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燕
摘要:目的 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臨床護理中,探討護理方法與護理質量,體會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護理途徑,在提高護理水平中降低患者死亡率。方法 整理本院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情案例,采取回顧性分析的方法,對70例患者的護理方式與護理手段做出總結。結果 7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住院接受治療后通過護理觀察、常規(guī)護理、急救護理、日常飲食護理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護理等幾個方面的護理,有61例患者治愈并康復出院,6例患者病情好轉出院,2例患者治療后轉入外科,1例患者死亡。結論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療的過程之中,臨床護理在患者治療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臨床護理是醫(yī)院臨床治療的保障與基礎。
關鍵詞:上消化道出血;內科;臨床護理;護理體會
上消化道出血作為危害患者的急癥之一,屬于消化道類疾病的并發(fā)癥。在醫(yī)學定義上,上消化道出血指的是屈氏韌帶以上部分的消化道,以及包括胃、食管等病變引發(fā)的出血。患者在發(fā)生上消化道出血時表現(xiàn)為嘔血以及黑糞(便血)的臨床癥狀,并伴隨著周圍不同程度的循環(huán)衰竭。作為急癥的一種,患者死亡率達到了8.7%~13.9%。上消化道出血不及時接受治療,會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在臨床護理上要提早做出對患者的醫(yī)療護理措施,幫助患者病情轉好。我院整理2009年1月~2013年12月內科收治的上消化出血患者共計78例,選取其中具有觀察意義的患者70例進行臨床護理體會?,F(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院自2009年以來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8例,選取其中具有觀察意義的70例患者進行研究。其中有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年齡20~73歲,平均年齡為(46.73±9.79)歲。70例患者中,有59例患者屬于消化性潰瘍引發(fā)的上消化道出血,3例患者為急性胃粘膜的損傷引發(fā)的上消化道出血,6例患者為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引發(fā)的上消化道出血,2例患者由于胃癌引起上消化道出血。70例患者都出現(xiàn)輕重不同程度的嘔血和黑糞(便血)的臨床癥狀,一些患者有休克現(xiàn)象。經(jīng)過本院內科治療。61例患者治愈并康復出院,6例患者病情好轉出院,2例患者治療后轉入外科,1例患者死亡。
1.2相關標準 在醫(yī)學定義上,上消化道出血指的是屈氏韌帶以上部分的消化道,以及包括胃、食管、十二指腸、膽、胰等病變引發(fā)的出血。其中,數(shù)小時內患者失血量超過1000ml或者20%的循環(huán)血容量即定義為大量出血。
2護理方法
2.1急救與常規(guī)護理 患者在收治入院之后,進行生命體征的測試,經(jīng)過密切的臨床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休克以及肝昏迷的上消化道出血并發(fā)癥狀。護理人員應進行準確詳實的記錄;對患者進行心電監(jiān)測,護理人員在臨床觀察中應仔細收集并觀察患者嘔吐物以及大便樣本,準確記錄其量、顏色與性狀,提早發(fā)現(xiàn)嘔吐和便血的癥狀,及時預測下次出血,為患者的臨床治療提供科學的依據(jù);患者在入院治療時要抽取血標本進行血常規(guī)急查,目的是確定患者血型并及時配血;為患者開通兩條或三條靜脈注射通道,給予穿刺留置針置管注射;患者入院后應臥床休養(yǎng),以平臥位為優(yōu),頭側偏,抬高下肢,根據(jù)患者情況吸痰或吸氧,注意患者呼吸道的通暢;注意患者保暖,謹防燙傷。本組上消化道患者中有1例患者死亡,是由于上消化道急性大出血而引發(fā)失血性休克,器官衰竭死亡,是護理治療中的一例深刻經(jīng)驗教訓。
2.2輸液護理 護理人員應遵照醫(yī)囑對患者及時的進行液體的補充以及血液的供給。靜脈注射能夠有效保證醫(yī)療效果,為繼續(xù)治療提供可能。輸液的補充量與注射速度根據(jù)患者的失血量確定,應適量補充,避免出現(xiàn)因注射藥水以及輸血過多引發(fā)的肺水腫等并發(fā)癥;對于患者中出血量較多的以及老年患者應提別關注,在護理上也應該給予重視;在輸液護理中,應做到隨時、多次觀察,注意患者輸液時肢體變化,以免發(fā)生輸液脫管以及靜脈回血的情況;護理中對于患者的肢體溫度以及生命體征的變化應密切關注,仔細記錄,以供臨床醫(yī)生了解之后制定后續(xù)的治療方案;在患者發(fā)生異常情況時應及時向醫(yī)師報告,避免耽誤患者病情,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2.3飲食護理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不同于其他內科患者,由于其病情的特殊性,需要護理人員在飲食上重點護理。