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北宋句圖對“詩意畫”發(fā)展之作用

      2015-03-23 14:39:01于廣杰
      關(guān)鍵詞:詩中有畫詠物詩畫

      于廣杰

      (南開大學 文學院,天津300071)

      “詩意畫”是詩畫交融的藝術(shù)形式,興起于北宋中后期,是蘇軾文人集團倡導的“士人畫”思潮直接影響下的產(chǎn)物。文人士大夫以“詩中有畫”觀詩,攝取詩歌超脫物表的意趣和“詠物無隱情”的風物情態(tài)入畫,以超越工于形似,略于神氣的畫史習氣。以“畫中有詩”讀畫,通過詩歌題詠,用詩意的生命精神點染臥游山水的林泉高致,將畫中的藝術(shù)境界、個體的山水經(jīng)驗與胸臆合而為一。詩畫會通的藝術(shù)觀照方式,使宋代文人別具心眼;“江山如畫”、“風物即詩”、“詩為無形畫,畫為無聲詩”所展現(xiàn)的視聽圓融境界,被熔鑄為飽含詩情的筆墨,應物象形,造響于縑素之上。在此基礎(chǔ)上,審美格調(diào)和娛情意義上的“詩畫一律”觀念隨之形成,“詩意畫”也陡然興盛起來,成為文人畫家和職業(yè)畫家競相追逐的繪畫新風貌?!霸娨猱嫛庇卸喾N創(chuàng)作形式,概括而言,有魏晉畫家圖解詩賦式;徽宗畫院畫工依詩作畫,以見詩意式;郭熙等人以詩歌啟發(fā)畫思的畫意式;文人畫家以詩意精神作畫的無所依傍式。后一種也是“士人畫”至高的藝術(shù)境界之一。詩是“詩意畫”的靈魂,“詩畫一律”的審美觀念和“詩中有畫”的詩歌審美方式,是構(gòu)成詩畫轉(zhuǎn)化的基本條件。北宋“句圖”多為詩歌景句,是“詩中有畫”的典范,“詩意畫”創(chuàng)作的前三種形式,即多以詩歌景句為基礎(chǔ)。從這個意義上說,“句圖”是溝通詩畫的媒介,對“詩意畫”的發(fā)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本文即以“句圖”對“詩意畫”創(chuàng)作的影響為中心,尋繹“詩意畫”受容詩歌,織就“詩畫一體”之審美意境的發(fā)生過程和內(nèi)在機制。

      一、北宋詩歌詠物的演變與“句圖”的景句典范意義

      “句圖”本是唐代興起的一種摘選佳句的詩歌選本形式,源于張為《詩人主客圖》。因張為比照佛教高僧譜系排列所摘選詩人的位次,“圖”被釋為譜系,成為后來“詩派”理論的源頭。北宋“句圖”多為摘取一位詩人五、七言律詩中的一句或一聯(lián),匯為一集。這種佳句集錦,雖名為“句圖”,實已無“圖譜”之意。其摘選的標準以描摹風景的詩句為主,更重景句。劉攽《中山詩話》:“人多取佳句為句圖,特小巧美麗可喜,皆指詠風景,影似百物者爾?!保?](P442)劉克莊《趙明翁詩稿》提及宋初詩人林逋句圖說:“昔孤山居士有摘句圖,蓋自擇其生平警句行于世?!保?]觀其所舉各例,均是林逋吟詠風物的景句。摘選“句圖”被宋人視為風雅之事,被摘選者亦感到無限榮光。宋太宗曾摘選文臣的句圖寫于御屏,一時傳為士林佳話。宋庠《緹巾集記》說:“劉公(儀)取當世文士古律詩作句圖,置齋中,人不過一兩聯(lián),惟余兄弟所作獨占三十余聯(lián)?!保?]“句圖”以一定標準摘選佳句,本身也含有詩歌批評的意味,宋真宗認識到這一點,就以帝王之尊親選句圖,以轉(zhuǎn)易當時盛行的“西昆體”詩風?!队駢厍逶挕份d:“真宗深究詩雅,時方競務西昆體,磔裂雕篆,親以御筆選其平淡者,……楊億止選斷句‘關(guān)榆漸落邊鴻過,誰勸劉郎酒十分?!保?]以楊億為代表的“西昆體”詩人由此遭受的打擊可想而知。北宋摘選句圖之風很盛,除《林逋句圖》之外,見于各家著錄的句圖尚有數(shù)十種,而其他淹沒無聞,及以摘句形式存于詩話和筆記中的句圖更是不可勝記。

