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樹棟 管恩蘭
·病例介紹·
疏肝清熱法治療失眠驗案1則
丁樹棟 管恩蘭
疏肝清熱;失眠;驗案
失眠是指以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種病癥。主要表現(xiàn)為睡眠時間、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勞、恢復體力與精力,輕者入睡困難,或寐而不酣,或時寐時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則徹夜不寐[1]。筆者曾用疏肝清熱法治療1例失眠患者,療效滿意,現(xiàn)介紹如下。
患者,女性,42歲,因失眠半年余,加重12 d,而于2008年7月25日初診。患者6個月前因與人發(fā)生口角,氣惱過度,憤懣不平,情志不暢而致失眠。發(fā)病后曾經(jīng)去當?shù)啬翅t(yī)院檢查,排除其他器質(zhì)性疾病,診斷為“神經(jīng)衰弱”,予服“復方地西泮片”“健腦補腎丸”“天王補心丹”等多種藥物治療,療效欠佳。遂改投某中醫(yī)用歸脾湯加減治療半個月余,亦未見明顯效果,故自行停服剩余中藥來診。癥見:少寐多夢,甚則徹夜不眠,煩躁易怒,頭暈腦脹,耳鳴,目赤,口干口苦,大便秘結(jié),小便黃赤,舌質(zhì)紅,苔黃,脈弦數(shù)。診斷為肝郁化火型失眠癥。治宜疏肝清熱,佐以養(yǎng)心安神。
處方:柴胡10 g,青皮10 g,香附12 g,枳實10 g,川楝子10 g,郁金10 g,龍膽草10 g,黃芩10 g,梔子10 g,車前子10 g,大黃6 g,龍骨20 g,牡蠣20 g,夜交藤10 g,酸棗仁10 g,遠志6 g,甘草10 g。7劑,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
8月3日二診:服上方7劑后,夜間睡眠狀況有所改善,煩躁易怒,頭暈腦脹,耳鳴,目赤,口干口苦,大便秘結(jié),小便黃赤等癥狀亦有所好轉(zhuǎn),舌質(zhì)紅,苔黃,脈弦數(shù),將上方中夜交藤增至12 g,酸棗仁增至15 g,以增強養(yǎng)心安神之功。繼服12劑,服法同前。
8月17日三診:宗上方服藥12劑后,失眠及其他伴隨癥狀皆消失,效不更方,囑繼服6劑以鞏固療效。
失眠癥,中醫(yī)學又稱其為“不寐”“不得臥”“目不瞑”“不得眠”等[2]。祖國學認為,七情內(nèi)傷是導致失眠的重要病因病機,情志刺激等因素與該病有密切關系。本例患者因氣惱過度,情志不暢而致失眠。辨證為肝郁化火。郁怒傷肝,肝之疏泄功能失常,氣機不暢,肝氣郁結(jié),郁久化火,心神被擾,故出現(xiàn)失眠及其他一系列伴隨癥狀,在治療方面,應以疏肝清熱為主。方中柴胡、青皮、香附、枳實、川楝子、郁金疏肝理氣,龍膽草、黃芩、梔子清肝瀉熱,加車前子、大黃以利熱走二便,龍骨、牡蠣、夜交藤、酸棗仁、遠志養(yǎng)心安神;甘草調(diào)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疏肝清熱,養(yǎng)心安神之功。藥癥相符,故可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1]周正瑛.中醫(yī)內(nèi)科學[M].北京:中醫(yī)中藥出版社,2003:154.
[2]陳官華.淺談不寐的中醫(yī)治療[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0,7(21):179-180.
262200諸城,山東省諸城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丁樹棟),262200諸城,山東省諸城市和平藥店總店(管恩蘭)
管恩蘭,E-mail:yixuekep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