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必有姓與名,姓與名既是人的一種符號的代表,同時又是人的信息傳遞的主要載體。因此,從古至今,人們對自己姓與名十分珍重,我國的姓與名,經(jīng)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才發(fā)展到今天人們所慣用的“姓名”。在我國古代,并不是一開始就使用姓名的,而是先有姓與氏,后有名、字、別號等,古人的一生有很多名字,各有用途,意義不同。中國人的姓名蘊含極其豐富的地理知識,體現(xiàn)了濃厚的民族特色,展現(xiàn)了絢麗的文化風(fēng)采。
一、姓名的起源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度時期,所以中國的許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例如,中國上古有八大姓氏:姬、姜、媯、姒、嬴、姞、妘、姚,中國當(dāng)前的大多數(shù)姓氏都是由此八姓演化而來。姓是作為區(qū)分氏族的特定標(biāo)志符號,如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lǐng)的名字。
黃帝住姬水之濱,以姬為姓,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jì)》中說:“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薄端恼Z》中胥臣解釋說:“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惟青陽與夷鼓同己姓。”后來的五帝少昊、顓頊、嚳、堯、舜以及夏禹、商族的祖先契、周族的祖先農(nóng)神后稷等,都是黃帝的后代。后稷承繼姬姓,他的后代建立了周朝。周初周天子姬發(fā)大封諸侯時,其中姬姓國53個。姬姓位于《百家姓》第297位,由姬姓直接演支出411個姓,占《百家姓》總姓508姓的82%,再演化出來的姓氏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了,所以說黃帝是中華民族的祖先。
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為姓,姜姓還是今天中國的許多姓氏如呂姓、謝姓、齊姓、高姓、盧姓、崔姓等的重要起源之一。姜姓在當(dāng)今以人口排名的中國百家姓氏中居于第60位。
妘起源于帝嚳高辛氏;嬴起源于少昊金天氏;媯、姚 同源,都是起源于帝舜;姒起源于大禹。此外,部落首領(lǐng)之子亦可得姓。黃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屬二姓。祝融之后,為己、董、彭、禿、妘、曹、斟、羋等八姓,史稱祝融八姓。
隨著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母系氏族制度過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漸被階級社會制度所替代,賜土以命氏的治理國家的方法、手段便產(chǎn)生了。氏的出現(xiàn),記錄著人類歷史腳步邁進階級社會。姓和氏,是人類進步。
“名”是指個人的符號,帶有個人的烙印。在我國傳統(tǒng)習(xí)俗中,“名”是在嬰兒出生百日之后由父親取定的,據(jù)《禮記?內(nèi)則》記載,到了這一天,由母親和保姆抱著嬰兒來到廳堂見他的父親,父親鄭重地握住孩子的手,給他取名。名取定以后,母親和保姆把孩子抱回內(nèi)室,然后把孩子的名字通告親戚,父親則立即把這個消息告訴朋友,并報告地方長官,入籍登記。因此命名儀式非常隆重,是孩子一生中的第一件大事,這種習(xí)俗現(xiàn)在雖然沒有了,但給孩子過“百歲”的風(fēng)俗依然長盛不衰。
二、姓氏中的地理知識
中國人姓氏來源復(fù)雜,但至少有下列姓氏或來源于國名、或來源于地名、或來源于居所、或來源于事業(yè)。
1.以國為姓
如:齊、楚、燕、韓、趙、魏、秦、魯、宋、衛(wèi)、唐、虞、夏、殷等皆屬此列。這些姓氏皆源于上古社會君主統(tǒng)治區(qū)域的稱號,后人對有天下之號和領(lǐng)地之號統(tǒng)稱國號。
2.以地名為姓
地名為姓的情況甚多,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以封邑的地名為姓,一是以居住的地名為姓。如魯桓公庶子食采于瑕丘,遂以“瑕丘”為姓,楚大夫居旗思城,就以“旗思”為姓,齊卿高敬腫食采于高堂,即以“高堂”為姓,楚賁皇奔晉,食采于苗,是以“苗”為姓。
3.以居住地環(huán)境特點為姓
如臨水而居,則以“水”為姓,傍城郭而居或以“城”為姓,或以“郭”為姓,家居田園則以“田”或“園”為姓,與池為鄰,則以“池”為姓。
4.以事為姓
這種姓氏多與所事行業(yè)或職業(yè)有關(guān)。如能工巧匠者以“匠”為姓,屠夫以“庖”為姓,為人之徒者以“徒人”為姓,陶瓷制作者以“陶”為姓,稼穡者以“嗇”為姓,身貴為爵以“爵”為姓,代人書法者以“字”為姓,開有店鋪者以“號”為姓。
三、名字中的地理知識
民族世代繁衍,中國人名字的命名,雖然紛繁復(fù)雜各有千秋。但由于人們依賴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共性,對大自然的感受十分深切,把自然景觀作為名字的背景,是中華民族不同時代人們的共同審美心理。不同時代、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的人們命名過程都閃爍著濃郁的自然現(xiàn)象和人文現(xiàn)象色彩。
1.天文類
如:風(fēng)、雨、雷、電、日、月、星、辰、宇、宙、天、空、云、霞、光、華、雪、霜、露、靄、霆、彤等。
2.地形類
如:山、川、丘、陵、峰、谷、崖、岡、坪、石、平、凹、崎、嶇、歧、路、嵩等。
3.水文類
如:川、海、洋、湖、泊、泉、澤、濤、滔、江、河、溪、源、湘、波、泊、渤、溥、蒲、濮、洲、源、潭、嶼、滄、洙、渚等。
4.動物類
如:鯤、鵬、鳳、凰、麒、麟、龍、虎、豹、熊、騏、驥、鶴、鴻、雁、燕、鷗、蝶、鹿、牛、駿等。
5.植物類
如:草、木、森、林、柳、樹、苗、松、竹、梅、菊、芹、芝、蘭、薇、楠、芳、桐、槐、玫、瑰、蓉、榕、榮、筠、華、花、蓮、荷、荔、枝、桃等。
6.顏色類
如:紫、青、蒼、碧、紅、綠、黃等。
7.人文現(xiàn)象類
由于幾千年封建統(tǒng)治,“忠孝”的儒家思想在中國人的名字中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11)道德類
如:忠、孝、仁、慈、道、德、禮、儀、信、敬、廉、義、賢、惠。
(22)易經(jīng)類
如:乾、坤、震、巽、謙、豫、師、泰、象、艮、行等。
(33)禮典類
如:易、經(jīng)、詩、書、樂、章、典等。
(44)玉石類
如:玉、珍、琬、琛、璞、瑜、琢、璋、寶、石、琪、琦等。
(5)天干地支類
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晨、巳、午、未、申、酉、戌、亥等。
(6)時空概念類
如:東、南、西、北、中、春、夏、秋、冬、曉、晚、初、古、上、下、左、右、洲、州、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