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檸
(河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南 南陽 473009)
顏色能引起聯(lián)想,提起一個事物,人們常常首先想到它的顏色。一說大海,人們立即聯(lián)想起藍色;一說沙漠,人們立即聯(lián)想起黃色;一說冰雪,人們立即聯(lián)想起白色。英漢語言中存在許多色彩詞匯,它們具有不同的文化意義。隨著文化的發(fā)展,色彩符號的意義也隨之發(fā)生演變,文化制約了色彩符號的意義演變,而色彩符號的文化意義又反射出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顏色的聯(lián)想性,使色彩詞具有比喻和象征意義。由于英漢文化在內(nèi)容、傳統(tǒng)和心理的不同,使得許多色彩符號的文化表征存在較大差異,極易在理解和表達上產(chǎn)生錯誤。不同文化環(huán)境中的人們針對不同的色彩詞會引起相同或不同的聯(lián)想,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會賦予這些符號新的文化內(nèi)涵。為了進一步分析英漢文化色彩符號聯(lián)想意義的不同,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探討:第一,聯(lián)想對應——字面意義不同,聯(lián)想意義相同;第二,聯(lián)想重合——字面意義相同,聯(lián)想意義一致;第三,聯(lián)想碰撞——字面意義相同,聯(lián)想意義不同;第四,聯(lián)想空缺——字面意義相同,聯(lián)想意義空缺。誠然,這種劃分并不一定科學嚴謹,在現(xiàn)實生活中色彩詞匯的文化涵義千差萬別,彼此包含,絕大部分色彩詞的聯(lián)想意義至少包含上述兩種特點。下面我們將分類討論英漢色彩詞的聯(lián)想意義。
所謂聯(lián)想對應,是指在兩種不同的語言中,某個色彩詞的字面意義雖然不同,卻能產(chǎn)生相同的聯(lián)想意義。英漢兩種語言中許多色彩詞存在著聯(lián)想對應。
漢語中的黃色和英語中的藍色(blue)雖然字面意義不同,代表兩種不同的顏色,但在兩種不同文化中卻能引起許多相似性的聯(lián)想。
黃色與blue都具有王權與高貴的象征意義。blue和紫色(purple)在英國文化中就是王權的象征,總是與王室聯(lián)系在一起,代表王權的高貴與尊嚴。例如,have blue blood表示擁有貴族血統(tǒng),出身高貴;a blue blooded family意指該家庭具有貴族血統(tǒng),身份尊貴;英國授勛功臣佩戴的嘉德勛章綴飾的是藍綬帶(blue ribbon);在英國藍制服(blue uniform)是皇家海軍和皇家警察的標準服,所以英文中專指皇家警察與水兵的表述就是the boys in blue。因為王權的象征色是藍色,在現(xiàn)代英語中blue又衍生出了高貴的、一流的涵義。例如,blue ribbon就含有“一流的”意思,如一流的委員會就翻譯為blue ribbon committee,blue ribbon jury表示法庭中的陪審團。無獨有偶,黃色在中國歷史上被視為神圣、正統(tǒng)的顏色,在古代社會中一直是法定的尊色,只準帝王使用,老百姓則禁止使用。從隋唐到清代的一千年間,帝王都身穿黃袍。明清的皇宮、太廟及其他皇家建筑,一律用黃色屋頂。擁立某人為帝只需“黃袍加身”,和英文表述raise sb.to the purple有異曲同工之妙。
黃色與blue又象征病態(tài)與下流。blue和lavender(淡紫色)在英美文化中均給人以疾病的聯(lián)想。例如,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嬰兒就可翻譯為blue body;be laid up in lavender表示某人身體欠佳。另外blue還具有庸俗下流的意思,如色情電影(blue movie)、黃色笑話(blue joke)、性病(blue balls)、性解放運動(blue revolution)、妓女(a blue gown)等。同樣,在中國文化中黃色也具有相同的聯(lián)想意義。中國人常用面黃肌瘦、黃皮寡瘦來形容人身體不健康,民間還流傳著“苗黃缺肥,人黃有病”的諺語。漢語中黃色還常常與下流聯(lián)系在一起,如黃色電影、黃色笑話、黃色書刊、掃黃打非等。
