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黃冬梅,沙斌,韓明,沙宏鋒
(江蘇如皋市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中心,226500)
由于連年種植旱生蔬菜,大棚蔬菜的連作障礙問題逐步顯現(xiàn)[1]。2011 年以來,江蘇如皋市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中心通過設施水生蔬菜栽培技術及設施水旱輪作新模式等江蘇省農(nóng)業(yè)三新工程項目實施,探索了緩解連作障礙的有效途徑[2],在如皋市城北街道、磨頭鎮(zhèn)等地逐漸發(fā)展形成了大棚水生蕹菜—萵筍等多種高效種植模式。
大棚水生蕹菜—萵筍種植模式采用單層棚膜覆蓋栽培方式,其中,大棚水生栽培蕹菜是在常規(guī)旱生種植的基礎上加以改進[3],大棚萵筍栽培技術同常規(guī)生產(chǎn)[4]。蕹菜3 月分期播種,4 月開始采收,至9 月共可采收11 茬,每667 m2單茬產(chǎn)量680 kg左右,總產(chǎn)量7 480 kg,總產(chǎn)值18 700 元;與本地常規(guī)旱生蕹菜相比,可多采收5 茬,總產(chǎn)量增加3 380 kg,總產(chǎn)值提高11 500 元。冬萵筍于9 月上中旬播種、10 月上中旬移栽,12 月下旬至次年2 月上旬采收,每667 m2產(chǎn)量4 250 kg,產(chǎn)值6 800 元,合計667 m2年產(chǎn)值25 500 元。
選擇柳葉空心菜、江西大葉空心菜等適宜水生栽培的蕹菜品種。各地在具體品種選用上還應結合目標市場消費習慣與需求確定。
①整地施肥 蕹菜分枝能力強,生長速度快,需肥水較多,宜施足基肥?;试谡厍笆┤胩镩g,每667 m2施腐熟有機肥2 500~3 000 kg、45%復合肥30~40 kg。棚內(nèi)四周筑小高埂以保證蓄水,畦間采用開墑機開溝。通常6 m 寬棚作3 畦,畦寬1.5 m,溝寬30 cm 左右、深25~35 cm。
②催芽播種 播種前5~7 d,先用50~60℃溫水浸種30 min,然后用清水浸種20~24 h,撈起洗凈后用紗布包好放在25℃左右的溫度下催芽。催芽期間保持濕潤,每天用清水沖洗種子1 次,有50%~60%種子破皮露白后即可播種。播種前在畦面上間隔10 cm 左右挖30 cm 左右寬的淺溝4 行,然后將種子撒播在淺槽內(nèi),每667 m2播種量6~7 kg。播種后拉平淺槽,覆土2 cm 左右。
①水分管理 早春棚室內(nèi)溫度較低,外界的水溫更低,因此在灌溉水溫達到15℃以前,宜采用常規(guī)旱生栽培的水分管理方式,保持表層土壤相對含水量50%~60%。待出齊苗、灌溉水溫達到15℃左右時,于晴天上午灌淺水2~3 cm;以后視天氣情況每隔7 d 左右灌水1 次,灌水深度隨苗高增加到3~5 cm。采收前根據(jù)畦面水位下降速度,提前幾天停止灌水;前茬采收后,初期僅保持溝中有水,等植株再次萌生到5~7 cm 時,逐步恢復正常灌水。遇夏秋高溫干旱天氣適當增加灌水次數(shù)。
②追肥 蕹菜是多次采收的作物,對肥水需求量很大。因此,為提高下一茬產(chǎn)量和品質(zhì),除施足基肥外,必須多次分期追肥。一般在播種后幼苗2~3葉期,每667 m2追施尿素10~15 kg,以促進前期低溫環(huán)境下提早發(fā)棵;以后每采收1 次,每667 m2追施45%復合肥25~35 kg。
蕹菜生長適溫為25~30℃,并能耐35~40℃高溫。大棚蕹菜早期主要是以閉棚增溫為主,白天適時通風,適當降低棚內(nèi)空氣濕度;夏秋期間,主要是在降溫時做好夜間保溫工作。