      北宋“句圖”反映了摘選者的詩美標準和詩學思想,也與此時的詩壇風氣相表里。文人摘選“句圖”,往往為了標榜某種詩風,以推進詩體的革新。宋初詩歌承晚唐、五代余習,苦吟之風甚盛。詩人將生命精神與寒山遠水,末世亂政融合一體,用詩筆力追山居田園生活的清苦之味和自然風物的妍媸變態(tài)。但詩人棲身寒儉之地,以悲愁郁堙之情,小巧之筆詠物,多意境偏狹,餖釘滅裂。從一聯(lián)一句來看,或許思致精微,從全篇看來則缺少渾融一氣的雄深之思。館閣詩人則囿于生活視野和政治限制,情思貧瘠,詠物不外乎宮廷苑囿,雖精工富麗卻難掩纖態(tài)妍骨。宋初“白體”、“西昆體”詩人詠物多有此病。因此,詩體革新的呼聲在宋初此起彼伏。梅堯臣、歐陽修登上詩壇以后,終為宋詩的發(fā)展開出了新路。歐陽修認為“本人情,狀物態(tài)”是詩歌的職責和功能,應該通過摹寫風物,展現(xiàn)天地自然的真性,以此領(lǐng)悟個體生命的性靈和情趣。他贊同梅堯臣“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5]的詩美理想,將詩景妙麗,含蓄蘊藉而饒言外之趣視為詩家詠物的目標。此時宋人對自然物象的認識已經(jīng)超越了單純的物質(zhì)層次,而將其看成是一個與主體生命交流的現(xiàn)象世界;而主宰這個現(xiàn)象世界的“理”、“道”是與生命精神相交融的。單純物質(zhì)形態(tài)的描摹已經(jīng)無法滿足這些深得天地性命的文人學士,他們的詩歌詠物強調(diào)物外之趣,追求風物背后所隱含的真性之美。用詩筆追攝意趣于象外,又使物態(tài)妍媸窮形盡相,是北宋中后期詩人所追求的詩藝境界。胡宿說:“狀物無遁形,舒情有至樂?!保?]邵雍說:“丹誠入秀句,萬物無遁情。”[7]即是這一意思的深刻表達。除開詠物技巧的提升之外,他們對物態(tài)神情的把握也較前人更細致入微。從單一的物象摹寫進一步擴展,“精思入?yún)⒘取保迷姽P收攝一段自然風物,傳達一種生命與自然交融的意境;將詩歌藝術(shù)推升到“造化自然之聲”的本體層次。

