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下的大學英語學習模式探究

      2015-03-20 15:21:42侯麗香張春艷
      關鍵詞:語境應用型大學

      侯麗香,張春艷

      (楚雄師范學院 外國語學院,楚雄 675000)

      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下的大學英語學習模式探究

      侯麗香,張春艷

      (楚雄師范學院 外國語學院,楚雄 675000)

      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需與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yǎng)滿足市場需求的高素質(zhì)應用型人才。大學英語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一門公共必修課,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傳統(tǒng)英語學習模式的弊端,以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為依據(jù),在ESP教學理論指導下,探討了三種建設性英語學習模式,以期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效率和質(zhì)量,為高質(zhì)量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提供保障。

      應用型人才;ESP教學理論;大學英語學習模式

      一、引言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與國之間的交流空前繁榮,社會急需大量的復合應用型人才。從近幾年的就業(yè)市場需求情況來看,用人單位大都傾向招募既具有專業(yè)的知識、廣博的學識、又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及交際能力的人才。在這種背景下,2014年6月,國務院在《關于加快發(fā)展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的決定》中提出,要引導普通本科高等學校轉(zhuǎn)型發(fā)展,并鼓勵其定義為應用技術型高校?!?11”工程、“985”工程等研究性大學負責向社會輸入研究性人才,其他高校則要擔負起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重任。為了能向社會輸送合格的應用型人才,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要及時調(diào)整人才培養(yǎng)模式,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善于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其培養(yǎng)對象能夠經(jīng)得起就業(yè)市場的檢驗。大學英語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一門公共必修課,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大學英語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擁有扎實的語言知識技能,還要注重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為此大學英語教學必須不斷改進英語教學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為社會輸入高質(zhì)量應用型人才。

      二、改進大學英語教學方法的必要性

      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下,大學英語的教學要盡可能地突出英語學習者的參與性、教學內(nèi)容的實用性、教師作用的指導性以及教學方法的實踐性(韓伏彬,2007),學生是整個英語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盡量避免教師主導課堂的現(xiàn)象。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的重點應突出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應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語言實踐的機會,不斷激發(fā)學生參與語言實踐的愿望,積極投入到語言實踐活動中,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同時,教師還應該幫助學生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及文化素養(yǎng),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求。目前,在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一是大學英語的教學仍然普遍采用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這種以教師為主體的單一的教學模式不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二是當前的大學英語多采用大班授課,每個班人數(shù)多則60人以上,少則50人左右,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無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語言實踐活動當中;同時每個班學生英語層次復雜,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教師無法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進行因材施教,課堂教學效果并不令人滿意。三是學校注重大學英語四級、六級考試成績,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應試能力,忽略了語言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鑒于以上情況,要提升英語學習者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培養(yǎng)出滿足社會需求的多元化應用型人才,必須不斷創(chuàng)新大學英語學習模式。

      三、探索大學英語學習模式的理論依據(jù)

      ESP理論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是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的縮寫,它是一種基于學習者需求的語言教學和語言學習方法,也是一種目標明確、針對性強、使用價值高的教學途徑(程世祿,1996)。ESP理論將英語視為一種交際的工具而非語言學的研究對象,該理論認為學生掌握英語主要是為了使自己能夠在所從事的專業(yè)范圍內(nèi)能熟練地使用英語,以達到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目的(蔡基剛,2004)。然而,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是為本地區(qū)的現(xiàn)代化建設培養(yǎng)復合型、應用型高級人才。在應用型本科教育教學中,注重學科教育與應用教育相結合,構建應用型教學模式和方法,這就決定了應用型本科大學英語教學應立足于高素質(zhì)人才的培養(yǎng),將知識和能力有機融合,加強對學生語言知識和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以英語為交流工具,使所學內(nèi)容學以致用,提升英語實踐能力,為適應未來社會的需求和工作的需要做充分準備。因此,ESP英語教學體現(xiàn)的是“語言+技能”的學習,正好符合了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需求。

