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薇拉·凱瑟短篇小說的藝術特色

      2015-04-02 12:32:59王晶
      關鍵詞:凱瑟藝術手法藝術特色

      薇拉·凱瑟短篇小說的藝術特色

      王晶

      (安陽師范學院 外國語學院,河南 安陽 455000)

      摘要:薇拉·凱瑟出色的現(xiàn)代敘事藝術在其短篇小說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凱瑟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的題材和藝術特色主要表現(xiàn)在重復、象征、反諷、故事中的故事、繪畫語言五個方面。雖然凱瑟各個時期的短篇小說題材多樣、風格不一,但常常與她的長篇小說互相呼應,在主題、風格、技巧上是一脈相承的。研究凱瑟的短篇小說可以幫助人們更深入的探索其長篇小說的豐富內涵。

      關鍵詞:薇拉·凱瑟;短篇小說;藝術特色;藝術手法

      收稿日期:2014-11-13

      基金項目: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薇拉·凱瑟短篇小說研究”(2013-QN-404)

      作者簡介:王晶,女,安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主要從事美國文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I106.8

      引言

      美國現(xiàn)代女作家薇拉·凱瑟(Willa Cather, 1873-1947)與她同時代的作家菲茨杰拉爾德、海明威、??思{的創(chuàng)作經歷非常相似,都是通過長篇小說確立自己的名聲,在閑暇之余或為怡情、或為生計、或為練筆而發(fā)表了大量的短篇小說。凱瑟是一個才華橫溢、勤勉多產的作家,共有12部中長篇小說、62篇短篇小說以及隨筆、文評和詩歌等。然而,她最早是憑借短篇小說邁入文壇的。1892年,她在就讀內布拉斯加大學期間開始寫短篇小說,一直持續(xù)了50年,短篇小說約占其創(chuàng)作總量的三分之一。其中的一些足以和她的長篇小說相媲美,因此不能忽視她在短篇小說領域所取得的成就。

      長久以來,評論家過多地關注她的長篇小說而忽略了她的短篇小說。缺乏關注的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很多評論家認為短篇小說的含金量不如長篇小說;第二,1912年,凱瑟的第一部小說《亞歷山大的橋》(Alexander’sBridge, 1912)問世了。在此之前,她已經創(chuàng)作了40余篇短篇,因此這些短篇被認為是她的練筆之作;第三,凱瑟本人非常重視自己成名之后發(fā)表的作品,一直以來強調自己“專職作家”的身份,她通過各種各樣的辦法限制早期的短篇小說在選集中的重印。不過,她的確收錄了一些自認為比較滿意的短篇小說。參照馬克·麥迪根的《凱瑟和短篇小說》,凱瑟的短篇小說共分為四個集子,分別是《精靈花園》(TheTrollGarden, 1905)、《青春和美艷的美杜莎》(YouthandtheBrightMedusa, 1920)、《無常人生》(ObscureDestinies, 1932)和《美女暮年及其他故事》(TheOldBeautyandOthers, 1948)。雖然凱瑟各個時期的短篇小說題材多樣、風格不一,但常常與她的長篇小說互相呼應,從中可以窺見她的創(chuàng)作主題和藝術特色。

