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澤 朱芝艷 趙芳芳 朱臻靜 曹夏楠
摘 要 中小學生是一個向往活力的群體,活潑有余的同時也會影響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所以中小學的課堂教學管理尤為重要?,F(xiàn)行的中小學課堂教學管理略有不足,使得一些班主任教學管理的效果未能達成反而增大了他們的工作壓力,在此將以一種新的管理模式——互相管理模式為切入點,分析互相管理模式下的中小學課堂教學管理,這種管理模式可能是未來班級管理的發(fā)展方向。
關(guān)鍵詞 課堂教學管理 課堂教學 互相管理模式 班級管理
被稱為“近代教育學之父”的夸美紐斯在他的《大教學論》中說道:“我認為,一個教師同時教幾百個學生不僅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要緊的;因為,對教師、對學生這都是一種最有利的制度。教師看到眼前的學生數(shù)目愈多,他的工作興趣便愈大;教師自己愈是熱忱,他的學生便愈會表現(xiàn)熱心。同樣,在學生方面,大群的伙伴不僅僅可以產(chǎn)生效用,而且也可能產(chǎn)生愉快,因為他們可以互相激勵,互相幫助?!盵1]從他的話語我們可以看出,課堂教學這種班級授課制的作用在于能夠使教師的工作興趣增大、熱忱工作,而且能夠使學生在互相激勵、互相幫助中產(chǎn)生效用、產(chǎn)生愉快。即是說,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中“互相激勵、互相幫助”是課堂教學管理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
一、互相管理與“互相激勵、互相幫助”
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如何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使由教師占主導地位的灌輸式“教”轉(zhuǎn)變?yōu)橛蓪W生作為學習過程的主體是當今教改的首要任務。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在教學管理中,學生是認識的主體,而教師則是組織者和管理者。我們知道,激勵具有加強和激發(fā)主體的動機、推動并引導主體的行為使之朝向預定目標的作用。激勵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參與的需要,從而積極投入到學習之中,并主動參與學校的各項活動以培養(yǎng)和磨礪自己。激勵引發(fā)了學生的需要,促成了學生學習的動機。在課堂中,我們教師是否應該多激勵學生呢?或者讓學生之間相互激勵?學生之間的激勵是不受限制的,他們在一天里有很長的時間相處在一起,可以在生活、學習與工作上互相幫助、互相激勵,這時候在學生之間形成一種相互理解、互相監(jiān)督、共同向上的良好氛圍,并因為互相激勵而誘發(fā)學生個體的自我需要與學習動機。從班級管理的角度來說,這是一個比較不錯的班級管理方法。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創(chuàng)新教學管理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在學生之間形成一種“互相管理”的管理模式。這里的“互相管理”實質(zhì)就是學生的自主管理,學生自主管理包括兩個層面:一是學生個體在學校的教育環(huán)境中,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實現(xiàn);二是學生以主人翁的態(tài)度參與班級和學校的管理,學生之間互相督促、互相促進。古語有言:“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币浴盎ハ鄮椭?、互相激勵”為依托的“互相管理”模式正是拉近學生使其團結(jié)的紐帶,能夠做到充分調(diào)動全體學生關(guān)心集體、熱愛集體、建設集體,為學校班級建設作出貢獻。因此,學生的“互相管理”能從事情的本身出發(fā),更多地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心理需求等方面的情況,往往更符合學生的客觀實際,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同時也更能體現(xiàn)素質(zhì)教育的客觀要求。
二、互相管理模式與中小學課堂教學管理
1.互相管理模式的由來
