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物
- 詠物之中寄深情
宋代的詠物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從那一首首詠物詞中,我們既能領(lǐng)略到物的神韻,又能感受到詞人的喜怒哀樂、柔情萬種,讓人回味無窮。卜算子·詠梅◎〔宋〕陸 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譯文 驛站之外的斷橋邊,梅花孤單寂寞地開放了,無人過問。暮色降臨,梅花無依無靠,已經(jīng)夠愁苦了,卻又遭到了風雨的摧殘。 梅花并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艷斗寵,對百花的妒忌與排斥也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
作文周刊·小學六年級版 2023年16期2023-04-16
- 詠物賞景寓理趣
張其俊詠物之詩,貴乎托物寄意。清人施補華謂:“詠物詩必須有寄托?!保ā秿s傭說詩》)如何寄托?寄托什么?清人沈祥龍說得好:“詠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國之憂,隱然蘊于其內(nèi),斯寄托遙深,非沾沾焉詠一物矣?!保ā墩撛~隨筆》)這類詩作,實際上是借物寓理,托物明志,世間萬物的生成發(fā)展,皆各有其特有的物性物理,而詩人詠物,則須慧眼獨識,靈犀一點,匠心獨運,隨物賦形,體物寓理,移情明志。詩人詠物各有所好,各有所取,而所好所取者,皆為詩人移情明志之載體也。即
東坡赤壁詩詞 2022年6期2023-01-20
- 稼軒詠牡丹、梅、桂花詞論
之風格。關(guān)鍵詞:詠物;牡丹;梅花;桂花中圖分類號:I207.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22)04-0075-05稼軒因前后退居閑處20年,他的生命和興趣又極為健旺,所寫之詞不僅以豪放詞為宗,而且有大量的詠物詞,諸如花中的牡丹、梅花、荷花、水仙、海棠、紅桂、櫻桃、茉莉、木樨、荼蘼、丹桂、沙果、杜鵑、美人草(即麗春花)等,都有專篇歌詠,其中牡丹、梅與桂花篇最多,也寫得最好。一些論者對稼軒詞的花意象關(guān)注并展開了研究,如焦顏成、路
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2年4期2022-05-13
- 論朱敦儒的詠物詞創(chuàng)作
1)“顧名思義,詠物即吟詠外物,詠物之作即是以物為表現(xiàn)對象的文學作品,它是我國古代各體文學中的一種重要題材類型?!盵1]10據(jù)路成文《宋代詠物詞史論》統(tǒng)計可知,朱敦儒“所著《樵歌》存詞246首,其中詠物詞27首”[1]126。 本文將從朱敦儒詠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 寫作手法和情志內(nèi)涵三個方面來探討其詠物詞的創(chuàng)作。一、 朱敦儒詠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一)時代背景宋代詞人朱敦儒在南渡之前曾自稱:“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 ……詩萬首,酒千觴。 幾曾著眼看侯王。”
洛陽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10期2022-03-18
- 納蘭性德詠物詞研究
情詞聞名,但他的詠物詞同樣寄意頗深。他一生追尋的理想人格,他對愛情的執(zhí)著和對亡妻的思念,他對歷史、人生、現(xiàn)實的諸多感悟,這些沉重的感情與經(jīng)歷,都在他的詠物詞中一一體現(xiàn)。一、納蘭性德詠物詞概況詠物類詩詞是以草木蟲魚鳥獸等自然事物為題材的詩詞,蕭統(tǒng)《文選序》將詠物定義為“紀一事,詠一物,風云草木之興,魚蟲禽獸之流,推而廣之,不可勝載?!弊钤绲?span id="j5i0abt0b" class="hl">詠物詩可以追溯至《詩經(jīng)·鴟梟》和《楚辭》的《橘頌》。詠物詞興起于唐代,北宋時期詠物詞開始發(fā)展,以蘇軾、周邦彥為代表。南宋
戲劇之家 2022年7期2022-03-10
- 姜夔“雅俗觀”與其詠物詞關(guān)系探論
雅觀影響下,姜夔詠物詞呈現(xiàn)出了清空騷雅、含蓄深隱、筆力剛健等特點,從而將宋詞的雅化推向了高潮。姜夔對詠物詞的雅化,繼承了傳統(tǒng)風雅美學精神,并對后世文人的雅俗觀念及創(chuàng)作實踐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本文將以姜夔雅俗觀為切入點,揭示其雅俗觀的實質(zhì)內(nèi)涵與創(chuàng)作表現(xiàn),探討雅俗觀與詠物詞創(chuàng)作之關(guān)系,從而深刻理解姜詞的文化內(nèi)涵。一雅俗一直主導著詞的發(fā)展流脈,發(fā)源于民間的詞體本是俗文化的產(chǎn)物,但在宋代文學的復古潮流下,詞體始終有著向雅的趨勢,特別是到了南宋,特殊的社會環(huán)境推動了雅詞
