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翔
摘 要:普羅米修斯是古希臘神話中創(chuàng)造人類并造福于人類的神,圍繞他而展開的是人類起源的故事。故事展現(xiàn)了古希臘人借助與原始思維方式認識、想象并創(chuàng)造的自然與社會形態(tài),從中展現(xiàn)了古希臘文化中探索、懷疑、理性、實證等精神特質(zhì),本文則選取善與惡的剝離與升華、自由的肯定與懲罰、情欲的追求與災(zāi)難、哲學(xué)的對立與統(tǒng)一等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關(guān)鍵詞:普羅米修斯;古希臘;精神
古希臘文學(xué),作為西方文學(xué)來源之一,內(nèi)容豐富,成就輝煌,尤其是其中為代表的神話更是人類想象力開出的最絢麗的花朵。馬克思曾說:“古希臘神話是人類美麗童年的詩,有著不朽的魅力?!盵1]作為希臘神話中的開篇之作《普羅米修斯》飽含著古希臘豐富的文藝思想。
一、善與惡的剝離與升華
對于生命的形成,原始初民無法用如今科學(xué)方法去考證人類的起源,只能憑直覺去體悟與想象,根據(jù)已知對象去演繹,從而產(chǎn)生了美麗的造人故事。在中國,有女媧造人的傳說;在《圣經(jīng)》中,有上帝造亞當(dāng),亞當(dāng)取肋骨造夏娃,之后結(jié)為夫妻創(chuàng)造人類的故事。
而在古希臘神話《普羅米修斯》故事中,普羅米修斯“知道大地上孕育著天神的種子,因此就用河水調(diào)和黏土,按照天神亦世界的主宰的模樣捏塑成一種形體。他為了讓這團泥塊具有生命,便借助動物靈魂中善與惡的雙重性格,將它鎖閉在泥團的胸內(nèi)”。[2]因此,人有時候有獅子般的勇敢,有時有狐貍一般的狡猾,有時又有狗一般的忠誠。這個故事它以一種象征隱喻的方式告訴人們,在古希臘人們心中,人的靈性是從動物而來,人總是帶著動物的秉性,人與動物處在同一個層面,與自然渾然一體。當(dāng)然此時的人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至多不過是猿類而已。
人與動物之間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也便成為了人性惡的依據(jù)來源,無論是古希臘還是基督教文化中,人總是處在善與惡、人性與獸性交織當(dāng)中,從而也需要不斷擺脫來自本能的獸性向神或者上帝的境地提升。
柏拉圖在《法律》中說:“人是一種溫順的有教養(yǎng)的動物,不過仍需要良好的教育與優(yōu)良的素質(zhì),這樣人在所有動物中才變得最高尚?!盵3]所以,原始初民想要擺脫動物性,就得向神性靠攏,向理性靠近。于是便有了智慧女神雅典娜將靈魂和呼吸吹入人的體內(nèi),人便有了理性與
精神。
二、自由的肯定與懲罰
普羅米修斯不僅僅創(chuàng)造人而且教會人生存的技能,讓人類過上了幸福生活,因而引起天上眾神們的注意?!爸T神要求人類尊重他們并答應(yīng)以保護人類作為條件”,[4]即眾神此時一方面保護人類,而另一方面要以“服從”作為回報。而在如此義務(wù)與權(quán)利上,普羅米修斯經(jīng)常站在人類一邊,經(jīng)常使用機智為人類爭取利益,因此觸怒了宙斯,于是拒絕給人類完成文明的最后必需品---火。于是普羅米修斯冒著抗命受罰的危險去天庭盜取火種,使人類有了神圣之火。而震怒之下的宙斯將普羅米修斯縛在高加索山上,讓天鷹不斷啄食其內(nèi)臟,讓其忍受巨大的折磨與疼痛。
