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電影的文化建構

      2015-03-28 00:10:37徐曉軍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 2015年1期
      關鍵詞:全球化建構文化

      徐曉軍

      (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甘肅蘭州730070)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電影的文化建構

      徐曉軍

      (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甘肅蘭州730070)

      全球化既為話語權的爭奪提供了角斗場,也文化的自我展示提供了國際大舞臺。其競爭核心就是文化價值觀與文化認同感。電影文化就處在這個競爭舞臺的最前沿。因此,建構具有民族特色的電影文化對塑造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國家文化具有重大意義。

      全球化;電影;文化認同

      10年前,全球化對大多數(shù)國人來說還是個陌生的詞匯。但隨著2001年12月11號我國正式成為世貿(mào)組織成員,全球化浪潮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中國,對我國國民的生活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外來的各種時髦詞匯、時尚消費品充斥著我們的生活?,F(xiàn)在,“全球化”已經(jīng)成為一個陳詞濫調(diào),一個神奇的魔法棒,一個包治百病的藥方,當然它同時也成為了諸多問題的擋箭牌。正如齊格蒙特·鮑曼所言:“對某些人而言,‘全球化’是幸福的源泉;對另外一些人而言,‘全球化’是悲慘的禍根。然而,對每個人而言,‘全球化’是世界不可逃脫的命運,是無法逆轉的過程?!盵1]全球化進程的影響正深入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全球化就意味著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中,互相影響、互相依賴。

      “全球化改變了世界的面貌以及我們觀察世界的方式。通過采用全球化視角,我們就更能夠意識到我們與其他社會中的人們之間的聯(lián)系,也更能覺察到21世紀初世界面臨的諸多問題。”[2]46全球化涉及政治、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四種歷史進程之間的復雜關系。無論哪個進程發(fā)生變化都會影響其他進程。因此,在全球化時代,我們根本無法孤立地看待我們的社會生活的某個部分。進一步說,全球化不僅僅如吉登斯所言只是“改變了我們觀察世界的方式”,而是強制我們采用全球視野來審視和分析我們的社會生活中各種現(xiàn)象與各種轉變。

      電影作為20世紀興起的最具影響力的媒體之一,正是全球化的典型表現(xiàn)。電影通過影像視聽文本將來自全世界各個角落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生活,甚至“普通人”的大事小情都帶到了我們眼前。電影不僅是全球化的有力推手,也是全球化進程的最佳展現(xiàn)場所。通過電影,我們可以看到建構政治合法化的影像話語,可以看到社會價值觀的或明或暗的傳達,可以看到他者的生活境遇,還可以看到經(jīng)濟利益和話語霸權的爭奪、“他者”文化對本土文化的影響以及本土文化的發(fā)展演變等等。由此可見,在電影中,我們可以同時看到政治、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這四種歷史進程復雜糾葛。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本文認為電影是審視全球化進程與文化建構之間的互動影響的最佳工具之一。2009年8月14日出版的《參考消息》,頭版頭條就是題為《WTO為美影片入華打開大門?》的報道。這條新聞正好印證了電影在全球化進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該新聞援引世界各大新聞媒體的報道,認為WTO爭端調(diào)解小組對美方的支持,為美國影片全面進入中國打開了大門,也為美國文化、甚至美國式的全球政治構想進入中國打開了一個缺口,這就是全球化的威力與影響。通過該組新聞報道,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商業(yè)利益只是這次爭端的表層原因,政治意圖、話語霸權、文化價值等潛在訴求才是這次爭端真正的幕后推手。因為,電影在今天已經(jīng)深入到我們的社會文化生活每個角落之中,參與我們的文化建構,影響著觀影者的文化價值觀念和審美追求。