互相管理模式的由來要從“小天使小主人”這個團體游戲開始說起。小天使小主人是一個團體游戲,它以角色扮演為主要手段,在活動開始之初,設定團體中的每一位成員都有自己的“小主人”(自己扮演“小天使”的角色),也有自己的“小天使”(自己扮演“小主人”的角色)。每一位活動成員,作為“小天使”要盡可能地幫助和關(guān)心自己的“小主人”,作為“小主人”能夠享受到來自“小天使”的幫助和關(guān)心。這個活動的目的是通過游戲活動增強活動者之間的交流互動,在游戲中體驗“施”與“受”,感受到自己幫助別人的快樂,也感受到別人幫助自己的愉悅。它有幾個重要的特點:通過增加互動拉近團隊成員的距離,增強團隊凝聚力以及歸屬感。這個活動在保持小天使神秘感的同時,蘊含鼓勵小天使的創(chuàng)意和獻愛心的精神、默默奉獻的精神。這個小天使小主人游戲方案的理念可以看成是自我管理和他人管理的結(jié)合,這種管理方式是新奇的,若是把這種理念發(fā)揚、改進,定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當前班級管理的問題,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我們從這個研究中提出了“互相管理”的概念,這個管理概念是繼“自主管理”概念后的一個具有生命力的概念?!白灾鞴芾怼笔窃谡J同學生具有自我管理能力或是具有自我管理潛能的情況下給予學生的自我管理;“互相管理”是在認同學生具有“自主管理”的能力或者潛能和具有管理(或說幫助)別人的強烈需要的情況下,提出的一種隱性的“管理鏈”。
2.互相管理模式的特色
孫穎認為,班級干部管理班級能實現(xiàn)學生自我管理、互相管理,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在自我管理中的能力,既能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能力,同時也是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2]。這里提出的“實現(xiàn)學生自我管理、互相管理”只是單方面的,即只是班級干部對其他同學的管理,而且這種管理也帶有一些自上而下的管理意味。雖然班級干部管理能實現(xiàn)一定程度的自我管理和互相管理,然而這是遠遠不夠的,因為班級干部管理只能針對性地實現(xiàn)班級干部的自我管理以及班級干部之間的互相管理,其他不是班干部的同學沒有實現(xiàn)很好的自我管理和互相管理。魏書生老師是一位對班級管理方法頗具創(chuàng)新的班主任。有人評價說:“在魏書生的班級中,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時而動,權(quán)力彼此制約,而教師則處在一個駕馭、服務的位置上?!蔽簳蠋熯@種“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的理念和互相管理模式是一致的,而他卻沒有明確提出這個概念。深入研究他的班級管理方法后,會發(fā)現(xiàn)他的這種“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理念的實質(zhì)和互相管理模式是不一樣的。他的管理方法像是學生被教師管理(這是“被管理”),學生管理班級里的一切雜務,每一塊地、每一個角落都有人管。而互相管理模式中,學生的身份是平等的,每一個人都能夠管理另外一個人,不受限制。事實上,把這種模式看做是管理模式其實是對這個模式的誤解,這是一種隱性的管理模式。學生之間要相互激勵、相互幫助,而教師只是引導者,保證這種模式的正常運行??梢哉f,相互管理就等同于相互激勵和相互幫助。
3.互相管理模式的一種運行模式
互相管理模式是還在探索中的一個班級管理模式,其運行模式也還在探索中。不過,這種管理模式既然是由小天使小主人這個團體活動提煉出來的,那么這種模式和小天使小主人這個團體活動的運行是有很大關(guān)聯(lián)的。探索出來其中的一種運行模式可能是這樣的:(1)讓班級里的所有學生把自己的名字寫在一張紙上折疊起來,然后把紙收集起來并打亂。(2)讓每位學生隨機抽取一張紙,與之對應的名字便是自己的小主人(若抽到自己的名字則將紙放回、打亂、再抽?。?。最后每個人都有兩個有愛的身份:小主人和小天使。作為“小天使”要盡可能地幫助、關(guān)心和激勵自己的“小主人”,激勵“小主人”往正確的方向發(fā)展;作為“小主人”能夠感受到來自“小天使”的幫助、關(guān)心和激勵,獲得要努力前進的外在和內(nèi)在動力。(3)在活動期間,小天使若是發(fā)現(xiàn)小主人的成績出現(xiàn)下滑,要及時去鼓勵他,幫助他把成績提上去;當小主人心情不好、上課不認真或不遵守課堂紀律時,小天使要用親切、善意、有效的方法去提醒小主人,讓小主人感受到小天使的關(guān)心并樂于改正自己的錯誤。當然,此時小天使可能還是以“神秘人”的身份來激勵和幫助小天使。
三、互相管理模式的課堂教學管理價值
課堂教學管理是指組織、協(xié)調(diào)、保障和促進課堂教學,實現(xiàn)預定教學目標的過程[3]。互相管理模式的教學價值與其內(nèi)涵是分不開的,與學生之間的“相互激勵、相互幫助”緊密聯(lián)系,是自我管理和他人管理的有效結(jié)合。所以,其課堂教學管理價值可從兩方面說起。