      宋詩詠物的演變亦體現(xiàn)在“句圖”之中。蔡居厚說:“林和靖《梅花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為警絕?!保?]林逋為宋初人,詩歌多寫西湖的景物,好事者將其佳句刻于西湖風景之旁。其詩境與西湖風景相映成趣,真有詩、景輝映之妙。而其《梅花詩》“疏影暗香”之句則成為詠梅之祖,倍受推崇。對林逋詩句的寫物之工,宋人多有論爭。王詵認為“和靖‘疏影暗香’之句,杏與桃李皆可用也?!碧K軾則說:“可則可,但恐杏花桃李不敢承當耳。”[9]梅、桃、李花開均有扶疏之態(tài),或許“疏影暗香”之句可以用來形容桃李,但就神韻來講,桃夭李怒,恐怕與梅花清雅風神相去較遠。蘇軾認為詩人寫物之工、傳物之神理為上;理真形切,辭意自然不可移易。歐陽修、梅堯臣在貫徹其詩歌“詠物無隱情”的標準時,未免殘存一些宋初詠物的審美趣味。劉攽毫不客氣的指出:“梅圣俞愛嚴維詩曰‘柳塘春水漫,花塢夕陽遲?!躺埔?,細較之,‘夕陽遲’則系花,‘春水漫’何須柳也。工部詩云:‘深山催短景,喬木易高風?!丝蔁o瑕類。……若此等句,其含蓄深遠,殆不可 模 效?!保?](P442)小 巧 纖 麗 與 含 蘊 深 遠 是 不 同的審美風格,此處劉攽推崇杜詩,表達的是他對當時“句圖”注重形似,思致小巧而無余韻的不滿。林逋代表的宋初詩歌的寫物之工,是雕花鏤葉似的片斷之美,歐陽修、梅堯臣、蘇軾所欣賞的是自然、人情融通無礙的造化之聲。片斷之美工寫形似,有風神難得天全;摹寫造化,雖求形似卻更重天機意趣,因此林逋詩歌以句圖而傳,以其有佳句少有佳篇。歐、梅、蘇詩不以句圖傳,以其篇完意勝,難以句摘??傊彼蔚摹熬鋱D”展現(xiàn)了宋詩的詠物之工,在不斷演變中形成了重神理全形似的擇選標準,是詩歌景句的典范。作為北宋詩學影響下確立的詩歌詠物標準,在詩歌鑒賞和創(chuàng)作方面均有典范意義,甚至為有摘句之雅的畫家所激賞,成為他們繪畫的題材內(nèi)容。

      二、文人繪畫審美與“句圖即畫”觀念的形成

      北宋文人依仁游藝,對詩、詞、書、畫藝術(shù)均有染指。繪畫審美經(jīng)驗的豐富,催動了宋人題畫詩詞的創(chuàng)作熱情,也為他們打開了另一個觀照自然和詩歌的視角。他們“以畫觀景”拓展出一個畫意連綿的時空境界;“以畫觀詩”將文人飽含情思和意趣的詩境,具象為如在眼前的畫面,漸漸形成“詩中有畫”的審美觀念。在這一過程中,“句圖”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句圖即畫”觀念的形成深化了“詩中有畫”的體認,推動了“詩意畫”的興起。