牡丹江大學學報 2021年12期2021-12-06
- 不滯于物:宋代詠物詞的物象空間與意蘊空間
999077)詠物這一題材在中國古典文學的發(fā)展史上可謂源遠流長,詞中的詠物題材雖然較少見于唐五代,但隨著詞的發(fā)展,也逐漸呈現(xiàn)出蔚為大觀之勢。張炎《詞源》卷下認定詠物詞的上乘之作,須做到“所詠瞭然在目,且不留滯于物”[1]262,即不能單純地停留在描摹物態(tài)、窮形盡相這一層面,而是要通過詠物表達更為深廣的情思與感慨。簡單來說,就是作詠物詞須別有寄托。清代詞論家沈祥龍在其《論詞隨筆》中則更直接地指明了這一點:“詠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國之憂,隱
南陽師范學院學報 2021年2期2021-04-20
- 六朝詠物賦與造物藝術(shù)的空間性比較
的主流,可稱之為詠物賦。而六朝詠物賦與造物藝術(shù)存在較為深厚的關(guān)聯(lián),這也是二者間比較的基礎(chǔ)。以狀物抒情為特色的六朝詠物賦與造物藝術(shù)至少在三方面頗為類似,可資比較。第一,六朝時期留下了包括器物、動植物造型的工藝、繪畫等藝術(shù)品;同時六朝詠物賦中也留存了相當數(shù)量對這類藝術(shù)品的語言描述,二者存在可比照分析的條件。第二,六朝詠物賦是通過語言狀中心物象之形貌,造物藝術(shù)則無需語言形式的轉(zhuǎn)化,直接呈現(xiàn)“物”的狀貌。雖然狀物方式不盡相同,但都是以感官(如視覺)傳達,也因之存在
保定學院學報 2021年2期2021-03-30
- 王沂孫詠物詞之“隔”
意趣?!睂ν跻蕦O詠物詞的評價也十分高。從《人間詞話》中看,“隔”的因素最主要有代字、用典。而這兩種表達方式在璧山詠物詞當中恰恰是運用的最靈活的。如“畫眉未穩(wěn)”代指新月,“飛瓊”代指飛雪,“藍光”代指春水,“明珠”代指小梅,單獨列舉未免覺得晦澀,但是融入詞句中卻覺恰當,如《眉嫵·新月》:“漸新痕懸柳,淡彩穿花,依約破初暝。便有團圓意,深深拜,相逢誰在香徑。畫眉未穩(wěn),料素娥、猶帶離恨?!鄙掀瑖@新月描寫,前三句描繪新月初升光景,接下來引發(fā)拜月祈禱之聯(lián)想,最后以
語文周報·教研版 2021年2期2021-03-15
- 漢代經(jīng)學對散文創(chuàng)作的影響
散文:經(jīng)學對西漢詠物賦的影響漢代的文學以史傳及漢賦最為突出,漢代成就最高的兩部史傳文學均可見儒學對其的影響,而對于貫穿兩漢的賦體文學,經(jīng)學的影響對漢賦中的詠物賦最為顯著。詠物這一題材的作品早在先秦就已出現(xiàn),在《國語》中,詠物的目的是以物來寄托所要講述的道理,或托物以達言志,但此時所詠物是為起興,并非以詠物為主體,直到荀子的《賦篇》第一次直接以賦命名,將詠物與賦體結(jié)合在一起。戰(zhàn)國時期的詠物賦與漢代的詠物賦是不同的,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兩方面:在情感上,戰(zhàn)國詠物賦是
青年文學家 2021年35期2021-01-17
- 蘇軾“以詩為詞”觀在詠物詞中的體現(xiàn)
0)清代俞琰在《詠物詩選·自序》中將詠物文學的發(fā)展歷程概括為:“三百篇導其源,六朝備其制,唐人擅其美,兩宋、元、明沿其傳?!盵1]最早的詠物文學作品源于《詩經(jīng)》中的比興手法的使用,后經(jīng)過兩漢、魏晉南北朝和隋唐的發(fā)展,到了宋代,詠物作品出現(xiàn)了重要變化,詠物詞成為了最重要的詠物作品體裁,以此來替代詠物詩抒情言志的作用。蘇軾對北宋詠物詞的創(chuàng)作觀念和實踐都做出了巨大貢獻。唐圭璋主編的《全宋詞》中共收錄了358首蘇詞,其中詠物詞有34首,占他詞作的近十分之一。蘇軾推
黃岡師范學院學報 2021年5期2021-01-15
- 論唐代詠物唱和詩的發(fā)展演變
摘? 要:唐代的詠物詩可謂蔚為大觀。但是就唱和詩而言,專門的詠物詩作卻不多。從唱和詩之“詠物”題材切入,對初唐、盛唐、中唐及晚唐的詩作進行系統(tǒng)分析,并進一步探賾各個時期詠物唱和詩作的特征,以期對唐代的詠物唱和詩有更加深入全面的認識。關(guān)鍵詞:唐代;詠物;唱和詩作者簡介:符亞楠(1995-),女,漢族,山西朔州人,渤海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魏晉南北朝隋唐文學。[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
