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躍
“寫作文真難!”這是許多同學的煩惱。同學們對作文的畏懼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樣才能消除他們對作文的畏難情緒呢?我認為寫作興趣不是生來就有的,需要我們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
一、視聽結合,閱讀喚起興趣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憑借著一篇篇課文,以理解內容為起點,向學生傳授遣詞造句、組句成段、連段成篇和記敘、議論、說明等語言文字運用知識。長期以來,由于閱讀的方法比較單一,缺乏生動直觀的形象,學生只能眼觀文字,耳聽講解,依靠想象來理解課文內容,不僅閱讀速度緩慢,而且認識也非常模糊,更談不上理解和掌握。對教材中的許多課文,如果在教學時充分利用電教手段,則可以給學生以清晰的感性認識,為理解課文打下良好的基礎。比如,教學《愛蓮說》時,先讓學生聽教學錄音進行感知,使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領悟朱自清先生在黑暗勢力的重壓下,仍保持自己高潔的品質,但由于其世界觀的局限,既不愿和世俗同流合污,又不能投身于革命斗爭中,只能苦悶、彷徨,想解脫感情的重壓而又不可能的復雜情感,就會對學習該文的語言特色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還可以利用影像,突破難點,培養(yǎng)分析思維能力。同樣以朱自清先生的文章《綠》為例,閱讀這篇課文,梅雨潭、梅雨瀑、梅雨亭三者的位置關系是教學的難點。課文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梅雨亭正對著那條瀑布,坐在亭邊,不必仰頭,便可見它的全體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這個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巖石上,上下都是空空的,仿佛一只蒼鷹展著羽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個環(huán)擁著,人如在井底了?!边@段話清楚地介紹了三者的位置關系,但學生讀后雖經教師講解,仍然沒有清晰的印象。于是,在另外一個班教學到這一段時,我便先播放了中央電視臺《神州風采》欄目中介紹溫州仙巖梅雨潭風景點的錄像,讓學生在認真觀察完錄像畫面后,自己說出三者的位置關系。學生表述雖不如課文生動形象,卻也能說得清清楚楚,很快就解決了難點,而且大大節(jié)省了教師講解、啟發(fā)的教學時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且印象深刻。
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首先必須多閱讀。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闭Z文教材中,有許多優(yōu)美的文章和片段,這是寫作教學的好材料。課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語言生動形象,易感易學,很適合學生閱讀。對于這些課文,我們一定要多讀多記,必要時背下來,積累的東西多了,到寫作文時語言就會像涓涓細流,自然而然地從筆下“流淌”出來。要寫出好文章,不但要熟讀課文,還要擴學生的知識面,閱讀大量的報刊,閱讀名家名篇,汲取其中豐富的寫作營養(yǎng)——只有做到讀書破萬卷,才能達到下筆如有神。
二、走進生活,積累素材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們身邊的生活寫出來,把平時所見的、所聽的、所想的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這正如葉圣陶所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息?!边@就要求你們多體驗生活,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廣泛積累寫作素材。在生活、實踐過程中,我們特別要注意觀察,若有一些心得體會,就要及時記下來。這樣堅持久了,在寫作文的時候就會習慣于記實事、寫真人、抒真情、發(fā)實感。
三、自己評改,提高能力
在作文批改中,一定要讓同學們參與評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體批改等多種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批改作文時做到:先通篇讀,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認真讀,找到不通順的句子、不恰當的詞語、錯別字、用錯的標點符號等,并用圈、點等符號標出,最后寫上對這篇作文的簡評。這樣基礎好的學生與基礎薄弱的學生對調批改作文,寫得差的學生改到好的作文時,可以從中學到方法,受到啟發(fā),得到提高;寫得好的同學改到寫得差的作文,也從中得到教訓。實踐證明,讓學生自己評改作文會使他們逐步養(yǎng)成愛動筆的好習慣,十分有利于調動他們的寫作積極性,天長日久,就會自然而然的提高寫作興趣。
四、賞識成功,激發(fā)興趣
在作文學習中,既要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長處,又要愉快地認識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這樣,他們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產生濃厚的寫作興趣。作文課后,主動去挑出一些優(yōu)秀作文和進步大的作文,相互傳閱,相互閱讀,這樣既可以互相學習,還有很強的激勵效果。還可以讓他們經常辦班級手抄報、寫廣播稿、評論社會熱點問題等,有條件可以向報刊社投稿,這些做法都可以激發(fā)同學們的寫作興趣。