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二娟
(三門峽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師范學院,河南 三門峽 472000)
公示語就是給公眾在公眾場合看的文字語言,英文是“public signs”。公示語是一種特殊的應(yīng)用文體,其應(yīng)用范圍廣泛,如各種公共設(shè)施以及商店,超市,商業(yè)中心等都會有公示語。另外,公示語包括各種類型的廣告以及口號、標語等。人們的日常生活已經(jīng)與公示語密不可分。公示語既可以成為有效的交流手段,也可以展示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公示語的翻譯水平不僅體現(xiàn)了一個國家對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環(huán)境建設(shè)程度,而且對于提升國家的文明形象,進一步推動國際化進程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一些機場、博物館或旅游景點等窗口行業(yè),或者是公園、銀行、購物中心等公共場所,公示語翻譯不規(guī)范的問題層出不窮,例如,“小心路滑”在重慶巴南區(qū)知青山莊的翻譯是 “Be careful of landslide”,而四川華鎣山的翻譯是“Be careful of the sliding way”。這樣的情況即使在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也屢見不鮮。有些譯法甚至在國外公眾中傳為笑談。例如,上海的火車站出口就出現(xiàn)“Eastsouth Exit”、“Westsouth Exit”的問題。這樣的翻譯問題會極大地影響我國城市乃至國家的文明形象,甚至會因為文化的錯誤傳譯而產(chǎn)生不必要的誤解和紛爭。2005年,中國翻譯協(xié)會會長劉習良在首屆全國公示語翻譯研討會上呼吁,應(yīng)“深入探討公示語翻譯中的語義轉(zhuǎn)換規(guī)律,探討在中西文化和語言差異顯著的條件下如何規(guī)范城市公示語翻譯、凈化城市語言環(huán)境以及應(yīng)該采取的相應(yīng)措施”。因此,為了提高我國的整體文明形象,減少誤解和摩擦,對漢英公示語翻譯原則和策略的研究勢在必行。
作者經(jīng)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漢英公示語翻譯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標牌制作的疏忽大意,常用名稱譯法不統(tǒng)一,英譯中的語法錯誤,漢英翻譯失當,原文信息的篡改或丟失,文化的錯誤傳譯,譯文拖沓冗長、表達累贅。本文針對這些問題,結(jié)合下面的漢英公示語翻譯的原則,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
由于公示語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及強制性等應(yīng)用示意功能,因此,漢英公示語是反映一個城市甚至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和公眾形象的一個主要渠道。如果想更好地發(fā)揮公示語的這些功能,首先要遵循語言經(jīng)濟原則,采用簡潔準確的英語表達,選擇恰當?shù)拇朕o,使句子結(jié)構(gòu)看起來簡單易懂。采用名詞、非謂語動詞、固定短語、祈使句以及文字與標志相結(jié)合等方式是漢英公示語翻譯中常見的現(xiàn)象。另外,漢英公示語翻譯要遵循對等性原則,需要源語與目標語在意義和功能上有較強的對等性,這樣的翻譯才能使兩種語言表達對等的應(yīng)用示意功能。此外,考慮到文化因素,公示語翻譯還要遵循借用原則,源語和目標語是兩種不同的語言,那么兩國人民的思維方式、文化特點也會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所以借用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現(xiàn)有的一些表達方式,可以減少誤會。只有遵循公示語的翻譯原則,才能讓公示語真正有效地為外來游客起到指示、導向作用,充分發(fā)揮公示語的功能。
賀學耘在《漢英公示語翻譯的現(xiàn)狀及其交際翻譯策略》一文中曾說“公示語誤譯幾乎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了”[1]。經(jīng)過分析和研究,筆者提出了以下措施來改善公示語的翻譯現(xiàn)狀,提高公示語翻譯質(zhì)量,規(guī)范公示語的翻譯。