青年文學家 2020年32期2020-12-08
- 學寫詠物散文
周宏寫好詠物散文要注意三個環(huán)節(jié):選擇題材時要注意能寄寓自己的愛憎和追求。我們不應(yīng)該去詠鼻涕、詠蒼蠅,而應(yīng)該努力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好和崇高。《小草》《路》之類的題目固然可以常寫常新,但我們應(yīng)該注意擴大題材的范圍;要善于小中見大,平中顯奇,推陳出新,尤其要訓練自己獨具慧眼,看到平時忽略了的事物。這樣可以培養(yǎng)我們觀察、思考和提升立意的能力。處理題材時要“不即不離”,或者說“若即若離”。也就是說,既要抓住對象的外部特征,又要體察對象的神韻。單是描摹外形,容易寫成粗淺
作文評點報·初中版 2020年33期2020-09-17
- 姜夔詠物詞中“情”與“物”的關(guān)系
——以蘇、周詠物詞為參照
王京慧詠物詞的產(chǎn)生遠遠遲于詠物詩。詩以感物言志為主,“情”與“物”一開始就是相互觸動、感發(fā)、交融的關(guān)系,而詞在發(fā)展之初只是寫給歌女們在酒筵前交游玩樂的曲子,文人大多直接描寫美女歌頌愛情,并不需借物言情,更不會托物言志,所以詠物詞并沒有隨著詞的產(chǎn)生而產(chǎn)生。及至北宋,詠物詞才逐漸得到發(fā)展。在姜夔大力創(chuàng)作詠物詞之前,對詠物詞發(fā)展影響極大的有兩位詞人:一是引詩入詞的蘇軾,另一則是以賦為詞的周邦彥,而其三人筆下的詠物詞,“物”與“情”展現(xiàn)出不同的關(guān)系,下面筆者一一舉
文化學刊 2019年6期2019-12-27
- 王沂孫詠物詞的一題多詠現(xiàn)象
210097)詠物詞在北宋開始逐漸興起,至南宋數(shù)量劇增,宋末更是繁盛至極,始極其工。王沂孫就是其代表。碧山詞現(xiàn)存共有64首,詠物詞就占了一半多,至少有32首,足見其對詠物詞的用力之深。且這些詠物詞刻畫精妙、寄托遙深,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評價甚高,被稱為“思筆雙絕”。在這些詠物詞中,一題兩詠甚至三詠詞又占了他詠物詞的將近一半,值得我們關(guān)注。 這種現(xiàn)象一些學者已論及[1](247-249),但并未給予足夠的關(guān)注。本文則專就這一現(xiàn)象,以王沂孫一題多詠詞為中心,探
文教資料 2019年35期2019-12-27
- 淺論周邦彥詠物詞中的同物之境
南宋詞人周邦彥的詠物詞。一、王國維對周邦彥評價的變化王國維在讀《詞辨》時曾眉間批語:“少游而不喜美成?!?906年,王國維出版了《人間詞甲稿》,認為美成深遠之致不及歐秦。認為周邦彥的詞“創(chuàng)意之才少耳?!?910年12月王國維撰《清真先生遺事》一卷中對清真詞卻評價道:詞中老杜則非先生不可,昔人以耆卿比少陵,猶為未當也。從這幾則評價中可以看出隨著王國維對美成詞日益加深的理解王國維對其詞的態(tài)度也從“不惜美成”轉(zhuǎn)變?yōu)椤霸~中老杜,非先生不可”。二、美成詞實為同物之境
長江叢刊 2019年15期2019-11-14
- 論姜夔詠物詞匠心獨具的造境方法
是南宋詞壇的一位詠物名家,他以真實的生命體驗和卓越的藝術(shù)才能賦予詠物詞新的特點。姜夔的詠物詞采用以我化物,移情于物的表現(xiàn)方式,在物我之間尋找契合點,達到物我交融,意蘊幽深的境界;在描繪客觀事物時,略去其形貌,從側(cè)面著筆,虛處傳神;在章法結(jié)構(gòu)上,跌宕跳脫,收放自如,使全詞呈現(xiàn)出超逸空靈的藝術(shù)境界。關(guān)鍵詞:姜夔;意境意境,是中國傳統(tǒng)詩學中重要的美學范疇,亦是衡量詩歌是否具有生命力和藝術(shù)價值的一個重要標準。由于詩詞同質(zhì)異構(gòu),此種標準同樣適用于詞。對于姜夔詞作的藝
北方文學 2019年29期2019-10-23
- 論朱彝尊詠物詞對姜夔的繼承
的大力推廣,使得詠物詞重新占據(jù)詞壇重要地位。同時朱彝尊推崇姜夔詞的“醇雅”風格,標榜姜夔詞為詞之模范,開啟清代詞人學姜夔之風潮。本文從朱彝尊詠物詞出發(fā),探討其對姜夔詞“醇雅”風格的繼承。姜夔詠物詞的“醇雅”風格,形成于多個方面。首先源于其作詞煉字煉句,辭微旨遠,寄托遙深,源于姜夔在詞中所寄托的醇厚雅潔的情感。姜夔一生漂泊無依,幾乎靠朋友接濟度日??v然清貧苦澀,一生寄人籬下,但姜夔從不攀附權(quán)勢,始終保持著高雅志趣、清白人格。就如劉乃昌先生所說“姜夔的清苦閱歷
青年生活 2019年16期2019-10-21
- 《詩經(jīng)·衛(wèi)風·淇奧》的詩義蘊含