      在現(xiàn)時代,電影不僅是本土文化通向世界的主要路徑,也是他者文化影像本土文化的重要途徑。電影在當今全球化時代已成為我們不得不關注、不得不深入研究的對象。“通過探討電影是如何被生產(chǎn)和如何被接受,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電影制作者和電影觀眾可以選擇的范圍。通過研究電影所受的社會的、文化的影響,我們可以了解電影是怎樣且在多大限度之內(nèi)呈現(xiàn)生產(chǎn)和消費這些電影的社會的。電影史為我們打開了有關政治史、文化史和藝術史(無論是高雅藝術還是通俗藝術)的無盡的話題?!盵3]2克里斯汀·湯普森和大衛(wèi)·波德維爾在他們所著《世界電影史》中道出了電影研究對于當今社會文化研究領域的重要性。電影研究已經(jīng)成為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在我國加入世貿(mào)組織之后,面對洶涌而入的美國好萊塢、迪斯尼電影,歐洲法、德、意等國電影,甚至印度電影,我們?nèi)绾谓嬀哂忻褡逦幕瘍?nèi)涵、表達特色的中國電影文化已經(jīng)作為一個迫在眉睫的文化問題擺在我們所有電影人和關注民族文化生存與發(fā)展的人士面前。曾有研究人員認為:不是美國的飛機航母而是美國的好萊塢、迪斯尼顛覆了蘇聯(lián)。這雖然略顯夸張,但也足以說明電影在當今世界政治文化領域占有的地位。這次中美關于音像圖書和電影等音像產(chǎn)品的貿(mào)易爭端就是電影在國家文化戰(zhàn)略中的地位的絕好例證。世貿(mào)組織對中國不利的裁決更是值得我們警醒。政策保護和貿(mào)易壁壘絕不可能充當中國電影文化的長期保護傘。反之,中國電影從業(yè)者也不能在這種保護體系下為一點眼前的成就與利益迷住雙眼。建構具有中國文化內(nèi)涵、有生命力、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電影文化才是長久之計。否則,受影響將不只是中國的電影業(yè)和一點美元利益,而是中國的民族文化的長期生存與發(fā)展戰(zhàn)略和國民的文化價值觀念與審美取向。著名電影人英格瑪·伯格曼曾說過:“沒有哪一種藝術形式能夠像電影那樣,超越一般感覺,直接觸及我們的情感,深入我們的靈魂?!痹谌蚧瘯r代,電影不僅深入我們個體的靈魂,更重要的是它還深入到我們文化的靈魂。因此,建構具有民族特色的電影文化產(chǎn)業(yè),保有自身文化競爭力是我國電影業(yè)發(fā)展現(xiàn)階段必須面對也必須解決的問題。本文就我國電影文化的建構提出幾點自己的思考。

      一、建構本土的電影文化價值觀

      “對一個社會、一個群體或一個個人來說,文化是借助內(nèi)聚力來維持身份認同的連續(xù)性過程。這種內(nèi)聚力,是靠延續(xù)的美學觀念、有關自我的道德概念和展示了這些觀念的生活風格——在裝扮家居和自我的物品中,在表達了這些觀念的品味中——而獲得的。文化因此是感性領域,是情感和道德風尚領域,是想要規(guī)范這些情感的思想領域?!盵4]這是丹尼爾·貝爾在上個世紀70年代給文化下的定義。如果放在今天,他一定會在生活風格中加上電影這一文化藝術形式。隨著全球時代的到來和信息化媒介帝國的建立,電影已經(jīng)成為我們獲取美學觀念和文化道德觀念的主要渠道之一。

      如今的文化領域已經(jīng)成為一個巨大的國際舞臺,各種政治的、經(jīng)濟的、意識形態(tài)的力量都在這個舞臺上爭奪、較量。電影市場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較量領域。政治、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力量以經(jīng)濟利益為先導將電影文化產(chǎn)業(yè)競爭推到這個舞臺的最前沿。因此,建構具有民族文化識標志的電影文化價值觀念,就成為這場較量的核心。

      在全球化進程中,文化單一性和多樣性是雙向展開的。不被他者文化同化就必須展現(xiàn)自身的文化的特色與生命活力。我們的電影從業(yè)者對全球化認識缺位正在于對文化多樣性競爭認識不夠,有意無意間走上了趨同化的道路。比如說,李安的《臥虎藏龍》在好萊塢大獲成功時,類似的影片的就噴涌而出。張藝謀一人就拍出了《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三部類似的所謂大片。馮小剛、陳凱歌也紛紛試水拍出了《夜宴》、《無極》。但這些影片不是叫座不叫好,就是票房口碑雙敗。究其根本原因就在這種為迎合好萊塢口味的所謂大制作,既缺乏好萊塢的大投入又缺乏好萊塢精良的科技制作團隊,反而在追求美國式的文化口味中丟失了自己的文化價值取向。