英漢語言中的11個顏色詞具有特殊的地位,它們構成了兩種不同文化的顏色詞原型。雖然這兩種文化的基本顏色詞處在同一平面上,有其文化的通約性,即英漢語言中顏色詞在概念意義、內(nèi)涵意義和應用范圍方面涵義等值,但是兩種語言中色彩詞在聯(lián)想意義上的重合只是相對而言,不存在絕對的重合。
相對聯(lián)想重合是指兩種語言中的某些色彩詞在字面意義和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方面都相同。例如,在英漢兩種文化中,雖然紫色都有高貴的聯(lián)想,但我們并不能因此認為中國人和英美人看到紫色產(chǎn)生了完全相同的聯(lián)想,這只是一種同中有異的聯(lián)想重合。就高貴的聯(lián)想意義而言,雖然皇帝住的地方叫紫禁城,但漢語中的紫色一般只用來象征王公貴族的高貴地位,很少用于形容皇帝的神圣威嚴。與此相反,在西方文化中,紫色很少用于普通大臣,一般只用來形容顯赫富貴的君王。換言之,在東方儒教文化中,王權的象征是黃色,貴族的象征是紫色;而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王權的象征是紫色,深紅色才是貴族的象征。因此,顏色詞的聯(lián)想重合是一種同中有異的重合,正是這種重合,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群體進行跨文化交際提供了物質(zhì)基礎。
在東西方文化中,黃色還有蕭瑟、衰敗、憂傷與死亡的象征意義。每年秋季到來時,萬物凋零,木黃葉落,到處一片蕭瑟的景象,于是東西方的人們常把黃色和秋天聯(lián)系在一起,用黃色象征蕭瑟、衰敗、憂傷與死亡。最擅長描寫秋天蕭瑟凋零特點的莫過于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她的一曲《醉花陰》描寫妻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讀后叫人斷腸:“莫道不銷魂,卷簾西風,人比黃花瘦”。詞中黃花指菊花,形容堅貞。這首詞生動地刻畫了作者對丈夫的思念。在英美文化中,象征秋天的黃色也能讓人聯(lián)想起蕭瑟、憂傷和死亡。陰謀家麥克白在莎士比亞的筆下犯上作亂,殺死了鄧肯王,他被自己的獸行和女巫的神秘預言困擾的食不甘味,夜不能寐,最后他說他“生命的黃葉已陷入凋零“(my way of life is fallen into the sear,the yellow leaf)。
在英漢兩種文化中,紅色都有熱烈、喜慶、羞澀的聯(lián)想,常常與慶?;顒印⑾矐c日子或某種激烈的情感聯(lián)系在一起。如大喜之日(a red letter day)、隆重的接待(the red carpet reception),這些都體現(xiàn)了中國人對紅色的尊崇,象征著吉祥、喜慶;英美人對紅色也是非常的喜愛,他們在迎接貴賓時,也喜歡鋪上紅地毯,以示隆重。
在東西方文化中,紅色還有煩惱、危險與暴力的聯(lián)想。在漢語文學中,暴力行為往往被描寫成為“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刺刀見紅、殺紅了眼等;在中國,代表危險的消防車、報警燈被涂成了紅色;我們形容兩個關系融洽的人為從沒紅過臉。在英美文化中,紅色也有相對應的聯(lián)想,如血戰(zhàn)(red battle)、暴力活動(red activities)、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red rules of tooth);國家機密文件被英美人表述成為red-cover papers;易燃易爆的危險品被他們貼上red label以提醒人們注意危險;紅色封皮象征著危險;red alert表示空襲警報;see red形容人怒不可遏。
英漢顏色詞的表達方式受到了不同地理、社會、文化背景等的影響。這兩個民族對同一顏色詞的理解及衍生出的聯(lián)想被深深刻上了民族的烙印,形成了一定的距離和差異,顏色詞概念以外的交際價值也被其所包含的內(nèi)涵意義、社會意義、情感意義、聯(lián)想意義大大超越。
各民族由于受不同的文化傳統(tǒng)和政治制度的影響,他們利用不同顏色代表政治派別或表示民族特性的習慣也不盡相同。
