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鑫 張偉鳳
摘 要:2014年4月14日,美國當代小說家唐娜·塔特的第三部小說《金翅雀》獲得了普利策獎。正如普利策委員會所言,這是“一部關于青春期的美文小說,人物刻畫精致,講述了一個傷心男孩與一小幅名畫之間的糾葛”。作品《金翅雀》中不僅描寫了美國當代人的生活,而且以細膩的筆觸刻畫了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尤其是主人公西奧多經歷了童年時期的精神創(chuàng)傷和青年的迷茫失落后最終在藝術與愛的指引下找到自我救贖之路。唐娜引領讀者們同西奧多一起經歷了藝術的洗禮,在后現(xiàn)代之后的拼貼式生活中找到終極信仰,完成靈魂的突圍。
關鍵詞:《金翅雀》;自我救贖;藝術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6-98-02
唐娜·塔特(1963-)出生于密西西比州,1981年就讀于密西西比大學,不久轉入本寧頓學院。早在學生時代她的寫作才能就得到認可,被譽為“文學界新星”。1992年發(fā)表的《校園秘史》(The Secret History)因其懸念迭起,結構精巧而被評論家所稱道。之后便是十年的沉寂,2002年唐娜攜《小友》(The Little Friend)再次歸來并獲得了W.B.史密斯文學獎。唐娜曾一度被認為是文學界的一顆流星,而13年的《金翅雀》則再次證明了她的實力。這本厚厚的作品曾被討厭大部頭作品的學者調侃,“我建議最好別讀它,如果讀就要小心別砸到了腳?!痹u論家斯蒂芬·金讀完后則為其正名,“每二十年,也沒有五六次會遇到《金翅雀》這樣珍貴的作品。這是一部考究的文學小說,在精神與心靈之間架起橋梁。我?guī)е謶峙c興奮讀它……你沒機會拿它砸到腳!”[1]《衛(wèi)報》稱其為“令人驚奇的成就”,《哈芬頓郵報》的書評中寫道“難得一見的好書”。閱讀作品的過程中,每一頁都是藝術的浸潤,像是在一點點勾勒壁畫的線條,每一個陰影里都藏著作者對人生,對藝術,對愛的深刻思索。
一、禁錮:在童年夢魘中掙扎
文章的第一部分引用了加繆的名言,“荒謬的永遠不會解放”(The absurd does not liberate; it binds.)[2]似乎為后文主人公禁錮的靈魂做伏筆。27歲的西奧多因病在阿姆斯特丹的賓館噩夢連連,這些夢魘帶領讀者進入他充滿創(chuàng)傷的童年?!笆ニ拖袷ヒI我走向幸福境地的坐標”,“她的死將我的人生割裂為兩部分:之前和之后”[2]??梢娔赣H的死為西奧多的人生打上了沉重的烙印,喪母之傷,即使成年之后的西奧多依然無法完全愈合。
西奧多生活在一個并不幸福的家庭,母親為人謙和,受過高等教育,而父親卻是不顧及家庭責任的酒鬼、賭徒,因此在小西奧多眼中,母親是溫暖愉悅的光源。然而一次與母親一同參觀博物館時遭到恐怖分子襲擊,數十位參觀者死于非難,其中包括西奧多的母親。在爆炸發(fā)生后,機緣巧合,西奧多遇到了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并按照老人的指示在混亂中拿走法布利契亞斯的名畫“金翅雀”以及交給他的一枚戒指。而那一小幅畫,“金翅雀”讓他想起母親:深色的羽毛,堅定的眼神。從博物館逃生的西奧多堅信母親依然活著,“我一直想著她有多么焦急,我要趕快回家告訴她我很好,從沒想過她可能不在家。”[2]可最終他等來的不是母親,而是社會服務人員。所幸的是,他被好友安迪一家收留,并且在戒指的指引下重遇在博物館一見傾心的皮帕,和像父親一樣溫暖的霍比。然而即使是這樣的溫暖,也依然無法解凍西奧多的心?!坝袝r,悲傷如潮水般席卷而來,潮水退卻后,我感覺如同在立在漆黑的甲板上,心痛而又倍感空虛,猛然發(fā)覺這世界除了死寂空無一物?!薄白铍y過的不是在夢中尋她不見,而是醒來才發(fā)覺她早已離開塵世。”[2]母親的離世讓西奧多感到極度的痛苦與壓抑,再加之父親的遺棄,祖父母不聞不問,他一直生活在童年的夢魘之中,如同被禁錮的金翅雀,不斷掙扎。
二、迷茫:在物欲社會中沉浮
即便西奧多常被母親去世的悲傷籠罩,在安迪家的生活也算無憂無慮,偶爾回到與母親同住的公寓或者在霍比的古董店更是可以得到片刻心靈的安寧。而這一切平靜都被父親的到來所打破。那是他第一次與打扮入時的繼母見面,艾克桑德拉有著古銅色的皮膚,清澈卻無光彩的眼睛,漢字紋身的腳趾,白色的指甲和海星形狀的耳環(huán)。初次見面帶給西奧多的不是愛的溫暖,而是欲同其父一起拿走原本屬于母親的東西。最終西奧多還是失去了與母親共同守護的家,心目中唯一溫暖的記憶,“我四處徘徊,看著我的家一點點消失,就像蜜蜂眼見蜂巢被摧毀一樣?!盵2]匆匆與霍比告別,西奧多踏上了去往賭城拉斯維加斯的旅程。新家如同旅館般空蕩蕩,令人窒息,似乎是“陷入虛無境地的中心”。不久,他在學校里結識了同病相憐的鮑里斯,同樣失去母親,動輒受到酒鬼父親打罵。成為好友后,兩人一起酗酒、吸毒,在麻痹自己中希求忘卻痛苦。然而迎接他的不是擺脫痛苦的安逸,而是新的迷茫。父親因躲避追殺最終醉酒駕駛車禍身亡,艾克桑德拉同樣沉浸在毒品中不可自拔,西奧多踏上前往紐約的火車,再次開始流離失所的生活。