一般情況下,水生栽培蕹菜病蟲害較少。對夏季甘薯麥蛾、秋季甜菜夜蛾等,可用高效氯氰菊酯以及阿維菌素、甜核·蘇云金桿菌等低毒、生物農(nóng)藥防治,并注意采收安全間隔期。
當植株長到35 cm 左右高度時,開始第1 次采摘;以后每隔15 d 左右即可采收1 次,可一直延續(xù)至9 月下旬。
冬萵筍應選用耐寒、優(yōu)質(zhì)品種,如種都系列的冬青、紅劍等。
①施肥整地 每667 m2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2 000~2 500 kg 或商品有機肥400~500 kg、45%復合肥30 kg 作基肥,撒施后耕翻作畦。通常6 m寬大棚作3 畦。
②播種育苗 育苗期間為防暴雨沖淋和高溫干旱,可采用防雨育苗和遮陽網(wǎng)覆蓋[5]。苗床與大田面積比為1∶(7~10),每667 m2育苗地需種子1.5 kg。播種后地面覆蓋遮陽網(wǎng),每天傍晚澆水1 次,保持苗床濕潤,出苗后及時揭去遮陽網(wǎng),一般播后5~7 d可齊苗。齊苗后及時間苗,苗株行距均為3~5 cm。間苗后,可噴施1~2 次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防治苗期病害,同時用0.5%磷酸二氫鉀液等葉面肥進行藥肥混噴。以后根據(jù)天氣和幼苗生長情況澆水和施肥1~2 次,當苗長至4~5 片真葉時即可移栽。
①移栽 大棚萵筍移栽規(guī)格依品種略有不同,通常6 m 寬大棚作2 畦,每畦移栽7~8 行,行株距一般為(35~40)cm×(30~35)cm。移栽時如遇高溫天氣,應在16:00 后移栽,移栽前苗床地先澆透水,移栽后及時澆活棵水2 次。
②肥水管理 大田基肥用量同苗床。大田生長期間追肥2~3 次。一般幼苗緩苗后及時進行一次追肥,每667 m2穴 施 尿 素8 ~10 kg,并 松 土。 隔10 ~15 d 后再追肥1 次,每667 m2施45%復合肥20~30 kg。土壤經(jīng)常保持濕潤,遇旱注意及時澆水,但封行后要少澆水或不澆水。
③溫度調(diào)控 萵筍莖葉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1~18℃,22~24℃以上會導致過早抽薹;幼苗能耐-6℃的低溫,但較大植株在0℃以下會受凍害而死亡。因此,冬萵筍應在11 月上旬扣好棚膜,前期做好揭棚通風,控制溫度不偏高,使白天溫度不超過24℃、夜間溫度不低于10℃。此外,在滿足萵筍生長的適宜溫度下盡量加大通風,也有利于防止病害發(fā)生。
④病蟲害防治 霜霉病,可用疫霜靈、噁霜·錳鋅等防治;菌核病、灰霉病,可用百菌清、速克靈(腐霉利)等防治;白粉病,可用粉銹靈(三唑酮)、戊唑醇等防治;軟腐病,可用農(nóng)用鏈霉素等防治。蚜蟲、潛葉蠅,可分別用甲維鹽加吡蟲啉、高效氯氟氰菊酯等防治。
[1]周增輝,張娜,韓承華,等.江蘇中南部設施蔬菜鹽漬化土壤鹽分離子含量及其垂直分布調(diào)查[J].中國蔬菜,2013(20):39-45.
[2]惠飛虎,張永泰,劉雪基,等.設施蔬菜水旱輪作高效栽培技術初探[J].長江蔬菜,2011(16):119-121.
[3]江解增,曾曉萍.設施蔬菜水旱輪作新模式[M].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1-14,68-77.
[4]郁樊敏,陳德明.蔬菜栽培技術手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57-159.
[5]李建,黃冬梅,錢春建.江蘇沿江地區(qū)設施萵筍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J].長江蔬菜,2013(7):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