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君
(1.浙江大學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310058;2.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第四中學233600)
高效課堂之“四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課堂中的運用
羅麗君
(1.浙江大學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310058;2.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第四中學233600)
在課改的大環(huán)境下,“高效課堂”之“四環(huán)節(jié)”(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展示診斷,檢測提高)教學模式在英語課堂的具體教學活動中得到深入探索和較大范圍的運用,教學效果得到了明顯提高。
高效課堂四環(huán)節(jié)英語課堂運用
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推動我國教育發(fā)展的重要舉措,它既是國家意志,政府行為,也是新的時代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順應社會發(fā)展大潮,及時迎接挑戰(zhàn),是教育的自我拯救,自我完善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在知識經(jīng)濟信息化,全球化的沖擊之下,高中課程改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時至今日,高中課改已經(jīng)走過了十多個年頭,全國課改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因此在這種大形勢下三年前筆者的學校---渦陽四中(安徽省首批示范高中)也在教學模式上進行了改革即采用了高效課堂之“四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的填鴨式課堂相比,“高效課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依學定教,教師不再是滿堂灌,而是引導,組織學生通過自學,合作探究達成學習目標,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教師教的開心,學生學的開心“高效課堂”遵循了學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有利于學生心智模式的改善?!八沫h(huán)節(jié)”教學模式正是在這樣的一個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所謂“四環(huán)節(jié)”指的是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展示診斷,檢測提高.
下面本文將英語課堂來具體的闡述這四個環(huán)節(jié)在課堂上的運用。
什么是自主學習?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理解和闡述,Holec(1981,引自Lee,1998:283)把它定義為“對自己學習負責的能力”。即學生自覺主動的學習。它主要是指課堂預習,但它和傳統(tǒng)的課堂預習不一樣,不能占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必須利用課堂時間來進行,所用時間一般設計為總課時量的15%-30%,教師也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來定,那么這自主學習具體學什么呢?這就要求每個備課組安排老師負責導學案的編制,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一定要深入鉆研教材,把握重難點,圍繞學習目標設計,或者圍繞知識框架設計思維導圖的模板,確保每一道題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谶@樣的一張導學案來一步步的實行我們“四環(huán)節(jié)”。比如在進行Canada--“TheTrue North”(人教版必修三unit5)第一課時時,在導入新課之后,先發(fā)了一張導學案,測試大家到底了解Canada多少,如下(部分截?。瑢W生需安靜,獨立完成導學案。
Task一.Trueorfalse
1.Canada is the second largest country after Russia.
2.Niagara Falls is the second largest falls on the globe by volume.
3.Canada is rich in natural resources,such as fresh water and forests.
4.Canada’s tallest tower is the CN tower in Toronto
5.Canada owns the North Pole.
6.Dr Bethune,Justin Bieber,Avril,Jim Carrey are all Canadians
7.University of Toroto,York University,Cambridge University all belong to Canada
8.The Rocky Mountains are known for their beautiful scenery,where people can do alot of activities,like hiking,skiing.
通過自主完成以上的導學案,學生將帶著自己的疑問來進行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討論,這樣便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比如True or False中題2,4,6就有不同的答案,而導學案為什么要放在課上完成呢?因為課堂上的自主學習較之以往的課后完成練習的優(yōu)勢在于:高效性。把問題在課堂上解決,同時可以把學生從繁多低效的課后練習中解放出來,題海戰(zhàn)術培養(yǎng)出來的只能是高分低能的學生,而如今的社會形勢要求我們培養(yǎng)的是真正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未來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所以把孩子從低效的反復練習中解放出來吧,讓他們真正有時間去思考有意義的事情。
即同學之間互助互學,彼此交流看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一個積極的探究者,教師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現(xiàn)成的知識,我們教一門學科,不是要建造一個活著的小型藏書室,而是要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參與知識獲得的過程。學習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記住教師和教科書上所講的內(nèi)容,而是要學生參與建立該學科知識體系的過程(轉(zhuǎn)引自施良方,1994:215)自主學習是基礎和前提,合作交流是解決問題的一種途徑。由于組員之間所擁有的知識和所持有的看法之間的信息差,這種交流是真實而有意義的,它不只是為了交流而交流,為了討論而討論的敷衍作秀。這種討論能集思廣益,既能有利于學生的主動參與,使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xiàn)的機會,又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從而促使同學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
