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俠
摘 要:由于傳統(tǒng)教學的詬病,學生已經(jīng)形成畏懼習作的心理,導致習作教學難以形成質的突破。要想突破這一瓶頸,必須從四步入手,不能有所偏頗,才能真正實現(xiàn)學生習作能力的提升。一是加強多維閱讀,夯實學生的積累;二是轉變呈現(xiàn)方式,突破教材的束縛;三是關注生活體驗,觸發(fā)情感的源頭;四是促進課程整合,推進應用文寫作,從而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
關鍵詞:加強閱讀;轉變方式;關注體驗;課程整合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32-0036-01
習作教學一直以來都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更是難點所在。由于傳統(tǒng)教學的詬病,學生已經(jīng)形成畏懼習作的心理,導致習作教學難以形成質的突破。要想突破這一瓶頸,必須要從四步入手,不能有所偏頗,才能真正實現(xiàn)學生習作能力的提升。
一、加強多維閱讀,夯實學生的積累
閱讀與習作是語文的兩大支柱。在語文學習中,閱讀與習作之間也是相輔相成的。高質閱讀是提升習作效益的保障,而高質的習作也會讓學生進一步懂得應該怎樣閱讀。習作能力的提升必須要以大量有效的閱讀為基礎。在閱讀中,學生不僅能夠得到大量的未知信息,也能汲取重要的生活經(jīng)驗,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積累學生的情感認知,在夯實積累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常態(tài)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領學生從閱讀方法層面對學生進行點撥,一方面要鼓勵學生讀好書,多閱讀積極向上的文學作品;另一方面,要鼓勵學生將閱讀內容和范疇多元化,就像魯迅在《給顏黎民的信》中所打的比喻一樣:“采各種各樣的花蜜”,感受不同體裁下言語表達的風格和寫作特點,激活學生的認知能力。在閱讀之后,教師要搭建各種平臺,或讓學生交流分享閱讀的感受,或讓學生提出自己的閱讀疑惑進行辯論探討,或讓學生將自己的閱讀成果得到充分展示。只有在這樣多層次、多維度的交流分享之后,學生自主性閱讀積累才能真正豐富起來,才能真正做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二、轉變呈現(xiàn)方式,突破教材的束縛
當下習作教學的常態(tài)都是教師完全依循教材習作的體系和要求,教材讓寫什么,課堂中就訓練什么,完全忘卻了自身課程資源開發(fā)者的角色,完全跟隨著教材的安排亦步亦趨,不僅學生寫得厭倦,教師教得也毫無激情。為此,教師查閱了一些國外習作教學的資料發(fā)現(xiàn),國外母語中習作教學并沒有固定的框架和體系,而是通過具體場景的出示,或者主題的揭示,讓學生在自主實踐中進行想象和表達。例如,假設你在海上航行突遇風暴,被刮到了一個無人的荒島上,你會怎樣維持自己的生活。這些對于國內學生較難的內容,而對于國外學生則并非難事。他們可以借助各種資源,形成一篇凸顯自己風格的習作。其實,這樣的習作模式才能真正激活學生的認知能力,調動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習作的生命才能進一步被喚醒。據(jù)此,我們習作教材的編制也應該進行調整,或者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自身課程資源開發(fā)者的作用,對現(xiàn)代教材中習作的編排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對教材中一些刻板僵硬的內容改換門臉,使其更加契合學生的認知實際,從而讓學生樂于動筆,勤于表達。
三、關注生活體驗,觸發(fā)情感的源頭
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習作同樣也不例外,生活為學生的習作提供了豐富的寫作源頭,沒有生活這一源頭活水,學生也就成為“無米下鍋”的“巧婦”。毫無夸張地說,沒有生活的浸潤學生也就無法寫出具有生活氣息的習作。在習作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體驗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對生活中大事小事的關注,并學會從真實的生活事件中感受其蘊藏的真、善、美,為學生的習作積累素材。著名特級教師管建剛就在這方面做出了表率,他十多年如一日地創(chuàng)辦“班級作文周報”,學生的習作素材大都源自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很多都是來自在教室里發(fā)生的事情。東西丟了,就寫遺失啟示;有爭執(zhí)了,就將自己的觀點付諸筆端。時間一長,學生就養(yǎng)成了用筆說話、用文抒情的習慣。這一形式對學生習作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習作教學并不是以培養(yǎng)作家為己任,而是讓學生在教學中學會關注生活,用我手寫我心,從而提升學生語言的表達能力,降低學生習作難度,增強學生的習作信心。
四、促進課程整合,推進應用文寫作
生活中的寫作要求是非常廣泛的,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需要,各種各樣的應用文寫作已經(jīng)成為了客觀需要,這使得寫作的應用性價值越發(fā)明顯。教師可以在加強學科整合中,有效推進應用文寫作。在教育的課程設置之間,本身就存在著彼此交融的內在聯(lián)系,教師可以利用這樣的聯(lián)系為習作教學服務,從而在學科整合中提升學生的表達意識。如在體育課上,可以根據(jù)體育教師講解的動作要領進行動作的說明練筆;音樂課上可以根據(jù)歌詞與旋律展現(xiàn)的意境進行想象性練筆實踐;勞動實踐課堂可以結合自身的實踐操作,進行表達的訓練。通過這樣的整合,豐富學生的認知積累,最終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語文學科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語文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必然離不開其他學科的補充。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切不可眼中只看到語文,更要在教學中能夠關注其他學科,拓展學生的習作視域,為習作奠基。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中的習作教學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范疇。教師應該樹立信心,幫助學生從閱讀積累、鏈接生活、推進運用等方面加強練習,從而提升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吳立崗.小學語文教學研究[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4.
[2]韋志成.作文教學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3]黃佳靜.關于小學作文教學的思考[J].廣西教育,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