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雪梅
(山東經貿職業(yè)學院,山東 濰坊 261011)
高職院校思政課課堂提問多維度創(chuàng)新性思考
——以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為例
盛雪梅
(山東經貿職業(yè)學院,山東 濰坊 261011)
課堂提問是學校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重要突破點。本文分析了課堂提問的意義及存在的誤區(qū),從課堂提問的三個環(huán)節(jié)構建以學生為本的提問設計,改變以往陳舊的教學模式,以期強化思政課的教學效果。
課堂提問 有效提問 提問誤區(qū) 變相考勤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思維自驚奇和疑問開始?!闭n堂提問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師生互動的重要方式。有效的提問有利于學生溫故知新,啟發(fā)學生思維,集中學生注意力,及時反饋教學情況,促進教學相長。課堂提問在中小學普遍存在,但是高校課堂提問的比例有所下降,很多教師忽視了課堂提問的重要性??梢哉f,課堂提問是檢驗教學效果,落實教學目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思政課作為對廣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提高思政課的到課率、抬頭率、參與率,進行多種形式的課堂提問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為例,就課堂提問展開多維度探討。
課堂提問是根據教學目的、要求、內容等設計問題進行提問的一種教學方式。在高職院校課堂上,提問的比例相對較低,原因有以下幾點。
1.教學任務繁重,教學內容多,教學時間少,沒有時間提問,滿堂灌的現(xiàn)象仍然大量存在。老師和學生的溝通,主要通過作業(yè)、QQ、微博、EMAIL、電話等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這種教學模式—不能更好地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教學效果較差。
2.教學對象是成年人,其綜合能力比中學生強,學習要求也更加強調自主性、自律性和主觀能動性,使得一些老師認為在課堂上沒必要經常提問。
3.部分老師主觀上忽視提問對教學的重要性。筆者曾經對大一新生做過測試,在學期的第1個月,上課時很少提問,1個月后,發(fā)現(xiàn)學生掌握知識的效果較差。雖然面對的都是大學生,但由于大一新生剛從高中過渡過來,骨子里還是高中生,部分大學生自律性較差,沒有很好地復習,導致教學效果不好。后來,筆者每次課堂都提問,教學效果明顯強化。所以,堅持提問能夠保證教學效果。
1.課堂提問是變相的考勤,有利于控制課堂秩序,提高學生到課率。
逃課是所有高校面臨的問題。逃課率高原因很多,有學校課程設置的原因,有教師授課過于僵化的原因,有大學生自由散漫、自律性較差、對思政課不重視等原因,也有教師不考勤或考勤次數(shù)少的原因。思政課一般都是合堂教學,學生多,任課教師不可能每次都全部點名考勤,只能采取抽點的方式,或通過臨時考試、布置作業(yè)當堂交等方式來考查學生到課情況,使某些學生產生了偶爾逃課也不會被發(fā)現(xiàn)的心理。此外,學生的“團結互助精神”也使得“替答到”現(xiàn)象普遍存在。因此,變化考勤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逃課現(xiàn)象。課堂提問就是一種變相的考勤方式。老師的隨機點名提問,使學生對自己這堂課能否被提問成為未知數(shù),自然不敢輕易逃課,也避免了“替答到”現(xiàn)象。當然,這種提問方式的覆蓋面相對較小,但由于這種方式的或然性,在保證到課率上還是有一定效果的。
2.課堂提問有利于集中學生注意力,鞏固教學內容,溫故而知新。
課堂提問分為課前提問、課中提問、課后提問三個環(huán)節(jié)。課前提問一方面是對上次課內容的復習,加深印象,增強教學效果,另一方面是對新課的過渡。課中提問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及時把學生的聽課情況反饋給教師,強化聽課效果。課后提問是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復習,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評價教學效果。
3.保證經常性的課堂提問,對學生的學習心理產生暗示效應,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覺性。
現(xiàn)在的學生自尊心很強,自我意識突出,課堂提問恰恰利用學生愛面子的心理,促進其加強學習。所以,保證課堂提問的頻率,會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保證學習效果。
課堂提問的目的是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考查,所以要始終圍繞學生展開,在提問方式上要有所創(chuàng)新,巧妙設計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
1.課前提問。