      這其實已不是中國電影的第一次文化迷失了。上個世紀80年陳凱歌、張藝謀為代表的第五代導演首先在歐美電影節(jié)摘取了不少的殊榮。這批導演雖然為我國電影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但也由此引發(fā)了“電影節(jié)熱”——拍攝的影片以在歐美各大電影節(jié)上獲獎為旨歸,漸漸地忽視了自身電影文化特色的建構。在這種趨勢下,拍出了不少在電影節(jié)上叫好,在國內(nèi)卻遇到各種尷尬的影片。比如無法公映、不被國內(nèi)觀眾接受、沒有票房收入等等。

      美國策略和歐洲標準最終結果就是中國本土電影文化價值觀的失落。這應該給我們的電影人敲響警鐘——必須構建具有本土特點的電影文化價值觀。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先著手。

      第一,梳理我國電影發(fā)展史,建立有民族特點的電影理論。目前我們的電影史的梳理大都停留在面對西洋電影的進入,我國電影人如何擔當起建立民族電影業(yè)的重任;面對民族危亡,電影人如何承當喚醒民眾愛國熱情和革命熱情等等意識形態(tài)抵抗色彩極其濃郁的層面。對于電影自身的發(fā)展,比如技術的革新、電影拍攝技術的創(chuàng)新、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電影與文化發(fā)展的關聯(lián)、電影的興起對文化結構的改變的影響、電影文化對受眾的影響等等這些層面歷史性梳理的則相對較少。只有在歷史中全面梳理中國電影的發(fā)展,我們才能創(chuàng)建出一條具有民族特色的電影理論建設之路。當然建立民族電影理論,還需要我們放眼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將整個電影文化理論的建設與發(fā)展融入到五千年的文化發(fā)展脈絡之中,理清電影這一新的藝術形式與文化的建設與發(fā)展的關系,而不是僅僅盯著中國這100年的電影史。建立一種民族的電影文化觀念就意味著要尋找到在電影在表達自己的文化價值觀的方式,將自己的文化特色完美的融入的影片之中,而不是依靠在影片中簡單地空喊一兩句文化或政治口號就能解決的,更不意味著一種僵化的、模式化的文化傳達模式。因此,有民族特點的電影理論就要能將自身的文化完美地融入到電影實踐之中。無論是美國好萊塢電影模式還是法國新浪潮開創(chuàng)的法國電影模式,他們都很好凸顯各自民文化的特色。在影片中恰如其分地展現(xiàn)出了各自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價值觀,甚至政治意識形態(tài)觀,而痕跡不顯。這無疑給予我很好的借鑒。當然借鑒不是仿制他者,更不是跟風。

      第二,尋求技術突破,建立有中國文化味道電影表達方式。電影是技術的藝術,技術上突破是建立自己的電影文化價值觀念必要條件之一。文化與理論的困境與技術創(chuàng)新的困境和電影表達方式的困境息息相關。技術瓶頸是我國目前電影文化發(fā)展的重大障礙之一,也是最難解決的障礙之一。許多電影由于技術的障礙而漏洞頻出,同時也由于技術障礙,使得我國的電影制作能以取得突破性成果,也妨礙了我國的建立擁有自身技術特點的電影文化理念。

      為了能夠快速追逐到更多的經(jīng)濟利潤,我國很多電影公司和電影人在技術領域奉行簡單的“拿來主義”。這使得我國的電影技術長期處在簡單仿制別人的階段,甚至直接將技術環(huán)節(jié)的問題直接委托給國外團隊。這雖然能夠在短期內(nèi)取得不錯的票房成果和影片視覺效果,但長此以往只能進一步延緩自己的技術開發(fā),進而妨礙我國具有自己特點的電影文化的建設。沒有自己的技術創(chuàng)新就會嚴重制約具有中國文化品味的電影表達方式的形成。當法國模式被格里菲斯的好萊塢模式擊敗之后,法國人經(jīng)過努力再由戈達爾在電影界樹立起法國電影文化的旗幟。新浪潮更是成為電影文化史上必談的現(xiàn)象。新浪潮就是極具法國風味的全新電影表達模式。由此可見,建立一種屬于自己的電影表達模式,對于創(chuàng)造自己的電影文化,樹立在國際電影界的形象是何等重要。中國的第五代導演在國際上最初的影響力,也正是憑借其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表達方式贏得的。但最近由于全球化的影響,尤其是美國式視覺文化的影響,很多曾經(jīng)很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中國電影人在商業(yè)利益和票房的壓力,正在放棄自我創(chuàng)新的意識,走上迎合好萊塢趣味,放棄自我特色的危險之路。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警惕。

