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伊斯蘭國與基地組織在東南亞、南亞的擴張比較

      2015-03-30 04:52:07
      東南亞研究 2015年5期
      關鍵詞:南亞地區(qū)恐怖組織穆斯林

      楊 凱

      (廣東財經(jīng)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廣州510320)

      一 問題由來與已有研究回顧

      當敘利亞內(nèi)戰(zhàn)陷入膠著之際,異軍突起的伊斯蘭國 (the Islamic State,以下簡稱IS)忽然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IS的勢力范圍在短短半年之內(nèi)便從伊拉克一隅擴展到了伊拉克、敘利亞兩國大部分地區(qū),影響力更是延伸到歐洲、非洲和亞洲,東南亞和南亞地區(qū)也未能幸免。2014年6月29日,IS領導人巴格達迪宣布建國,并號召全球穆斯林前來效命。之后不久,菲律賓的阿布沙耶夫武裝、印尼的伊斯蘭祈禱團、巴基斯坦的塔利班運動等組織即表示效忠IS。進入2015年后,IS對南亞、東南亞國家的重視程度開始顯著提升,標志性的事件便是,IS宣布建立 (伊斯蘭國)“呼羅珊省”,其范圍包括巴基斯坦、阿富汗在內(nèi)的南亞主要國家,從而在行政區(qū)劃概念上表明其對南亞地區(qū)擁有“管轄權”,而在東南亞地區(qū)“建省”的問題也已被提上議事日程[1]。針對IS咄咄逼人的戰(zhàn)略攻勢,基地組織 (Al Qaeda,以下簡稱AQ)領導人扎瓦赫里隨即于2014年9月3日宣布建立新的南亞分支,由該分支機構領導南亞地區(qū)的“圣戰(zhàn)”,并努力在緬甸、孟加拉國與印度部分地區(qū)重建伊斯蘭國家,以回應IS這個后起之秀對它的挑戰(zhàn),彰顯其重奪東南亞、南亞地區(qū)“圣戰(zhàn)”話語權和控制權的決心。兩大極端組織為擴大自身的影響力,吸納更多的追隨者,在東南亞和南亞地區(qū)展開的競爭日趨激烈。有鑒于此,系統(tǒng)梳理及比較兩大組織在東南亞、南亞的擴張滲透策略、方式及效果有助于國際社會更好地應對恐怖主義的威脅。

      比較而言,學界對AQ的追蹤較早,“9·11”事件之后,相關研究分析更趨全面深入,而對IS的研究則剛剛起步,目前尚處于現(xiàn)象描述與規(guī)律探索階段。

      從起源看,AQ緣起于20世紀80年代在阿富汗與蘇聯(lián)軍隊作戰(zhàn)的伊斯蘭抵抗力量,其前任領導人本·拉登曾為美國政府的政治盟友[2];而IS也并非新鮮事物,它深深植根于當?shù)厣鐣?,是當?shù)亻L期的專制獨裁統(tǒng)治與落后的政治文化生態(tài)結出的惡果[3]。從資金來源看,AQ主要依靠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團體與個人的“慈善捐款”[4],而“石油走私則是IS最為駕輕就熟的資金渠道”[5]。從組織形態(tài)看,AQ“從一個等級制組織轉(zhuǎn)變?yōu)橐粋€寬泛的國際圣戰(zhàn)網(wǎng)絡”[6],而IS無論是軍事戰(zhàn)略、治國方略還是宣傳策略,都是通過高度集權化的、具有嚴格等級制的組織來制定和實施的[7]。從發(fā)展方向上看,AQ傾向于感召全球的圣戰(zhàn)者們自發(fā)組織起來,通過遍地開花的方式反擊西方世界的“妖魔”,而IS則熱衷于招募各國的圣戰(zhàn)者們,收編各地的圣戰(zhàn)組織,組建“伊斯蘭國”,共同致力于與西方世界的“最后的決戰(zhàn)”[8]。從行為方式上看,AQ主要是針對西方國家,而IS則“一視同仁”,且在行為上更為殘忍,這種行為的直接后果就是損害了所有阿拉伯國家政權的尊嚴[9]。從宣傳策略上看,AQ利用傳統(tǒng)的網(wǎng)站論壇搜集傳遞信息,招募訓練恐怖分子,發(fā)起宣傳心理戰(zhàn),而IS則更善于利用社交新媒體,發(fā)起網(wǎng)絡“營銷”,實施全球推廣[10]。他們借助煽動性的語言和震撼性的圖片,迅速樹立起了自己的“市場品牌”,成功地從全球招募到數(shù)以千計的“圣戰(zhàn)者”加入。從地位和影響力看,AQ已經(jīng)成為“一個試圖激勵和協(xié)調(diào)其他組織和個人的運動”[11],而IS則憑借異乎尋常的資源動員能力和策略選擇能力[12],從一個小型的恐怖組織迅速發(fā)展成為一個初具功能的“恐怖國家”,并對域外產(chǎn)生了“溢出效應”[13]。

