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保
河北省無極縣里城道學區(qū)
小學語文成語教學的策略研究
王群保
河北省無極縣里城道學區(qū)
小學語文的教學是對基本漢語語言的培養(yǎng),成語是漢語語言的基礎(chǔ),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起著重要作用,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化素質(zhì)的主要方法。如果沒有那么多豐富多彩的成語,漢語又是多么的蒼白貧乏。作為語文老師,應讓成語教學活起來。為提高小學語文的成語教育,從成語典故的背景講述,成語反復應用以及課外閱讀、游戲等方面積累成語,鞏固學生對成語的記憶。
成語典故;成語詞匯;課外閱讀
小學語文成語教學要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漢語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語言文化素質(zhì),所以在成語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運用策略提高成語教學質(zhì)量。本文對小學成語教學的方法進行了初步探究,以期為我們今后更好地開展成語教學提供一些思路和操作方法。
語言積累是逐步的,成語的積累當然也不例外。教師應該熟知每冊教材里的成語,在課內(nèi)課外找準機會使用這些成語,這樣既讓學生能夠理解成語的內(nèi)在含義,又能夠調(diào)動學生學習和積累成語的積極性。
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語文教師要注意有意識地與孩子們用成語進行交際。比如說,老師詢問學生遲到的原因,學生支支吾吾說不清楚,老師說“你這是‘有口難言’”;結(jié)合實例,學生就可明白“有口難言”的含義。同學之間吵鬧,老師詢問原因,發(fā)現(xiàn)都是一些小事情,便可以勸解學生:“同學之間要 ‘和睦相處’,不要‘斤斤計較’。再如有些孩子因為成績不太好而自卑,教師可以在私下或者班會上給他們講:“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管無論什么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只要堅持不懈,“取長補短”,肯定能進步。這樣,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通過一些實例,慢慢地學生就能理解這些成語的意思,同時受到老師經(jīng)常使用成語的影響,他們也漸漸地喜歡運用成語了。
成語中漢語是一大特色,使?jié)h語獨有的語言,其他民族的語言中是沒有成語的,它主要來源于神話故事,如精衛(wèi)填海、夸父逐日等;寓方故事,如亡羊補牢、守株待兔等;歷史事件或歷史故事,如四面楚歌、毛遂自薦、負荊請罪等;詩文語句,如學而不厭、舍生取義、老驥伏櫪、舉一反三等;另外它還來自于俚語口語等。
對成語的教學,我一直認為:成語的意思不應該像教參上所講的大體懂得,應該做到扎扎實實、做到熟悉、理解、感情、運用這個規(guī)律。因為只有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才是巧記,在感悟的基礎(chǔ)上才是巧用。假如你讓學生學成語時淺知一點皮毛,連意思都是懵懵懂懂,那談何理解和感悟,那談何真正掌握?又怎么能隨心所欲地學以致用呢?
成語是漢語中特有的短語,是具有特定內(nèi)涵的約定俗成的語言,對于它的界定,至今學術(shù)界仍眾說紛紜,尚無明確定論。主要分歧在于成語和慣用語之間的劃定。劉叔新先生認為憑借“表間的雙層性”可以區(qū)分成語的慣用語,并認為“穿小鞋”,“碰一鼻子灰”等都具有成語的資格。而目前國內(nèi)有學者認為他們屬于慣用語范疇,周薦認為,“穿小鞋、三長兩短”等之類常被人們視為慣用語。而“碰一鼻子灰”等俗語單位為慣用語。
讓學生了解成語的來源、典故等背景知識,這不僅能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成語的含義,更能提升學生學習成語的興趣。漢語成語家族中不少是來源于古代神話、寓言、歷史故事和古代詩文,要理解成語意思,就必須知道成語的來源或典故。尤其是針對單看字義難以理解其含義的成語,背景知識的介紹對學生學習、記憶成語起到很大作用。
小學的教育對象是一年級至六年級的兒童,年齡跨度相當大,無論從生理還是心理上看,都有很大的差異性。從心理方面看,各學段兒童的思維經(jīng)歷了一個“具體形象思維→抽象邏輯思維”的過程。一、二年級的兒童理解力差、理解內(nèi)容少,主要靠具體的、直觀的形式去理解概念,而高年級兒童對抽象的事物理解力逐漸加強,能運用一些簡單抽象的邏輯思維去推理和判斷。中年段的兒童的思維水平則介于上述二者之間。
那么具體到兒童學習成語這個問題上來看,各學段有什么不同呢根據(jù)研究,低年級兒童對成語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意義階段;中年級兒童處在成語理解的過渡期,他們比低年級要好,但又低于高年級,可能他們儲備了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概念知識、語言經(jīng)歷,但又還有限,還不足以讓他們也象高年級兒童一樣有更好的表現(xiàn);高年級兒童對成語的理解趨向成熟,他們能調(diào)動自己的概念知識、生活經(jīng)驗,并根據(jù)成語組成詞匯的意義(字面意義)與整詞意義(比喻意義)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來推測成語的真正含義。
因此,在我們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進行成語教學時,采用的方法要適合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特點。
成語的教學不可能是一個一成不變、一蹴而就的教學,要想搞好成語教學,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地開動腦筋,通過各種方法去拓展、改變教學方式,使學生逐漸地理解和掌握成語,獲得學習成語的正確方法和手段,提高他們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成語的能力。以上提出的幾種教學模式和方法只是嘗試為各位小學教師提供一個平臺,希望能引導教師更好地轉(zhuǎn)變自己教學成語的模式及方法,通過教師的智慧來激發(fā)學生對成語的興趣,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運用成語,讓學生切身感受到中國語言文化寶庫的豐富多彩,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從而更好地貫徹《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進而推進語文教材的實施。
[1]劉辰潔.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對外漢語成語教學策略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學術(shù),2014,(11):84-86.
[2]鄭巧君.讓孩子浸潤在成語的芬芳里——小學成語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0,(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