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有華
【關鍵詞】山區(qū)學生 口語交際 方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2A-
0103-02
在偏遠的瑤鄉(xiāng)山區(qū)學校從教二十年,筆者發(fā)現(xiàn)山區(qū)農(nóng)村學生與城鎮(zhèn)學生在日常的口語交際實踐中存在很大的差距。山區(qū)農(nóng)村學生與人交際時缺乏信心,不敢與別人交流,也不善于用語言表達,有些學生在陌生人或在眾人面前說話會膽怯。這種情況也常常出現(xiàn)在口語交際課堂上,他們或者不敢與人對視,或者面紅耳赤,甚至手腿發(fā)抖,語無倫次。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要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笨梢?,在山區(qū)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那么,怎樣才能達到這一教學目標呢?
一、活用教材,合理設置口語交際話題
新課改倡導的教材觀是“用教材教”,而不再是“教教材”。教師在使用教材時,要根據(jù)本地區(qū)、本班級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需要,對教材進行全面的補充,并大膽地對教材進行“改頭換面”,做到“活用教材”,提高口語交際教學活動的效率。如教學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五口語交際《談談爸爸、媽媽對我的愛》這節(jié)內(nèi)容時,考慮到大部分學生是留守兒童,他們的爸爸、媽媽外出打工,與父母交流機會少,顯得比較陌生,要讓學生說說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學生可能會感到比較困難。然而,留守兒童大多與祖父母輩一起生活,于是筆者把口語交際話題改為:談談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我的愛。這樣一改,整個課堂變“活”了,學生踴躍發(fā)言,講得繪聲繪色。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
俄國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痹诮虒W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口語交際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從模擬活動中掌握口語交際的技巧。如在“打招呼”的口語交際訓練中,筆者創(chuàng)設多種教學情境,豐富了教學形式。
1.問候式,即見面時的問候對話。如:與大家相處多年的班主任藍老師,因工作原因調離原校到他校工作,多年沒有音訊。偶然一次機會,某位學生遇到了藍老師……請同學們模擬學生和老師見面時的對話。
2.道歉式。如:李明和張軍是一對自小形影不離的好鄰居、好朋友,李明的飛機模型玩具不見了,他懷疑是張軍拿走的,并告知班上的同學,這使得張軍感到自尊心受到傷害,兩人鬧翻了。待事情弄明白后,李明發(fā)現(xiàn)這件事與張軍無關,他十分后悔。請同學們試著模擬李明向張軍道歉時兩人的對話。
3.爭辯式。如:在一次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上,王林應該獲得木板鞋比賽第一名,但由于裁判員誤判,第一名被別人拿走了。事后,王林找裁判員理論,請模擬王林與裁判員的對話。
這些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形式的活用,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興趣,他們積極地投入到情境中進行口語交際,你一言我一語,人人都開口說,其口語交際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三、挖掘素材,自主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要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活動、學?;顒又?,善于挖掘口語交際活動素材,盡量為學生創(chuàng)造多種口語交際條件。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落花生》一課時,有的學生認為“桃子、石榴、蘋果沒有用處”,做人只要做“像花生這樣的人”,為此,筆者組織學生開展了一場“做人要做怎樣的人”的辯論會,讓學生圍繞做“花生”一樣的人,還是做“石榴”或“蘋果”一樣的人展開辯論,讓學生明白了現(xiàn)代社會既需要像落花生那樣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人,也需要像桃子、蘋果那樣外表美麗、敢于展現(xiàn)自我的人,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再如,在競選班干部、小組長時,筆者要求學生就自己的能力、見解發(fā)表演說,每次班會、活動課都安排學生在組內(nèi)、班內(nèi)匯報交流,或以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熱點問題作為議論的焦點,讓學生自主進行口語交際,激發(fā)學生的口語交際興趣。
四、巧用評價,建立自信心
小學生的判斷能力及思維能力水平有限,他們非常在意教師對自己的評價。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都同時擁有八種智能,只是這八種智能在每個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組合存在,才使得每個人都各具特色。因此,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特的,也是出色的。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用最具有代表的事實來評價學生。對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積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痹诳谡Z交際教學中,教師在評價時要顧及學生的心理需求,以表揚鼓勵為主,激起學生智慧的火花和學習的興趣,建立表達的自信心。例如,教師要經(jīng)常運用贊揚的話語鼓勵學生,如“你說得真好!把教師都感動了”等。除用語言鼓勵外,教師的微微頷首、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個微笑等也能激起學生說的欲望,幫助其建立起口語交際的自信心。
五、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生活中的口語交際是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的良機。學生作為社會中的一員,隨時都會和社會成員交往。教師引導學生在與他人交往中自覺地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對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為此,筆者將口語交際訓練由課堂向家庭、社會延伸,引導學生在家庭和社會大課堂中自覺地進行口語交際訓練,讓學生既會活用所掌握的口語交際知識,又能從生活交往的口語訓練中學習交際,獲得口語交際知識。如到超市購買商品是學生經(jīng)常遇到的社會交際場景,筆者要求學生運用所學到的口語交際知識,到商店購買所需物品,學會與售貨員攀談。此外,還有接待客人、走訪親友、與朋友談心等都是學生隨時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的好時機,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在生活實際中主動與人交流,培養(yǎng)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
總之,山區(qū)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也沒有捷徑可走,這就需要教師根據(jù)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創(chuàng)新,尋找到適合本班級口語交際教學的有效途徑,提高山區(qū)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