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梅蘭,張金鳳,王愛珍
阿奇霉素是新一代半合成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具有抗菌譜廣、半衰期長等優(yōu)點,在治療兒童呼吸道感染方面有獨特優(yōu)勢,又因其用藥次數(shù)少,不需皮試,在兒科臨床使用率很高,但其引起的胃腸道反應給患兒帶來了很大的痛苦,甚至被迫停藥延誤治療。探索運用對患兒無痛苦、無副反應的方法,有效防治兒童靜脈輸注阿奇霉素所致的胃腸道反應的發(fā)生,保證治療順利進行,已經(jīng)成為兒科醫(yī)護工作者不斷努力的方向。本研究采用中藥熱熨神闕外治法結合控制靜脈輸注濃度與速度方法防治阿奇霉素胃腸道反應,對患兒無痛苦、無副反應,操作簡便,效果滿意?,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9月—2014年6月在我院兒科門診和住院治療靜脈輸注阿奇霉素患兒64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2例。觀察組:男2 0例,女1 2例;年齡3歲~1 4歲(5.3歲±2.2歲)。對照組:男18例,女14例;年齡3歲~13歲(5.4歲±2.1歲)。兩組患兒年齡、性別及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年齡>3歲,無胃腸疾病。排除標準:有過敏體質、臍部皮膚破損、炎癥、潰瘍、水皰等患兒。
1.2 方法 兩組患兒均采用阿奇霉素注射劑(東北制藥集團沈陽第一制藥有限公司,每支0.25g),10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稀釋濃度為1.0mg/mL后靜脈輸注,首次使用者開始滴速在10gtt/min左右,觀察5min無不良反應,調為20gtt/min~30gtt/min。兩組靜脈輸注阿奇霉素濃度、速度相同。
1.2.1 中藥熱熨神闕法 ①中藥熱熨包的制作:將中藥肉桂、木香、干姜、白芍等藥物等比例研磨成粉后裝入8cm×10cm純棉布袋2/3滿,將袋口密封(我院制劑室提供)。放入微波爐高溫加熱1min~2min,此時熱熨包溫度為40℃~50℃。②熱熨方法:患兒取仰臥位或半臥位,暴露臍部,鋪一條薄毛巾(或在患兒薄棉布衣上)進行點燙,待藥包溫度降低時,開始輕而速度稍快地來回推熨、滾燙,隨著藥包溫度的降低,用力增強,速度漸慢。操作中隨時觀察局部皮膚情況,防止燙傷。如熱熨包溫度降低可以重新加熱后繼續(xù)操作。每日在患兒輸注阿奇霉素開始時進行操作,一次熱熨時間約10min。操作完畢,將微溫的熱熨包敷于神闕穴,直至輸液結束。每只熱熨包可以重復加熱使用2 d。③注意事項:耐心細致地解釋熱熨的目的和方法,做好患兒心理護理,操作者與患兒邊做邊聊,消除恐懼心理,使患兒自愿接受治療,積極配合治療;操作時關閉門窗,室內溫度適宜,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涼;藥熨前排空大小便,避免空腹及餐后半小時內操作;操作過程中隨時注意患兒對熱感的反應、熨包是否破漏及局部皮膚變化,以免燙傷,藥袋溫度不宜超過50℃[1];若局部出現(xiàn)疼痛或水皰,立即停止操作,并按照燙傷處理;治療期間進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勿食生、冷、油膩、刺激性食物,避免在空腹或飽餐狀態(tài)下輸液,以免加重胃腸道反應。
1.2.2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是否出現(xiàn)胃腸道反應及其反應程度并做好記錄。無反應:未出現(xiàn)任何胃腸道反應;輕微反應:僅出現(xiàn)間斷的腹部不適或輕微惡心、嘔吐;中度反應:明顯出現(xiàn)上腹不適、惡心、嘔吐及腹痛;重度反應:出現(xiàn)上腹絞痛、惡心、嘔吐頻繁、腹瀉而被迫停藥[2]。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全部患兒在中藥熱熨神闕過程中無一發(fā)生灼傷、水皰、皮膚過敏及其他不良反應。兩組患兒胃腸道反應情況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胃腸道反應程度及發(fā)生率比較 例(%)
現(xiàn)代中醫(yī)學認為,小兒臟腑嬌嫩,氣血未堅,脾常不足,而阿奇霉素抗生素性屬寒,易傷人體之陽氣,脾陽首當其沖,致腹部中寒,氣機凝滯,不通則痛,故當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中藥熱熨是將中藥加熱后進行穴位點燙、滾熨,最后將藥包直接敷在穴位上,使熱力、藥力經(jīng)穴位由表入里,循經(jīng)絡內達臟腑,以調節(jié)氣血陰陽。神闕穴處于臍部正中,古代又稱之為“氣合”“氣舍”,任脈氣血在此會和,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此穴具有溫陽降逆之功,將藥物熨敷于神闕穴,可溫陽健脾,調和陰陽[3]。現(xiàn)代解剖學認識到臍周有許多小靜脈(稱附臍靜脈)連接門靜脈和臍周靜脈叢,加之臍為腹壁的最后閉合處,與全身皮膚結構比較,表皮角質層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藥物易于穿透。中藥熱熨神闕穴是在中醫(yī)經(jīng)絡理論的指導下,以神闕穴為切入點,借助溫熱之力,將藥性由表達里,通過皮毛腠理,透過腧穴,使藥力直達病所,緩解胃腸道癥狀,達到“內病外治”的目的。同時,方藥中肉桂引火歸原、溫通經(jīng)絡;木香溫中行氣止痛,健脾消食導滯;白芍柔肝斂陰,緩中止痛;干姜溫中散寒,溫肺化飲。四味藥合奏有溫中散寒、理氣健脾之功效。
綜上所述,中藥熱熨神闕穴方法,集熱療、臍療、藥療于一體,相輔相成。本研究顯示,中藥熱熨神闕防治阿奇霉素所致胃腸反應的效果顯著,無痛苦,無副反應?;純杭捌浼议L易于接受,操作簡單,且熱熨包可重復使用,減輕了家長的經(jīng)濟負擔。
[1] 肖合群,關麗娟.厚樸加粗鹽熱熨腹部緩解腹脹癥狀的護理體會[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2,7(31):127.
[2] 鄒賢鳳.對兒童靜滴阿奇霉素不良反應的護理干預方法與效果[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18):356-358.
[3] 梁爽.穴位貼敷減輕阿奇霉素胃腸道反應109例[J].中醫(yī)外治雜志,2013,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