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鋒
【摘要】英語學習中,很多學生有這樣的困惑:明明知道句中每個單詞的意思,卻不能準確理解整個句子講的是什么。在本文中,作者將就幾個典型的原因加以闡述,力求起到提綱挈領、以點帶面的作用。由于文章篇幅和作者能力所限,本文主要介紹三個方面的原因:詞義的把握,記憶的誤區(qū),范圍的判定。這些問題看似微不足道,實則意義重大,是為不能忽略之輕。筆者認為,閱讀和寫作,是相互支撐、密不可分的,正確的輸入(閱讀),才能產(chǎn)生正確的輸出(寫作);對于語句理解、語段閱讀中這些“細微問題”的論述,有助于句意的準確理解,最終,也將對寫作起到一定的積極促進作用。
【關鍵詞】詞義 搭配 記憶 謂語 否定 范圍
學習英語,很多人有這樣一個困惑:一個句子,往往它里面的每個單詞的意思自己都知道,但就是不知道這句話說的是什么。當然了,造成這個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會很多,我在這里可以舉出一些來:
一、詞義的把握
由于對句中某一個詞的理解不準確,只知道其表面或者單面的意思,從而影響了對整句話意思的判定。
例如:“You can't be too careful in your work.” 這句話很容易被理解成:“你工作不能太仔細”,這樣一來就有問題了,難道對待工作仔細認真還需要有一個限度么?所以這樣理解是不通的,正確的理解應該是這樣:“你工作越仔細越好”。
這是怎么回事呢?怎么理解得恰恰相反?
這是因為把 “can” 這個詞在本句的意思沒有分辨清楚。我們知道 “can” 基本上有三個意思:
第一表示能力,也就是“有本事有條件”,翻譯為“能夠”,兩層意思:其一,“有本事”;舉例說明:“Can you play the piano?” 意為:“你會彈鋼琴嗎?”。其二,“有條件”;舉例說明:“She couldnt come yesterday because she was ill.” 意為:“她昨天不能來,因為她病了?!?/p>
第二表示允許,也就是“有授權有資格”,翻譯為“可以”。它說明這樣一個問題:因為有人授予了你某種權力,或者機會,使得你有了某種資格,于是你就可以去做某些事情。舉例說明:“Could you show me the way?” 意為:“你可以告訴我怎么去嗎?”。
第三表示可能,也就是“有趨勢有理由”,翻譯為“可能”。它表示對事物的存在狀態(tài)或者對其存在、發(fā)展方式的一種“可能性”的主觀判斷。這樣一來,有時候它自然也就有了“猜測”的意味了;舉例說明:“The moon cant always be at the full.” 意為:“月有陰晴圓缺?!?/p>
這就是 “can” 這個詞的三層意思,我們把肯定和否定總結起來,也就是三個判斷,即:“是否有能力”、“是否被允許”、“是否有可能”。這樣一來,當我們再來看 “cant” 這樣一個孤立的否定詞的時候,就能看出三個意思來:沒有能力;不被允許;絕無可能。
二、記憶的誤區(qū)
走進了記憶的死胡同。對于一個單詞或者詞組,記住了它的意思,就老是去套用這個意思,而沒有意識到句子的環(huán)境已然發(fā)生了變化,沒有意識到以前的記憶和理解已經(jīng)不能再次適用,從而影響了對整句話意思的判定。
比如說對這句話:“He was only too pleased to let them go.” 很多人看一眼便把它翻譯成這樣:“他太高興了,(高興得以至于)不愿讓他們走”,原因是 “too… to…” 這個搭配。
那么,請看看下面這個句子該怎樣理解:
I am only too happy to teach you. 翻譯為:“我太高興了,所以不能教你們”。這樣對么?
顯然不對!問題在哪里?關鍵是在下面這個詞組:
“only too” = “all too” = “but too” = “very” = “很,極,非常,完全,實在”。
那么,上文提及的兩句話就應該這么翻譯:
He was only too pleased to let them go. “他很樂意讓他們走?!?/p>
I am only too happy to teach you. “能教你們,我感到非常高興?!?/p>
進一步比較說明——兩種因果關系:
三、范圍的判定
想當然地去進行范圍判定。在英語學習中,范圍判定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對于一個否定句,就有“全部否定”和“部分否定”的區(qū)分。如果想當然地去判定,就會造成范圍的擴大或者縮小,從而影響了對整句話意思的判定。
比如說這句話:“Tom said he likes winter, but he also said that he doesnt like it very much.” 該怎樣理解呢?有人翻譯成這樣:“湯姆說他喜歡冬天,但是他也說自己非常不喜歡冬天?!边@是什么意思?這不矛盾了么?到底是喜歡,還是不喜歡?
這樣理解肯定是有問題的,問題就在于它擴大了否定的范圍。正確的理解應該是這樣:“湯姆說他喜歡冬天,但是他同時也說自己不是非常喜歡冬天?!毕矚g,但是不是非常地喜歡,這樣就說得通了。
四、總結
從以上的講解中我們可以看到,“知道句中每個單詞的意思而不知道整個句子講的是什么(包括誤解)”,這從來都是問題。當然了,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還有很多,這里不能一一列舉得到。那么,這些問題,對于我們的“準確寫作”,有著怎樣的啟示呢?
在寫作的過程中,我們要形成、具備反向思維,經(jīng)常有意識地進行“換位思考”——我所進行的書面表達,會不會給讀者造成一定的意義曲解?會不會將讀者帶入各種思維的誤區(qū)?能不能準確表達自己的真實“意圖”?這些,都需要我們給予審慎的思考。
由于篇幅和能力所限,講到這里,也只能告一段落了。希望能引起一些思考,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章振邦. 新編英語語法教程(第四版)[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2]張科平. 新思維大學英語語法[M]. 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