有些地方將“衛(wèi)生間(Toilet)”寫成了“Toilt”或“Toile”;有些公示語牌子上寫著“Partner Of the Beijing 2008 Olympic games”,其中“of”和“the”都屬于虛詞,形式要保持一致,都應(yīng)該為小寫,而“Olympic”和“games”都屬于實詞,首字母都應(yīng)該大寫;有的將“不亂扔果皮紙屑”寫成了“Dont Throw Shells and Papers Away”,其中“Dont”應(yīng)該為“Don't”,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些拼寫、大小寫使用及標點符號等硬性錯誤,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這些公示牌是由一些不懂英語的工人制作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翻譯人員缺乏必要的審校程序造成的。因此,要加強相關(guān)工作人員的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認真、負責,注重核對,將硬性錯誤拒之門外,而且,翻譯工作者也必須重視翻譯工作,以嚴謹、科學的工作態(tài)度認真、仔細地檢查核對翻譯內(nèi)容[2]。另外,政府部門也要參與其中,組織一批既有專業(yè)制作知識又熟悉漢英公示語翻譯特點、并且了解漢英文化差異的人員,從翻譯到審校再到制作都由專人負責,盡量減少乃至杜絕錯誤,規(guī)范城市的公示語翻譯,為外國友人創(chuàng)造良好的出行環(huán)境。
常用名稱譯法不統(tǒng)一也是漢英公示語翻譯中存在的一個問題。因此要遵循公示語翻譯的規(guī)范性、標準性和沿襲性。對于一些約定俗成的公示語翻譯,譯者應(yīng)該借用英文公示語,絕不能逐字逐句的進行翻譯[3]。如“進口”、“出口”、“小心碰頭”等常用公示語就不要再翻譯成“Way in”、“Way out”和“Take care of your head”了,而應(yīng)該采用“拿來主義”,直接采用英語國家已有的譯法,分別是“Entrance”、“Exit”和“Mind your head”。再如“小草含羞笑,游客莫打擾”,漢語采用了擬人的手法讓小草具有了生命,但是如果完全按照字面意思進行翻譯,游客完全不明白我們想表達什么,如果此時借用“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游客會更加明確和清楚這個公示語的限制意義。還有地鐵、公交車上的“老弱病殘孕專座”,如果逐字翻譯的話,不僅表達繁瑣,而且易使外國人產(chǎn)生誤解,因此借用“priority seat”這一翻譯就可以避免歧義。
另外,根據(jù)聯(lián)合國有關(guān)“單一羅馬化”的規(guī)定,在同一路名中,不能既采用英語拼寫又采用漢語拼音,如“府東路”的翻譯就不能采用“FUDONG Rd”,應(yīng)該采用“FUDONGLU”單一漢語拼音的翻譯方式。再比如,“3馬路”的翻譯不能采用數(shù)字和拼音混合的“3MALU”,應(yīng)該采用“SANMALU”。因此,政府部門應(yīng)當制定統(tǒng)一的路名標準和規(guī)范,逐步調(diào)整、統(tǒng)一路名,方便外國友人的出行和工作[4]。
比如某市中國銀行外面的公示語牌上中文為“辦理業(yè)務(wù)請致電”,下面相應(yīng)的英文翻譯為“PLEASE CALL US OF YOU NEED THE SENDS”。從整個英文句子結(jié)構(gòu)看,這里的OF應(yīng)為IF,這個是一個拼寫錯誤,后面條件句中的THE SENDS就屬于語法錯誤了,因為send只可以作動詞和形容詞,卻被放在這里作名詞,所以這個句子讓人看不明白,感到費解。事實上,這句話的正確翻譯為 “Please Call For Business”或者“For Business Please Call”。要想杜絕這樣的語法錯誤,翻譯工作者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wù),翻譯人員要本著認真、踏實的態(tài)度對待公示語翻譯工作,嚴格遵循英語的語法習慣,注意英語從句中連詞、代詞、關(guān)系詞的正確使用,區(qū)別名詞單復(fù)數(shù),熟悉英語實詞、虛詞各自的特點和用法,注重英語各種句式、句型、時態(tài)、虛擬語氣的正確使用,在公示語標牌印刷制作前找到語法錯誤,將其扼殺在萌芽中,創(chuàng)造良好的公示語翻譯環(huán)境。
公示語是一種以譯語為目的,重視譯語讀者的可接受性的特殊媒介[5]。由于各個國家有著自己獨特的語言特點和語言習慣,公示語的英譯須以外國讀者為本。因此,熟悉英語國家的語言習慣,既要忠實于原文信息,還要避免漢英翻譯失當,既要符合英語的思維方式和表達習慣,讓外國友人一目了然,也要忠實于漢語原文,從而達到對外宣傳和交流的目的。因此,翻譯工作者要熟悉英語國家的語言習慣,不可自己胡亂揣摩,或片面追求與原文字面上的對等,這種亂譯或者直譯都違背了翻譯的原則,這樣翻譯出來的內(nèi)容不僅晦澀難懂,讓人一頭霧水,甚至還會淪為笑柄。比如有的城市將“休息室”翻譯成“Restroom”,這種翻譯就屬于后者,片面追求與原文字面上的對等,將“休息(rest)+室(room)”這兩個詞機械地合在一起,事實上,英語中的“restroom”是指“a toilet that is available to the public”(公共建筑物內(nèi)的公用廁所或洗手間)。實際上,中文“休息室”是指讓員工臨時休息的地方,這在英語中的慣用表達是“staff room”。 有的賓館里的“前臺”翻譯為“Front Desk”,正確的是“Reception”。 有的地方將“不夜城”翻譯“all day mall”,事實上,“all day”在英語中指“白天”,跟“不夜”沒任何關(guān)系,這種翻譯外國人根本看不懂要表達什么意思。因此,翻譯時必須以讀者為本,熟悉英語國家的語言習慣,既忠實于原文信息,還要翻譯恰當,對于國外現(xiàn)有的一些慣用表達我們也可以借用過來。
