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依麗
【摘要】語文學科教育不僅是其他學科教育的重要基礎,而且是思想交流、感情互動的基礎工具之一。在語文教學中重視人文思想的滲透,對于提升學生文化科學素質、思想道德素質等具有關鍵意義。本文在介紹當前語文教學中人文思想重建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對人文滲透必要性進行分析,并提出了語文教學中人文重建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語文教學;人文思想;重建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語文教學中人文思想重建現(xiàn)狀
盡管國家教育部門不斷對語文課標進行優(yōu)化和完善,提出了語文學科是兼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體的學科,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對于人文思想重建和滲透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具體表現(xiàn)有:
(1)由于每個學生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個性發(fā)展以及生長環(huán)境的不同,豐富多彩的語文教學本應促進學生人文思想也應五彩繽紛,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獨立自主的話語權被限制,以愛國、理想、奉獻以及奮進為主題的課程設計,造成語文教學結果異化。這種異化結果不但影響了學生審美觀和理想目標的端正,而且對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具有消極影響。
(2)當前在語文教學中過分地追求學生的概括能力、理解記憶能力、思維判斷能力等的教育和培養(yǎng),而缺乏對學生興趣愛好、情感態(tài)度、意志感情等方面的訓練和指導,造成了語文教學過程唯理性化。這種唯理性化的語文教學模式逐漸演化為程式化,其將具有人性美、人文化、人情味的語文文學藝術變?yōu)榧冋Z言文字訓練,不利于學生個人情操的陶冶和提升。
(3)受應試教育體制影響,學生學習優(yōu)劣由測試成績決定,這就造成教師學生在語文教學和學習中都唯分數(shù)是從,而忽略了語文教學中理想價值、情感態(tài)度等培養(yǎng)。語文教學評價單一化現(xiàn)狀,不利于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自我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培養(yǎng),同時對于人文思想的滲透也產生不利影響。
二、語文教學中人文思想滲透的必要性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社會建設的關鍵時期,人文思想在語文教學中重建和滲透具有重要意義,其主要表現(xiàn)為[1]:
一方面,語文學科不僅是其他學科建設和發(fā)展的基礎工具,而且其還是學生文化科學素質、思想道德素質等其他人文精神的重要體現(xiàn),同時是學生情感交流、思想解放、明確態(tài)度的重要工具。在新時代下,語文教學應在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保障學生個性發(fā)展以及確保學生均衡發(fā)展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由此可見,語文教學作為一門獨特學科,在為學生答疑解惑和傳播知識的基礎上,也逐步將人文思想滲透其中。
另一方面,我國在逐漸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同時也不斷對社會主義法治體制和道德規(guī)范日趨改進,這就對人文思想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人文思想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語文教學中應兼顧文化科學素質與人文思想素質,避免重智輕德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由此可見,人文思想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是時代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具有一定的緊迫性。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人文思想的滲透既是新課標下語文學科教學的內容和目標,同時也是當前我國社會主義體制發(fā)展至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應引起足夠重視。
三、增強語文教學中人文思想滲透對策分析
針對當前語文教學中人文思想滲透和重建中存在的問題,為增強人文思想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性,筆者結合自身工作經驗,提出了以下幾種對策,具體有[2]:
在教育目的人文化方面,明確語文教學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最終目標,即不斷地發(fā)揮學生自身個性,促進人、社會、環(huán)境的和諧發(fā)展,實現(xiàn)真善美的協(xié)調一致。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和模式,教師在激發(fā)學生情意意識的同時,也不斷完善自己,促進更為先進、科學、合理的教學意識形成。
在語文教學內容人文化方面,針對語文學科豐富多彩、五彩繽紛的內容,教師一方面應對語文學科的文學作品情境進行理解和認識,另一方面應強化對其情感文化價值傳播于學生,促進學生對文學作品更加形象感知,增強情感體驗厚度。
在教師教學方式人文化方面,由于語文學科中文學作品載體、情境、情感因素豐富多樣,應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遵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原則。一方面可以引入情景式課堂教學方法,增強師生互動性;另一方面可通過諸如研究性學習等多種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此外,還應改變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增強學生課堂主體性和主動性,有利于人文思想情感互動和交流。
在學生學習方式人文化方面,轉變傳統(tǒng)的倉儲式、接受式學習方法,轉變?yōu)樽灾餍?、合作性以及探究式學習方法,以此增強學生主體意識,團隊合作精神,思維拓展能力等。這對于學生通過語文學習探究更加深層次精神、情感等具有積極促進作用。
在語文教學評價人文化方面,受語文學科自身特點影響,評價語文教學體系應避免完全采用行為化、量化、唯成績是論等手段,而是對語文教學過程、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予以重視。這對于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發(fā)展、人文素質培養(yǎng)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提升等具有積極作用。
此外,還應重視教師素養(yǎng)的人文化,即教師文化素養(yǎng)的加深、教師個性品格的完善以及教師道德情操的培養(yǎng)等。
四、小結
總而言之,不斷促進和增強人文思想在語文教學中的重建和滲透性,既可以提升語文教學質量和效果,又可以對學生個人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伍敏雄.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淺談語文教學的人文思想滲透[J].教學天地,2014(6).
[2]張愛華.語文教學與人文關懷[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3.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