      總體而言,國內(nèi)外學者雖然在AQ與IS的組織結構、地位影響、發(fā)展前景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建樹頗多,但對于二者系統(tǒng)完整的對比分析以及雙方爭奪全球及地區(qū)恐怖事務話語權方面的專題研究卻稍顯不足。本文嘗試對兩者在東南亞、南亞地區(qū)的滲透擴展做一比較分析,以期拋磚引玉,裨補闕漏。

      二 IS與AQ在東南亞、南亞地區(qū)的擴張比較

      盡管IS與AQ的思想本質(zhì)相同,終極目標一致,但二者在教義要旨的詮釋運用、恐怖影響的傳播擴散、分支機構的協(xié)調(diào)管理、組織成員的招募培訓、活動資金的籌措運作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相比之下,IS似乎更勝一籌。

      (一)兩個組織的共同之處

      1.思想本質(zhì)相同

      經(jīng)濟全球化背景之下,恐怖主義問題的本質(zhì)既是被邊緣化的伊斯蘭國家和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停滯、社會民生困頓問題所引發(fā)的一種應激反應,更是穆斯林社群傳統(tǒng)道德判斷、價值取向和風俗習慣受國家工業(yè)化巨大沖擊后產(chǎn)生的失落感、挫敗感和憤怒感所導致的精神焦慮[14]。而社會現(xiàn)代化、政治民主化與經(jīng)濟全球化進程的復合疊加,又會加劇這一應激反應和精神焦慮,使這些國家地區(qū)的極端主義思潮進一步發(fā)酵,并進而轉(zhuǎn)化為具體的反體制行動[15]。觀察比較兩大恐怖組織領導人的人生歷程,不難發(fā)現(xiàn)這種思想轉(zhuǎn)變的軌跡。從這點看,無論是AQ還是IS均未超出這一范疇。

      2.終極目標一致

      兩大極端組織的最終目標都是要建立以《古蘭經(jīng)》治國的伊斯蘭教國,實行沙里亞法 (沙里亞法Sharia Law,原意為“通往水源之路”,引申為“應該遵循的正道和常道”,意指《古蘭經(jīng)》中所啟示的和圣訓中所解釋的安拉所有命令和訓誡,為每一個穆斯林必須遵行的宗教義務),只不過兩者選擇的復興之路有所區(qū)別。由本·拉登一手創(chuàng)建的AQ成立于1988年,其最初目的是以此組織為基地訓練抵抗戰(zhàn)士,與入侵阿富汗的蘇聯(lián)軍隊作戰(zhàn)。后來該組織的目標轉(zhuǎn)變?yōu)橄麥缫悦绹鵀槭椎娜肭忠了固m世界的西方國家以及阿拉伯世界中的“腐敗政權”,建立一個純正的伊斯蘭國家,而IS的最終目標則是凈化伊斯蘭教,建立哈里發(fā)國。

      (二)兩個組織的不同之處

      IS最初是由其前領導人扎卡維在美伊戰(zhàn)爭時期創(chuàng)建的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機構,在2006年至2007年期間受到美軍和當?shù)剡d尼派打擊后轉(zhuǎn)戰(zhàn)敘利亞。由于政見不同,該分支機構逐步脫離基地組織,在后任領導人巴格達迪帶領下,于敘利亞內(nèi)戰(zhàn)中迅速發(fā)展壯大。這個脫胎于基地組織,卻青出于藍的極端恐怖組織比起其母體,對世界的威脅更大。具體而言,兩者區(qū)別如下:

