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儒
【摘要】城鎮(zhèn)化的發(fā)展和日漸開放的社會,城市標識已成為一道亮麗的城市風景線。許多城市也相應增加了英文等外文標識。所遺憾的是,由于我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標識英譯也亂象叢生,頗需規(guī)范和統(tǒng)一。因此加強對城市標識英譯亂象的整頓,統(tǒng)一英譯標識的使用就頗為必要。強化對城市標識的英譯的規(guī)范化管理,有助于增加文化互動所帶來的理解和溝通。
【關鍵詞】標識語 英譯亂象 對策
當前隨著我國城市化的發(fā)展,城市標識已成為一道亮麗的城市風景線。城市標識以其醒目、明潔和流暢的形象而成為城市文化的表征,隨著城市的開放,到國內(nèi)旅游觀光、商務洽談以及投資置業(yè)的外國人也越來越多,許多城市也相應增加了英文等外文標識。所遺憾的是,由于我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標識的英漢翻譯也成亂象,頗需規(guī)范和統(tǒng)一。因此加強對城市標識英譯亂象的整頓,統(tǒng)一英譯標識的使用就頗為必要。這一亂象也為相關學者所重視并展開了相應的研究。但其成果卻較為零散,仍存在深入研究的空間。因此,筆者不嫌谫陋,對這一英譯亂象提出對策,以就教于方家。
一、我國城市英譯標識亂象之表現(xiàn)
由于我國城市發(fā)展的多樣化,城市英譯標識的亂象也表現(xiàn)不一。其具體表現(xiàn)在:
1.英譯“硬傷”的問題。由于英譯是一個文化的熔接過程,美國桂冠詩人和翻譯家羅伯特·哈斯就認為:“好的翻譯是對語言的刷新,對陳詞濫調(diào)的刷新?!比绻麑τ⒄Z的語法、習俗以及歷史淵源不了解就很容易造成英譯的“硬傷”。如寧夏圖書館將開水間譯作為“between water”,這是對“between”的語法認識錯誤,而且對開水間的理解過于富有想象以致不知所云,而正確的譯法則應譯成“boiled water room”或“ drinking water room”,則有一目了然的感覺,不致形成誤解。而對英語習俗的誤解也容易造成硬傷。如對行車通道的翻譯,很多城市翻譯成“truck road”或者“car road”盡管也可能被人理解,但明顯翻譯是不準確的,而且這種翻譯內(nèi)涵也很狹窄,正確的譯法應是“access road”,就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對于英語單詞的歷史淵源不了解也容易造成翻譯的硬傷。如在一些城市,將社區(qū)“方里小地”翻譯成“the square mile”,這種翻譯本無不可,而實際上“the square mile”在英語里多是指金融行業(yè)集中地,類似于北京“金融街”的概念,這種英譯很容易造成人的誤解。再比如,某高速路口的提示牌,將第一個出口,翻譯成“NO.1 EXIT”。實際上既不符合語法,也顯得冗贅,反不如借助路況環(huán)境輔之于“NO.1”,使之提醒更簡潔,又了然。
2.“死譯”過于冗雜,缺乏文化內(nèi)涵。梁實秋先生所說“死譯一定是從頭至尾的死譯,讀了等于不讀,枉費時間精力?!边@是和譯者翻譯水平不夠專業(yè),對于文化差異了解不深造成的。如寧夏鎮(zhèn)北堡西部影城的“奇石文化”就誤譯為“Unusual stone culture”,“culture”就屬于贅詞,簡單譯為“Rare Stones”即可,再如某某大酒店翻譯成某某big hotel 就屬于多余,big本身就有規(guī)模中等以上的含義,未免畫蛇添足。同時由于過于追求“直譯”也失去了文化的意味。如“冷水池”一詞多翻譯成“The cold water pool”,讓游客感到寒冷的感覺,而翻譯成“plunge pool”就可讓旅客有躍躍欲試的感覺。而在一些公共場所,有些英譯標識盡管無可厚非,但總讓人感覺一種壓迫感,難有舒適之感。很多公共場所使用的“Dont”的英譯模式就很值得反思,如“Dont pick the flowers(禁止摘花)”,“Dont make noise(禁止喧嘩)”等,大可采取更為靈動的翻譯方式,如將禁止喧嘩翻譯成“Quiet Please”,大可收異曲同工之妙。
