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龍 梁萬美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快速切題
師:請同學們觀察我手中的兩張白紙,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1:形狀不相同,一張是長方形,另一張是平行四邊形。
生2:上面都畫有小方格。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誰能猜猜這兩張白紙哪一張要大一點呢?
生1:長方形這張白紙要大一點。(多數(shù)同意)
生2:平行四邊形這張白紙要大一點。(少數(shù)同意)
師:用什么方法來證明你們的猜想呢?
生:計算出兩張白紙的面積。
師:同學們真聰明!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評析:教師利用兩張簡單的白紙迅速把學生引入學習的主題,做到了精講,突出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地位。
二、繼續(xù)學習,探討方法。
師:誰知道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呢?(提示:白紙上的每個小方格的面積是1平方厘米。)
生1:數(shù)小方格,長方形上面有18個小方格,它的面積是18平方厘米。
生2:用6乘3等18,它的面積就是18平方厘米。
生3:用公式,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
(此時教師順勢請這位學生板書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師:同學們真棒,這么快就算出了長方形的面積,并且找到這么多的計算方法。誰數(shù)出了平行四邊形上面的小方格,它的面積是多少呢?(沒人回答)
師:同學們有困難嗎?(提示:不滿1格的都按半格計算。)
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數(shù)得18平方厘米。
師:同學們,今后我們要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方便嗎?
生:不方便。
師:是呀!下面我們就繼續(xù)學習用其他的方法來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老師用這把剪刀把這個平行四邊形進行整容,誰來說說如何整容呢?
生1:沿著方格虛線條把平行四邊形的左邊的直角三角形剪掉,拼在右邊,把它拼成長方形。
生2:沿著方格虛線條把左邊剪下的直角梯形和右邊的直角梯形拼在一起,也能得到一個長方形。
師:我就先按照第一位同學的想法剪剪,看這個平行四邊形被整容后會變成什么?
師:老師剪好了,誰上來拼一拼?
(生1上臺拼出了一個長方形。)
師:我又按照第二位同學們的想法剪剪,看這個平行四邊形被整容后會變成什么?
師:老師剪好了,誰再上來拼一拼?
(生2也拼出了一個長方形。)
(教師邊示范邊簡述平行四邊形轉(zhuǎn)化成長方形的過程。)
師:現(xiàn)在能計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了嗎?
(生很快說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18平方厘米。)
師:誰說說這種整容方法叫什么?(師提示:割這邊補上那邊。)
生:割補法。
師:回答得真棒!以后如果要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都采用這樣的割補法,方便嗎?
生:不方便。
師:誰能根據(jù)這種割補出來的圖形總結(jié)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呢?
生:根據(jù)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來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長×寬。
師:那么長和寬怎樣知道呢?(提示:同學們請注意了,平行四邊形割補后的小方格,從橫向看一層有幾個方格?從縱向看(豎直)有幾層小方格?)
生1:橫著有6個小方格,豎著有3個小方格。
生2:把橫向的6個小方格看成長,把縱向的3個小方格看成寬。
師:拼成長方形的“長”和“寬”,在平行四邊形里分別叫什么名稱呢?
生1:長方形的“長”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底”。
生2:長方形的“寬”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
師:同學們真聰明!誰來再次總結(jié)一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師板書)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 ↓ ↓
平行四邊的面積=底×高
評析:教師通過直觀實物教具,進行實踐操作,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拼補,在實踐中探究,在探究中學習。使學生根據(jù)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來探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在實踐和探究中讓學生自主生成新知識,教學方法靈活。在教學中,教師遵循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guī)律,合理運用知識的遷移,總結(jié)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使學生很快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了快樂,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三、學習課例,深入理解
(師課件出示教材第87頁情境圖)
為了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美化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某社區(qū)準備修建兩個大花壇。這兩個花壇分別是什么形狀的?(一個長方形,一個平行四邊形。)
師:同學們猜猜,你覺得哪一個花壇大一些?
生:要想比較哪個花壇大,需要計算它們的面積。
師:用展示臺出示長方形的方格圖和平行四邊形的方格圖。問:如果每個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多少?
生1:通過數(shù)方格和用公式計算,長方形面積是24平方厘米。
生2:通過數(shù)方格和用公式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也是24平方厘米。
師:同學們怎樣找到長和寬,底和高呢?
生1:長方形中,長有幾個小方格就是幾厘米,寬有幾個小方格就是幾厘米。
生2:平行四邊形中,底邊有幾個小方格,那么底就是幾厘米,高有幾個小方格,高就是幾厘米。
師:誰能用字母把這兩種圖形的面積公式寫出來?
生1:(長方形的面積)s=(長)a×(寬)b。
生2:(平行四邊形的面積)s=(底)a×(高)h。
師:請同學們繼續(xù)看方格圖,填第87頁下方的表,填完后再認真觀察,發(fā)現(xiàn)了什么?討論一下,總結(jié)出規(guī)律。
生:我發(fā)現(xiàn)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分別相同,它們的面積也就相同。
師小結(jié):是呀!如果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等于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則它們的面積相等。
評析:教師利用先前學到的新知識來解決課例中的問題,有利于強化學生對新知識的鞏固,并逐步加深對知識的應用,在觀察、訓練和思考中尋找隱藏的規(guī)律,做到了研究教材、利用教材和挖掘教材。把握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滲透了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的思想。
四、練習提高,鞏固新知
1.一塊平行四邊形的麥地底長350米,高是80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師:同學們各自解答,集體訂正。
師:如果把問題改為:“每公頃地可收小麥7000千克,這塊地共可收小麥多少千克?”必須要知道哪些條件?
2、練習十九第6題:
師:你能找出圖中的兩個平行四邊形嗎?他們的面積相等嗎?為什么?你可以得出什么結(jié)論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
評析:教師通過一題多變引導學生習得知識,從不同的角度去解決實際問題,達到了橫向?qū)W習,縱深發(fā)展的效果。使學生學到的知識更系統(tǒng)化、具體化,運用自如。在老師的啟發(fā)下,在探究、交流中獲得知識,增強了學生的成就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