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恬
摘? 要:漢語和英語在回答是非問句時用“是”還是用“不”有同有異。回答肯定是非問句時,用“是”還是用“不”情況相同,回答否定是非問句時,用“是”還是用“不”的情況正好相反。這種差異跟不同民族的認知心理有密切的關(guān)系。本文從認知層面即主觀推測層面[1]和客觀現(xiàn)實層面[2]對此差異進行描寫。
關(guān)鍵詞:是非問句? 肯定? 否定? 信賴程度
一、引言
認知層面包括主觀推測層面和客觀現(xiàn)實層面??隙ㄊ欠菃柧?,英語和漢語用“是”用“不”情況相同。在主觀推測層面所反映的認識是選擇A項[3]的可能性很大,用信賴程度[4]來表示是0.5
漢語和英語在回答是非問句時用“是”和用“不”的差異:
請看下面兩組實例:
(1)你喜歡這種魚嗎?
a.是,我喜歡(這種魚)。
b.不,我不喜歡(這種魚)。
(2)Do you marry Jack ?
a.Yes,I do.
b.No,I dont.
(3)你不喜歡這種魚嗎?
a.不,我喜歡(這種魚)。
b.是,我不喜歡(這種魚)。
(4)Dont you marry Jack ?
a.Yes,I do.
b.No,I dont.
例(1)-(2)是漢語和英語里肯定是非問句的一問一答。例(3)-(4)是漢語和英語里否定是非問句的一問一答。從這兩組例子可以看出漢語和英語在回答是非問句時用“是”還是用“不”有同有異——回答肯定是非問句時,用“是”還是用“不”情況相同;回答否定是非問句時,用“是”還是用“不”的情況正好相反。其異同可列表如下:
問話主要疑問點所采用的形式?答話人自己的意見?用“是/Yes”
還是用“不/No”
漢語?英語
肯定形式?肯定的意見?是?Yes
肯定形式?否定的意見?不?No
否定形式?肯定的意見?不?Yes
否定形式?否定的意見?是?No
說漢語的人和說英語的人在回答肯定是非問句時用“是/Yes”還是用“不/No”的相同,反映了二者在民族心理和認知上的一致,回答否定是非問句時用“是/Yes”還是用“不/No”的不同,反映了二者在民族心理和認知上的差異。接下來從認知層面分別描述說漢語的人和說英語的人在回答肯定是非問句時用“是/Yes”還是用“不/No”的相同以及相異之處。
二、肯定是非問句英漢語在認知層面的相同反映
肯定是非問句,英語和漢語用“是”用“不”情況相同。在主觀推測層面所反映的認識是選擇A項的可能性很大,用信賴程度來表示是0.5
(5)你想去上海念書嗎?
a.是,我想。
b.不,我不想。
該例的A項是“去上海念書”。說漢語的人在使用是非問句發(fā)問時,總是把自己的主觀想法清晰地表現(xiàn)在問話中:如果問話人心目中以為聽話人大概是想去上海念書的,就會采用肯定的形式。也就是說,說話人在主觀推測層面認為聽話人“想去上海念書”的可能性比較大,用信賴程度來表示是0.5
(6)Do you want to study in Shanghai?
a.Yes,I do.
b.No,I dont.
該例的A項是“want to study in Shanghai”。和說漢語的人一樣,說英語的人在使用是非問句發(fā)問時,也是把自己的主觀想法清晰地表現(xiàn)在問話中:如果問話人心目中以為聽話人大概是“want to study in Shanghai ”的,就會采用肯定的形式。也就是說,說話人在主觀推測層面認為聽話人“want to study in Shanghai ”的可能性比較大,用信賴程度來表示是0.5
三、否定是非問句英漢語在認知層面的不同反映
否定是非問句,漢語和英語用“是”還是用“不”的情況正好相反。漢語在主觀推測層面所反映的是選擇非A的可能性大,用信賴程度來表示是0.5
(7)你昨天沒有來上課嗎?
a.不,我來了。
b.是,我沒來。
該例的A項是“昨天沒有來上課”。說漢語的人在使用是非問句發(fā)問時,總是把自己的主觀想法清晰地表現(xiàn)在問話中:如果問話人心目中以為聽話人大概是昨天沒有來上課,就會采用否定的形式。也就是說說話人在主觀推測層面認為聽話人“昨天沒有來上課”的可能性比較大,用信賴程度來表示是0.5
(8)Didnt you come to school yesterday?
a.Yes,I did.
b.No,I didnt.
該例的A項是“didnt come to school yesterday”。說漢語的人在使用是非問句發(fā)問時,總是把自己的主觀想法清晰地表現(xiàn)在問話中:如果問話人心目中以為聽話人大概是“didnt come to school yesterday”,就會采用否定的形式。也就是說說話人在主觀推測層面認為聽話人“didnt come to school yesterday”的可能性比較大,用信賴程度來表示是0.5
四、結(jié)語
漢語和英語在回答是非問句時用“是”還是用“不”有同有異?;卮鹂隙ㄊ欠菃柧鋾r,用“是”用“不”情況相同,回答否定是非問句時,用“是”用“不”的情況正好相反。這種差異跟不同民族的認知心理有密切的關(guān)系。從認知層面這個角度切入,能夠使人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了解漢語和英語在回答是非問句時用“是”還是用“不”異同。
注釋:
[1]主觀推測層面是大腦思維中的一個認知層面,該層面所反映的認識不是客觀現(xiàn)實情況在大腦中的直接反映,而是人們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背景知識等,對客觀現(xiàn)實情況所進行的一種主觀猜測或判斷。
[2]客觀反映層面是大腦思維中不同于主觀推測層面的另一認知層面,該層面所反映的認識不是人們依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背景知識等對客觀現(xiàn)實情況所進行的一種主觀猜測或判斷,而是客觀現(xiàn)實情況在大腦中的直接反映。
[3]A項也就是是非問句的選擇項,簡便起見,把選擇項用A項代替。
[4]信賴程度是美國數(shù)學家G·波利亞(1985)提出的概念,用來描述人們對命題的相信程度,用P{X}刻畫(X表示任意命題),其值取區(qū)間[0,1]中的值。比如,P{X}=0,表示人們認為X假;P{X}=0.5,表示人們不知道X是真是假;P{X}=1表示人們認為X真;0
參考文獻:
[1]丁力.漢語語法問題研究[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2:44,47.
[2]G·波利亞,楊訊文譯.數(shù)學與似真推理[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1985:457.
[3]陸儉明.英漢回答是非問句的認知差異[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2,(1).
現(xiàn)代語文(學術(shù)綜合) 2015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