1.互相管理模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引起學生學習活動、維持學習活動,并導使該學習活動趨向教師所設定的教學目標的內(nèi)在心理機制[4]。就目前來說,大部分中小學生都認為學習是枯燥乏味的,學習動機偏低。根據(jù)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可知,提高學習動機對提升現(xiàn)在中小學生的學習效果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很多學生還是不愿意在此投入過多精力,不投入精力就沒有收獲。學生作為相互之間的朋友也是競爭者,他們的互相激勵、互相幫助可以極大地提高他們自己的自信心,從而能夠更好地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同時,學生之間的交流比跟老師家長交流要輕松得多。他們之間的互相激勵、互相幫助可以使他們卸下不必要的負擔。無論成績好壞,他們都可以和其他人討論,并能夠從對方身上獲得經(jīng)驗,總結(jié)成功或失敗的原因。了解了這些原因,他們就能對癥下藥,不會因為急于求成卻不知如何學習而感到煩躁,這樣才能提高他們的學習信心和動力。最重要的是,同學之間互相激勵、互相幫助也能增加學習的趣味性。他們通過相互交流,在學習上幫助了他人,也增進了彼此的友誼,減輕了學習的枯燥感,自然而然就有了較強的學習動機。
2.互相管理模式能夠維持良好課堂教學紀律
從“課堂教學管理”這個詞可以看出,課堂教學管理必定包含著課堂紀律管理。課堂紀律管理是教學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組織教學活動是向?qū)W生進行課堂紀律管理的基本途徑之一[5]。著名的加拿大華裔心理學教授江紹倫曾經(jīng)指出課堂紀律對教學的重要作用,他說:“教師必須把紀律作為他進行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其重要性不低于所規(guī)定的課程的學科內(nèi)容。”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模式逐漸凸顯出諸多問題,不能很好地維持課堂的紀律,反而激發(fā)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對立沖突,影響了師生之間良好關(guān)系的形成,也影響了學生全面素質(zhì)以及綜合能力的提高和個性的健康發(fā)展。建立新的班級管理觀念,探索新的班級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互相管理模式”是在老師引導下學生之間相互管理的模式,這是對班級管理進行的新嘗試。在班級里實施這種管理方法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diào)動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為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創(chuàng)造條件,是一種人人參與管理、人人被管理的模式。其實質(zhì)就是學生為了取得好的成績、全面健康地發(fā)展,自覺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同學之間以相互監(jiān)督、相互支持和鼓勵的方式來進行學習,在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去遵守課堂紀律,達到自覺維護課堂紀律的效果,從而使學習效果得到提高,同學們得到全面發(fā)展。
互相管理模式雖然是一種還未被人所熟知的管理模式,但這種模式卻是比較“接地氣”的,而且很多方面都在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運用這種管理模式(“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等思想與互相管理模式中注重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方面是相互一致的),只是未把它當成一種管理模式而已。所以,這種管理模式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其發(fā)展前景是很廣闊的。
參考文獻
[1] 夸美紐斯.大教學論[M].傅任敢,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2] 孫穎.淺談班主任發(fā)揮班級干部作用的有效方法[J].才智,2010(16).
[3] 劉艷艷.中小學課堂管理策略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1.
[4] 劉萬倫,田學紅.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 許海英,周虎.小學課堂管理的藝術(shù)探究[J].中國教育技術(shù)裝備,2011(34).
【責任編輯 鄭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