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秀萍,張志強2
(1.石屏縣種子管理站,云南 石屏 662200;2.石屏縣龍朋鎮(zhèn)農(nóng)業(yè)綜合服務中心,云南 石屏 662200)
對云南省種子管理站提供的7個馬鈴薯新品種進行豐產(chǎn)性、穩(wěn)產(chǎn)性、抗逆性及品質(zhì)等的鑒定評價,從中篩選適宜石屏縣種植的豐產(chǎn)性好、品質(zhì)優(yōu)、抗性強的優(yōu)良新品種用于大田生產(chǎn),逐步替代目前的主栽品種。
供試品種共有7個,分別為昭薯3號、鳳薯9515、云薯306、云薯507、中薯26號、中滇1號、合作88,其中合作88為對照種,全部參試品種均由云南省種子管理站提供。
試驗地選擇在石屏縣異龍鎮(zhèn)馬寶龍王成杰種植大戶的承包地里,該地區(qū)歷年大面積連片種植馬鈴薯,海拔1410m,屬種植馬鈴薯有代表性的地塊,且試驗地地勢平坦寬闊,土質(zhì)疏松,肥力上等較均勻,排灌方便,沒有遮蔭影響。
試驗采取隨機區(qū)組設計,重復3次,共21個小區(qū),小區(qū)面積10m2(2.4m×4.167m),大壟雙行種植,種植規(guī)格27.78cm×(40+80)/2cm,每個小區(qū)種植2個雙行共4行,每行種植15株,每個小區(qū)種植60株(折合畝4000株)。小區(qū)間走道寬(溝寬)40 cm,重復間走道寬60cm,便于觀察記載,試驗地四周設保護行,降低邊際效應,防止外來生物侵害。
表1不同馬鈴薯品種(系)生育狀況
表2不同馬鈴薯品種(系)植株性狀
表3不同馬鈴薯品種(系)塊莖性狀
1)播種。試驗于2014年12月24日播種,且當天全部播完,并結合整地在土壤中均勻施入殺蟲劑,確保薯苗無蟲害。
2)底肥。播種時,種植溝內(nèi)畝施40kg復合肥(氮:磷:鉀=15:15:15)+1000kg有機肥+適量殺蟲劑,施后與土壤充分均勻混拌。
3)田間管理。分別在出苗前、齊苗后、現(xiàn)蕾封行前進行3次除草、中耕、培土管理。2015年1月22日和3月6日進行化學除草和人工除草,3月7日用化學藥劑殺蟲;2月17日和3月15日結合培土進行追肥,每次每畝追10kg復合肥(氮:磷:鉀=15:15:15)。每次管理措施都在同天內(nèi)完成。
從表1可知,各參試品種從出苗至成熟,生育期在89~107d,均為早熟品種。其中中滇1號生育期最短,為89d;云薯306生育期最長,為107d。
表4不同馬鈴薯品種(系)產(chǎn)量
從表2可知,出苗整齊度中滇1號為中等,其余品種為整齊。幼苗生長勢昭薯3號、鳳薯9515、云薯306、云薯507、中薯26號為強;其余品種為中等。莖色昭薯3號、鳳薯9515、云薯306、云薯507為綠色;中薯26號、中滇1號為紫色;合作88(CK)為基部帶紫。葉色昭薯3號、中薯26號、合作88(CK)為淡綠色;鳳薯9515、中滇1號為綠色;云薯306、云薯507為濃綠色?;ㄉ咽?號、云薯306、合作88(CK)為紫色;鳳薯9515、云薯507、中薯26號、中滇1號為白色。天然結果習性鳳薯9515、云薯306為少;合作88(CK)為多;其余品種為無。株高合作88(CK)最高,為146㎝;中薯26號最低,為71.7㎝。莖粗昭薯3號和中薯26號最粗,為1.87㎝;鳳薯9515、云薯306最細,為1.6㎝。株叢形態(tài)中薯26號為匍匐,其余品種為半匍匐。株叢繁茂性昭薯3號、中薯26號、中滇1號為中等;其余品種為強。