      一、創(chuàng)作題材的多樣性

      (一)《精靈花園》——藝術家的寫照

      《精靈花園》寫于1902年至1904年間,當時凱瑟在匹斯堡的一所高中教英語文法。這份工作之所以有吸引力是因為薪水較高,確保她有足夠的空閑進行創(chuàng)作。“精靈花園”的題名取自查爾斯·金斯萊(Charles Kingsley, 1819-1875)的寓言故事《森林里的孩子》,講述的是在一個美麗的花園里住著一群富有想象力但極其兇惡的巨人,它們能創(chuàng)造出異常美麗、世間罕有的東西。在花園圍墻之外的森林里住著一群天真無邪的、未開化的孩子們。最終,這群孩子帶著骨子里面天生的幾分冒險精神,在對森林里的生活感到厭煩之后,開始覬覦巨人住的像仙境一樣的花園,并想方設法占領這個花園。經過了很多次失敗的進攻,孩子們最終得到了巨人的花園,但被詭計多端的巨人施以魔法,他們之間開始內訌,最后走向自我毀滅。這個寓言故事看似簡單,實則寓意豐富:首先,巨人住的花園象征著一個人所追求的生活目標。對一些人來講,生活目標是為藝術而獻身,而對另一些人來講,生活目標是愛情、婚姻、抑或是金錢。總之,花園代表著人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理想;其次,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一個人會遭遇很多困難和危機。一旦一個人開始追求理想,事情就會變得和預期的不同;再者,孩子們冒險、進取的天性正是獲得成功的基本因素,沖動被作者看作是熱情、天真的表現(xiàn),同時帶來的后果是野蠻、兇狠、殘忍。《精靈花園》印證了和查爾斯·金斯萊《森林里的孩子》主題的一致性,凱瑟借用這個寓言故事意在呈現(xiàn)花園外和花園內的兩種不同生存方式的沖突,即實現(xiàn)夢想的潛力和夢想受挫的沖突。 《精靈花園》共收錄七篇故事,分別是《弗萊維亞和她的藝術家們》、《雕塑家的葬禮》、《花園小屋》、《魂斷荒漠》、《菲德拉的婚姻》、《瓦格納作品音樂會》和《保羅事件》。乍一看這七篇故事毫無關聯(lián),故事背景發(fā)生在20世紀初的英國和美國,地點包括倫敦、波士頓、匹斯堡、西部沙漠、內布拉斯加邊疆和堪薩斯小鎮(zhèn)。盡管這些故事的形式不同,但傳達的是同一個主題,即藝術家如何在殘酷的現(xiàn)實中實現(xiàn)夢想和夢想受挫的故事。

      凱瑟的短篇小說有一半以上都與藝術和藝術家的生活有關?!毒`花園》中刻畫的藝術家包括雕塑天才哈維、作曲家阿德里安斯、倫敦畫家崔芬格,以及夢想成為藝術家的弗萊維亞、有音樂天分的卡羅琳、為愛情拋棄音樂事業(yè)的喬治亞娜嬸嬸和有藝術特質的高中生保羅。無一例外,這些藝術家或具有藝術特質的人的命運都是悲劇性的:雕刻家哈維英年早逝,死后遺體被運回家鄉(xiāng),然而在一個金錢至上、務實主義的西部小鎮(zhèn)上無人認同他的成就,反倒引來了粗鄙人們的質疑和嘲諷。畫家崔芬格死于中風,倚靠婚姻躋身于上流社會卻不為上流社會所容,他的天才畫作被妻子鄙視并變賣;卡羅琳屈從于富足的生活而放棄了自己的音樂夢想,經過艱難的思想斗爭最終拆除了承載著她歡樂、夢想和憧憬的小屋;喬治亞娜嬸嬸原本是波士頓音樂學校的一名教員,為了狂熱的愛情,和情人私奔到內布拉斯加邊疆地區(qū),被柴米油鹽的生活磨礪成地道的家庭主婦。三十年后,在聆聽了一場音樂會后,她發(fā)出了近似哀嚎的吶喊:“我不想走,我不想走!”保羅為了逃離苦悶平淡的中產階級生活,偷竊公司的錢財,僅僅是為了來到夢寐以求的紐約,過上自己想要的上層階級的生活,哪怕只是一個星期,哪怕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他最后選擇臥軌自殺是由于自己和所處的環(huán)境格格不入。在這些故事中,凱瑟對藝術家的態(tài)度是復雜和矛盾的:她同情藝術家,因為他們經常受挫,不被社會認可,最終被自己的挫敗感和社會所摧毀;她又把他們當成一群天才怪人,覺得藝術家讓普通人難以接近和認同,這反映出作者本人的矛盾:她既崇尚藝術,又是一個務實的人。

