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玉甫 榮姍姍 尤愛民
關節(jié)松動術結合體外沖擊波治療肩周炎臨床效果初評
辛玉甫 榮姍姍 尤愛民
目的 研究關節(jié)松動術結合體外沖擊波治療肩周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94例肩周炎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47例, 觀察組患者采用關節(jié)松動術結合體外沖擊波進行治療, 對照組患者僅采用關節(jié)松動術進行治療, 治療結束后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 兩組肩周炎患者在接受治療后,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62%;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8.7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關節(jié)松動術結合體外沖擊波對肩周炎患者進行治療, 治療效果好, 能夠有效的緩解患者疼痛, 增加患者肩關節(jié)活動范圍。
關節(jié)松動術;體外沖擊波;肩周炎;臨床效果
肩周炎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 多發(fā)于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由于肩周炎發(fā)病因素較多, 所以發(fā)病率也較高, 對患者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1]。此次研究選擇2013年4月~2014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47例肩周炎患者, 使用關節(jié)松動術結合體外沖擊波對患者進行治療, 治療效果較好,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4月~2014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94例肩周炎患者, 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47例。觀察組患者中, 男20例, 女27例, 年齡36~73歲,平均年齡(48.62±9.67)歲。對照組患者中, 男18例, 女29例,年齡35~75歲, 平均年齡(49.71±9.21)歲。兩組患者病程均>6個月, 年齡均>18歲, 1個月內未接受其他治療,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均為肩關節(jié)疼痛, 對日常活動造成了限制, 兩組患者中均無肩周炎合并凝血功能障礙患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接受關節(jié)松動術結合體外沖擊波進行治療, 具體方法如下:按照Maitland手法對患者進行分級,對于早期疼痛為主的患者, 使用Ⅰ~Ⅱ級手法進行治療;對關節(jié)活動功能障礙為主的患者, 采用Ⅲ~Ⅳ級手法進行治療。
治療時, 患者應采用仰臥位或坐位或健側臥位。以此手法1次/d, 每次持續(xù)15~30 min, 連續(xù)治療10 d為1個療程, 患者共接受2個療程治療。采用沖擊波治療儀對患者進行治療,患者應采用坐位或者健側臥位, 對肩部最強壓痛點進行治療。最小強度為1.5 Bar, 使用頻率10 Hz, 沖擊波的強度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1次/6 d, 每次沖擊1500次, 共治療2次, 患者在每次結束治療后應休息30~60 min。對照組患者采用上述關節(jié)松動術方法進行治療。
1.3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患者肩部可以正常活動, 肩關節(jié)可外展>150°, 前屈>150°, 內收>40°, 后伸>30°;顯效:患者肩部活動情況有明顯改善, 肩關節(jié)可外展120~150°, 前屈120~150°, 內收30~40°, 后伸30~50°;好轉:患者肩部活動情況有改善, 但肩部活動情況未達到顯效;無效:患者肩部活動情況無改變, 甚至加重??傆行?(治愈+顯效+好轉)/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肩周炎患者在接受治療后, 觀察組中, 29例治愈, 10例顯效, 5例好轉, 3例無效, 總有效率為93.62%;對照組中, 21例治愈, 7例顯效, 9例好轉, 10例無效, 總有效率為78.7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肩周炎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
肩周炎又稱肩關節(jié)周圍炎, 俗稱凝肩、五十肩。以肩部逐漸產生疼痛, 夜間為甚, 逐漸加重, 患者肩關節(jié)的活動將極大的受到限制, 當患者肩周炎受限制程度達到某種程度后,其癥狀會得到緩解, 直到患者肩周炎復原。肩周炎是肩關節(jié)周圍韌帶及肩關節(jié)囊、滑囊、肌腱的慢性特異慢性炎癥[2]。如果患者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有可能會對肩關節(jié)的活動功能造成嚴重的影響。患者肩關節(jié)可能出現(xiàn)廣泛壓痛, 并向頸部及肘部放射, 患者還有可能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三角肌萎縮[3]。肩周炎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 多發(fā)于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造成肩周炎的原因較多, 如中老年人軟組織退行病變, 對外力承受能力減弱;長期過度的活動、姿勢不良等產生的慢性致傷力;上肢外傷后對肩部的固定時間過長, 肩部組織繼發(fā)粘連、萎縮;肩部急性挫傷、牽拉傷后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4]。肩周炎在臨床中的表現(xiàn)主要有肩部疼痛、肩關節(jié)活動受限、怕冷、壓痛、肌肉萎縮及痙攣。
近年來, 體外沖擊波技術已經用于臨床治療中, 對患者的治療效果較好。體外沖擊波治療是利用壓電效應、電磁效應、電液壓效應等物理學效應, 從而產生的一種能夠穿過人體對特定部位進行聚焦的波, 沖擊波能夠對人體內部的細胞、組織產生生物學效應, 從而對患者進行治療[5]。
綜上所述, 采用關節(jié)松動術結合體外沖擊波對肩周炎患者進行治療, 治療效果好, 能夠有效的緩解患者疼痛, 增加患者肩關節(jié)活動范圍。
[1] 陳勇, 彭軒, 湯智偉, 等.關節(jié)松動術結合體外沖擊波治療肩周炎的療效觀察.中國康復, 2014, 29(3):192-194.
[2] 陳慶梅, 楊衛(wèi)新.放散狀體外沖擊波治療肩周炎的作用.中國康復, 2012, 27(1):29-30.
[3] 黃軍, 彭怡, 唐榮, 等.體外沖擊波配合關節(jié)松動術治療肩周炎的臨床療效觀察.西南軍醫(yī), 2014, 16(6):635-636.
[4] 徐鵬, 陳小英, 王偉琪, 等.體外沖擊波治療老年性肩周炎和跟痛癥.中國老年學雜志, 2008, 28(16):1625-1627.
[5] 周寧, 邵彬, 陳勇, 等.體外沖擊波與關節(jié)松動術加短波透熱治療肩周炎的效果比較研究.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 2010, 32(1):38-4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2.200
2015-01-15]
471023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康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