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好春
左乙拉西坦單藥對嬰幼兒癲癇的治療效果觀察
朱好春
目的探討左乙拉西坦單藥對嬰幼兒癲癇的治療效果。方法本次臨床研究以120例不同類型嬰幼兒癲癇患兒為觀察對象, 繼發(fā)全面型、嬰兒痙攣型、肌陣攣型、強直型、強直陣攣型、部分型, 各20例, 所有患兒均接受左乙拉西坦單藥治療, 回顧分析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左乙拉西坦單藥治療對于不同類型嬰幼兒癲癇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不同類型嬰幼兒癲癇患兒接受左乙拉西坦單藥治療, 均具有較為理想的效果。
左乙拉西坦;單藥治療;嬰幼兒癲癇;臨床效果
嬰幼兒癲癇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一種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 該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較為復雜, 且由于嬰幼兒大腦皮質尚未發(fā)育完全, 因而其在外界刺激影響下, 極容易出現(xiàn)異常放電現(xiàn)象, 且腦電圖檢查結果陽性率較高。按照患兒臨床癥狀的不同, 通??蓪胗變喊d癇劃分為肌陣攣型、強直型、陣攣型和微小型幾種, 且部分患兒發(fā)病后癥狀與成年患者較為相近, 但不間斷點頭癥狀則較為嚴重[1]。本次醫(yī)學研究對左乙拉西坦單藥對嬰幼兒癲癇的治療效果進行了分析,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臨床研究以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不同類型嬰幼兒癲癇患兒為觀察對象,男65例, 女55例, 患兒年齡范圍在3個月~5歲, 平均年齡(3.2±1.2)歲, 病程1個月~3年, 平均病程(1.2±0.5)年。其中,繼發(fā)全面型、嬰兒痙攣型、肌陣攣型、強直型、強直陣攣型、部分型各20例, 且不同類型嬰幼兒癲癇患兒基本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0例嬰幼兒癲癇患兒均接受左乙拉西坦單藥治療,2次/d, 初始給藥劑量控制為每天10 mg/kg, 按照患兒具體情況的不同, 每天劑量增加5~10 mg/kg左右, 保持藥物劑量在20~40 mg/kg, 連續(xù)治療2周后, 給藥劑量提高為35 mg/kg[2]。對于首次接受藥物治療的嬰幼兒癲癇患兒, 可部分實施其他抗癲癇替代治療, 其中, 替換治療患兒20 例,單藥治療患兒30 例。接受替換治療的嬰幼兒癲癇患兒, 需要適當減低藥物劑量, 治療2周后完全停止用藥, 在減少藥物劑量的基礎上, 適當加用左乙拉西坦, 在逐步減少其他抗癲癇藥物劑量的基礎上, 增加左乙拉西坦劑量, 直至完全達到單藥治療目標[3]。
1.3 療效評定標準 所有嬰幼兒癲癇觀察對象均定期接受癲癇嚴重程度、發(fā)作頻率、持續(xù)時間和發(fā)生類型調查, 并對患兒不良反應癥狀進行分析。其中, 顯效:患兒臨床治療后癲癇癥狀完全消失, 且隨訪過程中未見復發(fā);有效:患兒臨床治療后癲癇癥狀得到控制, 發(fā)作頻率降低50%;無效:患兒臨床治療后癲癇癥狀未見任何改善, 發(fā)作頻率未見降低[4]??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17.0軟件對本次醫(yī)學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左乙拉西坦單藥治療對于部分型嬰幼兒癲癇的臨床治療效果最為理想, 而對于繼發(fā)全面型嬰幼兒癲癇的臨床治療效果最差, 由此可見, 左乙拉西坦單藥治療對于不同類型嬰幼兒癲癇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類型嬰幼兒癲癇患兒臨床治療效果對比分析[n(%)]
嬰幼兒癲癇是一種發(fā)病率較高的兒童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 且多數(shù)患兒癲癇癥狀能夠得到有效控制, 然而, 仍有少數(shù)患兒因癥狀過于嚴重, 藥物控制效果較差[5]。所以, 臨床上一直在尋找一種有效性和安全性較高的嬰幼兒癲癇治療藥物, 從而改善患兒預后情況, 提高癥狀控制有效率。左乙拉西坦是一種臨床上較為常用的嬰幼兒癲癇治療藥物, 與常規(guī)抗癲癇藥物相比, 左乙拉西坦具有更加理想的抗癲癇效果, 其藥理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下述幾個方面:①左乙拉西坦能夠下調大腦皮層GABA受體, 使其受到阻斷, 并保留在海馬體內(nèi), 進而達到抑制GABA對神經(jīng)元回路影響的作用。②左乙拉西坦能夠影響負性變構劑, 進而避免負性變構劑對GABA造成的影響, 約束甘氨酸能神經(jīng)元, 并對中樞抑制作用產(chǎn)生間接促進作用。③抑制海馬CAI區(qū)椎體神經(jīng)元高電壓激活的N—型鈣通道。④左乙拉西坦能夠結合腦內(nèi)突觸囊泡蛋白SV2A, 所以,臨床上通常認為左乙拉西坦的親和性較高, 且能夠對癲性放電產(chǎn)生抑制作用。左乙拉西坦用于嬰幼兒癲癇的臨床治療,也具有一定的副作用, 常見不良反應癥狀包括困倦、食欲差、性格改變等, 同時, 藥物聯(lián)合治療過程中, 其生物利用率能夠得到有效提升, 所以, 患兒的不良反應癥狀通常較為輕微,且患兒的耐受性和依從性較好。由本次醫(yī)學研究過程中, 嬰幼兒癲癇患兒接受左乙拉西坦治療, 未見明顯的不良反應現(xiàn)象, 且癥狀能夠得到有效控制, 不會影響患兒的肝腎功能,同時, 患兒的治療依從性和耐受性較為理想, 治療保留率較高, 因而可作為臨床首選的嬰幼兒癲癇治療藥物。
[1]張淑艷, 楊立斌, 李樹磊, 等.左乙拉西坦單藥治療小兒癲癇伴智力低下的療效觀察.吉林大學學報,2010,36(6):1151-1152.
[2]劉偉, 蔡興秋. 左乙拉西坦單藥或添加治療癲癇的臨床觀察.臨床神經(jīng)病學雜志,2012,25(3):227-228.
[3]張曉敏, 胡登科, 任惠. 抗癲癇藥物對認知功能的影響. 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1(14):92-93.
[4]王華, 吳保敏, 于一兵.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療小兒癲癇的臨床觀察. 實用藥物與臨床,2011(14):435-436.
[5]丁伯君, 鄧艷春, 張文娟.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療難治性癲癇的療效和安全性臨床分析. 中國臨床神經(jīng)科學,2011(19):189-19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2.083
2014-10-10]
458000 鶴煤總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