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鶯
摘 要:數感是學生對數與數量、數量關系、運算結果等方面的感悟,是學生對數學的直接感覺,良好的數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應用數學解決問題。教師要緊扣學科特點,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文章從聯(lián)系生活經驗,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巧借數的運算,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開展實踐活動,有效發(fā)展學生的數感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培養(yǎng)數感;生活經驗;數的運算;實踐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16-0078-01
2011年版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在數學課程中,應該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數感。數感是學生對數與數量、數量關系、運算結果等方面的感悟,是學生對數學的直接感覺。良好的數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應用數學解決問題。
一、聯(lián)系生活經驗,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想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生活經驗必不可少。教師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數學素材,讓學生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數學知識聯(lián)系起來,從而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直觀性,并借助生活更好地理解數學??v觀人教版小數教材,不少知識對于小學生的知識經驗來說還是比較抽象的。想讓小學生在大腦中建立表象,形成數感,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將生活實例引入數學課堂,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主動建構知識。如在學完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后,我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小華家的客廳打算裝修,客廳的長是5米,寬6米,瓷磚的規(guī)格為邊長80厘米的正方形,每塊瓷磚32元。小華的爸爸想讓小華幫忙預算下裝修客廳需要購買多少塊瓷磚,花多少錢。這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裝修情景。學生想預算出結果就要先計算出客廳的面積,它需要學生用到長方形的面積公式,而瓷磚是正方形,并且單位是厘米,學生要先進行單位換算,然后再利用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求出瓷磚的面積,最后再用客廳的面積除以瓷磚的面積,求出需要用多少塊瓷磚??梢哉f,生活化的問題有助于學生將課內所學的知識進行運用,而生活化的問題能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并在解決問題中形成數感。
二、巧借數的運算,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運算是數感的重要組成部分,運算不僅包含計算的內容,還包含運算過程中所需要的邏輯思維。2011年版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運算能力有助于學生理解運算的算理,尋求合理簡潔的運算途徑解決問題。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有整數、小數、分數的運算,在運算中,包含了口算、筆算、四則運算、簡便計算、估算等。這些內容互相滲透,教師要以運算的系統(tǒng)思維引導學生掌握算理,從而幫助學生提升運算能力,有效形成數感。在數的運算中,簡便計算是一個重點,又是一個難點。不少學生對于直接利用運算定律的題目容易做對,但對于變形題,不少學生經常出錯。如乘法分配律,它用字母是這樣表示的:a×(b+c)=ab+ac。在簡便計算中,像2.3×57+2.3×43,不少學生都會用2.3×(57+43),從而快速算出結果。但對于2.3×101和2.3×99,有些學生就無法找到方法。其實,這里面就涉及運算思維,也就是數感。要先將101看成(100+1),然后將題目變成2.3×(100+1),這樣學生就可以直接利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而2.3×99,就要將99看成100-1。在簡便計算中,有些題目要用到兩種以上的運算定律,它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比較強。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分析,認真觀察算式的特點,然后結合自己的經驗找到簡便計算的方法。數感的培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它需要學生以系統(tǒng)的思維方法去學習,才能不斷積累經驗,形成數感。
三、開展實踐活動,有效發(fā)展學生的數感
人教版數學教材設計了不少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它是學生開展活動探究的重要載體,也是學生建構知識的重要渠道。在實踐活動中,學生會感受到數學在解決生活問題中的價值,并能在實踐中進一步理解數學知識、應用數學知識。在數學課堂上,數學游戲、實踐拓展等都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教師要緊扣教材實際,有效設計綜合實踐活動方案,從而將學生置于活動情景中,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利用數學知識,并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深化數學知識??梢哉f,綜合實踐能培養(yǎng)學生互相合作、互相交流的能力,并在活動中發(fā)展數感。如長方體的表面積的學習,教材設計了一幅長方體的展開圖,這幅展開圖目的是讓學生對長方體整體結構和面的特點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如何讓學生有效理解長方體的表面積公式,并能應用于生活中?有些教師沒有很好地將這個素材利用起來,簡單引導就讓學生記住長方體有六個面,并分為三組。由于學生沒有過多動手操作,對長方體沒有太多的感性理解,導致學習長方體的表面積公式時遇到一定困難。如當學生遇到只求長方體四側的表面積時,學生不知怎樣計算,如何突破?教師可以讓學生動手做一個長方體模型,然后將長方體展開。在展開過程中,教師讓學生用彩色筆將相同的面畫上相同的色彩并標上記號,最后再讓學生將側面展開圖做成長方體,再次對長方體進行觀察。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對長方體有一個比較感性的認識。接下來,學習長方體的表面積時,表面積公式中各個面的求法學生就心中有數,數感自然就形成了。
總之,數感的培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就能達到,它需要建立在學生對數學不斷地感知和理解的基礎之上。想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需要教師結合新課標精神,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促進學生數感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左衛(wèi)國.談小學生數感的培養(yǎng)[J].江西教育,2006(04).
[2]繆建.淺談小學生數感的培養(yǎng)[J].小學教學參考,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