      四、創(chuàng)新大學英語學習模式

      傳統(tǒng)的英語學習模式主要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語言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忽略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講解占據(jù)了課堂的主要時間,無法為學生提供足夠的語言實踐機會;大多數(shù)教師將教授的重點放在了詞匯、語法、句法的學習,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把語言學習當成了一種任務和負擔,無法從中獲取學習的快樂與享受。所以,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強調(diào)接受學習”、“死記硬背”的英語學習模式必須改變,而新的學習模式要既能體現(xiàn)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又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語言應用和實踐能力得到加強,才能培養(yǎng)出滿足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一)任務驅(qū)動學習模式

      任務驅(qū)動學習模式是教師和師生間的互動學習模式,其鼓勵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與,同時又充分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程曉棠,2004)。我校大學英語教學自2010年起開始試行這種教學模式,在該學習模式中,我校教師以網(wǎng)絡自主學習平臺為基礎,一是向?qū)W生安排具體的學習任務,如網(wǎng)絡教學資源中的聽聽、讀讀,并規(guī)定在具體時間內(nèi)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可通過網(wǎng)絡平臺跟蹤學生學習狀態(tài)和環(huán)節(jié),在必要時隨時給予學生積極正確的引導;二是教師在網(wǎng)絡平臺上布置相應的寫作和翻譯實踐練習,讓學生抽時間自主完成,由教師進行網(wǎng)絡評閱,發(fā)現(xiàn)較好的翻譯和寫作,教師將其范文用到課堂教學中,供學生進行觀摩和探討后,講師進行講評;三是網(wǎng)絡測試。學生通過網(wǎng)絡平臺完成《大學英語》課程每一單元后的單元測試,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提交答案,教師點擊“批改”按鈕后由系統(tǒng)自動批改,批改后的結果直接反饋給學生,試題與學生聽、讀、寫等技能訓練有關,得到結果后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情況,查缺補漏。當然,任務驅(qū)動學習模式也可用于日常課堂教學中,在課文學習中,教師要狠抓學生課前的預習和課后的復習。首先,教師可根據(jù)每一篇課文特點及教學重點,提前向?qū)W生詳細布置其所要完成的任務,學生可以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來完成任務,到下一次上課時,接受任務的個人或小組向全班匯報其成果,然后由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教師加以總結。其次是課后作業(yè)的布置。教師應要求學生按時完成每一單元后的課后練習,教師通過翻閱課本進行不定時抽查;教師也可根據(jù)本單元教學內(nèi)容,再以個人或小組形式做與本單元有關的活動。但是在布置課后作業(yè)時,教師應有意識地讓學生著重加強本單元應該掌握的語言知識和技能訓練,并要求學生在匯報時盡可能多地使用課文中出現(xiàn)的習語和句型,從而實現(xiàn)語言和技能的有效轉(zhuǎn)換??傊?,任務驅(qū)動學習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的英語學習模式,讓學生通過完成明確的任務來實現(xiàn)語言知識和實踐技能的提高。

      (二)語境化學習模式

      語境即語言環(huán)境,指的是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一定的具體場合,也就是產(chǎn)生語言活動的環(huán)境,包括時間、空間、上下文、情景、話語的前提等(孔凡成,2004)。語境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國人類學家B.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來的,他把語境分為“語言性語境”和“非語言性語境”。語言性語境包括書面語中的上下文,也包括口語中的前后語;非語言性語境包括時間、地點、場合、話題、交際者的身份、地位、交際目的、交際方式、交際所涉及的對象等等?!罢Z境化”主要是指在語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語言性語境或是非語言性語境來促進學生語言的習得。隨著大學英語教學的不斷改革,大學英語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需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語境化教學方法能夠促進英語學習者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的提升。對于長期生活在漢語語境下的中國學生而言,要學好英語確實是件不容易的事,作為學生語言學習引導者的教師就要承擔起一份責任,無論是在詞匯的學習、口語和聽力的訓練以及閱讀能力的提高等方面,教師要善于設置與大學英語教學目標相適應的語言環(huán)境,不斷提升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與語言實踐能力的發(fā)展,以此來滿足現(xiàn)代化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綜合能力的高標準和高要求。

      譬如,在詞匯學習中,教師可將某一生詞或短語置于上下文中,讓學生感知該詞的用法、意義、搭配等,使學生對該詞或短語有個全面的認識;在口語訓練中,教師可引導學生與外教、留學生進行交流,并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大學英語二課堂語言實踐活動,逐漸深入了解英語應用的文化語境和情景語境;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利于語境化教學幫助學生構建創(chuàng)新的思路框架,引導學生形成獨立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英語問題的能力,并探尋出適合自身特點的語言閱讀模式,從而去體會英語閱讀的樂趣。因此,通過營造語境化的教學氣氛來實施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感知語言、學習語言和應用語言,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