3.翻譯不統(tǒng)一。同一城市、同一景點的翻譯的統(tǒng)一,也是文化內(nèi)涵的展示,而在一些城市,這些不統(tǒng)一的情況比比即是。即以廣東佛山為例。同是對“路”一詞的翻譯,既有“LU”、“DADAO”(大道),“JIE”(街)拼音標識”,也有“Road”,“RD”這樣的專業(yè)英文翻譯存在。如廣東佛山一環(huán)路“勒良路”的翻譯,在一環(huán)一段200米的道路上,第一塊顯示是“LEILANG LU”,第二塊就變成“LEILANG Road”。 即不規(guī)范,也不統(tǒng)一。而一些景點的翻譯不統(tǒng)一也讓人感到哭笑不得,如佛山“祖廟”與“南風古灶”同在一個路牌上,“祖廟”是完全英文翻譯的“ANCESTRAL TEMPLE”,但緊跟在其下面的“南風古灶”,就成了純拼音的翻譯“NAN FENG GU ZAO”,其對于一個城市、一個景點的文化形象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對于能夠統(tǒng)一、而且英語文化中有成型的說法不妨大膽借鑒之,美國國父之一托馬斯杰斐遜在英語發(fā)展中的看法就很有代表性,“只有在我們自己的語言中沒有一個詞能表達作者原來的詞的意義的情況下才采用原詞” ,對于城市標識英譯也應如此,只有在沒有英語可資借鑒的模式下,才可進行適當?shù)膭?chuàng)造。
此外,英譯標識書寫不規(guī)范也需引起重視。這種不規(guī)范表現(xiàn)很多?;蛘叽笮懖环郑瑯它c不準確,或者英語字母誤寫、漏寫,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也影響了城市標識的形象。如果說大小寫不分,標點不準確是對英語文化不了解的緣故的話,那么英語字母誤寫、漏寫就明顯是不認真的緣故造成的。如常熟的言子墓就翻譯成YANZI Tond,正確的翻譯應是YANZI Mausoleum.而即使“Tomb”也存在拼寫錯誤的做法。
二、我國城市英譯標識亂象解決之對策
如何解決我國城市標識亂象的問題,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不僅是城市文化建設提升的需要,也是城市形象對外宣傳的需要。因此,解決城市標識亂象的問題,建議必須在以下幾方面引起重視:
1.城市標識英譯要納入城市整體規(guī)劃之中,使之成為和諧的結合體。正如弗蘭茨·卡夫卡在搭乘地鐵環(huán)游法國巴黎時所說“你離其他人并不遠。你就是城市系統(tǒng)中的一個元素,就像管道里的水一樣。”城市標識也是如此,必須將城市標識和城市的整體規(guī)劃相結合,體現(xiàn)出自己城市的品位?!叭蚧瘯r代,要求樹立更加開放的、適應多元文化的意識,這不僅是城市的功能,也是城市的形象”,因此城市標識英譯必須要納入城市整體規(guī)劃之中,使之成為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必要時通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借鑒政府采購的做法,向社會購買翻譯服務,因為“翻譯不但是一種產(chǎn)品,更是一種服務。作為一種產(chǎn)業(yè),翻譯活動必須面向市場,以市場為導向,遵循市場規(guī)律,按照市場法則運行,以市場或客戶的需要為最高準繩”,將城市標識英譯工作交給專業(yè)英語翻譯部門來,防止因部門不統(tǒng)一而造成的混亂現(xiàn)象的發(fā)生