      北宋文人喜歡鑒賞繪畫,梅堯臣的題畫詩多描寫與石昌言等好友聚會賞畫的情景,他本人也精于此道,士大夫之家常請其品題,以增聲價。歐陽修于繪畫鑒賞沒有梅堯臣精到,但也足稱卓識。其他如司馬光、文同、蘇軾、李公麟、米芾、王詵等人又兼而能畫。繪畫在文人階層的普及,豐富了他們的審美經(jīng)驗。他們以詩人的敏感和畫家的意趣觀畫讀詩的時候,不期而然的注意到了詩畫藝術(shù)的共通性。林逋精于詩畫,是宋初較早注意詩畫關(guān)系的人,他不僅經(jīng)常以畫境喻詩境,還以詩筆與畫筆同時表現(xiàn)眼前之景和胸中之趣。林逋較深刻的認識到詩歌與繪畫在審美特質(zhì)、藝術(shù)手法方面展現(xiàn)出的相通之處。歐陽修說:“古畫畫意不畫形,梅詩詠物無隱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見詩如見畫。”此為歐陽修題楊之美藏展子虔《盤車圖》詩,前此梅堯臣已有題詩。梅詩沿襲了其題畫詩一貫的風格,極力摹寫畫面形象,以詩歌的時間動態(tài)性將靜態(tài)畫面活化起來。歐陽修認為若從“得意忘形”的藝術(shù)標準看,梅堯臣通過對車行澗谷的險絕和行人的勞頓描寫,更能見出艱辛的旅況滋味;繪畫以形見意,總隔著一層,所以說“不若見詩如見畫”。歐陽修以“意”論畫,若繪畫以意為主,傳達出物外之趣,則不僅是畫中的高品,也與詩歌的意趣相通了。就這一題畫詩的語境來說,歐陽修認為詩畫在“尚意”層面具有一律性;這種一律性是繪畫“畫意不畫形”和詩歌“詠物無隱情”基礎(chǔ)上的。即畫要有形外之趣,詩要有摹寫之工。形外之趣是繪畫向“詩性”靠攏以提升其品的藝術(shù)自覺,摹寫之工是詩歌搖曳情態(tài),宛轉(zhuǎn)達意的藝術(shù)之美。歐陽修的這個觀念,后來被詩畫家奉為圭臬,深刻影響了宋畫“尚意”的審美風貌。蘇軾是歐陽修的得意門生,承襲了他的詩畫觀。他在王維詩畫鑒賞中提出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思想,并從“天工與清新”的審美風格角度,論證了詩畫的一律性。“天工與清新”表明蘇軾追求的是筆參造化,如天地化生萬物一樣的藝術(shù)效果。蘇軾在觀畫過程中以詩喻畫,“詩中有畫”強調(diào)的是繪畫對詩歌的影響;“畫中有詩”,以畫為本體,詩歌為喻體,強調(diào)繪畫創(chuàng)作以詩意點染,這就是詩歌對繪畫的影響了。自蘇軾以后,詩畫互位言說,成為文藝批評界的一種時尚。米芾與人雅集,別人賦詩見意,他卻潑墨作畫,以當和詩。南宋以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為無形畫,畫為無聲詩”幾成文藝家習用的套語。

      北宋文人士大夫以詩歌為文章余事,又以繪畫為詩歌的余事。詩畫均是文人士大夫遣興寄意的媒介。當他們以“詩中有畫”的審美觀念觀詩時,詩即成為他們眼中的“無形畫”?!熬鋱D”即以詩歌景句的典范,溝通著詩歌與繪畫,且推動了“以詩為畫”之“詩意畫”的興起。陳善《捫虱新話》說:“東坡《詠梅》有‘竹外一枝斜更好’之句,此便是坡作《夾竹梅花圖》,但未下筆耳。每詠其句,便如行孤山籬落間,風光物彩來照,映人應接不暇也?!瓚蜾浻诖耍瑢⑴c好事者以為畫本。”[10]句圖作為具有獨立審美價值的對象,被欣賞者視為一幅圖畫;這是具體的詩歌審美,也是宋代文人以畫觀詩時特有的審美意趣。

