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星
【關鍵詞】小學作文 修改方法 評鑒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1A-
0053-02
有人說:“文章不厭百回改——好作文都是改出來的?!毙薷淖魑氖菍懞梦恼碌谋赜檬侄巍鹘y(tǒng)的作文批改法,大多都是由教師直接打分,大幅“挑剔”學生文章中的毛病,改得七零八落,致使學生的作文被改得面目全非,有時甚至變成了教師的習作,這樣的批改方法既吃力不討好,又挫傷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因此,筆者嘗試在日常教學中使用多種形式的作文批改法,引導學生口頭訂正、相互批改,配合教師批改,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眾人評鑒,口頭訂正
現(xiàn)當代著名作家老舍說:“我寫作中有一個竅門:一個東西寫完了,一定要念,再念,再念,念給別人聽,看念得順不順?別扭不?邏輯性強不?”在具體教學中,筆者采用了讓學生把自己的作文念給別人聽的做法,讓小作者在課堂上念作文,全體學生當小老師、小聽眾,共同鑒賞同班同學的作文,吸取他人作文中的長處,指出不足。對于寫得好的作文,筆者讓小作者走上講臺,自己把文章讀出來,然后讓學生口頭評議。對于質量較差的文章,教師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一般采用匿名的方式由教師來讀,讓大家訂正、評議。這種評議與訂正不是盲目的,教師事先必須做好引導,比如列出幾個問題提綱,讓學生根據(jù)問題來評議剛剛聽過的作文。例如在《暑假見聞》一節(jié)習作講評課上,筆者先告訴大家:“下面這位同學讀的兩篇文章,是教師認為寫得比較好的文章,請大家仔細聽。在聽的同時,請根據(jù)以下問題動腦想、動筆寫?!保ㄐ『诎宄鍪疽韵聠栴}:(1)請指出你聽到的文章中用得不對的詞語。(2)你認為文章還可以添加或者刪除哪些內容?(3)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隨后,筆者挑選了鄒同學的文章《馬背上的快樂》,并讓她讀出來與大家分享。在這篇文章中,小作者記敘了自己在暑假期間與家人到內蒙古草原旅游騎馬時的快樂經(jīng)歷。鄒同學讀完后,學生們的問題接連提出:“我認為‘飛揚一詞用得不對,騎馬應該用‘馳騁。”“我認為她應該交代騎馬時的心理活動,而她只是記敘了騎馬的過程,不夠生動?!薄敖Y尾的時候發(fā)表一下感想,讓人回味一下才好?!薄瓕W生們踴躍發(fā)言,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而小作者則仔細記下同學們提出的建議,在課后進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文章。
口頭訂正文章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印象深刻,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把文章拿出來集體訂正,對于聽的學生而言,可以培養(yǎng)他們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善于提出問題并思考解決辦法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自信心;對于上臺展示范文的學生而言,可以培養(yǎng)他們大膽發(fā)言、追求嚴謹、善于聽取他人意見的精神,從而把作文寫得更好。
二、互相欣賞,互改互評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寫作知識的教學力求精要有用,應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寫作,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谶@一建議,筆者在日常教學中經(jīng)常采用讓學生互相修改的辦法,不斷提升寫作水平。相互修改文章的方式多種多樣,筆者主要采用小組組員互改的辦法,讓學生每4人一個小組,組員之間相互交換文章進行互改。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幾個事項。
一是分組。分組時應該兼顧組員間寫作水平的差異,組員中應該有寫作水平較高、寫作水平中等、寫作水平較差這幾個等次。同時也要注意組員間的性格特征,例如至少每一組要求有一到兩名善于表達、敢于發(fā)言的組員,能夠充分調動組員的積極性。因此,分組不是簡單的“上下桌做一組”,而是隨時可能打亂原有的座位排列順序。