子的品質(zhì)修養(yǎng)。從詠物的角度來說,亦可視為社木意義的竹子的頌歌。關(guān)鍵詞 詩經(jīng) 淇奧 思人 詠物中圖分類號:I222.2文獻標識碼:A《衛(wèi)風·淇奧》因其“終不可諼兮!”這樣的語句,似乎不是政治性、禮節(jié)性頌歌應(yīng)有的表達方式,尤其是“善戲謔兮,不為虐兮!”又完全不符合官場應(yīng)酬應(yīng)有的話語習慣,當是一女子的心儀之曲。她所心儀的君子,或者說是她心目中的君子,那真是一位完美的貴族男子: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內(nèi)在修治而形成的“如金如錫,如圭如璧”的意志品質(zhì);有令人望之而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9年20期2019-10-16
- “詠物有道,真情自顯”教學設(shè)計
目標】1.明晰“詠物抒懷”的概念。2.提煉“詠物抒懷”文章的構(gòu)思規(guī)律。3.領(lǐng)悟“詠物抒懷”文章的寫作技法。4.運用“詠物抒懷”的寫法構(gòu)思作文?!窘虒W過程】一、導入師:一走進咱們六中的校園,我首先被一棵棵高大的廣玉蘭樹所吸引,一團團綠油油的葉子中間,有很多含苞待放的花蕾,還有一些花朵正開得熱烈,可也有一些花朵就要凋謝了。由此,我想到了很多,猜猜看,我想到些什么?(生回答)如果把這份觀察和觸動用文字記錄下來,就能形成一篇詠物抒懷的文章。詠物抒懷,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
新作文·中學作文教學研究 2019年9期2019-10-16
- 巧學經(jīng)典悟真諦
教的寫作教學課“詠物有道,真情自顯”很好地體現(xiàn)了“跟課文學寫作”的教學理念,值得一線語文教師學習揣摩。1.首尾呼應(yīng),別具匠心角度妙。上課伊始,姚老師巧妙設(shè)計了富有詩意又充滿懸念的導入語,緊緊圍繞“詠物抒懷”寫作主題設(shè)計開場白,對學生進行聯(lián)想想象等思維能力的訓練,既激活了課堂氛圍,又為下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做必要的鋪墊,同時迅速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收到一箭三雕的效果。難能可貴的是,姚老師有感而發(fā)課堂結(jié)語,與導語遙相呼應(yīng),鼓勵學生認真感悟自然中的一草一木,書寫自己的真性情
新作文·中學作文教學研究 2019年9期2019-10-16
- 詠物抒情
作文。(60分)詠物抒情就是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外物之中,通過對外物的描寫來委婉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或感悟的一種寫作手法。詠物抒情的關(guān)鍵在“詠”和“情”?!霸仭本褪且獙ξ镉凶銐虻拿枘?,只有這樣,后面的“情”才能自然觸發(fā)??梢哉f“詠”是“情”的基礎(chǔ),“情”則是“詠”的結(jié)果。除此之外,要想寫好這類作文,還要注意兩點:一是選準寄托情感的“物”,這個物必須能承載你的情感,并且要存在觸發(fā)你情感的關(guān)聯(lián)點,與你所抒發(fā)的情感協(xié)調(diào)一致;二是抒發(fā)情感時要巧妙自然,做到情物相融,
作文周刊·中考讀寫版 2019年10期2019-09-10
- 李維楨對詩學辨體論的審視
詩論焦點:詩歌“詠物”“使事”傷體論有明一代,以李夢陽、何景明為首的“前七子”高舉“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大旗,“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非是者弗道?!盵1]7438主張“格調(diào)”復古,“夫詩有七難,格古、調(diào)逸、氣舒、句渾、音圓、思沖、情以發(fā)之,七者備而后詩昌也?!盵2]446隨后的明代文壇被“格調(diào)”復古派所左右,其詩學主張和詩學取向均以“格調(diào)”為詩學最高范式。在宗唐抑宋的詩學背景下,明代詩論家從不同的詩學立場、學術(shù)視角,對詠物詩以及詩歌“使事”問題作了諸多
安慶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4期2019-03-15
- 試論柳永詠物詞的形式及對后世詠物詞的影響
30027)柳永詠物詞源于唐五代,但又有創(chuàng)造性,其表現(xiàn)出三個方面的特征:一是利用長調(diào)慢詞詠物,把物象刻畫得更加具體、形象、完整;第二,鋪敘展衍的描述與創(chuàng)作結(jié)構(gòu)巧妙結(jié)合,使詠物詞形式變化多樣,對后世詞人產(chǎn)生很大影響;第三,柳永詠物詞的“興寄”功能拓寬了情感的表達,這也是能夠影響后人的一大緣由。一、柳永將詠物融入了長調(diào)慢詞中王次澄《南朝詩研究》中所提及詠物詞主要有以下四種體現(xiàn):一是在人體感觀范圍內(nèi),對具體的自然景觀或具體物象的描述;二是取其中一個具體物象進行描