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語言,語言是本國悠久的歷史文化的積累和反映,不同的語言會產(chǎn)生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習俗和思維方式。翻譯工作者在翻譯源語言時必然是在介紹和傳播源語言所代表和體現(xiàn)的文化。也可以說,漢英翻譯是中國和外國之間的文化翻譯和交流。譯者要想把譯入語較好的表達出來,在翻譯公示語時就應(yīng)該透徹理解漢語文本所蘊含的文化因素。比如有一家叫“金狐”的美容院,它店名的英文是“Golden Fox Beauty Salon”。無論是從語法還是翻譯標準來看,這種翻譯都沒有錯誤,但是譯者卻忽略了文化因素,“狐”在漢語文化中常常隱含“美麗、迷人、嬌媚”的意義,狐仙們往往被我國的文學和影視作品塑造成美麗多情的女子。然而,“fox”在西方文化中含有“狡猾,奸詐”等意義,基于這種文化差異,此店名的譯文是不妥的。如果實在想用這個作為招牌名稱時,可以用漢語拼音來代替。另外,公示語的譯文是要給外國游客看的,因此,翻譯工作者要透徹地理解漢語公示語背后蘊含的文化信息,熟悉中西方文化差異,將外國讀者的文化習慣放在首位,運用交際翻譯的方法翻譯漢英公示語,才能得到令人滿意的英文公示語,提高我國在國際活動中的文明形象和地位。
漢語重意不重形,以意馭形,因此,為了追求詩意的效果有些公示語通過增詞達到排比押韻,或為了追求某種意境而采用多種修辭手法,所以,如果用直譯的方式將其翻譯成英文,容易給人一種拖沓冗長、云里霧里的感覺。另外,很多譯文的讀者并不是來自于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因此我們應(yīng)該把握公示語的語言特點,清楚公示語的內(nèi)在價值,人們在公共場所往往都是行色匆匆,急需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了解到直接的信息,所以公示語的譯文只有做到語言簡潔、措辭準確,才能讓讀者短時間內(nèi)讀懂信息并作出反應(yīng)。比如有的景區(qū)將“禁止野外用火”翻譯為“Fire Prohibited in the Forest Region”,有的將其翻譯成“No Burning”,其實用“No Fire!”就能明確表達“禁止野外用火”的意思,這樣的譯文既簡潔也不易產(chǎn)生歧義。有的地方將“出口”翻譯成“Exit Gate”,其實用“Exit”就可以表達得很清楚準確。公示語與其他翻譯文本的顯著區(qū)別就是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因此,公示語的翻譯應(yīng)堅持簡潔原則,避免多余單詞的出現(xiàn),避免使用生僻詞匯,減少長句的使用,多用一些名詞、動詞短語以及一些簡單的祈使句,使讀者可以一目了然,迅速做出反應(yīng),發(fā)揮公示語的指示、提示、限制、強制等功能。
國際交流活動的頻繁使公示語在社會活動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然而,公示語的翻譯并非一件簡單的工作,公示語的翻譯要求言簡意賅,還要在寥寥數(shù)字中考慮到文化差異,這其實對譯者的翻譯水平和跨文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它涉及的面非常廣,要徹底杜絕公示語中的錯誤需要各個方面的努力和配合,首先翻譯工作者要本著認真、負責、專業(yè)的態(tài)度進行翻譯工作,而且也有責任和義務(wù)找出錯誤,運用合適的翻譯方法,對照翻譯標準修改錯誤,從而得到正確、地道的公示語譯文,為我國的公示語翻譯工作盡一份力。另一方面,漢英公示語翻譯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不能只靠發(fā)現(xiàn)錯誤并進行修改來解決,還需要公示語制作相關(guān)人員以及政府等相關(guān)部門的高度關(guān)注,建立一個系統(tǒng)的管理機制,英語翻譯工作者與公示牌制作機構(gòu)的及時溝通和密切配合,及時審校,減少或避免漢英公示語中的拼寫、大小寫、分段、合寫等硬性錯誤。公示語標牌樣品出來后,再由翻譯專家檢驗,檢驗合格后方能投入批量生產(chǎn)和使用,只有經(jīng)過各方共同努力排除錯誤,才能為公示語翻譯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
[1]賀學耘.漢英公示語的翻譯現(xiàn)狀及其翻譯策略[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3):56.
[2]王守仁.公共標志英文譯寫指南[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
[3]王穎,呂和發(fā).公示語漢英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6(12).
[4]羅選民,黎土旺.翻譯公示語:幾點思考[J].中國翻譯,2006(4):24.
[5]呂和發(fā).公示語的功能特點與漢英翻譯研究[J].術(shù)語標準化與信息技術(shù),2005(2):21-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