      (三)基于智能手機的移動學習模式

      移動學習(Mobile Learning)是一種可以讓學習者打破時間、空間等限制,從實現(xiàn)個性化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新型學習方式,其宗旨是實現(xiàn)教學活動的4A即“Anyone、Anytime、Anywhere、Any style”(傅健,2009)。智能手機(Smart Phone)除了具備手機的正常通話功能以外,還具備基于無線數(shù)據(jù)上網(wǎng)瀏覽和數(shù)據(jù)應用等功能,關于智能手機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通過百度百科搜索后發(fā)現(xiàn),所謂的智能手機是指“像個人電腦一樣,具有獨立的操作系統(tǒng),可由用戶隨意安裝和卸載應用軟件,并可以通過移動通訊網(wǎng)絡來實現(xiàn)無線接入的這樣一類手機的總稱?!币虼?,隨著科技信息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智能手機逐漸成為了移動學習理想的學習終端。目前,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是注重學習者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基于手機終端的移動學習為大學生學習外語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通過不同的渠道學習外語,有利于充分調(diào)動學習者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1.基于智能手機的移動學習模式的可實踐性分析

      為確?;谥悄苁謾C的移動學習方式的可實踐性,筆者對其所在院校的120名15級在校大學生的智能手機使用情況進行初步調(diào)查,調(diào)查結果顯示,在120名被調(diào)查學生中,智能手機的擁有率是100%,其中4G手機占到95%,其余5%的手機主要是3G和2G,幾乎所有的被調(diào)查者都在使用微信、QQ群、微博,同時被調(diào)查者的手機都分別在使用安卓、塞班和蘋果IOS三大操作系統(tǒng),都裝有相應的英語學習Apps。以上數(shù)據(jù)表明, 基于手機終端的移動學習方式是可行的。

      2.基于手機終端的移動學習的具體應用

      (1)利用英語Apps進行詞匯學習

      在安卓、塞班和蘋果IOS平臺上都有大量英語Apps,有學習類、娛樂類、游戲類等,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娛樂、游戲的同時可以享受學習英語的快樂。譬如教師可以通過課余時間和學生一起交流如何使用Apps來記憶單詞。目前大家較為熟悉的英語學習軟件有有道詞典、金山詞霸、拓詞、百詞斬、扇貝等等,其中有道詞典和金山詞霸主要用于在線查詞,并且詞匯是不斷更新的;拓詞、百詞斬、扇貝軟件上有不同級別、不同層次的詞匯,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目前水平的詞匯進行背誦,還可以規(guī)定每天需要背誦的詞匯量,若果學生選擇后不主動學習,系統(tǒng)學會自動提示用戶,如果學習者按計劃學習了,會得到相應的鼓勵。 此外,詞匯背誦過程中配有音頻和圖片,使整個學習過程顯得格外有趣,學生學習積極性會得到增強。

      (2)利用微信和QQ群共享學習資料

      英語教師可以引導所任課的班級建立一個QQ群和微信群。由于課堂時間非常有限,教師不可能把所有的內(nèi)容放在課堂上來完成。如:課前小組話題討論、英文歌曲、英文演講材料、四六級聽力材料及寫作摸板、英漢互譯翻譯技巧以及一些做得好的圖文并茂的教學課件等,我們就可以通過共享傳遞給學生,供學生在課后下載、學習和瀏覽;講解課后練習時,教師可以把課后練習的答案,尤其是翻譯題的答案發(fā)到QQ群上讓學生參考,這樣教師就可以節(jié)約大量的課堂時間來安排其他教學內(nèi)容。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把英語學習遇到的問題發(fā)到QQ群和微信上,由大家進行實時討論,然后從大家的評論和意見中獲得答案;同時,學生之間也可以分享有用的學習資料供他人學習。