      宋人以“詩中有畫”觀“句圖”還與魏晉以來“以詩句作圖”的繪畫傳統(tǒng)有關(guān)。魏晉時期衛(wèi)協(xié)、顧愷之、陸探微、晉明帝等人即開始以前人或時人的詩賦為繪畫題材,創(chuàng)作了一批古雅精致的詩賦圖繪作品。唐宋亦延續(xù)了這一傳統(tǒng)。黃庭堅引《楊大年談苑》云:“李昉以司空致仕,畜五禽,皆以客為名。各為詩一章,為圖傳于好事者。句圖蓋此也?!保?1]這里的“句圖”是好事者依李昉詠五禽的詩歌而畫的,據(jù)此可知宋代前期,“句圖”與繪畫就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句圖本是詩畫交融的媒介,是詩畫一體的,在“圖”為繪畫,在“句”為詩歌。從以“詩句作圖”到以“句圖即畫”的轉(zhuǎn)變,應是因“句圖”多為景句,具有較強的形象特征;文人又以“詩中有畫”觀詩,從而形成了句圖與繪畫的互位言說。其后劉攽即將“句圖”與“詩句作圖”等觀。江少虞引劉攽詩話《詩句作圖》:“古今人掇取好詩句作圖,此特小巧美麗可喜,一曲之智則能之。故句圖多指詠風景,形似百物,將以觀雄材遠思,不可得也。然雄才遠思之人,亦自多好句可入句圖?!保?2]觀其文意,當是劉攽在欣賞一幅以詩句所作之圖時所發(fā)議論。然而劉攽對這種雕蟲小技并不以為然,他由此纖巧的圖畫聯(lián)想到所依據(jù)的詩句,其風格相類,頗與自己詩學主張不相類。故曰:“句圖多指詠風景,形似百物,將以觀雄材遠思,不可得也?!贝硕喂渤霈F(xiàn)兩個“句圖”,第一個“句圖”,當指“詩歌景句”,第二個“句圖”則是指“詩句作圖”之圖畫了。明清以來,多以“句圖”稱謂“以詩句作圖”的“詩意畫”。明汪砢玉《珊瑚網(wǎng)》、清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均將依據(jù)王維詩句所作“詩意畫”稱為“句圖”。句圖成為“詩意畫”的代名詞,是北宋文人、畫家以“詩中有畫”觀句圖,在詩畫互位言說的文藝批評模式中漸漸演變而來的。宋詩擺落晚唐五代苦吟雕鏤的習氣,進入到“本人情、狀風物”的廣闊詩域,推動了詩歌詠物的成熟?!熬鋱D”作為一種詩歌選本形式,景句典范,體現(xiàn)著宋詩詠物超越形似,摹寫造化自然之聲的詩美理想。“詩中有畫”的審美觀照,以“詩句作圖”的傳統(tǒng)繪畫形式,在審美和藝術(shù)實踐的層面,共同拉近了“句圖”與繪畫的關(guān)系?!熬鋱D即畫”的觀念漸漸形成,從而打開了從“句圖”到繪畫的詩畫轉(zhuǎn)化之路。

      三、以“句圖”為畫——“句圖”向“詩意畫”轉(zhuǎn)化的機制和模式

      北宋中后期的“士人畫”思潮促生了“詩意畫”。這是北宋以來,繪畫受文學牢籠,漸趨文學化的一種呈現(xiàn)形式?!叭珧}人賦詩”,是“詩意畫”的創(chuàng)作方式。清新瀟灑是“詩意畫”的審美風格?!霸娨猱嫛钡膭?chuàng)作形式有魏晉畫家圖解詩賦式;徽宗畫院畫工依詩作畫,以見詩意式;郭熙等人以詩歌啟發(fā)畫思的畫意式;文人畫家以詩意精神作畫的無所依傍式。前三種方式都與具體的詩歌有關(guān),是以“句圖為畫”的具體模式。正是通過“句圖”,詩歌的境界、意趣才更易轉(zhuǎn)化成“詩意畫”的畫境和筆墨,在畫面中展現(xiàn)出超越畫史習氣的詩意境界。