      1.教義要旨的詮釋運用不同

      盡管AQ與IS在廣義上都可劃歸伊斯蘭教遜尼派,但二者在對經(jīng)典和圣訓的詮釋運用上卻存在重大分歧。AQ的創(chuàng)建者本·拉登屬于遜尼派瓦哈比(Wahhabi)支派,該支派嚴格信奉唯一的安拉,反對多神崇拜和異端邪說,堅持以《古蘭經(jīng)》、圣訓立教,主張整肅社會風尚,凈化人們的“心靈”,尤其倡導穆斯林內(nèi)部團結,消除分歧和怨恨,停止自相殘殺,同仇敵愾。而IS的領導人則更傾向于遜尼派薩拉菲 (Salafi)支派,該支派主張恪守《古蘭經(jīng)》原文并踐行圣訓,回歸穆斯林最初的生活。他們尊崇并效仿先驅(qū)們的一切,從生活禮儀到作戰(zhàn)方式,從服裝搭配到言談舉止,無不刻意表現(xiàn)出復古的氣息。更重要的是,信奉薩拉菲支派的IS動輒使用“塔克菲爾”(Takfiri,意指將那些不信道的穆斯林逐出伊斯蘭教),不惜消滅任何異教徒和“離經(jīng)叛道”的穆斯林[16]。塔克菲爾的教義最初由中世紀伊斯蘭學者艾賓·塔伊米亞(Ibn Taymiyyah)創(chuàng)立,后經(jīng)阿布都·阿拉·馬都迪 (Abul AlaMawdudi)和賽義德·庫特 (Sayyid Qutb)傳承發(fā)揚。依據(jù)該教義,任何受異教徒思想污染的穆斯林國家統(tǒng)治者、支持維護異教徒利益的穆斯林,都應被視為叛教者而被消滅[17]。這就為伊斯蘭極端組織襲擊穆斯林國家軍政目標和普通穆斯林群眾提供了理論依據(jù)。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不分青紅皂白隨意使用“塔克菲爾”存在“二者必傷其一”的風險,也就是說,如果指稱對了,那么被指稱者就是罪人;如果指稱錯了,那指稱者就會因妄斷他人而成為叛教者。叛教者和罪人的差別比較微妙,但這正是AQ和IS的根本分歧所在。盡管如此,嗜殺成性的扎卡維和他的繼任者為了樹立伊斯蘭國權威,“凈化”穆斯林世界,還是將可以指稱穆斯林為不信道者的范圍擴大了,因而在處理伊斯蘭教內(nèi)部矛盾沖突時,IS比AQ表現(xiàn)得更為極端和殘忍,如炮轟清真寺、戕害穆斯林、屠殺異教徒等野蠻行徑,并由此形成了一個以AQ和IS針對穆斯林世界內(nèi)部分歧的不同做法為標志的分水嶺。AQ禁止其分支機構攻擊不同派別的穆斯林,力圖建立伊斯蘭各教派之間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而IS則號召其聯(lián)盟成員采取一切手段恢復伊斯蘭教的純潔性和正統(tǒng)性 (對內(nèi)不惜攻伐任何忤逆其教義的組織和個人,對外則慣常使用極端殘忍的手段來恐嚇膽敢與之作對者),用他們的話說就是,“任何與西方合作的穆斯林都不是真正的穆斯林,而是異教徒的幫兇,應該被處死”[18]。

      2.恐怖影響的傳播方式與擴散渠道不同

      恐怖襲擊常規(guī)的手段主要有爆炸、暗殺、劫持,非常規(guī)手段主要有核輻射恐怖襲擊 (通過放射性物質(zhì)的散布造成環(huán)境污染或使人員受到輻射照射)、生化恐怖襲擊 (利用炭疽粉末、沙林毒氣等劇毒的生物化學制品侵害人身安全)和網(wǎng)絡恐怖襲擊 (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組織恐怖活動、散布暴恐音像制品、攻擊政府部門的電腦系統(tǒng)等)??植佬Ч拇笮 鞑ゾ嚯x的遠近取決于擴散渠道和傳播方式的選擇。盡管AQ與IS實施的恐怖襲擊活動類型大致相同,但兩者在擴散恐怖影響的方式和渠道方面卻大相徑庭。通常而言,越能沖擊民眾心理,引發(fā)社會恐慌的目標被恐怖組織選為襲擊對象的概率越大,這類目標遭受恐怖襲擊后往往能夠得到國內(nèi)外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而這恰恰是恐怖分子夢寐以求的結果。AQ通常依賴傳統(tǒng)化的傳播手段與碎片化的擴散渠道,即事后被動地借助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傳統(tǒng)媒體的新聞報道來擴散影響力,而IS則選擇了現(xiàn)代化的傳播手段與集中化的擴散渠道,即事前、事中、事后主動地通過微博、論壇等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新媒體來擴散影響力。具體而言,在東南亞地區(qū)AQ通過資助伊斯蘭祈禱團,在外國游客云集的度假勝地先后制造了2002年和2005年的巴厘島爆炸事件,以及2009年的萬豪酒店爆炸事件和麗茲卡爾頓酒店爆炸事件,并借助國際媒體的宣傳報道來擴散恐怖效果。而IS則采用了“兵不血刃”的方式傳播恐怖理念,擴散極端思想。雖然IS迄今尚未直接在該地區(qū)實施恐怖襲擊,但已經(jīng)透過推特、臉譜等熱門互聯(lián)網(wǎng)社交媒體渠道,把恐怖主義的“火種”傳播到了東南亞和南亞的城市鄉(xiāng)村。IS的支持者們通過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大量轉(zhuǎn)發(fā)斬首人質(zhì)、槍殺戰(zhàn)俘、火燒機師等血腥圖片與視頻,將恐怖影響發(fā)揮到極致。IS已經(jīng)“把信息武器化,無需過多爆炸、暗殺就能兵不血刃地占領城市和鄉(xiāng)村?!保?9]

