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璟
【摘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我們多從人性的角度去分析學生的心態(tài),分析作者的心態(tài),分析文章角色的心態(tài),我們會有許多無法邀約的意外與精彩。
【關鍵詞】高中語文;尊重學生;隨文解構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最近在上高中《語文讀本》必修二之《二十年以后》(歐·亨利)時,發(fā)現(xiàn)《二十年以后》這部小說字不多,手法多。事不奇,立意奇。發(fā)現(xiàn)我們的學生人隨意,卻不隨便。在高中語文中,我們的高中語文教師很少照本宣科,卻常照“備”而上——我的課,課前是怎么準備的,課上就怎么上,“我的地盤我做主”,殊不知,課上學生是主體,我們要以學生為中心,當我們教師深入學生之中,深入作品之中,常會發(fā)現(xiàn)許多無法邀約的意外與精彩。
一、隨口一答,意外偶得
別以為高中學生他們所有的解答一定是過腦的,他們的負擔日益加重,在輕松的課堂里,他們也有有口無心的時候,有時甚至會被教師或同學笑為弱智的回答,但“智商”有時未必就是“硬傷”,天真中可激發(fā)教師的進一步發(fā)問,引起同學深層的思考。
筆者在上《二十年以后》這部小說時,筆者無意一問:“吉米是誰???”哪知有個學生比我還隨意,說,“文中也沒說,我知道是誰???唏!”囧,“真是弱智!”我在心里暗罵。可是嘴上卻不能說,只是慣性地啟發(fā)到:“我們大家再找找,文章真的沒說吉米是誰嗎?”其實從文章中大多數(shù)同學已明顯地感覺到吉米就是那個警察,至于為什么是警察,大家并沒有深入地思考佐證——因為大多數(shù)人認為這是一個很“弱智”的問題?,F(xiàn)在既然學生有“出丑的”,教師有提問的,自然是要作一回探究的——這大概就是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和教師的權威效應吧!于是學生再讀小說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有的說,從最后的信中“剛才我準時趕到了我們的約會地點?!被乜慈模c鮑勃約會的在那個晚上只有一人——就是最先出現(xiàn)的警察,至于后來的去找吉米的那個高個子則是去拘捕的人了;有的說,文章中有一句話說:“警察說,‘你們分手以后,你就沒有收到過你那位朋友的信嗎?”“‘哦,收到過他的信。有一段時間我們曾相互通信。那男子說,”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鮑勃應當收到過吉米的信,為什么警察知道這些,除非這個警察就是知情人。有的說,警察說過“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會到來……”當鮑勃說“要再等他(吉米)半個小時” 大約二十分鐘后“一個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徑直走來”“……衣領向上翻著,蓋住了耳朵?!睘楹稳绱酥苯樱瑸楹稳绱搜陲?,可以理解為赴會而來,因天冷而衣領上翻,也可以解讀為拘捕罪犯而來。有的說,信中有一句話也明確地告訴了我們這個警察就是吉米“當你劃著火柴點煙時……” “劃著火柴點煙”不就是警匪相見的特寫嗎!有的說,“……只得找了個便衣警察來做這件事?!币材苷f明第一個警察就是吉米,因為通知那個便衣只有第一個警察最有可能。有的說,20年前兩人分手在同一天夜晚,20年后如約而至,不是巧合,而是“剛才我(警察)準時趕到了我們的約會地點?!庇械耐瑢W從人物對景物的感受上找證據(jù)說,開篇“一陣冷颼颼的風向他迎面吹來?!笔菍懢?,也是寫人情,中間再次寫到“又是一陣冷颼颼的風穿街而過?!眱蓚€好友久別重逢,本是一件很激動的事情,但警察此時卻有著“冷颼颼”的感覺,是景語,更是情語。
通過找證據(jù),讓明白的同學更明白,讓不用心的同學也上心,問題雖然簡單,但學理卻是一樣的——要讓學生自己去悟得,不是教師去給予。有些問題可能不是我們的教學預設,但一樣可以推動我們的教學生成,有的問題表面上可能不是重點,當學生全力去探究的時候,自會推動重點目標的達成。
二、隨文解構,意外相逢
歐·亨利是個了不起的小說家,尤其擅長寫短篇小說,在高中課本中我們還見過他的《最后一片常春藤葉》,在初中課本中我們讀過他的《麥琪的禮物》,看他的作品讓我們總能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作為高中語文教師當我們引導學生讀文章時,更要引導學生去讀作者,作品往往也是作者的影子,它含有作者的生活,作者的理念和追求。一篇未必能說全,多看幾篇同一作者的作品,我們會對文章有更深的理解,對作者會有更深的解讀。解讀文章技巧是一個方面,解讀文章質(zhì)樸的表述和追求是更重要的方面,一篇文章打動人的首先是情,其次才是技。當我們滿懷激情地去解構作品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作品的意外和作者神合的意外。用心,意外的事,往往也是意料中的事。
在教學《二十年以后》這篇小說時,學生讀完全文后,第一個感覺就是“意外”。有的說,二十年前的難友,二十年后的難堪;有的說,一個通緝犯,卻是一個守信人,20年前的一約,仍然記在心中;有的說,一個警察,本應是個大義滅親的人,卻在友情的驅(qū)動下,似水纏綿,不忍心直接下手;有的說,面對一個通緝犯,作者歐·亨利卻以非常同情的筆觸來表述,如“又總是不斷地東奔西跑”一個人在外奔波的不易?!鞍?,實在不容易??!”作者多么了解人物的內(nèi)心??! “我已經(jīng)設法獲得了我所需要的一切東西?!比送谧砸詾楂@得想要得到的東西時往往也失去了另一部分東西。鮑勃“嘴角銜著一支沒有點火的雪茄”,嘴角銜著,心里急著,一個愛煙的人卻又在夜晚里不去點燃,內(nèi)心是怕的,怕引起別人的關注,所以他“臉色蒼白”。通過這些語言的描述,讓我們看到作者對小人物是多少的理解。從西部來的人打開交給他的小紙片?!翱墒亲x完之后不禁抖了一下”這個通緝犯也有許多人性的。也只因如此,所以文章中的警察才會做出不合法卻很合情的事情來。當然,客觀上是警察的行為是隨性而為,意外合法了。
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我們突破預設,從“心”入手,會有更多的意外與精彩。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