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波 王平 游秋云 張馨 黃攀攀 方麗媛 譚愛華
·睡眠醫(yī)學講座·
老年失眠的中醫(yī)發(fā)病機制及防治探討
徐波 王平 游秋云 張馨 黃攀攀 方麗媛 譚愛華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fā)展,老年失眠日益常見,嚴重影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老年失眠即老年期的失眠,主要表現(xiàn)在入睡時間延長、睡眠不安、易醒、覺醒次數(shù)增加,其特點是排除心腦等疾患以及軀體、情感因素所導致的以失眠為主的疾病,可同時伴有入睡困難、多夢、易醒、早醒、乏力、頭暈、食欲差等癥狀,長期失眠會加快衰老速度、引起多臟器功能紊亂和免疫功能下降,并與潰瘍病、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其他精神疾病有一定的相關性[1],屬于一種非器質性睡眠障礙。
早在《黃帝內經》中就對老年失眠有詳細論述,經過后世醫(yī)家長期的醫(yī)療實踐,對于老年失眠病的認識已逐漸形成一套較為完備的理論體系,現(xiàn)就中醫(yī)對老年失眠的病因病機及治則治法探討如下。
1.1 元氣虧虛是老年失眠的致病基礎 元氣根源于腎,由先天之精所化生并賴后天之精以充養(yǎng),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元氣健達,則推動溫煦能力強,脾氣健運化生精微,使腎陽溫煦精氣充沛;元氣虧虛,則推動溫煦、濡潤滋養(yǎng)的功能減弱,影響先、后天之本化生水谷精微的功能,氣血生化乏源,不能上奉于心,以致心神失養(yǎng)而失眠,亦有因脾失健運,不能運化輸布全身津液,水濕痰飲內生,搏擊于心,心神不安最終導致失眠。
老年人體質虛弱血氣虧衰,肌肉干枯無力,氣道閉澀,五臟之氣相互搏擊,營衛(wèi)運行失常,發(fā)為失眠。老年人年邁體虛,若大病失血,元氣耗傷,肝血虧虛,心脈失養(yǎng),則神魂不守舍,夜不成眠;若由于肝之疏泄過度,思慮太過,損耗心血,元氣不充,或傷及心脾,機體心神無精血滋養(yǎng),發(fā)為失眠。
1.2 情志內傷是老年失眠的誘發(fā)因素 情志內傷則是引起老年失眠急性發(fā)作的常見誘因,肝主疏泄,調暢情志,藏血而舍魂,若情志失常,疏泄失司,則肝魂難安,夜間安睡不能;或因情志不舒,氣機郁滯,血行不暢;或暴怒傷肝,氣郁化火傷陰;或肝經血虛,魂不守舍,皆可影響心神而不寐。宋·許叔微《普濟本事方·卷一》云:“平人肝不受邪,故臥則魂歸于肝,神靜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歸,是以臥則魂揚若離體也?!?/p>
老年人常因生活瑣事,或暴怒傷肝、疏泄太過,氣火上逆,煩躁多夢;或情志不遂,疏泄不及,氣機郁滯,化火傷陰,虛熱內擾,而不得眠;或肝氣橫逆犯脾,脾虛運化失常,氣血化源不足;或平素憂思太過,耗傷心血,或大病失血,肝血不足,致心脈失于濡養(yǎng),晝難精,夜難眠;如《張氏醫(yī)通》云:“平人不得臥,多起于勞思慮,喜怒驚恐”。在《素問》中也有關于肝痹、肝雍等肝臟病變中均可出現(xiàn)睡眠異常的表現(xiàn),《素問·痹論篇第四十三》中論述肝痹的癥狀表現(xiàn)為“肝痹者,夜臥則驚,多飲數(shù)小便,上為引如懷”,《素問·大奇論篇第四十八》中描述肝雍的癥狀為“肝雍,兩胠滿,臥則驚,不得小便”;由此可見對于由于情志原因影響肝臟均可出現(xiàn)睡臥不安的癥狀。
1.3 痰瘀膠結為老年失眠的病理特點 老年人臟腑機能衰退,運化功能不足,血液運行不暢而為瘀血,津液失于輸布而為痰濁,血瘀痰凝可加速老年失眠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夺t(yī)林改錯》說:“元氣既虛,必不能達于血管,血管無氣,必停留而瘀”。老年人腎氣不足,推動無力,血循不暢,停而為瘀;瘀血內停于腦,可出現(xiàn)神昏、健忘、失眠等表現(xiàn),瘀血阻滯氣機,氣不行津,津停為痰,痰蒙清竅,加重失眠;腎虛也會引起津液輸布障礙發(fā)生痰濁,《素問·逆調論》說:“腎者水臟,主津液”,人至老年,腎氣虛衰,蒸騰氣化作用失調,津液蒸化不能變生痰濁。