紅色是中華民族最喜愛的色彩之一,紅色又可稱為“朱色”或“赤色”。東方的紅色是個褒義詞,具有富貴、興旺、進步、忠貞的聯(lián)想。例如,“根紅苗正”表示出身進步家庭,“紅墻碧瓦”形容富貴人家,“紅火”形容事業(yè)興旺發(fā)達。紅色在漢語中還象征順利、成果,如“開門紅”。另外,紅色還有愛情的聯(lián)想,如媒人被稱為“紅娘”,娶得愛人是“紅顏知己”等。
在西方文化中,紅色(red)衍生出的聯(lián)想剛好與東方相反。西方的紅色是個貶義詞,象征粗俗、虧損、暴力、疾病,如形容粗俗的紅脖子鄉(xiāng)巴佬(rednecked)、形容暴發(fā)戶做的二流紅磚房(redbricked)、血腥復仇(red revenge),The Red May專指1968年5月巴黎學生動亂,a red month表示這個月入不敷出,go to the red表示開始虧欠,go out of red表示還清欠款,catch sb.red-h(huán)anded表示抓住某人正在干壞事。 漢語中的黃色還有“過時的、虛幻的”聯(lián)想,如過時的東西可以表示為“昨日黃花”,過時的教條被比喻為“陳年黃歷”,不切實際的幻想被比喻為“黃粱美夢”。英語中黃色的文化涵義與中文截然不同,在英語中yellow象征背叛與膽怯?!妒ソ?jīng)》中出賣了耶穌的猶大總是穿著黃色的衣服,所以在英語中yellow含有“膽小的、卑鄙的”聯(lián)想意義。too yellow to stand up and fight形容太膽怯而不敢站起來斗爭,yellow belly比喻懦夫,a yellow streak比喻性格中的怯弱。
盡管符號和意義之間有著一致性,但二者畢竟不是一回事。符號一旦獲得了意義,就不再是一種簡單的客觀事物。一種符號不僅代表某種別的事物,而且是一種既定的思想方法。一些符號本身就包含某種意義,以致于能對所要表示的事物預先確定出非常重要的社會意義。色彩詞語的聯(lián)想意義是由色彩詞的字面意義派生出來的,在跨文化交際中,當一種語符被轉換成另一種語符時,源語語符所引發(fā)的聯(lián)想意義并未轉移到目標語符上,因為目標語操持者缺乏與源語保持者相同的文化背景,他們大腦中缺乏與源語使用者相應的記憶痕,因而從源語中譯入的詞語并不能在他們大腦中引發(fā)相似的聯(lián)想。英漢兩種民族之間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生活經(jīng)驗、風俗習慣、宗教信仰造成了英漢色彩詞的聯(lián)想空缺。
在英漢兩種文化中紅色均具有愛情、喜慶、惱怒與色情的聯(lián)想意義。在漢語中紅娘喻指媒人,而red lady在英文中形容淫蕩的女人,pink lady指一種用松子酒和白蘭地酒調(diào)制而成的雞尾酒。同樣,西方人喜歡斗?;顒樱放J客靡粔K紅布去激怒公牛,然后和它決斗。因此,see red形容勃然大怒,like a red rag to a bull比喻惹人生氣的東西,這兩個習語均來自斗牛習俗。而中國人沒有與西方人相同的斗牛習俗,初學英語的人恐怕不容易理解see red的聯(lián)想意義。另外,英文中的red nose和漢語中紅鼻子的聯(lián)想意義也不一樣。漢語中的紅鼻子多指酒糟鼻(brandy nose),而英文中的the red nose則指的是一種愛心募捐的紀念品。
綜上所述,每一個民族的語言都有自己的色彩詞系統(tǒng),色彩詞語作為一種符號系統(tǒng)在中西文化里具有不同用途及文化價值。但是,作為人類普遍的顏色概念,英漢色彩詞是可以被人類所認知的。如果只注重語義信息的交流,而忽視文化信息的傳遞,那么對英漢顏色詞的理解是很難反映出不同的文化底蘊的。因此,對顏色詞的語義和文化差異進行分析比較,是提高雙語的文化修養(yǎng),消除跨文化交際障礙的重要途徑。
[1]李聞海.漫談英漢語色彩詞的文化內(nèi)涵[J].泰安師專學報,1996(3):346-347.
[2]黃喜玲.英漢色彩詞探析[J].蘭州商學院學報,2000(2):120-122.
[3]文珊,李冀宏.英漢基本色彩詞文化內(nèi)涵對比及翻譯[J].長沙大學學報,2006(6):110-112.
[4]魏瑞琳,馬彩琴.跨文化交際中漢英顏色詞文化涵義對比研究[J].甘肅科技,2008(2):94-95.
[5]茅千里.試論英語色彩詞匯的不同文化涵義[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09(3):80-81.
[6]程衛(wèi).淺談英漢色彩詞匯翻譯中文化因素[J].讀與寫雜志,2012(1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