      3.分支機構的管理方式不同

      IS甫一出現(xiàn),全世界的原教旨主義者們便贏糧景從,唯巴格達迪馬首是瞻。相比之下,AQ多年打拼也未能拉到幾個堅定盟友,拉登死后其凝聚力和號召力更大不如前,上述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與二者對分支機構的組織管理理念和方式有著直接關系。AQ與它在世界各地的分支機構,以及表示效忠的外圍組織之間保持著一種松散的聯(lián)盟關系,間中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布一些精神領袖的講話錄音,為全球的分支機構、合作伙伴們撐腰提氣。AQ對聯(lián)盟伙伴沒有強制約束力,也缺少統(tǒng)一的行動安排,僅僅是鼓勵各地的組織成員自主開展恐怖活動。與AQ名義上的遍布全球的合作伙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IS出人 (派遣核心骨干成員)去指導、加強聯(lián)盟成員的戰(zhàn)斗力,出錢 (提供真金白銀資助)去籠絡、收買其他恐怖組織的加盟。在此背景下,東南亞、南亞的恐怖組織紛紛向IS宣誓效忠,如印尼的伊斯蘭祈禱團、東印尼圣戰(zhàn)組織,菲律賓的邦薩摩洛伊斯蘭自由戰(zhàn)士 (BIFF),馬來西亞代號為BKAW、BAJ、DIMZIA和ADI的極端穆斯林組織,甚至連AQ之前的“堅定”盟友——巴基斯坦塔利班也表示效忠IS。針對IS咄咄逼人的攻勢,AQ頭目扎瓦赫里在2014年9月3日發(fā)布的一段視頻中宣稱,為了打破人為劃分的國界,經(jīng)過兩年多的籌備,已在印度次大陸成立了新分支機構,把印度次大陸的各分支機構統(tǒng)一在一起,其影響范圍已涵蓋印度、孟加拉國和緬甸等國家和地區(qū)。

      4.組織成員的招募培訓不同

      AQ一般采取隱蔽、低調(diào)的方式招募組織成員,而IS則采取了公開、高調(diào)的招募方式。不同的招募方式?jīng)Q定了兩者在人員組成、年齡結構等方面的差異,其中年輕人占比成了區(qū)分AQ和IS的又一個分水嶺。AQ通常會在一些宗教沖突頻發(fā)、社會矛盾劇烈的熱點地區(qū)秘密建立多個訓練營,接收并訓練來自世界各地的圣戰(zhàn)者們。此外,AQ還通過在宗教氛圍濃厚、經(jīng)濟發(fā)展落后的區(qū)域創(chuàng)辦伊斯蘭學校,招收當?shù)厣钬毨У哪滤沽肿拥苋雽W等方式招募成員。學員由AQ安排的導師帶領,系統(tǒng)學習極端教義后,再按等級正式加入組織,參與組織活動。與AQ的低調(diào)嚴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IS的恣意妄為。除了公開、高調(diào)設立訓練營之外,IS更倚重“互聯(lián)網(wǎng)招聘”,網(wǎng)絡已經(jīng)成為IS招募人員、募集資金、擴大影響的主渠道。他們借助頗具人氣的社交媒體,以研討宗教信仰為題,吸引世界各地的“慕道友”。IS的宣傳部門不時推出一個個隔壁鄰居般的鮮活面孔,讓他們現(xiàn)身說法鼓動人們,尤其是激進的青年人投身伊斯蘭國。按照IS的宣傳口徑,敘利亞是“最后的哈里發(fā)國中心”[20],能夠在敘利亞參加建立哈里發(fā)國的斗爭是“正義和無比光榮”的行動。那些思想激進者往往內(nèi)心充滿怨憤,缺乏身份認同和精神皈依,渴望“偉大的人生目標和意義”[21]。擺在他們面前的有兩個選擇:一個是AQ,另一個是IS。AQ的巔峰狀態(tài)已過(“9·11”是14年前的事,現(xiàn)在的激進分子當時還是孩童),“老氣橫秋”的AQ對他們而言缺乏吸引力,而“新潮時尚”的IS卻讓他們趨之若鶩。IS的蠱惑性宣傳深深地吸引了激進的年輕人,因為對他們而言,這是一個擺脫社會規(guī)范和家庭束縛,投身“護教圣戰(zhàn)”,承擔幫助穆斯林兄弟的“義務”,見證穆斯林世界的“復興”,開始荒野大冒險的絕好機會。IS在東南亞和南亞地區(qū)影響力與號召力的迅猛發(fā)展給AQ帶來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而這也正是AQ宣布重振“基地”,建立南亞分支,把勢力范圍擴展到南亞次大陸,與IS展開招募支持者的競賽的重要原因。

      5.活動資金的籌措運作方式不同

      IS的迅速崛起與AQ的不甘示弱,使得新老兩個極端組織之間的競爭變得不可避免,東南亞、南亞等國家的其他恐怖組織都面臨著選邊站隊的問題,競爭的結果是,越來越多的恐怖組織宣布加入IS陣營。IS在東南亞和南亞地區(qū)風頭正勁,一時無二,這背后既得益于其有效的宣傳策略,吸引了各國的“圣戰(zhàn)者”源源不斷地匯聚于黑旗之下,更得益于其雄厚的經(jīng)濟實力和靈活的資金運作,籠絡了一大批恐怖組織,此起彼伏地宣誓效忠巴格達迪。AQ在拉登領導時期,主要依靠世界各地穆斯林團體和個人的捐助來維持組織運作,后來在美國為首的國際反恐聯(lián)盟打擊下,AQ的資金鏈斷裂,開始艱難度日。IS從一開始就沒有單純依賴海灣地區(qū)的“同情者”捐助的資金,而是憑借勒索贖金、征收稅費、走私石油和掠奪黃金等多種方式大肆斂財,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22]。據(jù)長期追蹤恐怖組織資金來源的Money Jihad網(wǎng)站統(tǒng)計,成功搶劫摩蘇爾中央銀行4.29億美元及大量黃金后的IS儼然是目前世界最富有的恐怖組織[23]。與AQ自顧不暇,無力接濟聯(lián)盟成員的窘境相反,IS源源不斷地給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輸血提氣”,這正是眾多恐怖組織紛紛投靠IS的“物質(zhì)”原因。菲律賓的反政府武裝阿布沙耶夫武裝、邦薩摩洛伊斯蘭自由戰(zhàn)士以及巴基斯坦塔利班先后發(fā)表聲明宣布“效忠”IS等種種現(xiàn)象表明,IS正在快速侵蝕AQ對東南亞、南亞地區(qū)“圣戰(zhàn)”運動的領導權[24]。