      二、整合電影相關產(chǎn)業(yè),建立產(chǎn)業(yè)聯(lián)合機制

      電影同時具有工業(yè)、娛樂業(yè)以及藝術的特征,并且還同時涉及電影的觀看、電影的闡釋與評價系統(tǒng)以及與國家政治相關的文化部門。因此,進行全行業(yè)的整合,在不同的行業(yè)、部門、系統(tǒng)之間建立一種能夠相互溝通的聯(lián)合機制就是建構具有特色的電影文化必須要走的路。

      由于建國后特殊的歷史原因,我國的行業(yè)之間條塊分明,行業(yè)內(nèi)各部門也職責不清,難以形成有效的管理,更難以形成發(fā)展的合力。電影領域內(nèi)的不同行業(yè)、部門間的溝通缺乏給建構中國電影文化制造了很大的障礙。讓-米歇爾·傅冬在論述電影業(yè)的“法國模式”時,首先強調(diào)的就是電影專業(yè)人員的聯(lián)合組織。他認為:“在制片人、導演、發(fā)行人、院線業(yè)主、總監(jiān)、技師、演員、攝影廠以及洗印廠之間,長期以來存在著一個傳統(tǒng)的內(nèi)部聯(lián)合組織,當然也存在著很多競爭?!盵5]186-187這種行業(yè)內(nèi)部的既競爭又聯(lián)合的模式,對推動“法國模式”的形成帶來無限的動力。這非常值得我們借鑒。當然,這里需要強調(diào)的是:這是全行業(yè)的聯(lián)合組織,是在建構具有國際競爭力和民族特點的電影文化這一中國電影發(fā)展總方針下,全行業(yè)的聯(lián)合組織;是在意識到只有電影整個產(chǎn)業(yè)做大做強、具有國際影響力,保證整個行業(yè)的長久利益的前提下,全行業(yè)的聯(lián)合組織;而不是某家或某幾家影廠、或某位導演與某家或某幾家院線業(yè)主形成的“特殊關系”或“行業(yè)潛規(guī)則”。只有實現(xiàn)電影各行業(yè)內(nèi)部的在保證公平競爭的前提下,實現(xiàn)有效的信息共享,共同發(fā)展,才能為中國電影文化的建設提供強大的推動力。也只有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電影文化體系,中國的電影產(chǎn)業(yè)發(fā)展才能獲得長久的發(fā)展活力,電影業(yè)才能為我國的文化戰(zhàn)略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當我門的國家文化力得到不斷的加強,能夠具備國際競爭力,我國電影產(chǎn)業(yè)內(nèi)的各行業(yè)長久利益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

      因此,電影業(yè)內(nèi)人士首先必須摒棄互相輕視、自說自話,甚至互相拆臺的不良習氣。這種源于中國自古流傳下來的“文人相輕”的短視惡習,正成為制約我國電影業(yè)內(nèi)人士達成共識、形成發(fā)展合力的巨大障礙。這是我們的電影業(yè)至今既沒有沒有構架出自己的電影工業(yè)體系,也沒有自己的電影理論體系,更別說整個電影文化產(chǎn)業(yè)——從制片、編劇、導演、攝影、剪輯到科學管理、技術創(chuàng)新、理論創(chuàng)新、闡釋與評論體系——的創(chuàng)新與自我特色的形成了。

