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卷云舒
把資源壟斷在自己手中,然后用考試的分數(shù)看似公平的分給聽話的人。這種應試行為怎么配稱教育呢?
我在學校教書多年,看到學校教育的很多問題,也在思考這些問題是如何產(chǎn)生的,怎樣才可以解決。很多觀點,大家都談到了,我覺得有一個觀點是大家沒有提到的,就是我們的體制教育是建立在現(xiàn)存的政治體制之下的,這個政治體制,牢牢的、死死的掌控著教育的方向。
從兩個層面來講:
一、教育規(guī)定了政治必須“正確”,比如文科的政治、歷史、語文、地理,無不深深地打上政治的烙印。它們統(tǒng)轄了師生的腦袋,不準你有思考、有質疑。
《盜火者》里,說語文課本里有許多虛假的東西,遭到了質疑,但是,有誰站出來質疑政治課的顛倒黑白、歷史課的以假亂真、地理課的貌似客觀?在這樣的政治體制之下的教育體制,必然催生學校的應試教育,政治體制不改,根基不動,大談體制教育下的改革,是舍本逐末。問題是,怎么改?你吃著體制的飯,要改革體制,體制權力答應嗎?還沒等你要改變點什么,就被體制權力請出局了。專制強權使得絕大部分教師不敢站著教書,權力讓教師怎么對待學生,教師就怎么執(zhí)行,少有人會思考,更少有人敢質疑。大部分老師們不是在真正的教書育人,對學生的管理其實和城管差不多。也不是所有的學生需要老師真正的啟發(fā)他,從課外培訓機構的火爆就可以看出,絕大部分家長和學生需要的還是應試,大家都在不惜時間精力金錢,去獲得應試的技巧。
二、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有自己與生俱來的特長、個性,如果把獨具特性的學生比作各種不同的小動物,那么這些小動物本該首先是隨著他的天性成長的。比如,鴨子就讓他學游泳,貓就讓他學上樹。從小不學游泳的鴨子長大后還真不會游泳。要考試,也應該是讓一群鴨子考游泳,一群貓考爬樹。讓貓學游泳、鴨子上樹就是違反天性的事,哪里符合莊子的“道”呢?我們的教學,設定了這么少的選擇,語數(shù)外、政史地、理化生、音體美,第一是可選項少,第二是還要全面發(fā)展。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全面發(fā)展的結果,就是必須犧牲自己的興趣特長愛好。很多狀元為什么看起來沒有特別突出的成就,我認為是他的精力被過度分散了。很多響當當?shù)拿?,看他的回憶錄,大部分是果斷發(fā)展自己特長的人。從這兩個層面來講,我們的教育真是害人不淺。它在政治上洗腦,要求學生做順民,不敢質疑權威。在學科設置上太狹窄,扼殺了很多有其他天分的天才,因為在不斷的爬不上樹、學不會游泳中,學生會有強烈地挫敗感,鴨子會因為上不了樹而得抑郁癥、貓也會因為要學會游泳花錢請家教。因為,大家很焦慮,不會爬樹、不會游泳,這兩門分數(shù)不高,就考不上好大學,將來很可能找不到好工作。于是,為了分數(shù),大家都沒有去想過,貓本來是沒有必要學游泳的。當然也有人會說,全面發(fā)展總是好的,要是遇到洪水,會游泳的貓總還可以自救吧?問題是,洪水應該是小概率事件,而貓卻要為了學習游泳而忍受痛苦。
按照《夏山學校》的觀點,把教育的苦藥裹上糖衣喂給學生也是不當?shù)?。他認為,培養(yǎng)一個快樂的泥瓦匠要比一個郁悶的律師有價值。
如果我們這個國家,能夠允許民眾自由辦學,從幼兒園到大學都可以有不受干擾的辦學,我們的教育就有救了。
教育多元化,讓各種特長的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現(xiàn)在培訓機構的一對一補課,那不叫教育多元化。老師幫助不善于爬樹的鴨子上樹,也不叫因材施教,成千上萬生命的光陰就浪費在做題練題中,真是匪夷所思,禍國殃民!
把資源壟斷在自己手中,然后用考試的分數(shù)看似公平的分給聽話的人。這種應試行為怎么配稱教育呢?恐怕只有自辦學堂才能躲開體制教育之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