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中,消化性潰瘍以及胃黏膜損傷等病癥是常見的出血誘因。在接受治療的70例患者中,飲食不當而引發(fā)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有39例,占本組患者的56%。這些患者往往是由于飲食知識的缺乏與不規(guī)律飲食而造成飲食不當,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有些患者長期酗酒、食用有刺激性的辛辣食物,這些不良的飲食習慣都是造成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療時,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飲食護理多加重視,采用分級護理的方式進行飲食護理,例如病情嚴重的患者采用飲食Ⅰ級護理。對有不良飲食習慣以及吸煙酗酒的患者應重點強調飲食的重要性。特別注意反復出血以及有出血史的患者的飲食,強調患者及家屬健康飲食的重要性。通過與患者的交流適當?shù)南蚧颊邆魇谂c上消化道出血有關的飲食常識,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在患者出血期間應禁止入食,待出血終止后的2~3d進行流質食物的補充,在患者病情穩(wěn)定的1w左右時間后再進行半流質食物的攝入。患者飲食應盡量避免質硬及難以消化的食物,忌食用辛辣、生涼等刺激性食物,在治療階段需禁止吸煙飲酒?;颊邞徛M食,細嚼慢咽,不宜過飽,少食多餐。在飲食護理中應提醒患者多飲溫水,對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患者應在飲食護理中控制鹽分的攝入,限制納與蛋白質。
2.4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護理 上消化道患者在發(fā)病出血時,常常大量嘔血、便血,會產(chǎn)生恐懼以及焦躁的心理狀況,甚至有患者對治療喪失信心,護理人員應及時對這種患者進行積極地引導。在日常護理中應對患者多巡查,多關心,減少對醫(yī)護人員的陌生感以及增加患者對病情的了解。對患者及家屬應耐心解釋,告知出血情況只是暫時的,積極治療就能夠治愈。在與患者的交流中努力取得患者信任與配合,當患者發(fā)生出血時護理人員應冷靜的處理,沉著應對,積極給予患者解釋,叮囑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方法。對于病情缺乏了解的患者,護理人員應耐心予以講解,幫助患者了解病情,取得患者配合。
3結果
7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住院接受治療后通過護理觀察、常規(guī)護理、急救護理、日常飲食護理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護理等幾個方面的護理,有61例患者治愈并康復出院,6例患者病情好轉出院,2例患者治療后轉入外科,1例患者死亡。
4討論
上消化道出血為急性病,患者多發(fā)病驟急,在患者發(fā)病時,常常伴隨著嘔血以及黑糞(便血)的臨床癥狀,在醫(yī)學上這類病臨床表現(xiàn)明顯,確診容易。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療時,護理人員應給予周到的護理措施,通過護理觀察,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及時記錄患者的排泄物以及嘔吐物的性狀,向醫(yī)生提供準確的第一手資料。加大患者治愈的可能性。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體貼的護理,幫助患者克服心理困難與不良情緒,贏得患者積極配合。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細致入微的周到護理,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的病情變化,為醫(yī)生治療提供依據(jù),為患者治療爭取時間。因此,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療的過程之中,臨床護理在患者治療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臨床護理是醫(yī)院臨床治療的保障與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惠霞.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內科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10:230.
[2]吳君.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2例內科護理體會[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06:62-63.
[3]曹婷.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5例的內科護理[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2,08:335.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