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明
教學內容:教材第65~68頁例1、例2、例3,課堂活動和練習十五相應的習題。
教學目標:(1)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動中獲得分物體的經驗,理解“平均分”的意義。
(2)經歷不同分法的過程,學習平均分物體的一些方法,培養(yǎng)數(shù)感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具:多媒體課件,小棒,葡萄,盤子。
學具:五角星,小棒,豆子。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出示書第65頁主題圖)操場上很熱鬧,小朋友們的活動真不少。瞧一瞧,你們從圖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先在小組里說一說,再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教科書主題圖提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體育活動來引入新課,自然而生動?!?/p>
二、巧分物品,學習新知
1.教學例1“分五角星”,感受不同的分法
師:請小朋友們拿出6個,把它分成2堆。(學生分,師巡視)
師:你分的結果是怎樣的?(教師把學生的各種分法展示在黑板上)
想:你能把這些分法分成兩類嗎?試一試。
師:哪一種分法最特殊?(每份分得同樣多就是平均分。)
揭示并板書課題:平均分。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實際動手分一分的基礎上,對各種分法進行分類,再由此觀察出每份同樣多的情況,初步了解平均分,體現(xiàn)自主學習的過程?!?/p>
2.教學例2“分鉛筆”(用小棒代替),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師:同桌兩人一共拿12根小棒,把它們平均分給兩人,你們是怎樣分的?(請學生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分法)
第一種分法:先每人分1根,再每人分1根,一直到分完為止。
第二種分法:先每人分2根,再每人分2根,一直到分完為止。
第三種分法:先每人分3根,再每人分3根。
第四種分法:先每人分4根,再每人分2根;或者1根1根地分完為止。
第五種分法:先每人分5根,再每人分1根。
第六種分法:平均分給每人6根。
……
(學生會有很多種分法,要根據(jù)學生的分法靈活處理)
想一想如果把小棒平均分給3人、4人、6人該怎樣分?
小結:把小棒平均分給2人、3人……可以先每人分1根、2根,直到分完為止,再數(shù)一數(shù)就知道每人分得多少根;還可以一次分完。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學習的不同分法,從中進一步領會“平均分”的含義,體驗平均分成幾份的一般方法,多樣方法,并主動對各種分法進行優(yōu)化,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p>
3.教學例3“分葡萄”,再次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師:老師送給每組組長18串葡萄,請你們把它們分到盤子里,且每盤放6串。那么,可以放幾盤?先猜一猜,估計一下要多少個盤子,再動手分。(學生分,師巡視)
師:你是怎樣分的?每盤分的葡萄是同樣多嗎?是“平均分”嗎?
學生匯報交流。
4.分小棒,鞏固平均分的方法
(1)把8根小棒分成4堆,看一看在小組中哪些同學的分法是平均分。(教科書第67頁課堂活動第1題。)
(2)教科書第68頁練習十五第1、2題,用小棒代替玉米、鉛筆,按要求平均分,在小組中交流你的分法和分的過程。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先猜再分,發(fā)展數(shù)感,培養(yǎng)學生的估計意識。讓學生在自己探究的基礎上學會按每份多少平均分的方法,再一次感受和理解平均分的意義,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習慣?!?/p>
三、游戲活動——綜合練習
教科書第67頁課堂活動第2題。
游戲準備:(1)每兩個同學準備一小袋豆子。
(2)成績記錄表格一張。
游戲規(guī)則:1~3人參加,兩人游戲,一人當裁判。
(3)每人抓4次,能平均分成2份得2分,平均分成3份得3分,平均分成4份得4分。
(4)以得分最多的獲勝。
【設計意圖:游戲活動在低年級的教學中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游戲中學習,在玩耍中練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本環(huán)節(jié)正是遵循這一特點在課尾安排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鞏固平均分的知識,調節(jié)了課堂氛圍,增大了課堂容量?!?/p>
四、全課小結
師: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你們覺得這節(jié)課最好玩的或你們做得最成功的是什么?你還想繼續(xù)學習平均分的知識嗎?
【設計意圖:通過談收獲和質疑問難,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自我剖析與反思的習慣,為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引導學生為下一課的學習設置懸念,增強孩子的求知欲,與開課前后呼應?!?/p>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