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益婷 潘修強
摘要:針對高職學生對專業(yè)學習興趣不高,自制力和自學能力相對較差,如果課堂枯燥無趣或者內容太難,大多學生會選擇放棄專業(yè)學習這一現(xiàn)狀,作者提出了應該根據(jù)學生自身的學習情況進行分層分組教學的觀點。
關鍵詞:分層教學;分組教學;指導手冊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B ? 論文編號:1674-2117(2015)08-0104-03
如何充分發(fā)揮傳統(tǒng)教學優(yōu)勢,改善課堂教學中欠缺的要素,更好地完成課堂教學,是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教師面臨的新挑戰(zhàn)。
● 傳統(tǒng)教學
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特點是:以知識的傳授為主要教學目標,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教學方法,考核指標單一。[1]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占主導地位,基本是教師講,學生聽、記,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
目前高職類的學生都是“95后”,“95后”學生跟“70后”、“80后”不同,讀書、學習不是他們的唯一出路,不會有那種“知識改變命運”的強烈欲望,所以“95后”的高職生學習動力不一,對專業(yè)知識的學習興趣不高。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課堂教學活動無趣枯燥,那么大多數(shù)學生不是睡覺就是玩手機,一節(jié)課下來什么也沒聽進去,越無趣越不愛聽,越不聽就越不會,如此惡性循環(huán),最終導致什么都沒學到。
● 現(xiàn)代教學
1.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
現(xiàn)代教學是在傳統(tǒng)教學基礎上逐步發(fā)展的,現(xiàn)代教學手段是“粉筆+黑板+投影+實訓室+仿真職業(yè)環(huán)境”。這些只是技術的革新,教學手段的更新而更應該重視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
翻轉課堂和MOOC教學就是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的成果。要求教師轉變教學理念,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且強調課外的自學擴展能力。
2.翻轉課堂
百度百科上是這樣解釋“翻轉課堂”的: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視頻以及互聯(lián)網優(yōu)勢資源在課外完成知識的學習,課堂上學生匯報學習成果,教師答疑解惑,變成教師學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的場所。[2]
“翻轉課堂”要求轉變教學理念,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改變課堂上教師唱獨角戲的現(xiàn)狀,活躍課堂氣氛。但這些都是基于學生有自學能力且真正在課前去觀看視頻自主學習的前提下,否則便不能實現(xiàn)課堂上學生匯報學習成果,教師答疑解惑。
這種先學后教模式,過分依賴和夸大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們需要根據(jù)教學內容確定教學模式,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接受能力確定教學難易程序,將傳統(tǒng)教學與現(xiàn)代教學相結合,將教師傳授和學生自學討論有效結合。
3.MOOC教學
MOOC是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其價值所在就是讓每個人都能免費獲取來自名牌大學的資源,可以在任何地方、用任何設備進行學習。
MOOC教學的視頻一般在半小時或1小時以上,一門課程有很多視頻,所以自制力無疑是最重要的,況且很多MOOC視頻都是英文的,語言又是一大硬傷。所以,針對大多數(shù)高職學生英語水平較差、自制力較差等特點,在高職生中開展MOOC教學難度很大。
● 分層分組教學
1.分層分組教學模式
針對高職學生對專業(yè)學習興趣不高、自制力自學能力較差等特點,筆者提出分層分組教學模式,旨在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課堂活動中或多或少有所收獲,使學生漸漸產生學習興趣,從而獲得學習上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分層分組教學模式的特點是將學生大致分為三類,再對每一類學生進行分組,也就是先分層再分組。根據(jù)全班學生的學習能力、接受能力以及學習興趣等方面因素將學生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學習較優(yōu)秀的學生,占10%~20%;第二類是學習一般的學生,占60%;第三類是學習相對較困難的學生,占10%~20%。再針對每一類型的學生進行分組,一般4~6人一組,方便討論學習。雖然是分層分組教學,但教師課堂傳授內容是相同的,只不過對每一類學生的要求不同,而且教師需要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準備三類指導手冊。
2.分層分組教學案例
筆者以Android課程的適配器Adapter為例,單元教學設計安排如下圖所示。
課堂上介紹“作品1”和“作品1擴展”,也就是介紹2個知識點:ArrayAdapter和SimpleAdapter。課后需要學生完成“作品2”(鞏固練習)。“作品2擴展”部分是針對自學能力比較好的那10%~20%的學生(即完成指導手冊1的學生),教師提供一些視頻等學習資料,學生最終完成作品演示的效果,下一次課進行學生匯報成果和教師答疑環(huán)節(jié)。
以SimpleAdapter為例,三類指導手冊的設計分別如下所示。
(1)指導手冊一的設計
包含詳細的SimpleAdapter實現(xiàn)步驟,整段代碼需要學生獨立完成。
學生掌握該知識點之后,課后除了要做鞏固練習之外,還需要根據(jù)教師提供的視頻等資料自學“自定義適配器”內容,并完成相關作品。
// 分兩步操作:①創(chuàng)建SimpleAdapter對象,傳入5個參數(shù)。②將控件與該對象綁定。