2.要增加對中英文化內(nèi)涵的了解。城市標識英譯亂象的產(chǎn)生,很大程度上是對中英文化內(nèi)涵缺失造成的。在城市標識英譯中,要注重宣傳標識的“社會公益向導”的社會使命。如果在英譯標識翻譯上適當增加對英譯標識文化內(nèi)涵的理解,必然會增加文化厚度。如proscribe(宣布禁止)來源于拉丁文proscriptio,其原意是“宣布”、“公告”,這是對“人民公敵”的“公敵宣告”,意味著“‘公敵擁有的所有財產(chǎn)統(tǒng)統(tǒng)沒收充公,化為烏有。他們的后代子孫將永無出頭之日?!币虼嗽谶\用proscribe一詞上必須考慮外國友人的心里感受,不能率爾用之。再如“civil”一詞有多種含義,有時它與barbarous(野蠻的)savage(未開化)相對照而使用,用來指有序和正常管理之下的社會狀態(tài);它有時與criminal(刑事的)相對照而使用,用來指作為社會成員個人的私人權利和救濟,而與政府有關的公共權利和救濟相對應;它有時與military或者ecclesiastical (教會的)相對照、與natural或者foreign相對照而使用。因此我們在使用“civil”一詞必須謹而慎之。這就要求城市標識英譯不僅要注重解讀英語語言的“源語”涵義,更需要譯者從本土文化的角度去解讀跨文化中的內(nèi)涵所在。
3.要完善城市英譯標識的法制化建設。不同于西方的是,中國作為大一統(tǒng)的歷史比較悠久,政府的主導作用非常突出,因此要解決城市標識英譯的亂象問題,政府要積極而為,順勢而為,有所作為。鑒于城市標識英譯的亂象,許多城市也顯示出了開明之舉?;蛑贫ǖ胤叫苑ㄒ?guī)制度,以強化政府管理,如深圳市于2013年制訂了《深圳市公示語英文譯寫和使用管理辦法》,首次對公示語英文適用范圍給予了明確的劃分,這是迄今為止全國首份關于城市公示語英文譯寫和使用管理的政府規(guī)范性文件;或制定由政府指導的行業(yè)規(guī)范。上海市對于城市標識英譯非常重視,從2006年起,就探索解決這一亂象問題,2009年中旬,出臺了《上海市公共場所中文名稱英譯規(guī)范》指導性文件,并以上海地方標準的形式頒布實施,內(nèi)容包括衛(wèi)生醫(yī)療、教育、金融、商貿(mào)等12個行業(yè)領域中“實體名稱”、“服務設施名稱”和“服務警示信息用語”的英譯基本規(guī)則及大量使用示例?;蛘哂烧嚓P部門牽總,制定相應規(guī)范。天津市為進一步規(guī)范天津市城市道路交通指引標志、交通安全宣傳標志的建設,就有公安局等部門牽頭制定了《天津市城市道路交通指引標志設置規(guī)范》強制性地方標準,并向社會公示。這種不同的做法盡管益處很大,但最終的解決辦法還是要強化法治化制度建設,以增強規(guī)范的約束力,從根本上解決城市英譯標識的亂象問題。
三、結語
筆者認為,我國城市標識英譯存在上述亂象,是城市文明和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必然,只要政府給與應有重視,并完善相關制度,這種亂象是能夠解決的。同時,作為從事翻譯的專業(yè)工作人員和翻譯機構也要切實增強責任心,提升人文修養(yǎng)和翻譯水準。相信隨著我國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翻譯事業(yè)的發(fā)展,這種亂象必將會得到有效解決,并最終成為城市一道亮麗的文明風景線。
參考文獻:
[1]莊電一.城市外文標識的誤與正[N].光明日報.2014(8).
[2]馬祖毅.中國翻譯簡史[J].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8.
[3]盛俐.對城市標識語英譯問題的思考[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6).
[4]托馬斯·杰斐遜著 朱曾汶譯.杰斐遜選集[M].商務印書館. 1999.
[5]弗里德里希馮哈耶克.法律立法與自由[M].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