課前提問包括兩類,一類是認知記憶提問,這是對已學知識的復習鞏固;一類是新課導入。設計這類提問,一般在新課開講之前,時間最好控制在10分鐘內,問題以2-3個為宜,抓住課程的重難點有的放矢地提問。課前提問設計的題型可以多種多樣,包括以下幾種。
(1)直接回答型。
如上次課講授了法律的基礎理論,這次課可以直接提問什么是法?法律的本質是什么?這種提問簡單易答,既幫助學生復習鞏固,又能夠建立學生的自信心,以及對新知識的渴求。
(2)案例回答型。
教師出個案例,讓學生進行簡短的討論分析,從而復習舊知識,提出新問題,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
(3)視頻導入型。
教師通過播放簡短的視頻,讓學生發(fā)現(xiàn)其中反映的問題,成功導入新課。如:在教授社會公德之前,播放一段不文明行為視頻,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指出不良現(xiàn)象,提出解決方案。
2.課中提問。
課中提問是課程進行中教師根據上課的內容及學生的聽課情況進行的提問。課中提問一方面是及時考查學生對所講內容是否掌握及掌握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教師控制講課節(jié)奏,集中學生注意力的必要措施。課中提問要講究提問的有效性,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提問的針對性。
一方面要針對課程內容的重點、難點,另一方面要注意因材設問與因才施問。例如:讓學生結合所講內容,就某個案例、某個社會現(xiàn)象、某段視頻資料進行討論分析,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表達能力等。
(2)提問的變相性。
抓住知識點設計問題,變相考察知識點。例如:講到憲法,提問:“憲法中規(guī)定既是權利又是義務的是()?”該題要求學生注意自行歸納總結,否則就答不全面。
(3)提問的多樣性。
同一個知識點可以設計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等方式提問,也可以組織學生討論。例如:上例也可以設計成選擇題:下列既是權利又是義務的是:A.勞動權B.受教育權C.休息權D.選舉權。提問時,教師要注意抓住時機,及時評價,鼓勵學生。
(4)提問的結合性。
提問的結合性是課堂提問的重中之重,也是思政課教學改革的亮點。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求做到“三結合”:結合學生的興趣、結合學生所學的專業(yè)、結合客觀形勢。例如:在講授職業(yè)道德時,根據不同的專業(yè),結合現(xiàn)實案例設計問題,組織學生展開討論。針對2014年4月16日韓國“歲月號”客輪沉船事故,通過播放視頻,在課堂上展開職業(yè)道德大討論。讓學生思考作為船長,他的職業(yè)道德應該是什么?在船只遇險時,船長應該怎么做?同時提出“同學們所學專業(yè)的職業(yè)道德是什么?”。在給財會類專業(yè)學生上課時,引導學生認識到財會從業(yè)人員遵紀守法、誠實守信、不做假賬的重要性。對商貿類專業(yè)學生,強調愛崗敬業(yè)、踏實肯干,把熱情服務群眾,奉獻社會作為出發(fā)點和立足點。通過這種課堂提問的設計,讓學生認識到遵守職業(yè)道德的重要性,從而提高職業(yè)綜合素質。
3.課后提問。
課后提問是在講完本次課后,針對重難點進行復習鞏固,注重問題的實踐性、思考性,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例如:在講授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這一章節(jié)后,可以通過列舉實際事例,讓學生運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進行分析,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聯(lián)系起來,從而提升學生的法律素養(yǎng)。同時,通過布置作業(yè),將課堂提問的功效延伸下去。作業(yè)的形式要求豐富多彩。例如:撰寫勞動合同法實施情況調研報告,愛國主義演講稿,社會公德情況調查,撰寫心得體會等。
課堂提問是高校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是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重要突破點。本文通過對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的巧妙設計,改變以往陳舊的教學模式,相信會強化思政課的教學效果。
[1]趙楊,楊源.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提問路徑的探討[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2).
[2]管云峰.淺論思想政治課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思想政治課研究(滬),2009(5):26-29.
[3]王定國.思想政治探究教學中的有效提問[J].思想政治課教學(京),2009(6):17-19.
[4]盧正芝,洪松舟.教師有效課堂提問:價值取向與標準建構[J].教育研究,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