      三 IS與AQ對東南亞、南亞地區(qū)的溢出效應

      AQ與IS在東南亞和南亞地區(qū)爭奪支持者,擴大控制區(qū)的“暗戰(zhàn)”,給當?shù)厣鐣暮推脚c發(fā)展帶來巨大的隱患,這種潛在的威脅主要表現(xiàn)為恐怖主義的“溢出效應” (Spillover Effects)[25]。溢出效應是指一個組織在進行某項活動時,不僅會產(chǎn)生活動所預期的效果,而且會對組織之外的人或社會產(chǎn)生影響,溢出的內(nèi)容主要有知識溢出、技術溢出和經(jīng)濟溢出。具體到AQ與IS的滲透擴張,二者都在積極地向東南亞、南亞地區(qū)傳播“圣戰(zhàn)”理念(知識溢出),傳授恐怖襲擊技能 (技術溢出)及輸送恐怖活動資金 (經(jīng)濟溢出)。

      第一,在經(jīng)濟溢出方面,AQ較早開拓在東南亞地區(qū)的“業(yè)務”,資助該地區(qū)有影響力的恐怖主義組織實施恐怖活動。如落網(wǎng)的伊斯蘭祈禱團的重要成員漢巴里承認接受AQ高級領導人卡立德的運作資金,制造了導致202人喪生的巴厘島爆炸案和168人傷亡的萬豪酒店爆炸案[26]。而另一個落網(wǎng)的阿布沙耶夫武裝高級指揮官蒙多斯也承認該組織曾接受AQ資助,在菲律賓頻頻發(fā)動恐怖襲擊[27]。在美國領導的國際反恐聯(lián)盟強力打壓之后,AQ在東南亞和南亞地區(qū)日漸示弱,恐怖界的新貴IS則乘機嶄露頭角,后來居上。在其建國理念與資金援助的雙重激勵下,東南亞和南亞的恐怖組織紛紛表示效忠。先是一貫向“錢”看的阿布沙耶夫武裝2014年6月25日率先表態(tài)支持IS,隨后菲律賓的邦薩摩洛伊斯蘭自由戰(zhàn)士于8月15日宣布效忠巴格達迪,之后印尼的伊斯蘭祈禱團精神領袖阿布峇卡宣布加入IS,最后連實力強大的巴基斯坦塔利班也于10月4日發(fā)表聲明宣布效忠IS,稱將為IS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輸送圣戰(zhàn)士,助其“建立全球性的哈里發(fā)國”[28]。IS在東南亞、南亞地區(qū)的滲透擴張收效顯著,不但成功打破AQ對該地區(qū)的長期壟斷,而且順便挖了AQ的墻角,將其聯(lián)盟成員一一反正過來,收入自己的麾下。當然,AQ也不甘示弱,其領導人扎瓦赫里最近的高調(diào)表態(tài)顯示了其重振基地組織,恢復勢力范圍的決心。