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9年4期2019-02-10
- 言志與游藝的再平衡:以李夢陽和弘曉的詠瓶花詩為中心
生活的一部分,但詠物詩本身的傳統(tǒng),又要求其托物以言志。李夢陽和弘曉的詠瓶花詩代表了言志與游藝在儒家語境下獲得再平衡的兩種方式,也說明了社會文化分層帶給文學的影響。關(guān)鍵詞:游藝;愛新覺羅·弘曉;詠物作者簡介:劉競飛(1976-),男,吉林省長春市人,文學博士,長春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及文論研究。[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8)-36-0-03以瓶插花之風,自漢唐以后大興,至明清時
青年文學家 2018年36期2018-03-14
- 淺談詩詞鑒賞之詠物詞的特色
詞中選出一類晚明詠物詞,從這些詞的特色上去鑒賞,借此強化學生對詠物詞的認識,從而更好地理解詠物詞。明代前期詠物詞的描寫對象以植物、動物為主體,題材選擇的范圍多是傳統(tǒng)的比附身世相關(guān)的物象。126首詠物詞作中動植物類題材達106首,物象選擇上,以表現(xiàn)高潔人格的梅、荷花、菊、桂花等為題材,以梅花為題 材的詠物詞就達22首,劉基的《更漏子·詠雁》、高啟的《沁園春·雁》便是代表。晚明詠物詞在題材上承前代傳統(tǒng)又有新變,表現(xiàn)出異于前代的個性特征,呈現(xiàn)出瑣細化、生活化、柔
語文周報·教研版 2017年50期2017-12-26
- 碧山詞對楚辭的傳承
接受楚辭之處,其詠物詞的表達藝術(shù)得益于楚辭中的比興寄托手法,其詞情感沉郁哀怨,也是對楚辭“騷怨”情感的接受,碧山詞多有故國之思,也是對屈原內(nèi)在精神的認同。楚辭;碧山詞;詠物寄托;沉郁哀怨;故國之思楚辭自問世以來,就因其深邃的思想內(nèi)容、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和濃厚的浪漫主義特色長期為后人所褒揚和學習,對后世的文學創(chuàng)作影響深遠,尤其是對詞這一文學體裁的影響更為突出。劉勰《文心雕龍·辨騷》中說:“《楚辭》者,體慢于三代,而風雅于戰(zhàn)國,乃《雅》《頌》之博徒,而詞賦之英杰也
創(chuàng)作 2017年2期2017-11-13
- 詠物不乏形象 議論充滿詩意
何事當年不見收。詠物詩詞一般以詠物抒情為主,絕少議論。李清照的這首詠桂詞一反傳統(tǒng),以議論入詞,又托物抒懷。詠物既不乏形象,議論也能充滿詩意,堪稱別開生面?!鞍档p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倍潭淌淖謪s形神兼?zhèn)洌瑢懗隽斯鸹ǖ莫毺仫L韻。上句重在賦“色”,兼及體性;下句重在詠懷,突出“香”字。據(jù)有關(guān)記載,桂樹花白者名銀桂,黃者名金桂,紅者為丹桂。它常生于高山之上,冬夏常青,以同類為林,間無雜樹。又秋天開花者為多,其花香味濃郁。色黃而冠之以“輕”,再加上“暗淡”
課外語文·中 2017年6期2017-07-17
- 詠物聯(lián)里體悟人生
●王永江詠物在詩聯(lián)中很普遍。詠物詩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詠物詩中所詠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況,與詩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詩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現(xiàn)作者的生活情趣。古人很喜歡詠物。舉例來看,唐代詩人好幾個寫《蟬》的,比較出名的有虞世南、駱賓王和李商隱。蟬(虞世南)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在獄詠蟬(駱賓王)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
對聯(lián) 2017年4期2017-05-24
- 野云孤飛 去留無跡
——姜白石詠物詞的意象微探
無跡 ——姜白石詠物詞的意象微探李倩(安徽新華學院 安徽 合肥 230088)姜夔生活在南宋王朝與金朝南北進行對峙,民族矛盾處于尖銳時期。戰(zhàn)爭所帶來的災(zāi)難和痛苦,使姜夔感到極其痛心,凄涼的心境表現(xiàn)在他的詞創(chuàng)中。這期間他大量創(chuàng)作詠物詞,現(xiàn)存的八十多首詞中詠物詞占有較大比重,其創(chuàng)作的詠物詞有25首之多,占詞作總量的三分之一。姜夔詠物詞具有清空含蓄,幽韻香冷的風格,這是通過他獨創(chuàng)的審美意象和豐富的藝術(shù)手段表現(xiàn)出來的。文章介紹和分析姜夔的詠物詞,以梅、柳、荷、紅芍