      (二)《青春和美艷的美杜莎》——紐約城市生活管窺

      《青春與美艷的美杜莎》于1920年9月出版,從《精靈花園》中選錄了四篇,《保羅事件》、《瓦格納音樂會》、《雕塑家的葬禮》和《魂斷荒漠》。其他四篇是《搖錢樹》、《一只金色的鞋》、《流言蜚語》、《來吧,愛神》?!肚啻号c美艷的美杜莎》是凱瑟向紐約致敬的故事。凱瑟一生都在遷移,9歲從美國南部弗吉尼亞州遷移到西部的內布拉斯加、30歲來到中西部的匹斯堡、之后到了東北部的紐約。這時,她已經在紐約定居15年了。紐約作為美國的文化之都,得到了凱瑟的強烈認同和喜愛。她把紐約的風土人情淋漓盡致地寫在了作品之中。僅《來吧,愛神》就囊括了人們所熟知的紐約名勝古跡:坦慕尼廳、華盛頓廣場、中央公園、第五大道、布布福特旅館、小意大利、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藝術學生聯(lián)盟、大都會歌劇院、列克星頓劇院、科尼島、長島?!稉u錢樹》中也有對紐約的深情描述,美麗動人的女歌星克雷西達就住在紐約十號街?!兑恢唤鹕男分谢俚幕顒涌臻g是卡內基音樂廳、東自由火車站、申利飯店。《流言蜚語》中艾爾夏住在紐約市一棟十層的公寓里,從窗外望去就是美麗的中央公園。凱瑟不再是一位帶有“西部標簽”的地域性作家,更得到了當時最重要的評論家埃德蒙·皮爾遜的稱贊,他在《紐約時代書評》雜志上寫道,“即便凱瑟只寫了一篇《來吧,愛神》,足以證明她是當今最有創(chuàng)作力的作家之一”[1]。

      此時的凱瑟已經品嘗到了成功的滋味,早前已經是《麥克盧爾》雜志的主編。1918年,《我的安東妮亞》的出版使她名利雙收。在1920年左右,凱瑟開始思索名利、財富給人帶來的意義以及成功給人帶來的喜悅?!稉u錢樹》、《一只金色的鞋》、《流言蜚語》、《來吧,愛神》刻畫的都是女歌星的成名史。克雷西達、基蒂、艾爾夏、伊登漂亮、聰明、富有激情,她們雖出身于貧寒之家,卻憑著天生的一副好嗓子,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通過對她們個人成功的描寫,可找到凱瑟在個人經驗上對她們“職業(yè)身份”的認同和肯定。

      然而,藝術有流行藝術與嚴肅藝術之分,藝術家也有流行藝術家和嚴肅藝術家之分,歌星永遠活動在閃光燈下、接受觀眾的膜拜與贊美,而畫家、作家要甘于寂寞,努力一輩子或許不為人知?!秮戆桑瑦凵瘛肥顷P于畫家唐·赫杰和歌唱家伊登·鮑爾的愛情故事,被視為凱瑟的藝術宣言[2]125。故事刻畫了兩種不同類型的藝術家:伊登是一位從西部來的女歌手,渴望成功,追求名利,喜歡觀眾的掌聲,為了快速成名不惜降低自己的身價,嫁給一個從芝加哥來的病怏怏的百萬富翁,因為他將會帶她到巴黎學習深造。赫杰是一位沒錢、沒名望的畫家,他畫畫不是為了取悅觀眾,是為了讓自己高興,不想通過廣告宣傳實現(xiàn)自己的藝術理想。凱瑟通過赫杰的口表述了自己的藝術宣言,“我是在為畫家——還沒有誕生的畫家——繪畫”[3]178。雖然他們對藝術追求不同卻被對方深深吸引,墜入愛河,但是他們不同的藝術觀和生活價值觀最終導致了兩個人之間勞燕分飛。在故事的結尾,二十年后,成為首席女演唱家的伊登從巴黎返回紐約,坐在豪華轎車上重游故地,向人打聽赫杰的近況,得知他成為現(xiàn)代派畫家的翹楚,不過總在創(chuàng)作一些獨特的東西,依然得不到那些唯錢是圖的藝術贊助者的青睞。小說中“成功”(success)一詞被使用不下十次。何為成功?成功可以有很多種。赫杰和伊登都獲得了成功,只不過成功的途徑和方式不同??梢?,凱瑟在這段時間徘徊在兩個陣營當中,但逐漸從流行藝術轉向嚴肅藝術。