      如果我們放眼整個電影領域就不難發(fā)現(xiàn):理論研究對電影藝術的重視,不是自視甚高的認為電影只是娛樂大眾的消費休閑品,而是深入研究其藝術形式與文化影響力,就可以提高電影制作、生產(chǎn)的品質(zhì),給其帶來創(chuàng)新精神,更能尋找到中國電影文化產(chǎn)業(yè)應該具備的文化特點;電影的制作、生產(chǎn)又能給電影理論研究提供現(xiàn)實依據(jù)和實踐空間,能使理論界了解最新的電影技術進展,也使電影理論更具操作性和前瞻性;政府文化部門的支持,則能為電影行業(yè)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提供寬松的政策環(huán)境和寬闊的合作平臺,為電影業(yè)制定出有前瞻性、約束力和實施力的行業(yè)規(guī)則,并著眼全局協(xié)調(diào)各方利益,比如規(guī)定商業(yè)片的利益中必須貢獻出部分利潤為實驗影片或者技術創(chuàng)新提供部分資金支持等等。由此可見,整個電影文化產(chǎn)業(yè)的相關領域內(nèi)的各行業(yè)的整合與協(xié)作,必將為我國的電影文化建設提供強大的推動力和更為寬廣的舞臺。

      “電影像任何藝術一樣,是社會和自我對話,是與其他文化交換訊息的方式之一。它是藝術、商業(yè),也是國際間相互了解的媒體。它匯集了藝術家的抱負、投資者的精打細算,以及觀眾的期待?!盵6]4只有理論界、企業(yè)界、電影人和政府部門之間摒棄成見,通力合作,建立公開、公正合理的對話溝通機制,我們的電影文化產(chǎn)業(yè)才能開拓出一片屬于自己的發(fā)展空間。

      其次,電影行業(yè)這種整合還必須建立在電影業(yè)內(nèi)人士對電影藝術真正的投入上,而絕非僅僅是對名利的追求上。這種投入,正如傅冬所言,必須是一種摯愛而非只是把電影看成一種名利雙收的工具,比如僅僅是票房的收益或僅僅是在國際電影節(jié)上拿上一兩次獎,而是把電影當成一種藝術,投身其中,真正的去踐行。只有將之做為一項藝術事業(yè)投身其中,認識到電影之于整個國家文化戰(zhàn)略的意義,我們才可能具有著眼全行業(yè)的眼光,才形成建構中國電影文化的共同戰(zhàn)線,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進取。反之,電影要想具有持久的藝術生命活力和文化向心力,“那它就不能僅僅被局限在娛樂表演的領域,局限于好萊塢模式,局限在學術范圍”[5]190,而要全行業(yè)的共同努力。因此,對電影藝術的摯愛可以說是全行業(yè)有力的聯(lián)合與電影藝術的活力與文化向心力的形成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大前提。

      三、電影技術知識與理論知識的普及

      “我們的衣著、發(fā)式、言談舉止、我們信奉什么或懷疑什么……所有這些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由電影塑造成型的。電影還提供給我們強烈的美感體驗,培養(yǎng)我們洞察文化的能力和新的思維方式?!盵3]1在信息時代,每天都有數(shù)以千萬計的受眾,在多種不同場合受著電影中的文化信息、審美追求和生活模式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讓電影受眾具有一定的識別與鑒賞能力已經(jīng)是擺在我們的教育面前的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但縱觀我們的教育,無論是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電影技術知識和理論知識的普及課程仍是一門非常邊緣化的學科。

      盡管我們每天都在受視聽影像文化的影響,但是我們的受眾對影像是如何包蘊并傳達文化價值觀念、剪輯等制作技術如何影響我們對影片的解讀等等這類有關電影的硬、軟件知識都嚴重缺乏。一大部分受眾走出影院只能說出“好看”或“不好看”兩種評價,盡管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生活模仿影片中人物的衣著、言談舉止,甚至生活方式、價值觀念,但卻很難說清這背后政治、社會、文化因素,以及它們對自身文化價值觀的改變。正如前文所說,電影正成為全球化時代各種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力量的角斗場。角斗的方式就是以看似僅是娛樂享樂的影像文化爭奪電影受眾,潛移默化的影響受眾的文化價值觀念和審美追求。因此,電影技術知識和理論知識的普及對培養(yǎng)有鑒別和判斷能力的受眾至關重要。這也是建構本土電影文化模式不可或缺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只有受眾對電影中視聽文化符碼具有自我識別和解碼的能力才能夠發(fā)覺視覺享受背后的政治和文化動機。