學生在完成自主學習的材料之后就題目答案全體起立在小組當中進行激烈的討論,他們可以下位置走動,查閱資料,其實在經(jīng)過小組之間交流互補信息差之后,絕大多數(shù)的題目已經(jīng)自行解決了。個別有爭議的題目可以組間進行交流爭論更無需老師一道題一道題的去解答,讓已經(jīng)知道答案的同學覺得枯燥乏味。
這樣的合作探究給原本死氣沉沉的課堂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學生在課堂上真正的把腦,耳,眼,手,嘴結(jié)合起來,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這樣也給學生帶來了興趣與動力,“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面向全體學生,特別要求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fā)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增強實踐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如果教師的教學活動設計能夠讓每一個學生獲得參與的機會,學生的英語興趣和語言能力一定能得到更好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對于合作交流環(huán)節(jié)的規(guī)則我們有這樣的一首歌謠供學生去遵守:
起立聚首聲音小,圍繞問題來發(fā)表。
同伴發(fā)言認真聽,觀點不同我不吵。
平心靜氣來交流,共同來把正解找。
能幫別人我快樂,為組爭光心情好。
在通過導學案同學們了解了Canada相關信息之后,播放了Canada視頻介紹,在他們對Canada有了一個更全面的全方位的了解之后,讓同學們小組合作畫出一張思維導圖,在畫思維導圖之前,先問問同學們要去國外旅游之前要考慮哪些事情?通過他們的回答可以列出一張表格,在此基礎上讓他們根據(jù)已經(jīng)掌握的Canada信息,小組合作在大白紙上用彩筆繪制主題是去往加拿大的TripPlan的思維導圖,在此之后教師再提供參考思維導圖。通過全班共同思考,小組共同繪制思維導圖,同學們已經(jīng)把對加拿大的認知體現(xiàn)在這一張思維導圖中了,同時通過互幫互助的學習,培養(yǎng)了他們的合作精神,求證精神,和追根究底的好奇心,而現(xiàn)如今正缺乏這樣的創(chuàng)造性人才。
教師只需要為學生提供情境和素材,其實幫助提供給他們一些學習的途徑和方法足也,通過他們自身主動獲取的知識當然將更加牢固。同時這種教學模式也給教師帶來了一定的壓力,教師要不斷的挖掘教材,緊跟時代的步伐,更新自己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能夠預測課堂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并盡可能的解答。在容易出現(xiàn)職業(yè)倦怠的階段這種教學模式對教師無不是一種督促和提升。教師同樣也需要從課堂中獲取挑戰(zhàn)和學生帶給自己的啟發(fā)。使每一節(jié)課不僅讓學生充滿期待也讓老師對學生的表現(xiàn)滿懷期望,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快樂的課堂。
即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獲得的新知識,要通過一定得形式展示出來,學生可以用書面(導學案、作業(yè)、思維導圖、小論文等完成的情況)也可以用語言(課堂回答問題)表達,以學生當堂呈現(xiàn)出來的形式為主。其時間設計應為總課時的40%左右,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師可以依據(jù)學生的展示對學生前面學習的內(nèi)容進行診斷,發(fā)現(xiàn)學生“學”的過程中的缺陷以及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普遍存在的問題,通過展示,其他組的成員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先讓生生互動來解決一些問題,教師可以在一旁適時的進行點撥引導,補充完善。不如用一首歌謠來詮釋它的精髓:
課堂展示我最棒,思路清晰語流暢。
自信大方敢脫稿,講臺一站把師當。
實驗板書普通話,即使講錯又何妨。
同學質(zhì)疑虛心聽,快樂參與我成長。
同學展示我傾聽,聚精會神不放松。
他講的對我贊許,遇到疑問記心中。
待他講完我質(zhì)疑,定把問題探討清。
每一節(jié)課都交流,學習變得很輕松。
比如在一節(jié)Working the Land(人教版必修4 unit2)的高三一輪詞匯復習課上,對于一些單詞的用法,學生上臺展示他們組的思維導圖(如圖五),他們先是講解了這幅圖的意義:葫蘆娃的掙扎和妖怪的爭斗而引出了struggle這個詞,每一個葫蘆分別代表了struggle的動詞,名詞,搭配,同義詞而每一個葫蘆下面又有延伸比如和fight用法的一個比較,在講解展示完了之后大家報以熱烈的掌聲,首先能想到以這樣的一幅圖來詮釋struggle特別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但同時大家也有一些質(zhì)疑,“搭配”那一欄struggle的用法可否劃到動詞用法底下的分支,這樣脈絡更加的清晰,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在這樣的互相質(zhì)疑聲中,學生對這個知識點將理解的更加透徹。
通過展示質(zhì)疑可以把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更加好的進行吸收內(nèi)化轉(zhuǎn)成自己的知識儲備,不易被忘卻。
檢測提高的形式有多種多樣,比如發(fā)放鞏固練習題,或者設置一種活動讓他們把輸入的知識在情景中輸出等等。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合理選擇,如果是采取練習題的方式的話,教師一定要收上來進行批改以此來發(fā)現(xiàn)本節(jié)課課教學中的一些共性問題。如果是以活動的形式要注意讓小組的每一個成員都參與進來。比如本人在一節(jié)Working the Land(人教版必修4unit2)的高三一輪詞匯復習課上,本人設計了這樣的一個活動:首先播放了熱播綜藝節(jié)目“Running Man”的中韓對決賽的一個片段,并且提供了一些參考資料即這些明星的身份和國籍,這個片段中恰巧雙方是有英文交流部分,而且能把本節(jié)課中大多數(shù)詞匯和句型運用到這個視屏當中去,因為是高三復習課,因此筆者設計了這樣的一個活動來檢測學生是否已經(jīng)會用本單元的單詞和句型。
Group work:1)Making dialogues by role playing or interviewing
2)Supposing you were a reporter who was interviewing them after the show
3)Supposing you were one of them and played a role in it.