/* SimpleAdapter adapter=new SimpleAdapter(context, data, resource, from, to);
SimpleAdapter對象的創(chuàng)建需要傳入5個參數(shù),第一個參數(shù):上下文對象。
第二個參數(shù):Map類型的數(shù)據(jù),也就是要顯示在視圖上的數(shù)據(jù)信息(HashMap保存文字和圖片)。
第三個參數(shù):布局文件,數(shù)據(jù)需要通過布局文件顯示在手機界面上。
第四個參數(shù):String類型數(shù)組,即Map對象的key。
第五個參數(shù):int類型數(shù)組,即布局文件中控件的id */。
(2)指導手冊二的設計
包括詳細的SimpleAdapter實現(xiàn)步驟,預留一些讓學生進行代碼填空。
學生掌握該知識點之后,課后要做鞏固練習(可以模仿),但也會有少量知識點需要學生通過查資料學習掌握。
// 分兩步操作:①創(chuàng)建SimpleAdapter對象,傳入5個參數(shù)。②將控件與該對象綁定。
/* SimpleAdapter adapter=new SimpleAdapter(context, data, resource, from, to);
SimpleAdapter對象的創(chuàng)建需要傳入5個參數(shù),第一個參數(shù):上下文對象。
第二個參數(shù):Map類型的數(shù)據(jù),也就是要顯示在視圖上的數(shù)據(jù)信息(HashMap保存文字和圖片)。
第三個參數(shù):布局文件,數(shù)據(jù)需要通過布局文件顯示在手機界面上。
第四個參數(shù):String類型數(shù)組,即Map對象的key。
第五個參數(shù):int類型數(shù)組,即布局文件中控件的id */。
// ArrayList動態(tài)數(shù)組,可增加、減少元素。
// list中每一個元素對應Spinner的一行(有圖片和文字)。
List<HashMap<String, Object>> data = new ArrayList<HashMap<String, Object>>();
// 定義一字符串數(shù)組,存放顯示的文字信息。
String tags[] = { "20歲以下", "20至30歲", "30至40歲", "40至50歲", "50至60歲", "60歲以上" };
// 定義一整型數(shù)組,存放顯示的圖片id信息。
int imgs [] = 【代碼1】
// 通過循環(huán)操作,將文字和對應的圖片添加到map,最后添加到list。
for(int i=0;i<tags.length;i++){
// HashMap映射操作:key-value鍵值對, HashMap的每個鍵值數(shù)據(jù)映射到layout中對應的id組件。
【代碼2】
}
// from數(shù)組中的值必須與map中定義的key相一致。
String from[] = 【代碼3】
int to[] = 【代碼4】
// 創(chuàng)建SimpleAdapter對象,將5個參數(shù)值傳入。
SimpleAdapter adapter1 = new SimpleAdapter(this, data,
R.layout.myspinner, from, to);
// 將視圖與SimpleAdapter對象綁定。
(3)指導手冊三的設計
包含詳細的SimpleAdapter實現(xiàn)步驟和實現(xiàn)代碼。
學生掌握該知識點之后,課后要做鞏固練習(可以模仿完成)。
// 分兩步操作:①創(chuàng)建SimpleAdapter對象,傳入5個參數(shù)。②將控件與該對象綁定。
/* SimpleAdapter adapter=new SimpleAdapter(context, data, resource, from, to);
SimpleAdapter對象的創(chuàng)建需要傳入5個參數(shù),第一個參數(shù):上下文對象。
第二個參數(shù):Map類型的數(shù)據(jù),也就是要顯示在視圖上的數(shù)據(jù)信息(HashMap保存文字和圖片)。
第三個參數(shù):布局文件,數(shù)據(jù)需要通過布局文件顯示在手機界面上。
第四個參數(shù):String類型數(shù)組,即Map對象的key。
第五個參數(shù):int類型數(shù)組,即布局文件中控件的id */。
// ArrayList動態(tài)數(shù)組,可增加、減少元素。
// list中每一個元素對應Spinner的一行(有圖片和文字)。
List<HashMap<String, Object>> data = new ArrayList<HashMap<String, Object>>();
// 定義一字符串數(shù)組,存放顯示的文字信息。
String tags[] = { "20歲以下", "20至30歲", "30至40歲", "40至50歲", "50至60歲", "60歲以上" };
// 定義一整型數(shù)組,存放顯示的圖片id信息。
int imgs[] = { R.drawable.so_happy, R.drawable.happy, R.drawable.laugh,
R.drawable.not_happy, R.drawable.sad, R.drawable.cry};
// 通過循環(huán)操作,將文字和對應的圖片添加到map,最后添加到list。
for(int i=0;i<tags.length;i++){
// HashMap映射操作:key-value鍵值對, HashMap的每個鍵值數(shù)據(jù)映射到layout中對應的id組件。
……
// 創(chuàng)建SimpleAdapter對象,將5個參數(shù)值傳入。
SimpleAdapter adapter1 = new SimpleAdapter(this, data,
R.layout.myspinner, from, to);
// 將視圖與SimpleAdapter對象綁定
spinner1.setAdapter(adapter1);
參考文獻:
[1]籍建東.研究型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比較[J].職教論壇,2011(05):44.
[2]百度百科. 翻轉課堂[J/OL].2014-06-18. http://baike.baidu.com/view/10545501.htm?fr=aladdin.
基金項目:浙江省專業(yè)帶頭人專業(yè)領軍項目(lj2013146)、溫州面向欠發(fā)達地區(qū)項目(201424)、浙江工貿職業(yè)技術學院教師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X13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