山東農(nóng)業(yè)工程學院學報 2017年2期2017-04-13
- 曹冠詠物詞簡論
30001)曹冠詠物詞簡論王文丹(廣西師范學院 文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1)曹冠是南宋時期著名文人。在他現(xiàn)存六十余首詞中,詠物詞占近三分之一,這些詠物詞或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或是純粹的描摹物態(tài),都以其灑脫清曠的詞風、清新雅麗的語言以及表現(xiàn)手法的多樣化展現(xiàn)出詞人深厚的文學功底。曹冠;詠物詞;藝術(shù)風格曹冠(生卒年不詳),南宋詞人,字宗臣,號雙溪居士,東陽(今浙江金華)人,以鄉(xiāng)貢入太學,在秦檜門下教其諸孫。紹興二十四年(1154)登甲第,為平江府學教授,
信陽農(nóng)林學院學報 2017年1期2017-03-16
- 詠物與禁體:論清代浙西詞派之詠物詞
530005)?詠物與禁體:論清代浙西詞派之詠物詞劉 深(廣西大學行健學院,廣西南寧530005)朱彝尊以《樂府補題》為載體,倡導詠物詞。然而,朱彝尊卻有意剝離了《樂府補題》的比興寄托精神,刻意發(fā)揚其禁體物語的手法,從而形成浙派范式,其典型表現(xiàn)即是禁體詞。從清代詞史來看,明言禁體的禁體詞雖不多見,然清人在詠物詞的創(chuàng)作中普遍運用禁體物語的手法。從某種意義上說,禁體詞的價值主要在于禁體物語的創(chuàng)作手法。當然,禁體詞或者說禁體物語也具有很大的藝術(shù)魅力,這就是通過追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年5期2016-12-17
- 轉(zhuǎn)型與重建
白崇劉宋詠物賦保留了魏晉詠物賦的某些寫作規(guī)范,又體現(xiàn)出新的傾向,具有鮮明的過渡特征。以傅亮為代表的一批作家更注重通過詠物來表達個人的人生體驗而不是魏晉玄理;但以謝惠連、顏延之、謝莊為代表的一批作家,則更加專注于對物本身的描寫,并吸收詩歌領(lǐng)域的文學成果,從不同的角度對詠物賦進行了探索,使之文辭更華美,音韻更和諧,詩化特征更明顯。在新的文學環(huán)境中,他們?yōu)?span id="j5i0abt0b" class="hl">詠物賦構(gòu)建了新的自我特色,為齊梁辭賦開啟了先聲。關(guān)鍵詞: 詠物賦;聲律;詩歌;華美中圖分類號: ? I207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5期2015-11-02
- 論梅溪詞與竹屋詞風格之異同
致可分為戀情詞、詠物詞、感懷詞、節(jié)序詞和酬唱詞。需要說明的是,史達祖的感懷詞中包含作者“隨行覘國”期間創(chuàng)作的5首北行詞和為悼念亡妻而作的悼亡詞,這些均為《梅溪詞》中的精品。高觀國,字賓王,號竹屋,山陰(今浙江紹興)人?,F(xiàn)存史料中沒有關(guān)于高觀國生平的記載,我們僅可依據(jù)其活動的年代大致推斷其與史達祖、姜夔等是同時代的人。根據(jù)其詞作可以判斷,高觀國與陸游、史達祖、陳造等有過唱和經(jīng)歷。嘉泰四年,高觀國曾寫詞為陸游祝壽。由此可見,高觀國并非遠離官場,而是以文人的身份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15年1期2015-03-20
- 論龔鼎孳的詠物詞
30]論龔鼎孳的詠物詞⊙鄧妙慈[五邑大學文學院, 廣東 江門 529030]龔鼎孳是明末清初的重要詞人,其詠物詞僅存八首,但其藝術(shù)成就不容忽視。龔鼎孳詠物詞的題材集中,“體物”與“托意”之作數(shù)量相當。其詠物詞多為側(cè)面摹狀,使事用典妥帖精妙。龔鼎孳詠物詞兼具“美人貌”與“名士態(tài)”,實乃龔鼎孳士夫人格之外化。龔鼎孳在某些詠物詞中還寄托了一種深沉而有節(jié)制的身世家國之感,藝術(shù)性與思想性俱臻佳境。龔鼎孳 詠物詞 用典 寄托龔鼎孳(1615—1673),字孝升,號芝麓
名作欣賞 2015年17期2015-03-16
- 黃庭堅詠物詞世俗化傾向
道路。但黃庭堅的詠物詞卻和大背景反向而行,越來越具有世俗化傾向。該文將對黃庭堅詞的世俗化傾向進行研究。關(guān)鍵詞:黃庭堅 ?宋詞 ?世俗化 ?詠物中圖分類號:1207.2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1(b)-0238-01兩宋文學,最具影響力的文體是詞體。同樣,宋代也是詞發(fā)展的高峰時代。詞從一般的歌樓妓館漸漸擴展到了文人生活的各個方面,到了后來,幾乎達到可以與詩分庭抗禮的地步。詠物也因為這樣的變化,逐漸成為詞體抒情言