從表3可知,昭薯3號、鳳薯9515、云薯507、中薯26號、中滇1號結薯集中;云薯306、合作88(CK)結薯分散。昭薯3號、云薯306、云薯507、合作88(CK)的薯形為扁圓形;鳳薯9515、中薯26號、中滇1號薯形為長橢形。除昭薯3號、鳳薯9515、合作88(CK)薯皮較光滑外,其余參試品種薯皮為粗糙。昭薯3號、云薯507皮色為淺黃色;鳳薯9515為白色;云薯306為紅色;中薯26號、合作88(CK)為淡紅色;中滇1號為黃色。昭薯3號、鳳薯9515、云薯507肉色為白色;中薯26號肉色為淡黃色;云薯306、中滇1號、合作88(CK)肉色為黃色。昭薯3號芽眼少而深,鳳薯9515芽眼少而淺,云薯306芽眼居中而深;云薯507、中薯26號芽眼居中,深淺度居中;中滇1號、合作88(CK)芽眼少,深淺度居中。昭薯3號大薯占39.7%、中薯占49.6%、小薯占10.7%;鳳薯9515大薯占38.5%、中薯占45.8%、小薯占15.7%;云薯306大薯占52.3%、中薯占38.5%、小薯占9.2%;云薯507大薯占46.9%、中薯占39.6%、小薯占13.5%;中薯26號大薯占48.2%、中薯占44.5%、小薯占7.3%;中滇1號大薯占50.5%、中薯占43.2%、小薯占6.3%;合作88(CK)大薯占27%、中薯占45.5%、小薯占27.5%。田間爛薯率云薯507達3.4%。商品薯裂薯率合作88(CK)達0.3%。
病害發(fā)生較少,只有在后花期昭薯3號感染1級晚疫病,中薯26號和中滇1號感染3級晚疫病。未發(fā)現(xiàn)其他病害。
從表4可知,所有參試品種產(chǎn)量都比對照種合作88(CK)高,畝產(chǎn)在2396.5~3766.5kg,增幅達28.95%~57.15%。其中昭薯3號產(chǎn)量最高居第1位,折合畝產(chǎn)為3766.5kg,比合作88(CK)畝增產(chǎn)1370 kg,增57.17%;鳳薯9515畝產(chǎn)3526.4kg,排名第2位,比合作88(CK)畝增產(chǎn)1129.9kg,增47.15%;中滇1號畝產(chǎn)3348.3kg,排名第3位,比合作88(CK)畝增產(chǎn)951.8kg,增39.72%;中薯26號畝產(chǎn)3339.7 kg,排名第4位,比合作88(CK)畝增產(chǎn)943.2kg,增39.36%;云薯306畝產(chǎn)3297kg,排名第5位,比合作88(CK)畝增產(chǎn)900.5kg,增37.57%;云薯507畝產(chǎn)3090.2kg,排名第6位,比合作88(CK)畝增產(chǎn)693.7kg,增28.95%;合作88(CK)畝產(chǎn)量最低為2396.5kg。
冬馬鈴薯產(chǎn)業(yè)已成為石屏縣農(nóng)業(yè)增產(chǎn)農(nóng)民增收的重要產(chǎn)業(yè),良種是該產(chǎn)業(yè)健康發(fā)展的關鍵,因此提倡使用抗病性強、產(chǎn)量高、品質(zhì)優(yōu)的品種。石屏縣冬馬鈴薯主要銷往北京、西安、鄭州等地,產(chǎn)品以白皮白心為主。本次參試的昭薯3號、鳳薯9515、云薯306、云薯507、中薯26號、中滇1號6個品種產(chǎn)量均比對照合作88增產(chǎn),增產(chǎn)幅度達28.95%~57.17%,但受市場影響,不太受收購商的歡迎。這幾個品種為種薯資源儲備,可進一步進行品種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