.......
Use as much words of this unit as possible
strugglethanks toequip...withrid...ofbe satisfied with would ratherthereforeregret build uplead tofocus...on reduce to/bykeep....free from/of.......
Useful Sentence patterns you may use of this unit
Sb struggle(s)with…for…
Sb only focus(es)......attention on....which leads to......
Sb regret(s)doing......
Sb would rather......
The number of this group be reduced to/by
......build up one’s strength
......
同時還提供給了他們名牌,膠帶,他們自然知道如何去運用這些道具,小組有6人,其中有5個參與撕名牌的人再加上一個采訪的主持人,全員參與,這樣的活動集趣味性,創(chuàng)造性,知識性,實踐性于一體。學生很享受這樣的課堂。
本環(huán)節(jié)的時間設置為總課時量的20%--30%不得占據(jù)課余時間。檢測的目的是看看學生是否已經(jīng)掌握之前的輸入內(nèi)容。
總而言之,結(jié)合英語這門語言學科的學科特點,一定要讓學生真正的“動”起來,讓他們沒有機會也不愿意去開小差,想心思,接踵而來的課堂任務,好玩有趣的課堂活動,對同學表現(xiàn)的滿懷期待,同時又在為不斷質(zhì)疑搶奪發(fā)言機會而時刻準備著等等這些都讓他們繃緊每一根神經(jīng),真真正正的高效率的利用課堂這45分鐘時間。當然這種“四環(huán)節(jié)”模式僅僅是高效課堂改革初期,為了便于實施而設計的一種程序性的東西,它不是死的,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靈活把握,任何一次改革必然會遇到很多阻力,其中最大的難點就在我們教師身上,能不能在思想上轉(zhuǎn)變觀念,在行為上迎難而上,以飽滿的熱情去付出,去戰(zhàn)勝自己是成功與否的關鍵。
1.吳宗杰,黃愛鳳.LanguageCurriculumandTeachingDevelopment[M]人民教育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Lee,L.Supportinggreaterautonomyinlanguagelearning ELT[J].1998 52(4):282-289.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7月.
4.陳資璧.盧慈偉.MindMapmapsyourmind[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7月.
5.張莉.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享受學習的快樂.基礎教育參考[J].2014年第6期.水平的評價更加客觀和科學。同時通過這種方法也會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起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除此之外,在英語教學當中,老師還應該對高職院校中學生學習的專業(yè)課進行了解,并將專業(yè)的知識帶入英語課堂中,拉近學生與英語的距離,通過這種方法使學生學習英語的實踐能力增強,使學生能夠?qū)W以致用。
(四)充分利用現(xiàn)代的科技資源進行英語教學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大爆炸的世紀,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尤其是網(wǎng)絡資源的不斷豐富,英語學習的資源越來越多。英語老師作為學生英語學習的引導者應該首先學習科技手段,掌握比較多的網(wǎng)絡資源,并且通過自己的學習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接受能力,為學生推薦適合的學習方法,例如,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英語學習的網(wǎng)站,以及英語國家常用的大眾傳媒工具BBC等,同時也可以為學生介紹一些英語電影,使學生們即使在娛樂的過程當中也能進行英語學習,從而提高高職院校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除此之外,在英語的教學當中,老師還應該在進行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對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進行傳揚,避免學生在英語文化的熏陶下,形成崇洋媚外的思想[5]。因此,在信息化時代,教師應該利用科技手段進行英語教學,并在教學過程中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綜合評
H319.3
A
1009-8534(2015)06-0154-03
2015-09-30
2015年亳州市教育科研課題:基于高品質(zhì)課堂的高中英語“四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研究;編號:KT2015001。
羅麗君(1986-)女,湖南,渦陽四中,一級教師,學士學位,浙江大學在職研究生在讀,學科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