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 2014年32期2014-12-30
- 建安詠物賦略論
學特色的則應(yīng)該是詠物賦。建安詠物賦在漢代辭賦創(chuàng)作的影響下,融合獨特的時代文化風貌,在題材選取、內(nèi)容表達乃至藝術(shù)特色上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筆者不揣淺陋,試圖對建安詠物賦進行分析論述,以把握其獨特的文學風貌。一、建安詠物賦文本分析根據(jù)嚴可均《全后漢文》、《全三國文》統(tǒng)計,建安時期的詠物賦(包括殘篇)共有73篇,題材主要集中在動物、植物、器物三方面,具體篇目見下表1:表1 建安時期詠物賦 (續(xù)表)建安文學盡管持續(xù)時間不過50年,但從數(shù)量上看,詠物賦在數(shù)量上卻超過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 2014年4期2014-05-23
- 明代詠物民歌和謎語的比較研究
)同為通俗文學,詠物民歌和謎語有著天生的聯(lián)系。詠物民歌之“詠”,最先有“風”之意,而謎語也一度被稱為“風人體”,二者的關(guān)系早已引起前人的注意。陳光堯《謎語研究》說:“謎語和歌謠都是有韻的文學,也同是詩歌上的產(chǎn)品。謎語若不要人家來猜測說話者的目的,則他們便都成為一種很好的敘事詩歌,和歌謠兩個混做一體,我們是分不出來他們的性質(zhì)的。不過謎語既必要人家來猜測說話者的目的,這一點就使他們與歌謠又大不相同了?!盵1]93詠物民歌表現(xiàn)物類所運用的手法和謎語十分相像。明代
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年3期2014-04-08
- 論高觀國的詠物詞
——以獨特的吟詠之物和獨特的表現(xiàn)技法為視角
獨特的吟詠之物詠物是我國古代各種文體中最常見的題材類型之一。早在先秦時代,屈原就創(chuàng)作了《橘頌》這樣的優(yōu)秀篇章。當然,隨著詞體的興盛,詠物詞的創(chuàng)作也漸成風尚。特別是南渡以后,以詞詠物成為了一種重要的創(chuàng)作類型,至高觀國生活的南宋中后期,詞人們結(jié)社聯(lián)吟,拈題賦物,詠物更成為當時主要的創(chuàng)作類型。高觀國喜歡詠物而且善于詠物。在存詞108首的《竹屋癡語》中就有35首是詠物詞,幾乎占了全集的三分之一?!豆沤裨~話》中說:“高觀國精于詠物,《竹屋癡語》中佳者有《御街行》詠
黑龍江工業(yè)學院學報(綜合版) 2014年9期2014-04-01
- 《文選》與三世紀文學
對魏晉大量涌現(xiàn)的詠物賦的忽視又顯現(xiàn)了它在界定文體和代表作品上的局限性?!段倪x》; 三世紀; 詠物賦; 文體本文所指的三世紀始于公元196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止于317年西晉滅亡。這一世紀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其實是被兩大家族控制的:曹氏和司馬氏。這一世紀不僅見證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帝國的衰落,更經(jīng)歷了華夏民族初次被異族打敗,從此文化中心開始南移的過渡階段。這一世紀也是對代表華夏文明的中原文化的終結(jié)和總結(jié)①張磊夫(Rafe de Crespigny)撰寫的文章
銅仁學院學報 2014年6期2014-02-12
- 淺析王沂孫的詠物詞
2)淺析王沂孫的詠物詞邢馨月,周奇文(長春師范學院漢語言文學學院,吉林長春 130032)王沂孫是宋末元初著名的詞人,詠物詞是其詞作的最高成就。詞人通過對自然物象的吟詠,寄托了深沉的故國之思、家國之痛。抒發(fā)其身世飄零之感,形成了沉郁頓挫、幽婉奇幻、比興寄托的藝術(shù)風格。王沂孫;詠物詞;沉郁王沂孫,字圣與,號碧山、中仙、玉笥山人,會稽人,生卒年不可考。根據(jù)現(xiàn)存資料來看,他的活動基本在吳越一帶,他結(jié)交的朋友大多是宋末元初的著名的文人和遺民,如周密、張炎、仇元、陳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12年10期2012-08-15
- 臺灣現(xiàn)代詠物詩:從古典詠物,入物質(zhì)文化之境
的所在。而最堪稱詠物經(jīng)典之作,可以元代張可宗詩集為例。詩人生卒年不詳,《欽定四庫全書》子部別集中收其《詠物詩》一卷,提要有云:“昔屈原頌橘、荀況賦蠶,詠物之作萌芽于是,然特賦家流耳。漢武之天馬、班固之白雉寶鼎,亦皆因事抒文,非主于刻畫一物。其托物寄懷見于詩篇者,蔡邕詠庭前石榴,其始見也。沿及六朝,此風漸盛。王融、謝朓至以唱和相高,而大致多主于隸事。唐宋兩朝則作者蔚起,不可以屈指計矣,其特出者,杜甫之比興深微,蘇軾黃庭堅之比喻奇巧,皆挺出眾流。其余則唐尚形容