二是挑選小組長。挑選小組長可以使用教師指定和組員推選兩種方式。小組長要求寫作水平相對較好,具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善于表達,敢于發(fā)言,能帶動本組成員開展并完成教師布置的相互批改文章的任務。
三是提出批改要求。作文相互修改旨在指出不足、訂正錯誤,因此不能讓學生完全根據(jù)自己的意思對他人的文章進行無原則的批改,而是在尊重原作的基礎上,按照教師提出的步驟進行批改。具體而言,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對他人的文章進行批改:①通讀文章,看看文章內容是否符合題意,是否符合文章的寫作要求;②對文章的錯別字、用錯的詞語、標點符號,以及有語病的地方進行訂正;③文章的結構是否合理,哪些地方需要增加語段,哪些地方可以刪除;④還有哪些地方可以完善。以上修改要求都應讓作者在習作本上完成。
四是教師要做好把關和引導工作。在批改他人的作文時,難免會出現(xiàn)謬誤和漏改的地方,這就需要教師做好把關。一般情況下,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相互批改后,筆者都會把這些本子收上來重新看一遍,以訂正其中的不足之處,同時也能對學生的修訂能力有一個整體把握,以更好地優(yōu)化這類習作修改課。
讓學生進行互評互改,能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尤其是能讓學生在相互批改中,借鑒他人習作的優(yōu)點,指出其中不足,在提高自身寫作與鑒賞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了責任心。
三、教師批改,重點輔導
教師批改學生作文,是較為傳統(tǒng)、常用的作文批改手段。但正如本文開頭所言,傳統(tǒng)的教師批改容易變成“重寫一遍文章”,最終對學生提升寫作水平作用不大。因此,只有在這一傳統(tǒng)的批改方式上有所創(chuàng)新,才能有效發(fā)揮教師批改作文的效用。在具體工作中,筆者注重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創(chuàng)新批語。事實證明,在批語中多使用一些啟發(fā)式的語言,能有效拓寬學生的思路,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在批改作文時,筆者注重寫好眉批、旁批和尾批。眉批一般寫上啟發(fā)式的語句,例如“你覺得此處不應該增加一些心理描寫嗎”“請大膽說出你的想法吧”“外貌描寫不一定要寫全面,只要抓住人物特征即可”等;旁批一般用于錯別字和語法錯誤的訂正(例子略);尾批一般做整體評價,有時還可以寫上教師的感想,例如李同學的《還記得那個快樂的六(1)嗎?》這文章寫出了他對班主任的情感、對班級的情感,讓讀者讀來很受感動,于是筆者寫上的尾批是:“老師記得你,記得班里的每一位孩子,這是個有凝聚力的團隊,你是他們的領頭羊哦!”
二是創(chuàng)新批改方式。創(chuàng)新批改方式,增加批改的趣味性,引導學生拓展閱讀視野,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為此,筆者特地讓別人制作了幾個印章,刻著“語句通順小能手”“妙詞佳句使用家”“小小散文家”等鼓勵性的語句,看到學生習作哪些方面突出特點,則蓋上這些印章,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此外,筆者還從網(wǎng)上搜集并打印一些作文的精彩片段,每當看到學生寫作相關方面有欠缺時就剪下來,貼到學生的習作旁邊,讓學生有所借鑒,獲得啟發(fā)。例如黃同學的作文《家鄉(xiāng)的味道》寫得不錯,筆者剛好在網(wǎng)上聽過雷艷演唱的同名歌曲,歌詞中有“十月的陽光下在大地奔跑,高高的山梁,它靜靜睡著在夢里遠眺,古老的飛歌唱滿秋夜春曉,煙袋留著阿爸的味道,花帶繡著阿媽的味道,米酒飄著豐收的味道”,于是把歌詞打印出來粘在黃同學的作文后面,拓展她的閱讀視野。后來,黃同學居然逐漸喜歡上了散文詩。
綜上所述,作文批改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只要多觀察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掌握學生的日常愛好,以學生為主體多進行探索實踐,就一定能夠優(yōu)化作文修改方法,有效提高小學生的作文水平。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