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娟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思考生活,就能讓作文充滿真與情;多讀書、讀好書、會讀書,就能使作文詞句暢達,妙語連珠。
葉圣陶說:“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蹦敲?,如何進行生活積累呢?首先要觀察生活,留意日常生活,善于觀察,用心體驗,可以檢視人生,透視心靈,儲備可觀的作文素材。有的同學對身邊發(fā)生的事往往視而不見,作文時總覺得無話可說。其實,寫作素材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去擠,總還是有的。當你從多方面去觀察事物、感受生活時,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是如此的豐富多彩:在家庭里、馬路上、校園里……多姿多彩的生活是“知識庫”,是“語言庫”,是作文材料的豐富源泉。但是,它們是為有心者而準備著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論是在學習、工作、休息、文體活動中,還是在走街串巷、旅游觀賞、社會實踐、社區(qū)活動中,都要做有心人,時時處處多看、多聽、多想、多吸收,養(yǎng)成認真仔細觀察生活的好習慣。茅盾要求學習寫作的人,身邊時時刻刻準備一支筆、一本筆記本,“無論到哪里,你要豎起耳朵、睜開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覺,把你所見所聞記下來。”這樣,“積累多了,一到作文,就會成為有用的、可供選擇的材料?!?/p>
其次要參與生活。老師應鼓勵同學們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如參觀、游覽、調(diào)查、訪問、宣傳、勞動、比賽等等,從中體驗真?zhèn)翁搶?、?yōu)劣美丑,觀察各種人物的言談舉止、神態(tài)變化?;顒又兴e累的材料往往由于富有情趣而使人印象深刻,使用起來便于抒發(fā)情感,達到文情并茂的境界。
同時還要思索生活。有的學生平時也觀察了生活、參與了生活,可是在寫作文時卻不知道怎么用,這就是沒有對生活進行思考。觀察與思考是密不可分的,觀察如果離開了思考,也就失去了觀察的意義。觀察不僅要留心,而且還要帶著自己的感情去觀察,用心去聽、去看、去體悟。在生活中,有一些發(fā)人深省的小事、平常事,如不留心觀察與思考,就會一閃而過。只有善于觀察、精心選擇、深入挖掘,小事才能表現(xiàn)大主題。思考生活可以讓平淡無奇的材料深刻起來,讓司空見慣的景色美麗起來,讓粗糙的心靈細膩起來。
閱讀從大的作用來說,可以滋養(yǎng)人的心田,提高自我修養(yǎng);從小的方面來說,中學生閱讀可以擴大知識面,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開拓寫作思路,提高認識事物和表達事物的能力。
首先要仔細閱讀教材。教材中的選文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經(jīng)典之作,這些文章不論是從選材立意、思想情感,還是從表現(xiàn)技巧上看,都是中學生學寫作文的藍本。所以,跟著課文學作文,是一個有效的途徑。在課本學習中,我們不僅可以積累鮮活的詞匯和文質(zhì)兼美的警句,還可以積累富有“個性”的文段。如小說中細節(jié)描寫的段落,散文中展示多種感覺的文字,戲劇中的精彩臺詞等。
其次要從課外閱讀中積累素材。教材中的例子質(zhì)量雖然高,但數(shù)量有限,而且課本中的素材在考場作文中也容易撞車,造成千篇一律的現(xiàn)象。因此,必須加強課外閱讀。除中學生常常閱讀的《心靈雞湯》、《讀者》、《意林》等之外,報紙、新聞節(jié)目也是我們積累素材的重要途徑,可以讓我們掌握當前的素材,具有時代性、新鮮感。
此外還要養(yǎng)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我們都會遇到很多的名人名言、優(yōu)美語句,可以要求學生準備一個筆記本,將看到的好文章、好素材剪貼或記錄下來,分門別類進行儲存,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寫上體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