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寫作興趣
崔仲鋒 (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qū)總寨鎮(zhèn)中心小學 735005)
寫作興趣是學生寫好文章的前提,也是創(chuàng)新寫作必須研究的內(nèi)容。興趣是獲得知識、形成技能和技巧、開發(fā)潛能和智力的內(nèi)在動力。所以,語文教師必須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來激勵學生寫作,擯棄傳統(tǒng)作文教學中“學生寫,老師批”的單一做法,讓學生也參與到作文評價當中來。
寫作興趣 引導(dǎo) 鼓勵 積累
提高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教會學生如何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任務(wù)。要教會學生如何寫作、如何表達,就必須從學生的寫作興趣入手,只有學生的寫作興趣被教師用各種辦法激發(fā)起來了,學生才會認真地投入語文學習中,才會認真地寫作,也才會通過自己的觀察,把自己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加以分析整理,最終寫出精彩的文章來。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一直感覺寫作很困難,就是因為平時閱讀的太少,積累的寫作素材太少,況且平時不肯動筆,不懂得寫作需從句子開始,不注重寫生活筆記,所以語文教師要讓學生寫好文章,必須讓學生多閱讀、敢下筆、善表達,對寫作產(chǎn)生興趣。那么,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師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我從事多年小學語文教學,認為應(yīng)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在進行小學作文指導(dǎo)時,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的言行,用生活中的事例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和表達欲望?,F(xiàn)在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通過上網(wǎng)閱讀、看電視節(jié)目、看課外書籍等辦法提高了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使他們懂得較多的寫作方法與技巧,所以,在教學生作文時應(yīng)放開形式,讓學生自由寫作,不要用固定的框框困住學生的寫作思維,要把寫作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給他們充分的自由和空間,即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真正做到“童言無忌”。學生的習作就是讓他們把自己胸中已有的積蓄寫出來,不說假話、空話,充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教師一定要把自己的學生當朋友,常常傾聽他們的苦惱與困惑,同時分享他們生活中的快樂,讓他們消除心中的警戒,充分信任教師。只有這樣,他們才敢在作文中表現(xiàn)真實的感情。寫作是寫人敘事,所以教師要讓學生善于觀察生活,多讓學生到大街小巷、自由市場等各種場所觀察、體驗、記錄,告訴家長平時多讓孩子參加社會活動,游山玩水,多積累寫作素材,這樣學生就會寫出真情實感的好文章。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想讓學生喜歡寫作,能堅持寫作,最重要的是讓他們獲得寫作的成功感,樹立起寫作的自信心。那么,教師該怎么樹立學生寫作的自信心呢?教師可以經(jīng)常將寫得好的作文在班上宣讀,這樣學生聽到是自己的文章一定會信心倍增,還可以把一些修改過的成功文章作為范文收集起來,達到樹立寫作信心的目的。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雖有動筆的欲望,卻還有畏懼心理,怕自己寫不好,怕教師作為反例在班上批評。所以,語文教師要多次給學生講寫作的重要性,讓他們堅持下去,在寫作中敢于克服困難,向?qū)懽魉礁叩膶W生學習,放心大膽寫作,寫得不好不要緊,只要堅持下去,一定獲得成功,寫出較好的文章來。
古人云:“行千里路,讀萬卷書”,“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兩句話告訴我們要大量閱讀,積累知識,積累寫作素材。只有大量閱讀,你的語言才會豐富,實現(xiàn)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達到了“下筆如有神”的地步,寫出讓人不敢相信的好文章來。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dǎo)學生品味感悟,循序漸進,讓學生每天自由朗讀語文課本,把課文讀準確、讀流利,并找出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句子或段落,通過背誦和復(fù)述等形式,讓這些優(yōu)美的句子深深地留于學生的腦海中;要求學生勤進閱覽室,大量閱讀課外書籍,帶上本子和筆,擇錄課外書籍中好的句子和片段,逐步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此外,還要讓學生多抄歌曲,多聽廣播,這樣,時間長了,學生積累的詞匯就豐富了,語言表達能力也逐步增強了,從而為以后的寫作做好了充分準備。
寫作就是把自己在生活所見所聞記錄下來、整理出來。小學生剛開始不會,就必須從教師那、從書本中、從前人那里學,即”模仿寫作”。有人說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模仿的過程,小孩子學走路、學說話,就是從模仿大人走路和說話開始的,所以三至六年級的學生在學習完一篇課文后就應(yīng)該仿課文寫簡易文章,掌握作者的寫作方法和構(gòu)思,感受到寫作的快樂、寫作的輕松,從而激發(fā)寫作的欲望。南宋朱熹曾言:“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學之既久,自然純熟?!庇纱丝梢?,無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仿寫一直是人們學習寫作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們提倡學生要能創(chuàng)新,但我們更知道,如果不從模仿開始往往是難以創(chuàng)新的,模仿是前提、是基礎(chǔ),而創(chuàng)新則是學生寫作的提高和升華。
低年級的學生剛開始學寫作文,教師要求應(yīng)低一些,一般不要求寫出完整的文章,應(yīng)分階段、分步驟的練習作文,可以寫出文章的一個片段或從記日記開始,教師還要給予耐心細致的指導(dǎo)和熱情幫助。當學生怕困難、不愿意寫時,教師要做思想工作,鼓勵學生大膽寫作,并及時給予表揚。寫日記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一種好辦法,所以要讓學生學會寫日記,把自己身邊聽到的、觀察到的事寫下來,并加以整理。久而久之,學生對寫作就有了興趣,就能夠養(yǎng)成經(jīng)常動筆寫作的好習慣。
對于不同的學生我們要采取不同的鼓勵方法,對于他們在寫作中表現(xiàn)出的一些好做法要及時給予肯定。無論是寫作水平高的學生還是剛開始起步的學生,教師都要留心觀察,只要某一個片段寫得好、寫得逼真,都要及時表揚,或某個詞語用得好,某個比喻寫得好,教師也要表揚和鼓勵,讓他們感到自己是有希望的,是完全能寫好文章的,讓他們知道寫作貴在堅持不懈。無論是寫日記還是寫某個片段,只要堅持寫下去,一定有成功的那一天。這樣,他們對寫作就有信心和希望,即時教師不督促,他們也會自覺自愿寫作,感到寫作是一件愉快的事。
總之,語文教學中的作文訓練,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入手,并加強指導(dǎo),讓學生樹立寫作的信心,感受到寫作的快樂。
(責編 吳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