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 安
于 安: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
社會法建設不是一個簡單的部門法問題。對社會權利、社會建設的認識關系到國家道路的選擇。突出講市場的作用,是要解決一些觀念的遺留問題。但這在法律上來講是不文明的,因為它一定要考慮這樣的經(jīng)濟運行機制對社會的破壞性。也就是說,當我們提出使市場配置資源起決定性作用的同時,必須考慮市場對社會的消極作用,二者要相稱。而在我們的立法中,并沒有看到相應的社會建設的回應。中國的憲法幾次修改,但憲法中社會部分基本沒有觸動。這表明我們對社會建設問題的認識與中央提出的經(jīng)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格局有很大差距。市場有可能對社會產(chǎn)生負面影響,主要是由于它最突出的三個特點:一是營利為目的的社會組織,二是分散的自由決策和自由交易,三是以經(jīng)濟收益作為人的主要激勵機制,這些特征都帶有不文明性、野蠻性。對這種機制的文明改造,很大程度上是要靠以社會法為中心的制度來加以引導,并且來決定究竟是什么樣的一個市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給我們留了一個很大的空間,迫切需要加強社會立法的建設,相應的要提前考慮憲法相關內容的修改。
社會法和其他的部門法是不一樣的,不能簡單地講它是七個部門法之一,不能簡單講平行關系,它是建立在與其他法相互關系上來確立誰優(yōu)先。社會權利之所以重要,因為它是來定義市場性質的,糾正彌補市場的缺陷。法律體系的建設中,要明確社會法的優(yōu)先地位。比如在德國,至少有五個領域不完全適用市場的原則,其中一個是住房,這就體現(xiàn)了社會權的優(yōu)先作用。再如,現(xiàn)在的部分公立醫(yī)院,盡量不讓編制滿員,醫(yī)生白天要八個小時上班,一個人干兩個人的活,不允許休假,不尊重勞動權。這就是經(jīng)濟效益第一,對人缺乏尊重。如何化解社會矛盾、贏得社會和諧?因為它缺少對勞動權應有的尊重??傊?,社會權要得到普遍的尊重,社會權要對那些愿意接受市場原則的領域加以必要的制約和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