      第二,在技術溢出方面,AQ同樣比IS要更早使用“技術手段”來擴大自己在該地區(qū)的影響力。2004—2005年期間克什米爾伊斯蘭武裝組織在AQ的技術指導下,在印度制造了多起恐怖襲擊,導致印巴雙方劍拔弩張,陳兵邊境,一度走到了戰(zhàn)爭邊緣[29]。作為后起之秀的IS則直接跳到前臺,直接主導該地區(qū)的恐怖活動進程。在阿富汗與巴基斯坦接壤地區(qū),IS于2014年1月宣布成立“呼羅珊省”(作為“伊斯蘭國”的次級行政區(qū)),不僅派遣代表團招募當?shù)爻蓡T,還與當?shù)厮嗪汀昂喐昃S軍”通力合作,在巴基斯坦俾路支斯坦省頻繁活動[30]。與此同時,IS積極致力于培養(yǎng)東南亞和南亞地區(qū)的“圣戰(zhàn)者”。IS從東南亞和南亞地區(qū)招募的圣戰(zhàn)者一部分留在敘利亞、伊拉克參戰(zhàn),另一部分則在受訓后被派遣返回東南亞和南亞各國,領導改造當?shù)氐目植乐髁x組織,以期復制其在敘利亞成功合并“救國陣線”的模式[31]。在具體操作上,IS一般以馬來西亞和印尼作為中轉(zhuǎn)站,將被招募的“圣戰(zhàn)者”一部分送往土耳其邊境地區(qū),再伺機進入敘利亞或者伊拉克的IS控制區(qū)參戰(zhàn);另一部分則安置在當?shù)氐拿孛苡柧殸I,如桑托斯領道的東印尼圣戰(zhàn)組織訓練營接受訓練,以便就地實施恐怖活動[32]。加入IS的外國“圣戰(zhàn)”分子偷渡出國參與“圣戰(zhàn)”,其最終目的就是回國發(fā)展組織,進行恐怖襲擊活動。東南亞及南亞各國目前最大的憂慮是,在敘伊地區(qū)參加“圣戰(zhàn)”的恐怖分子把其在戰(zhàn)場上積累的軍事經(jīng)驗和技術手段帶回國內(nèi),制造出更多的恐怖襲擊。情報顯示,部分早期加入IS的馬來西亞和印尼宗教極端分子已經(jīng)回國開展招募活動,而最近發(fā)生的泰國曼谷爆炸案更直接敲響了恐怖主義回流的警鐘[33]。

      第三,在理念溢出方面,一直以來,AQ和IS都在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絡不遺余力地宣傳推廣極端思想,蠱惑煽動東南亞和南亞的激進分子投身“圣戰(zhàn)”。具體到東南亞地區(qū),兩個以遜尼派為主的伊斯蘭教國家——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的激進青年受影響最大。印尼總人口約為2.4億,87%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而馬來西亞總人口近3千萬,60%的居民是穆斯林。印尼“臉譜”用戶已達3500萬,位列全球第二;“推特”用戶達480萬,位列全球第四[34]。馬來西亞的社交網(wǎng)絡用戶也在不斷增長之中。AQ主要依靠傳統(tǒng)的論壇、聊天室、電子郵件等互聯(lián)網(wǎng)傳播渠道來引導、激發(fā)激進分子的圣戰(zhàn)熱情,而IS則針對新生代年輕人的特點,采用一整套精準的網(wǎng)絡營銷手段,巧妙地利用現(xiàn)代化的傳播手段和現(xiàn)代文明符號 (如被包裝成時尚偶像的外籍戰(zhàn)士們,或懷抱小貓,或啜飲咖啡,這樣溫情脈脈的生活場景頻頻出現(xiàn)在IS招募新成員的宣傳視頻上)來傳播反現(xiàn)代的價值理念[35],從風靡世界的Instagram、推特、臉譜等自媒體到流行東南亞、南亞地區(qū)的本土社交網(wǎng)站,無所不用其極。IS盅惑性的宣傳吸引了一大批來自東南亞城市和鄉(xiāng)村不同背景的青年粉絲。這些熱血青年對宗教狂熱認識不足,夢想加入所謂的“圣戰(zhàn)”,以拯救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受壓迫的遜尼派教徒。IS的宣傳取得了明顯的“成效”,馬來西亞內(nèi)政部副部長旺朱乃迪稱,2014年至今馬來西亞共有119人涉及IS的恐怖活動,警方已逮捕63名企圖前往敘利亞參與伊斯蘭國“圣戰(zhàn)”的馬來人 (另有46人目前身處敘利亞,10人已被殲滅),他們中既有公務員,也有前軍人,都是通過臉譜、推特等社交媒體和宗教討論活動等途徑被IS招募[36]。此外,馬來西亞最近破獲的新成立的四個穆斯林極端組織——BKAW、ADI、BAJ和DIMZIA組織也是這種溢出效應的典型后果。據(jù)調(diào)查,這些組織成立時間不到一年,彼此之間不受管制,分散在各地從事分裂活動,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效仿IS,在亞太地區(qū)建立起一個“伊斯蘭國”[37]。

      四 對策建議

      針對AQ和IS的不斷擴張滲透,東南亞和南亞各國決不可掉以輕心,而應高度重視,加強協(xié)作,防患于未然,因為在巴格達迪的“戰(zhàn)略規(guī)劃”中,IS不但要在西亞中東地區(qū)“開疆拓土”,更要在全球穆斯林聚集地“開花結果”[38]。有鑒于此,東南亞、南亞各國應及早從兩個層面著力應對:

      第一,在國際層面上,協(xié)調(diào)立場,共同行動。雖然2014年在緬甸召開的東盟峰會上,各國就已承諾采取共同行動應對IS的威脅,東盟也分別與中國及日本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表示有必要采取協(xié)調(diào)一致的做法,加強合作,來防止恐怖主義蔓延,打擊恐怖主義和跨國犯罪,然而“雷聲大,雨點小”,不足以遏制暴恐勢力的野蠻生長。當務之急是盡快落實《東盟反恐公約》[39]和《東盟反恐全面行動規(guī)劃》,一是通過多邊合作機制,在金融領域切斷恐怖組織的資金鏈,堵塞其籌資渠道;二是通過雙邊合作機制,分享情報,加強邊境和移民管制,阻遏暴恐分子的外溢與回流,如針對IS武裝分子計劃襲擊馬來西亞首都,推翻政府的企圖[40],馬來西亞正與法國交換情報,力阻IS入侵;三是通過雙邊、多邊聯(lián)合反恐演練,檢驗地區(qū)反恐合作效果。誠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出席亞歐峰會考慮加入打擊IS聯(lián)盟時所言:“要對抗IS,不能只靠軍事方案,但控制并削弱IS的威脅,仍是必要的?!保?1]