      (3)創(chuàng)建移動英語角,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能力

      英語學習中要注重語言信息的輸入,同時也要注重語言信息的輸出,即口語表達能力,筆者認為后者更為重要。在QQ群和微信中,教師可要求學生只能用英語進行交流,并由教師和一些英語水平較好的同學擔任話題的組織者和發(fā)起者,參與進來的成員可以用語音或文字進行交流。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增加了語言實踐的機會,由于不是面對面交流,學生也不用擔心說錯,所以學生開口說英語的自信心會增強。此外,QQ群和微信的語音都有記憶功能,學生之間的發(fā)言和對話學習者們可以反復聽,然后找出各自存在的不同問題,進行針對性的練習,這樣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就會得到鞏固和提高。

      總之,移動學習能讓學習者擺脫時間和空間的束縛,學習者可以根據(jù)需要隨時隨地進行學習,這種方式即可調(diào)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也能提高大學英語教學的彈性,給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帶來新的機遇。所以,隨著大學英語課時量的不斷減少,新型的移動學習模式將成為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

      五、結語

      隨著社會對高質(zhì)量應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大多應用型本科院校致力于培養(yǎng)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應用型人才,大學英語教育在這種人才培養(yǎng)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目前,傳統(tǒng)的注重知識點的英語學習模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社會對應用型外語人才的需求,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必須對大學英語學習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革,ESP理論的英語教學目標符合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和要求,順應了大學英語教學發(fā)展的趨勢,滿足了學習者對英語學習的需要(蔡基剛,2004)。因此,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下,如何創(chuàng)新地開發(fā)和利用各種手段幫助學生構建英語學習模式,是每一位大學英語教師面臨的首要任務。以上提到的幾種英語學習模式各有千秋,又相互貫通,大學英語教師可根據(jù)不同的學習對象因材施教,追求最佳教學效果,提高學習者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1]傅健,楊雪.國內(nèi)移動學習理論研究及實踐十年瞰覽[J].中國電化教育,2009(7):36-37.

      [2]蔡基剛.ESP與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發(fā)展方向[J].外語界,2004(2):22-23.

      [3]程世祿.ESP理論與實踐[M].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11-12.

      [4]程曉棠.任務性語言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12-214.

      [5]韓伏彬.新建本科院校創(chuàng)新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思考[J].衡水學院學報,2007(9):24.

      [6]胡文忠.英語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7]孔凡成.語境教學觀的理論基礎探究[J].教育評論,2004(3):63-65.

      On the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mode under
      the objective of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HOU Li-xiang,et al.

      (Dept.ofForeignLanguage,ChuxiongNormalUniversity,Chuxiong675000,China)

      Cultivation of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market demands in order to meet its needs for high-quality practical talents in newly-built university.College English,as a compulsory course,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alents training.By analyzing the shortcomings in traditional English teaching mode and based on the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three constructive English learning modes are discuss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ESP teaching theory in order to improv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quality,thereby provides guarantees for fostering high-quality talents.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ESP teaching theory;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mode

      10.3969/j.issn.1009-8976.2015.04.041

      2015-10-09

      云南省教育廳科研基金項目“基于手機終端的云南地州本科院校大學英語移動學習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5Z189)

      侯麗香(1980—),女(漢),云南曲靖人,碩士,講師 主要研究英語教學及翻譯。

      G64

      A

      1009-8976(2015)04-0142-04

      猜你喜歡
      語境應用型大學
      “留白”是個大學問
      關于應用型復合人才培養(yǎng)的教學模式探討
      遼寧絲綢(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大學》
      大學(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海峽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大學求學的遺憾
      “5-2-1”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索實踐
      第8講 “應用型問題”復習精講
      語言學習中語境化的輸入與輸出
      文學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3
      跟蹤導練(三)2
      基于應用型的成本會計教學改革
      晋中市| 阜新| 武川县| 肃南| 郴州市| 股票| 肃南| 巍山| 措勤县| 含山县| 古浪县| 扶风县| 澄江县| 饶阳县| 慈利县| 永吉县| 金坛市| 邵阳县| 万宁市| 彝良县| 韶关市| 沂源县| 泽库县| 高淳县| 普兰店市| 武清区| 靖远县| 长治市| 铅山县| 岫岩| 肇庆市| 海林市| 东乡族自治县| 佛学| 砀山县| 安龙县| 大新县| 古丈县| 乐业县| 茂名市| 茌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