      (三)《無常人生》——美國西部生活的寫實

      《無常人生》共收錄三篇,《鄰居羅西基》、《哈里斯老太太》和《兩個朋友》是凱瑟在1928-1931年間創(chuàng)作的,寫的是美國西部生活。在此期間,凱瑟的家庭發(fā)生了很大的變故:父親因病去世,母親長時間生病,凱瑟不得不抽出大部分時間照看母親。這些接二連三的打擊使她的思緒重新回到西部,刻畫溫暖的家庭生活,思念年輕時的朋友,在《無常人生》里隨處可以找到相關的事實依據(jù)。羅西基的原型最有可能是凱瑟死去的父親,也可能是安東尼亞的丈夫庫扎克老年的翻版。故事的開頭羅西基被診斷出有心臟病,他以追憶的方式回顧了自己的一生,生在捷克,在倫敦度過最窮困的青少年,在紐約當過技工,之后移居西部農村,享受土地給他帶來的安穩(wěn)和平靜。羅西基平靜安詳?shù)乃廊?,在他的醫(yī)生看來,羅西基的生命是完整和美好的。《哈里斯老太太》描述的是祖孫三代的沖突和代溝。哈里斯老太太的原型很可能是凱瑟的外曾祖母雷切爾·布克。來自南方的外祖母到女兒家?guī)兔φ疹櫷鈱O女,還做繁重的家務。女兒維多利亞毫無愧疚很自然地接受了年邁母親的這種自我犧牲,她認為這是南方家庭的傳統(tǒng),就把這種傳承帶到了西部。鄰居羅森夫人不滿哈里斯老太太在女兒家當牛做馬,認為維多利亞自私,不應該這樣對待自己的母親。維琪是維多利亞的長女,想去密西根大學讀書,哈里斯太太無私的出錢資助她上學。故事中的年輕人似乎沒心沒肺,老年人則為之掏心掏肺。隨著故事發(fā)展,證明這一家人是有真愛的,是鎮(zhèn)上的人們誤解了他們。《兩個朋友》是小鎮(zhèn)上的兩個商人夜間的對話,人物原型是凱瑟早年在紅云鎮(zhèn)認識的人。狄龍和特魯曼本是一對摯友,在一次徹夜暢談之后,兩人因政見不同而分道揚鑣。多年以后一個病死,而另一個懷著對朋友的深深懷念,離開他們共同生存的地方,獨自在他鄉(xiāng)度過余生。

      《無常人生》被看做是凱瑟早期作品的續(xù)篇,凱瑟有意利用霍頓·米夫林出版公司的重版目錄,在她的七部拓荒小說提名的前面寫上一句話:“你讀過這些嗎”?《紐約時代書評》雜志評論道,“凱瑟回歸了”[4]。雖然美國正遭遇經濟危機,讀者們不愿意為一本很薄的書花高價錢買單,事實證明《無常人生》很受讀者的喜愛。1932年8月第一次發(fā)行了25 000本,當月月末又發(fā)行了5 000本,九月份發(fā)行了3 000本。人們對此書的熱忱是由于在經濟大蕭條時期,它使人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溫暖和溫情、鼓舞家庭成員團結起來一同對抗經濟危機。此時凱瑟更加注重人物的刻畫,不再刻意在情節(jié)上下功夫,使得筆下的羅西基和哈里斯老太太等人物內涵更加有深度,這也標志了凱瑟寫作水平的提升。

      (四)《美女暮年及其他故事》——逝去的青春、衰老和死亡

      《美女暮年及其他故事》在凱瑟去世一年之后才出版,收錄的是她最后三部短篇,《美女暮年》、《早餐之前》和《最好的年月》。這些是凱瑟在1936年秋天到1945年夏天所創(chuàng)作的,描寫的是逝去的青春、衰老和死亡的主題,也是凱瑟長篇小說重復出現(xiàn)的主題?!睹琅耗辍肥顷P于一位英國社交名媛容顏不再,日益衰老的故事。三十年后在法國的東南部阿爾卑斯山,一位老朋友甚至都認不出她來?!对绮椭啊肥且粋€商人在加拿大大馬南島離群索居時的一些病態(tài)的回憶。大馬南島也是凱瑟晚年度假的地方?!蹲詈玫哪甏分v述的是一位新入職的老師在一場暴風雪中被困在一個內布拉斯加的學校宿舍里死于肺炎的故事。此時的凱瑟已經步入老年,面對自己手腕傷病、健康惡化的問題,看著身邊的老朋友伊莎貝爾·麥克隆(Isabelle Mcclung)飽受腎病的折磨而痛苦,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使她產生灰心、沮喪、失望、悲觀的情緒,這些都被寫進她的故事里。