      第二,在國內(nèi)層面上,加強網(wǎng)上內(nèi)容管控與宗教信仰引導,防止暴恐思想流毒擴散?;ヂ?lián)網(wǎng)已成為恐怖組織傳播理念、招募人員、募集資金、擴大影響的主要渠道,充斥于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各類宣揚暴恐思想的音頻視頻內(nèi)容,正是導致AQ與IS等極端組織產(chǎn)生的思想濫觴和精神淵藪。各國都認識到遏制極端恐怖勢力利用網(wǎng)絡進行勢力滲透擴張的重要性,因此阻斷網(wǎng)絡上的極端主義、暴恐思想傳播,成為東南亞、南亞各國政府的重要任務。通常而言,去極端化工作主要在行為與認知兩個維度展開,即行為上的斷絕和認知上的轉(zhuǎn)變[42]。各國政府一方面應加強對網(wǎng)民,尤其是未成年網(wǎng)民的正面引導力度,教育民眾正確理解伊斯蘭教教義,提倡不同民族、宗教之間的文明對話與包容發(fā)展[43];另一方面還應加強對網(wǎng)絡內(nèi)容的監(jiān)控力度,及時清理宣揚恐怖主義思想的音頻視頻信息,并找到源頭,予以堅決打擊,斬斷其伸向網(wǎng)絡的魔爪,從而實現(xiàn)更有效的控制,因為誰“控制了互聯(lián)網(wǎng)的力量,就等于有了在戰(zhàn)爭中控制天氣的力量”[44]。

      長遠來看,東南亞和南亞各國只有加強政府治理能力,著力提升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改善社會民生,緩和民族矛盾與教派沖突,促進地區(qū)穩(wěn)定,才能最終消除作為恐怖主義根源的激進主義與極端思想孽生的溫床。

      【注 釋】

      [1]鄭彬:《“伊斯蘭國”加速東擴致南亞東南亞安全形勢趨緊》,《學習時報》2015年8月11日。

      [2]何適:《基地組織真實的歷史》,《世界報》2007年9月26日。

      [3]若木:《“伊斯蘭國”已達極限——阿拉伯學者的觀點》,《世界知識》2014年第23期。

      [4]李剛、朱文:《基地組織、ISIS網(wǎng)絡恐怖主義紀實解密暴恐“雙煞”的網(wǎng)絡“花招”》, 《中國信息安全》2014年第10期。

      [5]Howard J.Shatz,“How ISIS Funds Its Reign of Terror”,September 8,2014,http://www.rand.org/blog/2014/09/how-isis-funds-its-reign-of-terror.html

      [6]Matthew Levitt,“Money Troubles:The Financial Woes of Al-Qaeda's Leaders”,IHS Defense,Security and Risk Consulting,January 2012,p.28,http://www.washingtoninstitute.org/policy-analysis/view/money-troubles-the-financial-woes-of-al-qaedas-leaders

      [7]Richard Barrett,The Islamic State,New York:Soufan Group,2014,pp.24-34.

      [8]Charles R.Lister,The Islamic State:A Brief Introduction,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2015.

      [9]拉德旺·賽義德: 《抗擊“基地”組織與抗擊“伊斯蘭國”:兩種戰(zhàn)爭的分野》,《中東報》,轉(zhuǎn)引自若木《“伊斯蘭國”已達極限——阿拉伯學者的觀點》,《世界知識》2014年第23期。

      [10]周意珉:《Web 2.0技術在“伊斯蘭國”崛起中的作用及影響》,《和平與發(fā)展》2015年第4期。

      [11]Daniel L.Byman,“Scoring the War on Terrorism”,The National Interest,summer 2003.

      [12]曾向紅: 《“伊斯蘭國”的資源動員和策略選擇》,《國際展望》2015年第3期。

      [13]董曼遠: 《“伊斯蘭國”崛起的影響及前景》,《國際問題研究》2014年第5期。

      [14]莊禮偉:《東南亞的恐怖主義者》,(香港)《21世紀》2010年2月號,總第117期。

      [15]宋效峰: 《東南亞恐怖組織:他們?yōu)楹味鴳?zhàn)?》,《南風窗》2009年第22期。

      [16]Graeme Wood,“What IS Really Wants?”,The Atlantic,March 2015,p.7.

      [17]陳濤:《巴基斯坦的塔利班化:特征、動力與進程》,《南亞研究季刊》2013年第1期。

      [18]Charles P.Blair,Terrorism Analysis Report 1,F(xiàn)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June 2011,p.40.