普羅米修斯是所有神中最通人性,關(guān)心與愛護人的神,是人的守護者,也是苦難的承受者。在精神實質(zhì)上,他是人類意志與愿望的象征,是人自身形象的代表。普羅米修斯就是人類自己,普羅米修斯盜取火種的故事,從實質(zhì)上可以說是古希臘人對人類文明史上發(fā)明并使用火種的一種想象力的解讀?;?,既是一種工具,同時也是一種文明的象征,對于推動人類文明進步起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對于火的崇尚與追求,意味著人們對文明的追求,普羅米修斯對于權(quán)威的違抗是對權(quán)力的一種挑戰(zhàn),是一種主體意識的覺醒,一種反抗精神實踐。跟《圣經(jīng)》中亞當(dāng)夏娃偷吃禁果不同的是,普羅米修斯的行動是沒有受到蛇的誘惑,他的盜取火種是一種直接與宙斯代表的權(quán)威相對抗的叛逆,其中表現(xiàn)出強烈的主體意識、行動意識與反抗精神。作為人類的代表,普羅米修斯的叛逆行為也在世界文學(xué)中彰顯了“自由”這一主題。它也說明人的自由,是在人與自然不斷反抗中得到的,人對自然的反抗也影響了后來西方反抗權(quán)威精神的樹立。
三、情欲的追求與災(zāi)難
情欲之所以有如此之魔力,是因為他能帶給人快樂與滿足,正如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xué)說里的“力比多”,他認為“力比多”是人行動的基礎(chǔ),而古希臘人也認為這是快樂之源泉,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在他們的認識中,人在世就得追求各種情感與欲求,哪怕是神也是如此,也有七情六欲。那長達十年,死傷無數(shù)英雄的特洛伊戰(zhàn)爭的起源,就是為了爭奪那美麗的女子海倫。
但這種情欲往往又會帶來無窮的災(zāi)難,譬如之前特洛伊戰(zhàn)爭,無休止地對戰(zhàn),民不聊生。而普羅米修斯盜取火種之后,宙斯向人類派出了潘多拉,此女子身上有眾神賦予的特質(zhì),美貌美麗狡猾等集于一身,普羅米修斯的弟弟禁不住誘惑,與潘多拉結(jié)為夫妻,潘多拉打開其隨身攜帶之盒,“一股黑煙竄出,如黑云密布,疾病、癲狂、災(zāi)難、罪惡、奸淫蜂擁而出”,[5]只將最后的希望封存于底部。那么,其弟弟終究是怎樣忘掉兄長囑托與忠告,卻禁不住美色的誘惑,上了潘多拉的當(dāng)呢?
四、哲學(xué)的對立與統(tǒng)一
從造出的人的身上的動物性與理性,到追求自由及情欲之后有遭受懲罰來看,都包含古希臘人辯證的哲學(xué)觀,他們渴望擺脫動物性,卻永遠無法將善與惡從身上剝離。
人渴望自由,但也要承擔(dān)爭取自由而付出的代價,普羅米修斯為人類取到了文明進步的火種,得到了反抗權(quán)威的自由,他卻一方面被大力神赫淮斯托斯釘在高加索的懸崖上,忍受巨鷹的啄食之苦,另一方面人間被潘多拉帶來的魔盒所擾,疾病、痛苦、死亡不斷。古希臘人在文明前進的道路上,不斷地思考,辯證地對對待自由與自由付出的代價。
此外,人面對潘多拉釋放的災(zāi)難,在死亡痛苦里并不是絕望,因為盒子底下還有未打開的希望,希望是未知,正因為未知,古希臘人堅信人們會一直活下去,會一直探索下去,一直會實證,這也就是古希臘人的文化底蘊。
注釋: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政治經(jīng)濟學(xué)導(dǎo)言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113頁
[2]古斯塔夫·施瓦布.希臘古典神話(曹乃云譯).[M].南京:譯林出版社.1995.第3頁
[3]莫特瑪·阿德勒.西方思想寶庫(周漢林譯).[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1.第6頁
[4]古斯塔夫·施瓦布.希臘古典神話(曹乃云譯).[M].南京:譯林出版社.1995.第4頁
[5]古斯塔夫·施瓦布.希臘古典神話(曹乃云譯).[M].南京:譯林出版社.1995.第6頁
參考文獻:
[1]鵬鳴.世界文學(xué)簡論.[M].北京:中作華文數(shù)字傳媒股份有限公司.2012
[2]古斯塔夫·施瓦布.希臘古典神話(曹乃云譯).[M].南京:譯林出版社.1995
[3]莫特瑪·阿德勒.西方思想寶庫(周漢林譯).[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1.
[4]魏娜、時曉麗.古希臘悲劇的普羅米修斯精神之新解.[J].唐都學(xué)刊.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