二者雖可單獨為病,但常相互轉化,互相膠結,瘀久生痰,痰久成瘀,尤其對于長期不寐的老年患者,痰瘀之象更為明顯;二者若膠著為病,常因其難以速去,纏綿反復,而致病程遷延,病情加重。故痰濁瘀血互為因果,痰瘀互結,膠著難消,成為老年失眠的病理特點,也是加重失眠的主要因素。
2.1 分型論治 根據(jù)中醫(yī)《素問·通評虛實論》“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對虛實的劃分,老年失眠虛證不外臟腑虛損、氣血陰精不足,實證不外氣滯、火郁、痰濁、宿食等;而老年失眠以虛實錯雜者更為多見,章程鵬[3]對1 191例老年失眠單型研究病例的證候分布情況研究發(fā)現(xiàn),腎陰虛有357例,腎虛血瘀有207例,瘀擾心神有186例,心腎不交有147例,肝腎陰虛有68例,心陽虛有56例,氣陰兩虛證有56例,腎虛痰瘀有42例,心脾兩虛有38例,脾胃陽虛有34例。治療本病關鍵在于把握虛實輕重,反復斟酌后選方遣藥,虛則扶正為先,宜用滋陰、養(yǎng)血、益氣等法;實則祛邪為主,不外疏肝理氣、活血化瘀、清熱化痰、消食導滯等。
2.2 培元、舒郁、化痰是治療老年失眠的重要法則 老年失眠病機總屬本虛標實,本虛乃元氣虧虛,標實為氣郁、痰瘀,培元、舒郁、化痰是治療老年失眠的重要法則[4]。王平教授結合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及長期的臨床實踐,著重從肝郁痰濁入手,以培元安神、舒郁化痰立法,組配而成培元舒郁健腦方[5],方用柴胡、酸棗仁、陳皮、白芍、茯神、龍骨、黃芩、竹茹、夏枯草、天麻、浮小麥、熟地、女貞子、大棗、炙甘草共奏解郁化痰、益精安神之功,從而使心神安寧,失眠乃愈。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6],酸棗仁、黃芩、白芍等均能顯著減少自發(fā)活動,增強睡眠作用;藥理實驗研究已表明,該方有較好的鎮(zhèn)靜、催眠作用,且能減少老年失眠小鼠下丘腦中升高的DA含量及外周血中升高的IL-6含量[5],臨床顯示培元舒郁健腦方能明顯提高對老年失眠的治療效果。
老年人由于元氣虧虛、情志內傷、痰瘀膠結,易致夜寐不安甚至加重而徹夜不眠。中醫(yī)藥治療老年失眠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培元、舒郁、化痰聯(lián)用并給予及時的早期干預,對于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程先寬,范吉平,曹克剛.失眠癥的中藥新藥研究思路探析[J].遼寧中醫(yī)雜志,2005,32(11):1132.
[2]王平.《中醫(yī)元氣論》[M].北京:中醫(yī)古籍出版社,2010:90.
[3]章程鵬.老年失眠病機的臨床文獻研究及武昌區(qū)913例流行病學調查[D].武漢: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08.
[4]孔明望,王平.舒肝解郁治失眠[J].湖北中醫(yī)雜志,2001,23(10):17.
[5]胡霞,王平,田代志等.舒郁健腦方鎮(zhèn)靜催眠作用實驗研究[J].湖北中醫(yī)雜志,2005,3(5):12.
[6]王瓊,王立為,劉新民.常用鎮(zhèn)靜中藥配伍和藥理研究概況[J].中國中藥雜志,2007,32(22):2342.
430065武漢,湖北中醫(yī)藥大學老年醫(yī)學研究所,湖北省老年病中藥新產品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