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軍宏
【關鍵詞】 語文教學;感動;環(huán)境;情境;情感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4—0043—01
一、建立新的語文課堂教學環(huán)境,重視感動情感的開發(fā)
感動是取得課堂教學成功的前提。一個冷漠、毫無激情的教師,他的教學必定是枯燥無味的。而激情源于感動,開發(fā)感動情感是形成教師課堂教學激情的重要因素。
審視語文教學的過程,教師的感動主要有以下幾點。
1.感動于文本的關鍵處。新課程理念強調(diào)要改變過去“教教材”的做法,教師對教材的研究與開發(fā)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此,語文教師就必須根據(jù)自身的感悟認真挖掘教材的感動因素。而教材的感動因素往往源于文本的關鍵處,它是文本與師生生活最密切的觸及點。只要教師緊緊扣住這一觸及點切入教學,感動便會如約而至。如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其觸及點就在兒童喜歡玩樂的天性上。因為喜玩,所以百草園有無限的樂趣;因為好樂,所以三味書屋的生活才有一點“味道”。有了這點契合,把握整篇文章就有了體驗的基礎,就能以此生發(fā)出更加開放性的理解。
2.感動于入課的導語。有一定教學經(jīng)驗的教師都懂得課前激情導入的作用。好的導語緊緊扣住教材的感動因素,是一種無聲的教育,是心靈的滋補劑,是一種以文本為根基的有益的洗濯和陶冶,是奠定課堂教學氛圍的心理因素。這無疑為成功的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感動于真切的理解。新課改強調(diào)課程的生成的,不是給定的制度化的教育要素。這就要求課堂教學的個性化。在有個性的教學中,學生就會有對文本的真切地理解。這種理解必定會推動師生與文本的對話,只要教師處處留心、善于傾聽,學生真切的理解和閃光的發(fā)言就會讓你吃驚,使你感動。如果能把你的感動傳遞給學生,并用激勵的語言促進學生的進一步感悟,課堂就將更加精彩。
4.感動于純真的情感。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對生活有不同的感受,他們的體驗是最樸實的。在生活的體驗中,他們也有情感的積淀。善于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積淀進行教學,就能構建文本與師生真誠地對話,就能采掘到意想不到的收獲,就能建設開放的富有成效的語文課程體系。
5.感動于課后的反思。在課后反思中,教師往往有兩種情感的體驗,一是成功的愉悅和享受,一是失敗的懊喪和遺憾。當回想起課堂精彩的片段或尷尬與遺憾時,我們無不為自己的表現(xiàn)與學生的言行感動。這種感動將引領教師更深入體驗教學的甘苦,也將使教師自身不斷地走向成熟。
“感動”是一種生命的詮釋,一種心靈的震撼,一種人性的叩問。感動始終是一種養(yǎng)分,如同豐盈甘美的乳汁,對于感動,師生始終都是一個受益不盡的吮吸者。吸著它的精華漸漸長高,長大,健康,強壯,享有智慧和激情。
二、構建有序的互動教學流程,讓感動發(fā)揮“教學相長”的作用
現(xiàn)代教學論主張教學要知、情、意相結合。事實上,學生個體的主動參與和學生群體的積極互動是使課堂活動生動活潑、富有成效的必要條件。反過來,組織恰當?shù)恼n堂活動,鼓勵學生進行嘗試,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在閱讀文本的基礎上,大膽說出自己的感悟,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學生在課堂活動中,不僅可以得到教師的指導,還能同桌互相討論、互相啟發(fā),這就容易形成文本與師生間、學生間的交流,實現(xiàn)課堂上多渠道的信息傳遞;學生在具體語文情境中的課堂活動,容易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感悟、有所認識,能使更多的學生體驗到學習樂趣,樹立起學習信心。
三、密切關注雙向互動中的感動因素,讓學生在感動中積淀和發(fā)展
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如果能充分利用教師的和文本的感動因素,那就會在師生、生生的雙向互動中會產(chǎn)生一些樸素而真誠的感動。如,讀到“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時,會產(chǎn)生對壯闊美的感動;在讀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頭”時,會產(chǎn)生對文字所描繪的盎然生機的感動;在讀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時,會產(chǎn)生對平靜美的感動;在讀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時,會產(chǎn)生是對作者剛毅品格的感動;在讀到“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時,會產(chǎn)生對英雄的感動;在讀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時,會產(chǎn)生對故友的感動;在讀到“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時,會產(chǎn)生對慈母的感動;在讀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時,會產(chǎn)生對勞動人民的感動?!?/p>
感動始終是一種自然的情感流露和表白,是一種無聲的教育,是心靈的滋補劑,是一種有益的洗濯和陶冶。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