      二、藝術手法的多重性

      (一)重復

      重復指的是主題和人物的重復。凱瑟短篇小說的主題一直重復出現(xiàn)在長篇小說中,如藝術、藝術家、西部拓荒者、逝去的青春、衰老和死亡的主題。人物的重復指的是短篇小說中的次要人物經常會被凱瑟運用到長篇小說中,能找到其相對應的人物。例如,《來吧,愛神》中的伊登是《云雀之歌》的西婭的翻版;《內莉·迪恩的歡樂》中的內莉命運和露西·蓋哈特一樣悲慘;《鄰居羅西基》是《我的安東尼亞》的續(xù)篇,兩者風格一致,羅西基被認為是安東尼婭的丈夫庫扎克老年的寫照。而規(guī)律是:凱瑟在第二次使用同一個角色的時候,她對人物命運的處理更加溫和,更富有同情心。對人性弱點的揭露不像早期時候的譏諷和嘲弄,而帶有一種幽默的性質。這也反映了凱瑟對人生的態(tài)度趨于成熟。

      (二)象征

      象征是通過具體的形象來暗示某種抽象的觀念或思想感情的藝術表現(xiàn)方法,目的是通過某種形象的暗示來激發(fā)讀者的想象力,讓他們去捕捉和探討形象的深層寓意[5]204。凱瑟的象征不僅僅是作為一種手法和技巧,常常具有主題性和結構性。她常常在一部作品中選用一個象征物作為核心象征,與作品的主題發(fā)生密切的聯(lián)系,在情節(jié)的更迭中不斷出現(xiàn),構成了小說發(fā)展的重要線索。如《花園小屋》中的“花園小屋”、《一只金色的鞋》中的“金色的鞋”、《搖錢樹》中的“搖錢樹”構成了故事的核心象征。

      《保羅事件》中的“紅色康乃馨”貫穿故事的始終,象征著保羅本人。保羅就等同于花一般的脆弱、易枯萎、易凋謝。故事的開始,他剛出場的時候在衣服的翻領上別著一朵紅色的康乃馨,故事的結尾,他別著兩朵康乃馨。他在雪地里踉踉蹌蹌地前行,從大衣上取下在寒風中枯萎的康乃馨把它埋在了雪里,接著臥軌自殺。保羅為了逃離苦悶平淡的小城市生活,偷竊公司的一千美元,來到夢寐已久的大城市紐約。此時的紐約就像玻璃柜外的寒冬。他并不歸屬這里,就像一支根被剪斷的花,只能在紐約的玻璃柜中抵御嚴寒一陣子,擁有的是一剎那花開的燦爛,注定走向死亡。玻璃柜、窗戶和保羅的聯(lián)系在全篇不下12次,玻璃柜不僅象征著保羅和花的聯(lián)系,同時代表著他自負浮夸的性格。作者希望保羅看到鏡子里反射的是他的真正自我和世界的影像。

      《來吧,愛神》中的名叫“西澤三世”的狗不僅是故事里的重要的存在,而且是一種象征,象征赫杰的藝術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故事的開頭,赫杰和他的狗關系密切,同吃同住在華盛頓廣場一所老宅子四層的畫室里。狗和主人習慣了彼此的陪伴,整日形影不離,以至于狗和主人在外表、品味上非常的相似,他們都有強壯有力的下巴,都對發(fā)霉的大廳地毯的氣味情有獨鐘。有時候作者會把兩人的身份混淆,用人稱代詞“he”同時指代赫杰和狗,例如“它(西澤三世)一動不動的站著,同時赫杰看著那個穿淡紫色衣服的姑娘走上他(赫杰或者西澤)居住的那所宅子的臺階走進門去了”。作為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存在,赫杰對狗比自己還好。定期給它洗澡,午飯后帶它去散步,給狗買昂貴的項圈而自己穿的很邋遢。隨著故事的發(fā)展,赫杰對狗的態(tài)度有所轉變,因為伊登搬來成為他們的鄰居。這位膚淺的、有誘惑力的未來的歌星打亂了他們離群索居的生活,狗對她的到來明顯不友好,首先不信任,其次敵對,它就像赫杰的守護神,告誡主人離她遠點,但是沒用。赫杰從衣柜縫隙里偷窺裸體的伊登做體操,那個洞眼的吸引力比他的意志還要強,以前他會畫上八個小時,現(xiàn)在他壓根不畫畫了,陷入了一種懶散麻木的狀態(tài)。狗知道自己主人準是出了什么毛病,總來死勁兒扯他的衣袖,赫杰就用手扼住它的喉嚨。伊登知道狗敵視自己,讓他在狗和她之間做出選擇,赫杰只好把狗留在家里,陪她去科尼島游玩。從島上回來的那晚,伊登來到了赫杰經常睡覺的房頂上,之前沒有人來過,狗就咬了伊登一口,要保護他的主人不受伊登的誘惑,赫杰把狗從屋頂拉了下來,狠狠的揍了一頓。赫杰和伊登的戀愛是短暫的,因為對藝術和成功的看法不同導致了兩人分手,赫杰在故事結尾和狗相依為命。西澤把頭伏在主人的一只膝蓋上,他們抬臉望著星星。星星象征著對成功的渴望,從狗和主人的肢體語言得知他們已經和解。狗和主人的關系具有象征意義,他們相互依存,彼此依靠。