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2年5期2012-08-15
- 張戒《歲寒堂詩話》中“言志為本,詠物為工”的詩學觀
》中“言志為本,詠物為工”的詩學觀周 覓(哈爾濱師范大學,哈爾濱150025)張戒在《歲寒堂詩話》開篇即提出“言志為本,詠物為工”的詩學觀點,這一命題便是整部詩話理論觀點的核心。以言志為本,是張戒《歲寒堂詩話》的論詩宗旨,同時他又提出“不期于詠物,而詠物之工,卓然天成”的理論理想,將“言志”與“詠物”并舉,發(fā)展了儒家傳統(tǒng)的“詩言志”,在一定程度上糾正了當時詩壇上受蘇、黃影響極大的詩歌專意于補輟奇字與講究用事押韻的不良風氣。張戒;言志;詠物張戒的《歲寒堂詩話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2年8期2012-04-13
- 試論李清照詞中的花草意象
——兼論李清照詞創(chuàng)作的低俗傾向
了學界的關(guān)注,其詠物詞更成為研究的熱點之一。早在1935年,《紅豆》第3卷第5期就發(fā)表了郎潤之的《李清照與黃花》一文,論述李清照的菊花詞;1961年5月6日的《羊城晚報》發(fā)表劉逸生先生《何事關(guān)心問海棠》,涉及李清照的海棠詞;1980年,柳文耀發(fā)表《李清照詠物詞淺議》一文,論述易安詠物詞的用事、鋪敘,以及直抒胸臆、直嘆身世的抒情特點,并對易安詠物詞的歷史地位進行勾勒〔1〕。1981年,霖鳴發(fā)表《詠芳譽景寓真情》,論述李清照多首詠物詞〔2〕。1987年,張文生
中國文學研究 2011年1期2011-11-19
- 略論王沂孫詞意緒氛圍的營建
中佼佼者,王沂孫詠物詞獲得后世尤其清代詞壇的高度評價。本文擬結(jié)合碧山所生活的時代歷史背景與個人際遇,對其詠物詞的氛圍營造的細節(jié)處理安排進行分析。關(guān)鍵詞王沂孫詠物詞藝術(shù)氛圍營造中圖分類號:I222.8文獻標識碼:A作為宋末遺民詞人群中佼佼者,王沂孫詠物詞獲得后世尤其清代詞壇的高度評價。心性纖敏、靈心善感的詞人,身歷家國巨變,在通過對外在客觀世界一草一木的感受吟詠中,深深寄托了自身情感及生命體驗。1 以素冷著色點染氣氛素冷,即素麗清冷,它是在客觀再現(xiàn)自然色的基
科教導刊 2009年8期2009-06-29
- 淺論蘇軾對婉約詞的創(chuàng)新
事、悼亡、懷古、詠物、記游、說理甚至田園風光、山水景物等等都納入詞的創(chuàng)作中。因而蘇軾婉約詞中除了愛情詞外還有悼亡詞、農(nóng)村風物詞、寫景記游詞、懷古詠史詞、詠物詞等。蘇軾將“悼亡題材納入五代以來‘綺筵公子、繡錦花間、樽前娛賓遣興應(yīng)歌的艷科之中,不能不說是一種驚世駭俗之舉?!盵2]蘇軾悼亡詞最杰出的代表是《江城子·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這首詞中蘇軾抒寫的是一種對妻子“不思量自難忘”的刻骨銘心的懷想。而且在悼念妻子的同時,又融入了自己宦海浮沉之慨,遂使此詞真情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09年2期2009-03-25
- 詠物抒情有訣竅
習內(nèi)容適用于學寫詠物抒情的作文。詠物抒情,是一種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外物之中,通過對外物的描寫來藝術(shù)地表達情感的寫法。很多詠物抒情散文的內(nèi)在“骨架”是基本相同的,那就是,它們都呈現(xiàn)出比較相近的結(jié)構(gòu)形式:引出事物一描敘事物一托物抒情。這種結(jié)構(gòu),也叫“三層式結(jié)構(gòu)”。如短文:《海上的航標燈》你見過航標燈嗎?(這一句是第一層,“引出事物”)海上的航標燈,站在最遠的地方,第一個迎接兇險的風浪。海上的航標燈,永遠沉默地埋頭工作,日夜不停地指示方向。天色愈黑,航標燈愈亮。
中學生閱讀(初中版) 2008年2期2008-03-25
- 蓬屋說詩
講究,不可拘泥。詠物寫景,則以切合題旨而有深意為佳。吳梅村詠物多佳,別有其深意在也。如詠劍云:“此豈封侯日,摩挲憶往年,恩仇當后,關(guān)塞即燈前……”擴大詩境至極,得神之作也。在外表則須寫其特色,詠此花則非他花,詠此景則非彼景,多不必指名,使人一讀則知是某物、某時、某地、某事,不必猜想,不可移易,然后為工。而過工又非詩之至者,如陸劍南云:過工則失之巧,巧則或纖,仄,或佻,輕,又損。
讀書 1994年7期1994-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