不容易被點了起來,可是正當他鼓足勇氣支支吾吾要說的時候,陳老師“拋棄”了他(可能覺著這樣延誤教學進程),轉(zhuǎn)而“欽點”了另一名同學發(fā)言。最終,那個男生只好抱著遺憾心不甘情不愿地坐了下來。不能不說,如果老師再多給他一秒鐘的時間,興許他精彩的作答就能贏得其他同學的掌聲,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也可能激發(fā)他學習的熱情,甚至帶來更多的良性循環(huán)。事實上,有不少老師包括我自己在提問的時候更傾向于點那些優(yōu)生,因為他們通常能對答如流,有助于貼合預設的或理想的教學進程。相比之下,優(yōu)生集合以外的那部分學生就容易被冷漠,被邊緣化。而一個不爭的事實卻是,促進社會發(fā)展的中堅力量恰恰是這部分曾經(jīng)在課堂上被老師當作“非主流”的群體,他們才是這個社會的長尾存在。于此同時,那些極為少數(shù)的“尖子生”可能會成長為社會上某個領域熱門的精英人才,但是數(shù)量上相較于前者卻少之又少。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要做到相對平等,就必須兼顧那些曾被視為“冷門”后來卻充當著社會主流的長尾群體。
第四句話:做個創(chuàng)新型人才,首先得敢于接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教師在教學方法上的創(chuàng)新,會給學生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給他們提供一個可以自由發(fā)揮的天空。有時候,我有強烈的沖動要變身為學生們最忠實的傾聽者。我想,即使自己口若懸河、夸夸其談也不及他們直抒胸臆的爭分奪秒。在“說說你最喜歡看的書”讀書交流活動中,很多人眼神里開始流露出對讀書渴望的星星之火。一節(jié)課的時間已經(jīng)無法滿足他們分享交流的那份渴望,于是索性把第二節(jié)晚自習的時間也交給他們盡情地支配。講臺前他們一個個都講得比我動聽,比我出色,他們講得投入,我聽得入迷。也許,有一天,他們不再需要我的說教,需要的僅僅是我癡迷的聆聽。如此,我又何樂而不為呢?我期待那一天快快到來。
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應當是喚醒學生內(nèi)心深處對于生活的那份熱愛,這份熱愛,在當下,在每一步,在每一處細節(jié),不嬌柔,不造作,自然流露,真情享受;也唯有熱愛當下,熱愛每一步,熱愛每一處細節(jié),更美好的未來才會在不遠處與我們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