在街上偶遇安迪父親,滿心期待的西奧多卻被對方斥責為小乞丐,所幸再次遇見霍比。然而之后的生活更是波折叢生:在事業(yè)方面,他為了挽救瀕臨破產的霍比,販賣劣質家具反被敲詐;愛情上,他得不到心愛之人皮帕的回應,卻要娶以為自己不愛的姑娘;友情上,好友安迪去世;他終日沉浸于酗酒與毒癮中,不可自拔。更糟的是,鮑里斯偷偷賣掉了他心愛的畫。與這幅畫一起失去的是西奧多對生命的堅持。與俄國黑幫的勾心斗角,與心愛之人的分離,飽受欺詐罪行的心靈譴責……這一切因素使西奧多在物欲社會中不斷沉浮,最終降至人生谷底。“生命:空虛,徒勞,難以承受。我擁有它是為了忠于什么呢?”這一天是平安夜。從掙扎到迷茫,如果故事到這里戛然而止,讀者看到的不過是又一個無法解脫的“金翅雀”,選擇死亡以逃避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而當晚西奧多卻第一次夢到自己的母親,這個夢不僅僅是夢,它預示了主人公最終找到自我價值和生命的信仰。
三、突圍:在愛與藝術中救贖
西奧多的夢境籠罩在一層神秘色彩中,鏡中出現(xiàn)的母親,微笑中似乎蘊含著他想知道的一切答案,關于生與死,關于過去和未來?!斑@是一份禮物,如果只被允許有一次機會,她把這次機會用在了最關鍵的時刻?!盵2]母親的愛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西奧多的心門。在一次次遭遇人生困境時,都有那么多人無私地關愛著他。看門人替身無分文的他照看包裹,安迪一家收留了他,霍比給他父親一般的關懷,皮帕讓他知道愛的感覺,鮑里斯在他最苦難的時候陪伴在左右……在愛的包圍下,西奧多一直在尋找自我救贖的動力,才沒有陷入人生的荒蕪之地。
如果說愛提醒著西奧多沒有誤入歧途,那么藝術就像一枚指南針,指引他最終找到了生命的信仰。與文章中爆炸場景契合,歷史上的法布利契亞斯喪生于爆炸事故中。“金翅雀”是他遺留下少數作品中的一部,它體現(xiàn)了畫家對光學與透視現(xiàn)象的探索,是藝術穿越百年依舊震撼人心的見證。作為文章貫穿始終的意象,它象征了藝術的凈化作用,最終帶領西奧多找到人生價值。它“觸動心靈,像花朵一樣綻放著美。它是如此美麗,用一生時光尋找也再難見到?!盵2]文中多次將“金翅雀”這一形象與母親結合在一起,這幅畫是美的象征,藝術與希望的寄托。[3]這也無怪乎在失去畫的時候,西奧多覺得世界中心的燈熄滅了。與西奧多的命運相仿,這幅畫同樣命途多舛,幾經輾轉終于重新回到博物館。不同于現(xiàn)代社會中的普通人,西奧多缺失許多我們傳統(tǒng)層面上最為珍視的信仰寄托:家庭、愛情、上帝,但他卻在藝術中找到自我救贖之路。同成長小說《遠大前程》中的皮普一樣,西奧多也迎來了大團圓的結局。通過與鮑里斯的不斷斡旋,兩人最終從黑幫團伙手中重新奪回“金翅雀”。這幅畫不僅沒有將他送進監(jiān)獄,反而贏得了一筆獎金。西奧多在經歷這一切后也終于意識到“對純粹的美的追求是一個陷阱,充滿苦澀和憂傷,美要與更有意義的事物結合在一起。”[2]生命中有太多的空虛與赤裸裸的真實,生命本身近乎于“一場災難”,然而正如文中尼采的碑文所刻,“我們擁有了藝術,才不會為真實而死?!盵2]
細膩的筆觸,斐然的文思,在緩慢的時光中游走,在藝術與愛中找尋生命價值的影蹤。有許多讀者詬病唐娜作品行文拖沓,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緩慢,殊不知這正是她匠心獨運之處,她為每一個角落,無論是熙熙攘攘的紐約,拉斯維加斯的賭場,霍比維多利亞風格的古董店,還是暴力與恐怖彌漫的阿姆斯特丹奪畫之旅,連浸潤著孤寂與絕望的小賓館都染上了藝術的芬芳。正因如此,孤兒西奧多的人生才不同于狄更斯筆下的奧利弗,他在藝術中捕捉到生命意義的光影,找到了自我救贖之路。在后現(xiàn)代之后的空虛與迷茫中,藝術為我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是藝術教會我們在絕望之中歌唱”[4]。
(注:文中引用原文均為作者自譯。)
參考文獻:
[1]畢小童. 生命之累,藝術之靈[N].香港文匯報,2014-05-05.
[2] Tartt, Donna. The Goldfinch[M]. New York: Back Bay Books, 2014:3, 8, 73, 114, 136, 249, 902, 947, 949, 797.
[3]苗福光. 《金翅雀》的金色光芒——評2014年普利策小說獎作品《金翅雀》[J]. 外國文學動態(tài),2014(04):62-64.
[4]Smith, Emily. “A light at the heart of the world”[J]. The New Criterion, 2014, A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