      [19]Michael Gryboski,“Is ISIS More Violent than al-Qaeda?”,August 22,2014,http://www.christianpost.com/news/is-isis-more-violent-than-al-qaeda-125172/

      [20]許曄、張嬌楊:《為什么歐美年輕人會加入ISIS極端組織?》,http://news.ifeng.com/a/20140814/41580880_0.shtml

      [21]袁原、藺妍:《新本·拉丹:“鬼影”巴格達迪》,《環(huán)球》2014年第13期。

      [22]章魯生:《IS的錢從哪里來》,《青年參考》2014年9月24日第24版。

      [23]《三涉參與伊國組織成員已返馬 警方掌握身份嚴密追蹤》,《星島日報》2015年4月16日。

      [24]Tim Lister,“How ISIS Is Overshadowing al Qaeda”,CNN,June 30,2014,http://edition.cnn.com/2014/06/30/world/meast/isis-overshadows-al-qaeda/index.html?hpt=hp_c4

      [25]李穎:《基于知識溢出效應的知識聯(lián)盟利益分配研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

      [26]柳思思: 《論伊斯蘭祈禱團的結構及其應對措施》,《東南亞研究》2011年第1期。

      [27]付志強:《菲恐怖要犯在貧民窟落網(wǎng) 曾接受基地組織資助》,《環(huán)球時報》2014年6月12日。

      [28]黃培昭:《極端組織紛紛效忠IS 要建立全球性的哈里發(fā)國》,《環(huán)球時報》2014年10月8日。

      [29]汪舒明:《“基地”組織的復興和重構》,《國際問題研究》2008年第2期。

      [30]李偉:《“伊斯蘭國”正在開辟域外“戰(zhàn)線”》,《世界知識》2015年第5期。

      [31]亮劍:《伊敘兩大恐怖組織宣稱合并》,《新華日報》2013年4月11日。

      [32]林友順:《馬來西亞已成恐怖分子轉(zhuǎn)運站》,(香港)《亞洲周刊》2015年1月8日。

      [33]范凌志:《曼谷爆炸案疑犯玉素甫從中國出境后2年再未回國》,《環(huán)球時報》2015年9月9日。

      [34]蔣天:《東南亞國家高度關注“伊斯蘭國”示范效應外溢》,《中國青年報》2014年9月19日。

      [35]Javier Lesaca,“On social media,ISIS uses modern cultural images to spread anti-modern values”,Brookings Blog,September 24,2015,http://www.brookings.edu/blogs/techt ank/posts/2015/09/24-isis-social-media-engagement

      [36]同 [23]。

      [37]王宇: 《IS加速滲透亞太》,大公網(wǎng),2014年9月 9日,http://news.takungpao.com/world/exclusive/2014-09/2719605.html

      [38]吳合琴:《全球面臨安全災難 網(wǎng)絡反恐任重道遠》,《星島日報》2014年8月21日。

      [39]Ong Keng Yong,“Advancing Multilateral Effortsin Counter Terrorism and Security in Southeast Asia”,Military Technology,MILTECH,December 2007.

      [40]《ISIS曾計劃推翻馬來西亞非伊斯蘭政府》,《南洋商報》2014年8月16日。

      [41]周旭:《新加坡考慮加入打擊IS聯(lián)盟》,《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014年10月17日。

      [42]Angel Rabasa,et al,Deracializing Islamist Extremists,Santa Monica,CA:RAND Corporation,2010,p.20.

      [43]劉水明:《ISIS與“基地”兩大恐怖主義毒瘤全球反恐亟待加強》,《人民日報》2015年1月21日。

      [44]Jessica Stern,J.M.Berger,ISIS:The State of Terror,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New York,2015,p.101.

      猜你喜歡
      南亞地區(qū)恐怖組織穆斯林
      南亞地區(qū)大型路橋工程運營與養(yǎng)護工作淺談
      以牙還牙
      日本ODA—ADB框架下的開發(fā)援助及其啟示
      英國穆斯林更重國家認同
      穆斯林在歐洲與居民互認度迥異
      “一帶一路”與南亞地區(qū)國際合作前瞻
      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恐怖組織?
      僑園(2016年8期)2017-01-15 13:57:11
      美國穆斯林群體探析
      文學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8:44
      巡邏
      祖國(2015年22期)2015-12-16 19:28:11
      揭開穆斯林餐廳的面紗
      餐飲世界(2014年2期)2014-03-28 00:07:20
      天台县| 太原市| 渝北区| 汕头市| 济南市| 贵州省| 合川市| 江城| 普格县| 金乡县| 乌苏市| 彝良县| 长治市| 自贡市| 德昌县| 逊克县| 关岭| 台山市| 调兵山市| 博野县| 水富县| 平阳县| 惠安县| 镇康县| 孝感市| 家居| 西乌珠穆沁旗| 利津县| 安溪县| 岑巩县| 吉木萨尔县| 舒兰市| 米脂县| 友谊县| 南涧| 比如县| 贵港市| 鄢陵县| 邯郸市| 枝江市| 略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