      宋徽宗每慮畫工文化水平低下,作畫重形似擬襲,少有佳思,因而用“句圖”命題,啟發(fā)其意。天資高者,多能借此想落物表;天資庸俗者,亦能多少存些雅意。據(jù)鄧椿《畫繼》所描述的以“句圖”為畫的情形看,一般畫工在畫句圖時,多局限于詩歌摹寫的物象,不能從詩意著眼,所以他們的“詩意畫”僅可稱為句圖的圖解。鄧椿盛贊的第一人,從詩眼入手構(gòu)思畫意。如“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描寫的是江湖荒遠之意,畫家以舟人橫笛臥于船尾表現(xiàn)江湖陂岸的野逸;以舟人之臥與橫笛表現(xiàn)“孤舟盡日橫”,泊舟、閑人、橫笛渾然一體,盡得人事閑曠之趣。畫家點染出詩景中未出現(xiàn)的橫笛、閑人,以象征的手法展現(xiàn)詩意,確實思致巧妙,抓住了詩圖轉(zhuǎn)化的重心。以句圖為畫重在體會詩意,抓住句圖中表現(xiàn)詩意的重要景物、情態(tài),并以此為中心構(gòu)思落想,將句圖景物與情態(tài)合詩意邏輯的時空動態(tài)性還原出來,并以象征性的手法,由虛而實,由實而虛,創(chuàng)作出一幅詩意盎然的“詩意畫”。又據(jù)郭思《林泉高致》“畫意”條,《宣和畫譜》“宗室仲佺”條所記述的內(nèi)容,我們可以窺見畫家以句圖為畫的基本模式。他們以句圖為畫,往往僅是借以啟發(fā)畫思,并不是要圖繪句圖,故而他們的“詩意畫”也許根本不符合“句圖”原型而別具意境,或者構(gòu)思發(fā)意與某句偶然符合若契。這種“詩意畫”創(chuàng)作,后來均被稱為“圖意式”。還有一些文人畫家,他們博學多識,具有多方面的藝術(shù)修養(yǎng),而以詩詞書畫為余事。當其掇拾自然風物入于縑素的時候,思致、布置、筆墨往往如詩人賦詩,滲透著詩人的清興雅趣,其畫亦清新自然,別開生面。這種“詩意畫”已經(jīng)摒棄了具體的“句圖”,注重的是主體胸中意趣的揮灑。趙千里總結(jié)說:“寫人物動植,畫家類能具其相貌。但吾輩胸次自應有一種風規(guī),俾神氣翛然,韻味清遠,不為物態(tài)所拘,便有佳處。況吾所存,無媚于世,而能合于眾情者,要在悟此?!保?3]《畫繼》論蘇軾:“據(jù)德依仁之余,游心茲藝。所作枯木,枝干虬屈無端倪。石皴亦奇怪,如其胸中盤郁也?!保?4](P11)論李公麟:“以其余力留意畫筆,心通意徹,直造玄妙,蓋其大才逸群,舉皆過人也?!酥呷诉_士,縱施橫設,無施而不可者。”[14](P12)北宋文人多在本體層次思考文藝問題。自然造化的生命精神是一切藝術(shù)的源泉和內(nèi)容,他們認為詩歌就是要以自然風物和主體情感的搖曳蘊藉之姿,表現(xiàn)這種生命精神;繪畫也要以造型之美通于自然天機。因此,畫工以應物象形,傳移摹寫為能事的繪畫自然難以滿足文人的審美需要。帶有濃重教化思想的傳統(tǒng)繪畫,也難以適應宋代文人以自然和性靈為核心價值的藝術(shù)追求。因此,審美的、非功利的詩意繪畫取代了勸懲教化的政教繪畫,走向了審美自覺。“詩意畫”創(chuàng)作的不同形式,體現(xiàn)了主體以詩性思維進行創(chuàng)作的不同層次。依“句圖”作畫是被植入的詩性思維起主導作用。以詩性精神作畫,是主體把握詩意境界的自覺藝術(shù)行為。這種詩性精神依據(jù)的不是詩人的“句圖”,而是超越了詩畫藝術(shù)形式的造化自然,是一切藝術(shù)的本體境界。此時的“詩”、“畫”即是具體的自然景物,也超越了自然景物和詩畫藝術(shù)體制。此詩此畫,即詩即畫。南宋人蕭立之《贈周材叔能畫號蒼崖》:“君言詩本一律,等以造化供娛嬉。閉門盤礡天耆定,往往清氣流詩脾。急將畫意入詩律,兔起鶻落無由追。有聲無聲強分別,妙處正不差毫厘?!保?5]若以此意證于蘇軾、黃庭堅、李公麟、米芾,諸人自當引為知己。