      電影制造了一種文化偽語境?!皞握Z境的作用是為了讓脫離生活、毫無關聯(lián)的信息獲得一種表面的用處?!盵7]波茨曼只道出了偽語境的一個作用。它的另一個作用就是讓這種脫離實際生活、脫離了語境關聯(lián)的表面作用看上去放之四海而皆準,從而使銀幕前的受眾喪失對自己實際生活的判斷能力,而對影片中傳達出來的信息變得盲目信任和追求效仿。偽語境制造的是偽文化。如果受眾對電影技術知識和理論知識沒有足夠的了解和認識,那么其結果只有一個:無法清楚地辨別出其中文化價值觀并迷失自身的文化認同感。

      “電影能提供娛樂,暫時‘逃離’日常生活的例行公事,而且也有啟蒙作用,將世界組織成有意義且相互關聯(lián)的結構?!盵6]3電影在當今社會已經(jīng)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不僅從中獲得感官愉悅,我們對生活的認識、追求和理解很大一部分也是來自電影中構造的世界。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電影技術知識和理論知識的普及才顯得尤為重要。電影是我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讓我們了解外來的世界,也表述著我們自己的文化價值觀。在全球化的語境下,電影已經(jīng)成為不同文化的國家和地區(qū)之間爭奪話語霸權的重要空間。電影是帶著娛樂面具的啟蒙工具,這就必然要求我們普及電影理論和技術知識,不僅僅是針對受眾,也要針對電影制作者。至少從我國出產(chǎn)的一部分商業(yè)化電影作品來看,我們的部分電影人正在追求好萊塢模式或歐美電影節(jié)模式中迷失自己的電影文化追求。諸如像《滿城盡帶黃金甲》之類的影片,盡管在票房上獲得巨大的成功,但其在文化上的失敗也是顯而易見的。采用好萊塢式的明星制、追求純粹的視覺沖擊,在中國古代旗號下表達的弗洛伊德式的“戀母情結”,穿插著打更報時令、服飾、性感甚至是肉感等不知是何用意的視聽奇觀等,這種偽語境下制造的偽文化,既不能令外國觀眾了解真正的中國文化的精髓,也讓中國觀眾不知電影所云,而純粹的視覺奇觀與好萊塢大制作相比又相形見絀。這種文化迷失的重要原因就是對電影的文化價值重視不夠、對理論知識與技術知識理解不深,不知道電影表達與文化構建、電影技術與價值傳達之間密不可分的關聯(lián),沉迷在自以為成功的模式中不能自拔。因此,在電影人中普及電影文化理論知識,對電影從業(yè)人自覺追求具有民族特點的文化表達模式是構建中國本土電影文化體系相當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綜上可見,在電影受眾與電影從業(yè)人員,進行電影技術與理論知識方面的普及,對建構中國電影文化這項事業(yè)是有長遠的戰(zhàn)略意義的。

      結語

      在全球化時代,國家間的競爭就是文化力的競爭,競爭的核心就是文化凝聚力、文化向心力和民族的文化認同感。在當今這個全球化、信息化社會里,人們受到來自各種媒介中的文化觀念的影響。在麥克盧漢時代,媒介即訊息;在現(xiàn)今社會,媒介即文化。人們更多的是依據(jù)媒介中文化信息來做出自己的判斷、取舍。電影就是諸多媒介中最影響力的一種。

      在周末或某個閑來無事的下午和晚上,呼朋喚友去院線看一場最新的電影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人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影中所展示的生活模式、文化觀念、審美追求,已經(jīng)是人們獲取文化信息、尋求文化認同感的重要途徑。