      (三)反諷

      反諷是一種所指含義和字面含義相反的修辭方法,即作者避免直接把想法和態(tài)度強加給讀者,將自己的真實意圖和情感傾向暗含在陳述中,以曲折的方式傳達給讀者,使小說顯得深沉含蓄。反諷的魅力在于“既有表面又有深度,既曖昧又透明,既使我們的注意力關注形式層次,又引導它投向內容層次”[6]35。 《菲德拉的婚姻》中麥克馬斯特的名字構成反諷?!癕acMaster”是“大師”的意思。然而麥克馬斯特人非其名,并不是技藝高超的藝術大師,而是一位對藝術認識淺薄的美國畫家,本人矯揉造作,舉手投足之間彰顯小資情調,對藝術和人生看法很傳統(tǒng)。和麥克馬斯形成對照的人物是詹姆斯。作為特雷芬爾畫室的看守人,詹姆斯和特雷芬爾的關系是主仆、也是朋友、又是志同道合的藝術追隨者。特雷芬爾死后,妥善保管遺作《婚姻》成為詹姆斯的天職。當?shù)弥瑐愐愿邇r賣掉《婚姻》時,他異常悲傷、沮喪。冒著坐牢的危險偷走了畫,雇了一輛馬車穿越濃霧籠罩的倫敦,深夜來到麥克馬斯特所住的旅館,懇求美國人把畫藏到巴黎,因為他不愿意主人嘔心瀝血的畫被賣給對藝術無知的猶太畫商。凱瑟運用反諷和對比的手法通過詹姆斯盜畫把平淡的娓娓述來的故事推向了高潮。試想一個局外人,居然是故事中唯一真正關心畫的人,他對真正藝術的熱愛甚至超過了自己的生命。形成強烈對照的是麥克馬斯特對《婚姻》的珍視度和保護意識遠不及詹姆斯。他勸說艾倫改變主意的言語遠不如詹姆斯偷畫的行動那么真切、那么自然、那么有力。

      《搖錢樹》中女歌星克雷西達被自己的丈夫、兒子、兄弟姐妹們看做是一顆搖錢樹。當她乘坐泰坦尼克號不幸沉船遇難時,這些人無暇對她的死傷感,反而忙著爭奪她的私人財產。他們在屋子里樓上樓下的亂跑,搶奪她的首飾、毛皮、披肩、衣服直到最后一張鼴鼠皮。凱瑟用反諷的方式間接地指責這些人的冷血。正所謂親密和忠誠只在深邃的心里,而虛偽和懦弱卻在狂歡的那邊。

      (四)故事中的故事

      法國結構主義敘事學的代表人熱奈特把敘述層次定義為“敘事文中所講述的任何事件都處于一個故事層, 其下緊接著產生這一敘事的敘述行為所處的故事層”[7]197。在這一敘述框架之下,一個或多個不同的故事被講述著,即故事中有故事?!秮戆桑瑦凵瘛凡捎玫氖堑谌朔Q全知的視角,敘事者講述的是赫杰和伊登之間的愛情故事,在主敘述層中充斥著次敘述層。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故事中的人物開始講述故事,在第三章赫杰向伊登講述了在他在法國學畫的經歷,在第五章赫杰向伊登轉述了《女王的四十個情人》。故事出于不同人的口中,存在不確定性,是一個關于性、野蠻和暴力的故事。他從一位墨西哥教士那里聽來的,這位墨西哥教士從修道院中的一本手稿上看的,寫稿子的人是一位西班牙傳教士。印第安阿茲臺克部落的一個公主天生有求雨的本領,在她18歲那年,國王殲滅了入侵者,帶回來很多俘虜,其中一個年輕的頭領身上的紋身深深地吸引了公主,她要求俘虜在她皮膚上刺上花紋,結果遭到了俘虜?shù)膹姳7敱婚幐?,還被割掉舌頭。后來公主嫁給臨近部落的國王,每天讓奴隸帶一個情人和她過夜,完事之后把情人殺死。結果到了第四十個情人的時候,公主愛上了他。俘虜為了報復出賣了公主,公主的丈夫把他們兩個放火燒死了。赫杰講這個故事的目的是為了試探伊登對自己的愛。作者把民間故事勻稱地編織進了看似松散、實則緊湊的敘事結構里,賦予了文本多層的含義。