      綜上所述,“句圖”本是北宋一種詩歌景句的選本形式。因文人繪畫審美與宋詩吟詠風物的藝術(shù)追求深度介合,在詩畫互位言說的語境下,被視為“詩中有畫”的典范?!霸娭杏挟嫛钡膶徝烙^照,以詩句為畫的藝術(shù)實踐,在拉近“句圖”與繪畫關(guān)系的基礎(chǔ)上,形成了“句圖即畫”的觀念。從而開啟了宋人“詩意畫”以“句圖為畫”的創(chuàng)作歷程。雖然“以句圖為畫”不是北宋“詩意畫”的最高境界。但借助“句圖”的美景佳思,或圖解詩鏡,或直寫詩意,或另外創(chuàng)意,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增強繪畫的詩意內(nèi)涵,提升畫品。這種“詩意畫”受蘇軾文人集團“詩畫一律”審美觀念的啟發(fā),興盛于兩宋畫院,而泛濫于明清畫壇。與蘇軾、李公麟、米芾等人以詩歌余事為畫,自出機杼的“詩意畫”相比,這種“詩意畫”已屬末流了。而“句圖”作為詩歌與繪畫交融的媒介,在推動北宋“詩畫一律”審美觀念的形成,以及詩畫會通化成方面卻具有重要的意義,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1](宋)劉攽.宋詩話詩話全編·劉攽詩話[M].南京:鳳凰出版社,1998.

      [2](宋)劉克莊.后村先大全集(四部叢刊本:第100卷)[M].上海:上海書店,1989.357.

      [3](宋)宋庠.元憲集(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36卷)[M].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513.

      [4](宋)釋文瑩.玉壺清話[M].鄭世剛,楊立揚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4.9.

      [5](宋)歐陽修.宋詩話全編·歐陽修詩話[M].南京:鳳凰出版社,1998.214.

      [6](宋)胡宿.文恭集(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卷)[M].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26.

      [7](宋)邵雍.擊壤集(四部叢刊本:第18卷)[M].上海:上海書店,1989.212.

      [8](宋)蔡居厚.宋詩話全編·蔡寬夫詩話[M].南京:鳳凰出版社,1998.626.

      [9](宋)蔡正孫.詩林廣記(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后集第8卷)[M].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317.

      [10](宋)陳善.宋詩話全編·陳善詩話[M].南京:鳳凰出版社,1998.5558.

      [11](宋)黃庭堅.山谷外集詩注(四部叢刊景元刊本外集:第5卷)[M].上海:上海書店,1989.225.

      [12](宋)江少虞.宋朝事實類苑(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39卷)[M].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571.

      [13](宋)曹勛.松隱集(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30卷)[M].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423.

      [14](宋)鄧椿.畫史從書·畫繼[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9.

      [15](宋)蕭立之.蕭立之詩·全宋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39145.

      [16]曹勝高.“文字為意”與唐宋詩文的理論反思[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2(4):56-59.

      猜你喜歡
      詩中有畫詠物詩畫
      詠物寄興
      詠物寄興
      詠物寄興
      詠物寄興
      從言、象、意看王維“詩中有畫”
      詩中有畫 畫中有詩——相約臺灣詩人林煥彰
      詩畫
      散文詩(2016年14期)2016-11-11 03:23:31
      Painting the Paradox
      漢語世界(2016年1期)2016-09-12 08:28:55
      詩畫話
      讀書(2004年12期)2004-07-15 01:09:56
      詩畫話
      讀書(2004年10期)2004-07-15 01:09:55
      林口县| 达拉特旗| 开封市| 苗栗市| 绥宁县| 阳信县| 博兴县| 开平市| 德令哈市| 启东市| 临澧县| 泸西县| 黔西| 庄河市| 延安市| 威远县| 九龙坡区| 荣昌县| 陆川县| 鲁山县| 通榆县| 孟连| 黑山县| 黄石市| 象州县| 依安县| 乐至县| 古蔺县| 绥滨县| 兴海县| 安图县| 成武县| 厦门市| 工布江达县| 马龙县| 拜城县| 疏勒县| 安远县| 防城港市| 黎城县| 衡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