      文化的“認同與人們對他們是誰以及什么對他們有意義的理解相關。這些理解的形成與先于其他意義來源的某些屬性相關。認同的一些主要來源包括性別、性別傾向、國籍或民族以及社會階級”[2]27。電影的對受眾的影響,給予受眾的文化信息含量,遠遠超過拍攝電影的投入,也遠遠超過受眾投入的票價。電影在當今社會就扮演的是塑造社會文化主體的角色。人們對影片中虛構世界的認同就是對一種文化模式的認同。人們對某一電影的追捧,不僅僅是對某個明星的追逐,更是一種文化凝聚力和文化向心力的彰顯。如果本土文化失落了,我們失去的不僅僅是一點商業(yè)收益,而是民族文化認同感?!皼Q定如何生活,要成為何種人,需要考慮社會壓力和規(guī)范的預期,而電影也正是這類社會符碼的重要提供者——有時候它甚至是社會控制力量?!盵6]4布魯斯·F.卡溫的觀點雖然略顯夸大,但他的確實實在在地道出了電影對社會文化的影響力,以及電影文化在社會文化建構中的決定性力量。

      因此,在全球信息時代,我們必須把建構中國特色的電影文化做為國家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纯礇坝慷氲暮萌R塢、迪斯尼電影,在看看美國在世貿(mào)組織內(nèi)對中國的電影等音像制品的引進與銷售制度的訴訟,我們不難體會到建構具有本國特色的電影文化體系的緊迫性。只有形成系統(tǒng)的電影文化產(chǎn)業(yè)鏈條、構建出電影文化產(chǎn)業(yè)的“中國模式”,我們才不至于在全球時代失去這個文化話語權的必爭之地。中國電影文化的建構成型必將為提高我國的文化凝聚力和文化向心力、強化民族文化認同感提供一個更具群眾基礎的、更具深遠影響力的文化陣地。

      參考文獻:

      [1][英]齊格蒙特·鮑曼.全球化-人類的后果[M].郭國良,徐建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2][英]安東尼·吉登斯.社會學[M].趙旭東,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3][美]克里斯汀·湯普森,大衛(wèi)·波德維爾.《世界電影史》之《導論一電影史構架與寫作的三個原則性問題》[M].陳旭光,何一薇,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4][美]丹尼爾·貝爾.資本主義文化矛盾[M].嚴蓓雯,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35-36.

      [5][法]讓-米歇爾·傅冬.法國電影觀念的非法國電影,陳犀禾.當代電影理論新走向[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

      [6][美]布魯斯·F.卡溫.解讀電影:上[M].李顯立,等,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7][美]尼爾·波茨曼.娛樂至死[M].章艷,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01.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Movie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XU Xiao-jun
      (School of Humanities,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Gansu 730070)

      Globalization provides an abattoir to fight for the right of discourse,and also provides an international stage for cultures to show themselves.The cores of this competition are cultural values and cultural identity.Movie culture is at the forefront of this competitive arena.Therefore,movie culture must be constructed wit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which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haping national culture with cohesion and solidarity.

      globalization;movie;cultural identification

      J905

      A

      1674-831X(2015)01-0096-06

      [責任編輯:劉濟遠]

      2014-12-24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西部和邊疆地區(qū)項目(10XJCZH011);甘肅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12088ZX)

      徐曉軍(1979-),男,江蘇如東人,北京師范大學2013級博士生,西北師范大學講師,主要從事文學理論,文化研究。

      猜你喜歡
      全球化建構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消解、建構以及新的可能——阿來文學創(chuàng)作論
      阿來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26
      殘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構和救贖
      新舊全球化
      英語文摘(2019年6期)2019-09-18 01:49:16
      全球化減速:全球化已失去動力 精讀
      英語文摘(2019年5期)2019-07-13 05:50:24
      誰遠誰近?
      全球化陷阱
      商周刊(2017年8期)2017-08-22 12:10:06
      建構游戲玩不夠
      緊抓十進制 建構數(shù)的認知體系——以《億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例談
      汉川市| 长泰县| 偃师市| 秦皇岛市| 当涂县| 五家渠市| 西城区| 濉溪县| 武义县| 来宾市| 托里县| 山阴县| 玛沁县| 米泉市| 保定市| 河曲县| 新蔡县| 萨迦县| 双辽市| 藁城市| 沙坪坝区| 沙田区| 子长县| 泸水县| 县级市| 宜良县| 隆回县| 汤阴县| 高青县| 兰西县| 望都县| 若羌县| 伊宁县| 静宁县| 普格县| 汤阴县| 酉阳| 宣恩县| 安多县| 重庆市| 东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