      (五)繪畫語言

      凱瑟在作品中經常使用表現(xiàn)色彩的飾詞或組合飾詞描述自然景物,構成強烈的畫面感。她重視光線的強弱對色調的影響,像印象派畫家那樣著意于顏色的重疊,借助光合作用表現(xiàn)色度微妙的變幻,取得以含糊襯托鮮明的透視效果。在《瓦格納作品音樂會》,凱瑟如實地記述了對色彩的感受:“只看見無數(shù)的女背心色彩繽紛,各式各樣的衣服——柔軟的,結實的,光滑的,透明的等等——微光閃爍。紅、紫紅、粉、藍、丁香紫、深紫、淡褐、玫瑰紅、黃、乳白、白,總之,印象派畫家在一片陽光明媚的風景中所能發(fā)現(xiàn)的一切色彩,這里是應有盡有”。五顏六色的衣服象征著都市人生活的多姿多彩,反襯嬸嬸在西部農莊生活的單調和凄涼,城市和農村之間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震撼人心的對比。通過繪畫語言,凱瑟試圖在讀者的面前營造出比真實更美更簡單的圖畫。

      三、結束語

      凱瑟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的時間跨度較長,經歷了一個從不成熟到成熟的過程。她的風格也是逐步形成并日漸凸顯出來的。應該說,凱瑟早期創(chuàng)作的短篇小說還帶有一定的模仿性和試驗性,個性特色不夠鮮明。后期的短篇小說不再刻意地營造故事情節(jié),轉而刻畫人物的心理,注重語言,風格趨于成熟。這四部集子反映了凱瑟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對人生的不同的感悟,可以被看做是春、夏、秋、冬四卷。從時間上看,凱瑟的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的寫作是并行的,因此她的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在主題、風格、技巧上是一脈相承的。研究凱瑟的短篇小說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的探索其長篇小說的豐富內涵。

      參考文獻:

      [1]Edmund Lester Pearson. Latest Works of Fiction: Miss Cather’s Stories [J].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1920 (3): 24-26.

      [2]James Woodress. Willa Cather: A Literary Life [M].Lincol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87.

      [3][美]薇拉·凱瑟.搖錢樹[M].陳良廷,等,譯.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2009.

      [4]John Chamberlain. The Return of Willa Cather[J].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1932(7):1-4.

      [5][美]R. 韋勒克,A. 沃倫.文學理論[M].劉象愚,等,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 1984.

      [6][英]D. C. 米克.論反諷[M].周發(fā)祥,譯.北京:昆侖出版社,1992.

      [7][美]華萊士·馬丁.當代敘事學[M].伍曉明,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張燕)

      猜你喜歡
      凱瑟藝術手法藝術特色
      薇拉·凱瑟地域書寫中的流動主題研究
      以藝術手法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運用與思考
      體育教學(2016年11期)2016-12-23 17:37:23
      平面設計中民族性藝術手法與表現(xiàn)研究
      藝術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3:26:19
      植物造景在園林綠化設計中的藝術手法
      蘇軾悼亡詞研究
      《瑯琊榜》淺評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3:28:54
      田名瑜寫景詩的藝術特色
      文教資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1:25:03
      淺析敦煌壁畫對中國特色動畫片的啟示
      湯顯祖詩歌創(chuàng)作的藝術特色探討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20:17:46
      老師的秘密
      沙雅县| 通海县| 商都县| 牙克石市| 襄城县| 德清县| 望奎县| 从化市| 台南县| 和林格尔县| 永胜县| 馆陶县| 临安市| 历史| 喀喇| 鹿泉市| 南丰县| 宁明县| 延长县| 堆龙德庆县| 休宁县| 西平县| 高青县| 绥棱县| 白银市| 台东市| 柞水县| 泸西县| 奉节县| 唐河县| 石台县| 锡林浩特市| 司法| 江油市| 鲁山县| 固阳县| 六枝特区| 滨州市| 忻州市| 韶关市| 嵩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