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摘 要】普通高校在人才培養(yǎng)中普遍存在重抽象思維而輕形象思維的現(xiàn)象,但對于學前教育的學生來說只有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相互滲透時,才能深入的理解提高技能的目的。為了更好完善學前教育舞蹈課教學質(zhì)量,提升表演技能,除了規(guī)范的、科學的形體訓練,還應在劇目、群舞學習上提高表演的魅力。群舞學習的過程不僅可以使大腦身心得到全方位鍛煉,而且可以不斷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拓展發(fā)散性思維,從而使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技能不斷增強。
【關鍵詞】表演;技能;過程;配合
群舞學習是一個繁雜的工程,主要培養(yǎng)學生相互溝通、相互配合、相互提高技能的過程。整個過程是對學生的表現(xiàn)力、凝聚力和藝術力的綜合體現(xiàn)。因此,提高學前教育群舞學習的效果,不僅僅是對學生學習中動作要求、節(jié)奏要求、隊形變化的要求,更是一個整體性和一個團隊的要求。所以,群舞學習的效果是一個綜合問題,更是一門技術技巧。
1 學習作品,提高學生表演內(nèi)涵
學習群舞首先要對舞蹈作品分析得非常透徹,要有獨特的理解、思考和很高的藝術造詣。不僅是對舞蹈動作的理解,更重要是對音樂感悟和動作與音樂共同表現(xiàn)作品主題的把握和調(diào)控。不但要從音樂縱向分析,還要結(jié)合動作橫向分析;更要提高自身的藝術感悟和理解,還要對舞蹈作品的定位有準確的判斷。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學習中的表現(xiàn)能力、內(nèi)在情韻,集中展示舞蹈舞蹈魅力和藝術價值。教師必須對作品內(nèi)涵的定位和表達主題的基調(diào)有相當高的控制能力。不管是什么樣的主題動作,也不管的什么樣的對形變化,還是什么樣的音樂,都是為了烘托一個主題思想。每一個舞段、每一個舞蹈小節(jié)教師都要非常清晰,特別是對主題線路要了如指掌。如每一段每一節(jié)是怎樣表達的?體現(xiàn)了什么?有什么目的?節(jié)奏的變化又是為了什么?在群舞中從慢板結(jié)束突然進入快板就要注意調(diào)控節(jié)奏與把握動作情緒,它是怎么展示的,如何作到起承轉(zhuǎn)合,都要分析清楚。
2 學習慢動作,細化表演過程
學生在群舞學習中已屬于二度創(chuàng)作,如果教師在每一個細節(jié)不能做到深思熟慮,就無法讓學生達到完美的表演。整齊是群舞訓練中必須解決的一個課題,而細化動作,放慢訓練過程就很好的方式。在群舞訓練中,可以要求學生把動作分解,放慢三倍來學習,每個動作是從幾方位到幾方位,舞姿狀態(tài)在什么節(jié)奏中學習才突出效果,眼神是從哪里看到哪里,整個路線、過程學習清楚,最后合上音樂的情緒,才能做到表演自如。在學習過程中,教師不能讓學生從頭到尾一遍又一遍地跳,但一定要反復學習重點,分句分段進行逐段鞏固重復地訓練。在群舞學習中,肯定有條件突出的優(yōu)秀學生,發(fā)揮好帶領的作用,不僅讓學生之間比較融合,而且還能提高群舞學習的效果。因為帶領者的模范作用,讓所有學生都向帶領者看齊,從而提高整體表演水平。當然,帶領者也是要具備一定的素質(zhì),這不僅僅是專業(yè)素質(zhì),更重要的是要有集體感和責任心,要有犧牲自我的奉獻精神??偟膩碚f,教師選擇優(yōu)秀學生的指導就不單純技術上的問題,而是心理和思想上的培養(yǎng)。帶領者是在群舞學習中的一個點與線的關系,其本身就是學習教師和幫助其他學生之間的一個橋梁,同時又是表演中的一個支點。因此,學習時教師要把握好對帶領者的信任和培養(yǎng),讓其在群舞學習中發(fā)揮核心力量,成為隊伍中主心骨,共同為舞蹈作品表演達到一個完美的高度去拼搏與追尋。
3 學習游戲活動,增強表演欲望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也只是在課堂上的交流,很多時候?qū)W生給教師展現(xiàn)的肢體語言并不是全部的,教師也不能完全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然而學生中的生活趣事是提高雙方交流的捷徑。如果能善于發(fā)現(xiàn)和把握學生的生活趣事會讓學生與教師的距離拉得更近,會讓學生更主動地去理解教師排練的意圖,更深入地表達著互愛與關心,把握人的內(nèi)心深處的情素,是學生用肢體傳遞信息的一次親身經(jīng)歷的感受,是挖掘?qū)W生的潛力,讓學生對舞蹈作品有依戀,讓學生對團隊有榮譽感和依賴感的真實體現(xiàn)。學前教育中游戲活動是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以外的收獲??此婆c學生的學習沒有太多關系的游戲,如果能夠合理運用,不僅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表演潛力,還能讓教師與學生之間在游戲中彼此增強感情的功能。首先運用主題動作,加強訓練??梢宰屗袑W生圍一個圈,把群舞中的主題動作抽出來,配上大家都會唱的通俗歌曲,邊唱邊跳的主題動作,還可以對主題動作給予隊形變形。這樣不僅讓學生心理上覺得有趣好玩、很放松,沒有什么課堂嚴謹標準,在身體上也很松弛、很釋放。在游戲的過程中釋放學生的能量,同時也挖掘?qū)W生未知的潛在動作和能力。其次運用分組比賽增強團隊意識,可以嘗試運用舞蹈動作進行爬或者滾的接力比賽,看哪一組更快。有比賽就會有結(jié)果,有結(jié)果就會有人在意,有人在意就會努力去爭取,這樣就會有比的過程,比的過程就是團隊榮譽感形成的過程,誰都希望自己那一組獲得勝利。久而久之,就有一種團隊意識在內(nèi)心沉淀。只要在游戲中分配合理,就會形成一種良好的默契感、同心感、團隊感,這也是群舞學習中不可缺少的素質(zhì)之一。
總之,群舞學習不僅僅是動作層面的問題,更不是一個感性的問題,而是一個復雜的綜合性問題。群舞學習不能簡單地認為是一個動作與音樂結(jié)合的問題,它涉及到生理和心理的問題,它并不是舞蹈動作的本身與音樂的理解的問題,而是對思想高度的統(tǒng)一、心靈深處的感悟、了解學生的心理,還要讓眾多學生共同為了一個目標而努力的核心問題,這就是一個多重性、高度協(xié)調(diào)、智慧與技術完美結(jié)合的一個重要過程。所以,教師要提高群舞學習的效果,不是單純從技術上、動作上能把握好就能提高舞蹈藝術的魅力,而是要綜合多層次的知識,多方位去把握整體,才能順利完成群舞的藝術展示。因此,群舞學習不僅對學生是一個全面的認識與把握,更是對教師智慧與技術的考驗,是對教師思想 、心理上、統(tǒng)籌上的全方位的要求。
【參考文獻】
[1]王海英,肖靈,主編.舞蹈訓練與創(chuàng)編[M].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朱清淵.舞蹈M.人民教育出版社體育室.
[3]李嘉評,盧青生.少兒歌舞游戲新編[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責任編輯:薛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